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汉代、唐代、清代三大盛世浅析

Posted 时期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国历史上汉代、唐代、清代三大盛世浅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历史上汉代、唐代、清代三大盛世浅析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洗练,洋洋《二十四史》,道尽千古风流人物,也留下无数精彩故事。其中有许多为人称道的太平之世,也有许多无道昏君留下的黑暗时代。在盛世里最为著名的有三段时期:一是汉代自文帝至宣帝时期;二是唐代太宗至玄宗中期;三是清代康雍乾时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与子晟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三大盛世的概况,以及有哪些特点和不足。 一、三大盛世概况 1.汉代盛世概况。 汉朝的盛世,起自文帝继位的公元前180年,终至汉宣帝驾崩的公元前48年,前后持续达130多年。 汉朝建立在秦末混战的废墟之上,立国之初,民生调蔽,百废待兴。于是汉高祖刘邦针对秦朝的不足调整国策:「 ”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税一”(《史记·汉高祖本纪》),全力恢复国力。后来耶律楚材曾以「 ”约法三章日,恩垂四百基”来形容刘邦实行的国策对百姓的宽仁。 但刘邦在位时,因为汉朝新立,内有诸异姓王暗怀不臣之心,外有匈奴虎视眈眈,甚至在白登之围后不得不屈辱的向匈奴称臣纳贡,采取和亲之策避免边境起干戈,为汉朝发展争取缓冲时间。 刘邦整个后半生都在征战厮杀,以图为子孙打造一个承平盛世的好基业,并最终死于讨伐英布时所受箭疮复发,不能不说极为惋惜。而惠帝就更不用说了,其本人无甚实权,大权尽在吕后之手。吕后豺狼之性,大肆诛杀刘氏宗室,把朝堂搞得动荡不堪。这一时期的汉朝,可谓内忧外患俱在,自然算不上盛世。 到了文帝、景帝时期,长达数十年的稳定政局,坚持与民休息的国策,奉行黄老之道,使汉朝经济不断恢复,国力不断上升。文帝曾下诏:「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帝纪》)。文帝多次减免田租,甚至将田租降为三十税一,人口税、徭役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此外,文帝时期政治清明,取消了许多苛刻刑法。这些政策都得到了百姓称颂和史学家的高度赞誉。因此,后来历代王朝都以汉文帝为帝王楷模。 汉景帝时期虽有「 ”七国之乱”,但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叛乱,并未使汉朝伤筋动骨,反而使朝廷借此削弱诸王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统治,确保了政局持续稳定,民生持续飞速发展。《汉书》称文帝时期「 ”海内殷富,兴于礼义”,称景帝时期「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但这一时期仍有不足,那就是匈奴这个心腹大患并未得到解决。汉文帝感于和亲的屈辱,曾愤怒的予以拒绝,但面对匈奴人的年年寇边,边境狼烟四起,仍然束手无策,只得愤恨驰骋于上林苑,发泄满腔怒火,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好在文景时期的丰厚积累,为之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举折断匈奴这把悬于脖颈之侧的剑打下了坚实基础。汉武帝在掌权后不久,就开始改变汉朝的国策,由保守变得勃发有为。 在汉武帝的带领下,汉帝国展示了一个强盛大帝国的昂扬姿态,北面频频打击匈奴,西面控制并经略西域诸国,开辟丝绸之路,还出兵东瓯、西南诸夷,使汉朝成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大帝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的都城,辽阔万里的匈奴被打的分崩离析,从此漠南无王庭。 这种主动的进取,以强大的综合国力来做保证。如在最后一次与匈奴决战时,汉朝一次性出动十万大军,仅仅运送各类军用物资,又动用了高达十四万匹驮马。这些马匹在作战过程中吃的全是优良的的粟米,喝的是昂贵的盐水,这是匈奴人远远不能比拟的。 汉武帝晚年的一系列昏庸决策,如牵连诛杀达数万人的巫蛊之祸,严重损害了汉朝的国力,但长期盛世奠定的基础并未完全被摧毁。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读一些历史资料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体制制度去看。