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北榜案看中国科举制度录取规则的变化
Posted 士人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南北榜案看中国科举制度录取规则的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南北榜案看中国科举制度录取规则的变化
明初的南北榜案,是中国在科举史上著名的一起冤案。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会试取宋琮等51人,北方士人全部落榜。这引起了北方士人的不满,认为主考官刘三吾「 ”南人私其乡”。最终刘三吾、白信蹈、张信、陈安等考官遭到了戌边和冤杀。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向猜忌多疑,为了加强皇权不择手段,而南北榜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朱元璋制造南北榜案,不仅仅是为了安抚北方士人,还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平衡作考量。至此之后,中国科举开始进行了分地取士,一直影响至今。 一,「 ”西北之士”与「 ”东南之士”的矛盾 长期以来,北方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可是到了唐朝之后,这种局面就发生了改变。唐朝的安史之乱、宋朝的靖康之变都直接加速了中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如南宋时期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的是文化重心的南移。 在两宋时期,南方的文化就占据了主导的优势,就拿宋词来说,《全宋词》有1331个词人,其中南方人占据82.6%;清人昊之振等编印的《宋诗钞》100位诗家中,有89位是南方诗人;唐宋八大家中,除了韩愈、柳宗元外是唐朝人之外,其他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都是宋代南方人。南方的绘画人才远远超过北方;宋代的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四大书法家都是南方人;在史学领域,宋代大约有130人有史学著作传世,而绝大多数为南方人。 而宋朝时期,南北科举录取就已经出现「 ”西北之士”与「 ”东南之士”的矛盾。北宋时期,由于南方经济不断提高,社会安定,人民尚学,使得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开始占据了优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北宋全国共有进士9630名,其中南方诸路9164人,占总数的95.2%;而在南方诸路中,两浙东、两浙西、江南东、江南西、福建等东南五路就有7038人,占北宋进士总数的73%。在录取人数一定的前提下,南方考取的人数多,北方相对就处于劣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方士人的利益。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南方士人主张「 ”凭才取人”,这是一种程序性的公平竞争,但也同时维护了南方士人的利益;而司马光主张「 ”逐路取人”,实际上就是地域公平原则,也可以说是「 ”补偿性正义原则”。最终司马光在朝中取得了胜利,北宋实行了「 ”逐路取人”。宋神宗时,特许齐、鲁、河、朔五路的北人别考,使南北取士人数得到比较的均衡。 科举 不过在靖康之变后,宋朝偏安于南方,金国称霸于北方。该时期,南宋所录取的士人也就是基本是南方人了,而金国的统治区域更为广阔,曾经实行南北分选,迁都燕京之后,又实行了全国通选。元朝建立后,科举制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如元朝规定全国选乡试合格的300人赴会试,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各占75人,会试录取100人,四等人各占50人。表面上评价,实际上由于汉人的数量占绝对的优势,因而使汉族的仕途遭到了打击。不过在这样的制定下,北方人能够被录取的机会就大于南方了。 二,南北榜案:朱元璋的统治平衡 朱元璋兴起于东南一带,其依靠的人才也主要位于东南地区。在未渡江前,就有李善长、冯国用等一批文人加入了朱元璋的幕僚。渡江以后,朱元璋在江南的统治稳定了下来,一大批文人投向他。朱元璋「 ”所克城池,得元朝官吏及儒士尽用之”。为了招揽人才,朱元璋还建立了礼贤馆。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朝中的大臣基本来自于南方地区,如淮西集团就有李善长、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胡惟庸、邓愈、冯胜、汤和等重臣。而其他的蓝玉、刘基、宋濂、傅友德等也都是南方人。 李善长 为了抑制以李善长和胡惟庸为首的淮西官僚势力,朱元璋发起了胡惟庸案,李善长、宋濂、常茂、冯胜等牵连其中,总共被诛杀了3万多人。之后,朱元璋又发起了蓝玉案,牵连达1万5000多人。而徐达等没有过错的将领也被朱元璋所杀害。至此,淮西集团势力在朝廷几乎被根除,而南方大臣也遭遇到了重大的打击。朱元璋打击淮西等南方官僚集团的势力,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其君权,维持朝廷的均势。因此,朱元璋必然会增加对北方士人的重用。 胡惟庸案 而科举考试是国家大规模选拔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皇帝平衡朝廷势力的一种需要。在明朝初期,朝廷并未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察举。「 ”洪武一朝,荐举重于科举,荐举盛于国初”。而察举是每个省都要向太学提供贡士、贡生,也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地域差距。洪武十七年,正式开始实行了科举考试。在科举恢复的10多年间,南方人一直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使得北方人开始怀念元朝的科举制度了。于是朱元璋试图对科举进行一些改革,「 ”北方人士服属于元较久,虑遗民犹有故元之思,颇欲以假科举名以笼络之”。 洪武三十年(1397)的会试录取出现了一个十分偶然的现象,也就是录取的51位士人全部是南方人,竟然没有一个是北方人。