晚清幕府专题四——从幕府制度看晚清重臣张之洞政治贡献与地位

Posted 幕府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幕府专题四——从幕府制度看晚清重臣张之洞政治贡献与地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晚清幕府专题四——从幕府制度看晚清重臣张之洞政治贡献与地位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先后历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晚年入阁拜相,官至体任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光绪年间南洋张之洞派系与北洋李鸿章派系形成双峰对峙的局面。 与传统的封疆大吏李鸿章、左宗棠不同的是,张之洞素以「 ”儒臣”自居,早期形成了晚清政坛中的一股清流。他一生以卫道自任,为挽救儒学的衰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慈禧也非常欣赏张之洞的才华,一度将他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直接升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张之洞的人格魅力也使得其幕府体系独具特色。 (一) 张式幕府的形成与发展 1882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期间,由于官场政治和社会民生发展的需要,张之洞开始广聚人才,张式幕府开始在太原生根发芽。这一阶段,张之洞在镇压山西农民起义时召集山西民众组建新军,但因张之洞本人对军事认知的缺乏,此时并没有形成晋系集团。 到了1884年,张之洞担任山西巡抚两年间,张式幕府发展到40余人。同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当时正值中法战争进行之时,张之洞开始扩充幕府。中法战争的爆发使得张之洞认识到开办洋务的紧迫性,于是他广招各种洋务人才, 开办各种洋务事务。1884-1889年间,张之洞应战争和外交需要大量吸纳新式人才,幕僚总量也达到了100余人。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在此期间,张之洞兴办实务、编练新军、振兴教育、开展洋务。据统计,此时张式幕府幕僚人数已经达到了400余人,张之洞领导的南洋新军发展也进入鼎盛时期,与李鸿章的北洋新军形成双足鼎立局面。1907年,张之洞调回北京,被削大权,张式幕府逐渐瓦解。1909年,张之洞病逝,张式幕府正式终结。 (二)张式幕府的特色 坚守儒臣本色,广聚贤才。清末学者辜鸿铭曾经这样评价道:「 ”张文襄儒臣也,曾文正大臣也,非儒臣也”。没错,张之洞依靠自己非凡的文学才能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政治声誉和个人魅力。他天资聪慧,十六岁荣登解元,二十七岁中进士,殿试中又重探花,自此进入翰林院,并在翰林院中大显才华,颇令天下读书人羨慕。 张之洞敢于直谏,不惧权威的性格为自己赢得了「 ”风节动宫闱”、「 ”诤言回天”的美誉。同时他以身作则,杜绝贪腐,为了杜绝收受贺礼,他在自己五十大寿的时候,闭门谢客,一时传为佳话。这些因素使得当时天下的读书人处处效仿张之洞,试图加入张式幕府。 开展洋务,招揽外籍人才。晚清幕府的选才偏好大多依据地缘和血缘关系,这往往使得外面的人才进不来,自己形成封闭体系, 进而演化为利益集团,对清朝政权造成不良影响。 张式幕府不像曾国藩、李鸿章幕府那样, 形成了一个有较明显血缘、宗族或地缘特色的湘系、淮系集团,张式幕府号称「 ”无湘无淮,无台无阁”。张之洞虽系直隶(今河北)南皮人, 但自幼随父生长在贵州, 人仕后除任京官外, 曾先后在浙江、四川、山西、广东、湖北、江苏等异乡数省为官, 足迹几遍及国内大江南北, 家乡观念相对淡薄。他的幕僚不仅来自全国各省,而且包含世界各国。 国内有学者根据张之洞与清朝驻外使节的往返电报统计出张式幕府共招揽外籍人才约221人,这些人才覆蓋领域十分广泛,包含警察、军工、机械制造和冶矿。张之洞大规模引进外籍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发展。 职能改革,向近代官僚制度转变。张之洞处于封建统治逐渐瓦解和近代政治体制逐步建立的过渡时期,这一性质在他的幕府制度上也有所体现。张式幕府在职能划分上,与曾氏、李氏幕府不同,张之洞废除刑名和钱粮两项业务,改革文案制度。 根据近代民主革命家刘成禺的记载:「 ”张之洞不聘刑名师爷,署中只有教读一人准成老夫子,另设刑名总文案。废聘请馆宾而札委文案,幕宾制度永除。” 此外,他还进行书院体制改革,使行政与教育相结合,完善了教育体系;还设立了专门的主管部门去支付幕僚薪金,将幕府人员的酬金给予也变得公开化和专业化。张之洞的这种幕府职能的改革,已经有了近代官僚制度的影子。 (三)张式幕府的历史定位 张之洞,一个在暴风雨中身系王朝和国家民族安危的大臣,一个在欧风美雨的狂潮下维护以儒立国、立足于一脉相承帝王之学的一代儒臣。他在晚清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声誉和人格魅力广聚中外有识之士,兴办新式教育学堂、开展洋务、发展实业。从这一点来说张式幕府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曾经有学者指出: 「 ”张之洞像一只抟摇直上的巨鸟,从学政到清流到山西巡抚到两广总督,张之洞一直奋力冲击,敢为别人不敢为之事,每到一地,每任一职,必做出令人咋舌的功绩。” 另一方面,张之洞对传统幕府制度进行改革,他废除刑名和钱粮,改革文案和幕僚酬金制度。自此,我国传统的幕府体系开始向现代官僚体系逐渐过渡。总体来说,张式幕府不仅担负起管理地方新政事务的责任,还充当了近代新旧地方官僚体制转换的过渡环节, 对晚清甚至民国时期官僚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家菖,从幕府看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政治韬略,行政科学论坛,2017年第8期。 黎任凯,张之洞幕府人员的结构与特色,文史博览,2005年第2期。 王勇,张之洞幕府与晚清地方政治,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相关参考

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 调和新旧势力

张之洞(1873-1909)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7年内召为军机大臣。“政治家”的生涯,应该是他的本分。不过,利用封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

调和新旧势力 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

...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在张之洞的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

调和新旧势力 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

...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学者。在张之洞的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

晚清重臣张之洞轶事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

实至名归的“夜猫子” 晚清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因为这事,还时常遭到别人的弹劾!张之洞(18...

实至名归的“夜猫子” 晚清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提到中国晚清历史,必谈张之洞,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因为这事,还时常遭到别人的弹劾!张之洞(18...

曾自掏腰包买诋毁自己的画 晚清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

曾自掏腰包买诋毁自己的画 晚清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长得不帅,个子很矮,初任湖广总督时,很多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当地的一名画家甚至拿他开涮,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画上的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同事。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败坏总督的名声...

不爱名利只爱读书 晚清另类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出身普通仕宦家庭。曾祖和祖父都做过知县一类的地方官,他的父亲早年中过科举,后来当过兴义府知府,也是有文化有根基的人家。按说这样官二代是不怎么需要读书的,走走路子就行了,但是张之洞是官少爷的另类。...

不爱名利只爱读书 晚清另类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出身普通仕宦家庭。曾祖和祖父都做过知县一类的地方官,他的父亲早年中过科举,后来当过兴义府知府,也是有文化有根基的人家。按说这样官二代是不怎么需要读书的,走走路子就行了,但是张之洞是官少爷的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