如史书上记载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国内人口减半,就因而以为汉武帝连年打仗使汉朝人口减少了一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时的人口统计,奴籍、客籍都是不被统计。汉武帝时期打仗较多,百姓徭役繁重,许多百姓因无力负担而弃田投靠权贵为奴,成为隐籍,这就造成官府统计的纳税人口大量减少,但这些人实际上并未死去。 在汉武帝之后,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及时调整国策,多次减免租税,不再轻易用兵。汉宣帝有句名言:「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说明了此时的汉朝是综合施策,有的放矢,整个国家也因而整体上处于一个上升期,延续了安发展定的道路。 总之,汉朝这一持续久长的盛世,给以后的各个朝代留下了宝贵经验借鉴,也使「 ”汉”成为一个光辉的名字,并绵延至今。 2. 唐代盛世概况。 唐代的盛世,大致上可以说是从贞观年间开始,高宗时进一步发扬光大,到玄宗开元年间,爆发呈现盛世高潮,至安史之乱终结。 从时间看,虽然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中间武周、中宗、睿宗时期低迷了几十年,简单点说,就是两头高峰,中间低迷,这和汉朝略有不同。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有过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父的不光彩经历,但在治国理政上的确没的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任人唯贤。太宗广开言路,任用了许多有作为的大臣,甚至曾经的仇敌也不介意,如魏征等人。这其中许多典故几乎人人皆知,子晟就不班门弄斧了。太宗曾用「 ”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来形容选拔大臣的关键。二是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太宗告诫太子李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显示了他对百姓生活的重视。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减轻百姓负担,使百姓能安于劳作,日渐富足,和隋朝时无日不在服役有天日之别。三是减轻刑法,建立了死刑三复奏制度,对要执行死刑的罪犯,必须上奏皇帝三次才能执行。全国秩序井然,治安良好。四是对外实行开放拓展的政策,大破东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重开丝绸之路,对周边各民族及国家恩威并施,取得了十分成功的突出成就,被誉为「 ”天可汗”。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最低调也最被低估的皇帝,他性格的温和,不像许多个性鲜明的帝王一样吸引人。但他在位期间,不仅奉行太宗时期的开明政策,还对太宗晚年的一些错误进行了矫正,使贞观之治的局面得以延续,唐朝进一步蓬勃发展,并重用苏定方等大将,灭国数十,武功赫赫,国土面积达到巅峰,尤其是彻底灭亡了隋唐几代人都不曾征服的高句丽。 受一些影视剧影响,许多人都以为高宗后期政令皆出于武后之手,其实不然,高宗尽管给予武后极大权力,但至始至终他都掌控着最核心的权力,只看他先后任命几位与武后矛盾较大的宰相,武后也无可奈何,即可知道高宗并不像许多史书上写的那样懦弱无能。 反倒是后来武周时期,因为朝局动荡不堪,造成对唐朝国力破坏极大。武则天对内任用大量酷吏实行高压统治,肆意屠杀李唐宗室及大臣百官。对外则连吃败仗,东突厥的默啜、骨咄禄可汗,以及新兴崛起的契丹等周边胡族政权频频攻掠唐朝北方边地,而唐军则屡屡丧师失地,始终无法扭转战略上的被动,唐朝控制的国土面积竟然缩水了五分之一,实在是极为遗憾。 武则天之后中宗、睿宗执政时间较短且毫无建树,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之后便进行玄宗时代。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励精图治,将唐朝的盛世推向高潮。 首先表现在吏治上。针对之前中枢有十多名宰相,相权过于分散,导致政出多门的弊端,玄宗对中枢进行了改革,将宰相的数量稳定到一至三人,赋予宰相更大权力,便于政务推行,先后涌现姚崇宋璟等多位名相,极大地提高了政府运行效率。针对官员数量增长较快,实际做事之人有限的弊端,玄宗革除了大量的「 ”斜封官”,即那些不做事吃空饷的后门官、散官,鼓励了实干的风气。针对政令不畅的弊端,玄宗十分重视地方官的选拔,他甚至多次参与对地方刺史、县令的廉,考察这些官员,在他们到地方赴任前亲自赐宴赐诗予以鼓励。这些举措使唐朝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清。 其次,玄宗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兴修水利达三十余处,赈灾救济,激励开垦土地,劝课农桑,缓解了民间疾苦。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民间达到了「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过二十余年的稳定发展,到开元晚期,唐朝的府库财务堆积如山,民间河清海晏,物殷俗阜。这是时期堪称唐朝最好的时期。 3. 清代康雍乾盛世概况。 清代的康雍乾盛世,表面上来看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公元1662—1796),历时130余年,实际上持续时间不到一百年。因为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清朝才算彻底建立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而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擅权误国,官场腐败成风,百姓困顿不堪,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时的繁荣,已是一片假象。 康熙在亲政不久后,即改革顺治时期满人至上及其它残暴制度,实行一系列缓和满汉关系及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平定三藩之后得以实施。在用人上,康熙仰慕汉族文化,重用经学之士,积极推进科举,使大批汉族有为之士得以进入朝堂。在经济上,康熙废止圈地,鼓励垦荒,大力整治河道,民间经济得以快速改善。到了康熙晚年,提出了「 ”永不加赋”的政策,尤其是针对人口飞速增长,田地数量不变,按人口收取赋税,实际是一种变相压榨的弊端,实行了按田地数量收取赋税的制度,这就是之后再全国推行的「 ”摊丁入亩”,这项改革使赋税的收取更为合理。 雍正继位后更是厉行改革,整饬吏治,这位皇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处理政务上。雍正在位12年零8个月,不巡游,不游猎,几乎每天都在处理奏折,一天也不曾休息。仅现存的雍正朝奏折就达4万多份,全部亲自手批,从不假他人之手,有的批语多达上千字,可谓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 托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福,乾隆时期把清朝的「 ”文治武功”发挥到了顶点。但乾隆在政策制度上并无多大建树,要说值得称颂的,是从乾隆十年起,实行各省轮流免除钱粮赋税,民间经济进一步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但乾隆也同玄宗一样,到了晚年便昏聩不堪,听不得逆耳忠言,自诩「 ”十全老人”,把政事委于和珅之手,自己安逸享乐。乾隆六下江南,耗资巨著,和珅卖官鬻爵,官场贪污成风。自乾隆三十几年起,清朝国内各类起义已经是此起彼伏,屡剿屡叛的回部起义,纵贯川陕楚的白莲教起义,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尤其是对缅甸、安南作战的失败更是丧师辱国。此时的清朝,已是日暮西山近黄昏。只是乾隆本人对此不管不问,捂起耳朵沉醉于自己盛世明君的假象之中。 二、三大盛世的特点 1.君主清明。在封建社会,帝王这个「 ”龙头”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如汉武帝组建期门军,亲自上马带着青年才俊演练厮杀,借以增强对骑兵战术特点的了解和掌握,为之后大本营制订一次次打击匈奴的大策略奠定了基础;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意见,对魏徵等人的顶撞也可以忍受;康熙面对群臣上尊号的请求,能够说出「 ”滥邀恩裳,实可耻也”这样冷静的话。这些盛世之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清明有为,这对人治大于法治的封建社会来说十分重要。 2.制度完善。汉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内外朝,并将天下划分为十三州,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并形成察举制,招揽人才;唐朝时期科举、三省六部制度得到完善和推进,法治和德治相互补充;清朝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完善官僚体制。诸如此类创举,在这三大盛世中数不胜数。 3.赫赫武功。与这三大盛世相伴的,便是同时期的赫赫武功,不然也不足以称为盛世。汉武帝时期将辽阔万里的匈奴打到分崩离析;唐高宗龙朔年间我国版图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清朝康雍乾时期对国土的维护不遗余力,对内部叛乱打击十分坚决,对各类起义绝不妥协,绝不手软,甚至对叛乱者也很少宽恕。如以准噶尔蒙古为例,噶尔丹在做了汗王之后,走上了与清朝对抗的道路。于是自康熙到乾隆,清朝发动一次次进攻,历时六十八年,直至将准噶尔汗国彻底剿灭。我们现在看来这可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然后资料告诉我们,被从地图上彻底抹去的是一个个辽阔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4、百姓安居。这三大盛世都是我们历史上人口飞速发展的时期,如乾隆五十八年,清朝的人口达到了惊人的3亿。在传统农耕时代,养活这样庞大的人口,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没有一个持续稳定的社会局面和经济基础,这一点很难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史书上记载汉武帝时期因对匈奴作战频繁导致人口减半,并不能直接认为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使汉朝人口死亡了一半,而是大量的徭役使百姓弃田投靠贵族豪门成为奴婢之类隐籍,按照惯例,这些人口都不被统计在内。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倘若汉武帝对匈奴这个辽阔万里大帝国的威胁视而不见,像晋武帝司马炎那样刀兵入库马放南山,或许更是百姓的悲哀,毕竟在五胡乱华时期,百姓是多么渴望有一位汉武帝那样雄才大略的君王啊。 三、为什么不是所有太平时期都可称之为盛世 一段盛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需要一定时间发展和积累,还得有拿得出手、站得住脚的成绩。历史上也有许多太平时期,但为什么都不如这三大盛世呢?自然是因为本身有许多短板经不住推敲。 如明朝隆万改革虽然生产力整体得到了发展,内库聚敛了大量财富,但大臣横征暴敛,百姓生活依然十分困苦,为了支持三大征,又不断的加征粮饷,百姓苦不堪言,故此只能称为短暂的中兴,但离盛世的标准太远,因此不能被称为盛世。 有人说隋朝开皇之治多好啊,怎么算不得盛世呢?当然算不上。隋朝总共三十八年,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他的主要精力在于维护内部稳定上,虽然国力发展也很快,但隋朝的良好局面没有,随后的隋炀帝,就将隋朝带入了地狱。 隋炀帝固然也做出了一些成就,但其破坏更是空前。在位十四年,十三年在外巡视,以巡视江都为例,船队绵延两百里,役使船夫八万,护卫大军成十万,还携带大量的和尚、道士、尼姑、乐妓,一应消耗都要地方供给,这些自然转嫁给了百姓。因此巡视所过之处,百姓家室为之一空,食不果腹,饿殍满野。隋炀帝为了炫耀所谓盛世,下令给京都的树木都裹上绫罗绸缎,却对百姓死活浑不在意,三征高句丽使数十万大军、百万大军丧命,百姓因而造反。隋炀帝对杨玄感振臂一呼竟然聚众十万十分愤怒,不仅不反思原因,反而下令严酷处理,竟然诛杀了三万余人。 有一次隋炀帝回到洛阳,从车驾上看到外面百姓众多,竟然感慨:「 ”街上这么多人,还是杀的太少了。”开皇时期,隋朝有户890多万,至隋末竟然只有200多万户。百姓损命达十之七八,倘若这要还是盛世,岂不是史学界的笑话? 再比如西晋初期的太康之治,虽然人口和经济从战乱中飞速恢复,但社会对立却日益严重,百姓赋税达到令人发指的十税七(参看钱穆《中国经济史》);宋朝的文化、经济都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巅峰时期,但国土的不完整,军事上的短板,又非常令人讴病,这样的朝代怎么能算盛世呢? 四、三大盛世的不足 纵观这三大盛世,虽然为人所称颂,但也不是没有一点不足。 1. 汉朝盛世的不足主要出现在武帝时期,汉武帝本人奢华无度,铺张浪费,尤其是晚年一系列诸如「 ”巫蛊之祸等政治失误都使汉武帝饱受讴病,好在宣帝时期进行了一些矫正,使汉朝继续沿着正规发展。 2. 唐朝天宝年间的玄宗,变得刚愎自用,贪图安逸享乐。对内重用李林甫等奸相,对外频频发动战争。肆意大兴土木,生活骄奢淫逸,已经全然没有盛世名君的模样。最终「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倪裳羽衣曲”,持续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的盛世戛然而止,由盛转衰。玄宗亲手打造了一个盛世,又亲手毁灭了这个盛世,以至于晚年威望尽失,仰人鼻息,残喘度日。这不仅是玄宗的悲哀,更是唐朝的悲哀。 3. 清朝的主要问题仍然存在与其制度上,他的政治制度特点便是满洲族凌驾于其他各族之上,保持了一个整体上的优越性,这也是满清皇帝执政最大的依仗和最核心的拱卫力量。不改革这一现象,清朝的发展始终束手束脚,若改革这一现象,则满清的皇帝执政基础会被削弱,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此外,康、雍、干三位皇帝对科学文化的不重视,使清朝渐渐变得封闭,到后期竟然沦陷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活在一个何宴清平、止戈为武,是历朝历代老百姓永恒的梦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了解古代盛世的形成和衰亡,或许能让我们得到许多启迪。 ​

相关参考

盛世指的是什么意思,中国古代的三大盛世指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三大盛世指的是什么所谓“三大盛世”,是指中国历史上社会环境较为安定,人民生活相对富足,最为后人称道的三个时期,即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代的康乾盛世。“三大盛世”的出现,总的看属于

汉化与女真本位的矛盾,浅析大金明昌盛世短折的深层原因

在金国的历史上,金章宗完颜璟一直被誉为汉化最深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把金国推向明昌盛世,同时,他又被指责为金国走向衰落的罪魁祸首。金章宗是金国衰亡的罪魁祸首吗?仔细分析金国各方面的原因后,就会发现,把锅甩

吕后生前为汉朝稳固立下大功 为什么死后两个月就被诛灭全族了

还不知道:吕后死后被灭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代的吕雉、唐代的武则天、清代的慈禧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女性统治者,其中吕雉为中国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她开启太

下人上诉,在屈必申,浅析唐代版的国家赔偿,不健全但值得肯定

引子:今年九月,吉林省高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被关押23年后获判无罪的金哲宏最终得到了468万元的国家赔偿。金哲宏获得了国家赔偿最高纪录金额此金额刷新了同类无罪冤案中最高国家赔偿记录,然而相比现代文明社

唐代艺术的瑰宝――唐三彩

在我国陶瓷艺术中,唐三彩是最能代表唐代繁荣富强的。唐三彩的色彩斑斓,烂漫多姿,浓艳的釉色反映出唐朝人对生活的追求,是唐朝艺术史上的一个瑰宝,那么唐三彩的产地在哪里呢?说起唐三彩的成长汗青,是在汉代铅釉

唐代艺术的瑰宝――唐三彩

在我国陶瓷艺术中,唐三彩是最能代表唐代繁荣富强的。唐三彩的色彩斑斓,烂漫多姿,浓艳的釉色反映出唐朝人对生活的追求,是唐朝艺术史上的一个瑰宝,那么唐三彩的产地在哪里呢?说起唐三彩的成长汗青,是在汉代铅釉

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规律,千年不变,究竟是哪些呢

在我国的不仅历史非常的悠久,至今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而在古代历史中纷纷出现了皇帝之间的战争,而且在中华的土地上先后崛起了无数个朝代,那么在这个历史的轨道上,我们发现了我国历史拥有着三大规律,而且千年从

骆驼聊新疆之不一样的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缪侯郑吉

骆驼聊新疆,就是不一样。昨天我们聊了我国清代著名咏边诗人——施补华,今天我们来聊下我国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缪侯郑吉。西域都护府是汉代设立的西域最高政府职能机构,有点像像今天的省委省政府。当时的西域都

清代那些关于如意的事儿

  “如意”在我国是一种代表吉祥的珍玩,多用玉、翠、檀木、竹根等制成。它的头部是心字形,曲柄有些弧度,呈弯曲状,这种造型是唐代以后才确定下来并流传至今的。自唐代以后,如意逐渐演变成了吉祥的象征物,它的

清代陶瓷简介,清代瓷器的装饰及制作介绍

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理所当然的是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