这个结果让许多北方士人大为不满,他们就大肆宣传该榜为「 ”南榜”,并且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白信蹈偏私南方人。朱元璋得知后,派遣张信、戴彝、王俊华、张谦、严叔载、董贯、黄章、周衡和萧揖等重新审核试卷,并试图从中增录北方人入仕。但是经过复阅后发现,北方人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因此并没有改变录取结果。调查结果出来后,北方士人又上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追定考官刘三吾为蓝玉党,以老戍边;白信蹈和张信等被凌迟处死;而其他一些原本被录取的南方士人,如陈安阝、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不久之后,朱元璋亲自策问,取录61名北方人,史称「 ”北榜”。 从中可以分析,朱元璋冤杀考官刘三吾不仅仅是为了安抚北方士人,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官僚中的人员分布结构,以达到势力平衡。在北方士人第一次上书的时候,朱元璋希望额外增加北方录取名额,实际上就已经给出了暗示。然而张信等人太较真,其结果自然也就是让朱元璋大为不满。 三,从南北分卷到分省取士 自明朝开国以来,南方士人在科举上一直占据主导优势。如在朱元璋时期,虽然南方士人遇到了「 ”南北榜案”这样的冤案,但是整个洪武年间,南方籍进士依然占总数的 71%。在建文和永乐年间,南方籍进士的比例更是达到了83%。 在这样的状态下,北方士人总是在科举中失利,「 ”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显然,这个局面如果一直维持下去,必然不利于北方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地域势力的平衡。到了洪熙年间,杨士奇主张推行南北分卷,「 ”南六十,北四十”,后来又进一步演变为了南、北、中三卷,录取时南卷占55%,北卷占35%,中卷占10%。杨士奇提出的分卷政策在宣德年间正式施行。 不过,实行了南、北、中三卷之后,全国的录取依然还未达到平衡。在南北方各省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的,其差距甚至大于南方方的之间的差距。在南方士人中,江浙一带的士人最有竞争力。根据《明清社会史论》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明初,江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全国进士中榜第一的地位;明朝中期之后,浙江成为了科考的霸主;到了明朝晚期,江苏又取代浙江成为了第一。比较而言,贵州、云南和广西就没有多少多大优势。在北方,山东、河南、陕西具有优势,而甘肃等省处于劣势。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科举制度,而其中甘肃从1644 年到1712 年,竟然没有出过一个进士。 明清科举制度 针对这样的现象,清朝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会试中开始行按省确定中额。从此之后,分省取士成为定制,且一直沿用至废科举。分省取士在保证公平取士、择优录取的原则下,兼顾各省的利益,是有利于地域公平的。分省取士之后,江苏、浙江依然保持着前两位的录取名额,但竞争压力就空前提升了。而北方的河北、山东分列三四名,河南、山西则为六七名,可以说是充分照顾了北方省份,如甘肃省整个清朝就出现了255 名进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刘军《长江变奏·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张明扬《中国古代科举「 ”分省录取”的终极诉求》 南炳文、汤纲 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 赵国平《论明朝科举取士中的南北平衡》 徐梓《简用人才,南北并进》相关参考
中国科考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管是利是弊,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
汉朝的交通规则(车辇制度)汉朝的时候可不像现在,只要有钱买一辆好车,满世界都可以乱跑,随你高兴;但是在汉朝的时候就不行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得到的,得凭身份地位!1.走累了能坐车回家吗?中国古
中国在清朝以前,包括清朝前期一直都是世界强国,各方面水平都是世界领先的。别的国家都是抱着向我们学习的姿态。尤其是日本,在唐朝就已经派人来中国参观学习,所以日本文化有太多和中国相似的地方,但日本也并
中国古代最黑暗的政治制度,压制中国700年,被黄巢从肉体上终结
门阀士族政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政治制度,起源于东汉末期九品中正制度,鼎盛于两晋南北朝,衰落始于隋,最终在唐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历时700年。它利用推举官员的机会,把家族子弟全部提拔,进而提高家族
秦汉至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这一时期,是古代中国各项制度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朝廷统一,南北经济交流频繁的情况下,从秦汉建立的系统的赋税制度,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廷推行的有利于发展经济和巩固政
清朝皇帝挑选接班人潜规则:清取代明,从宏观的体制方面,袭用了前朝之衣钵。本来是件很省心省力的事情。打江山的人却不满足,在一些至关重要的细节上又谋求变革,企望制度能更完善。且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好点子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1.王位世袭制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
中国古代历史基本是在家庭帝王制中写成的,但夏之前包括尧、舜、禹都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想来似乎有点像现代的美国选举。不过等到禹当了皇帝以后,他却破坏了这一非常
政治上,1912年,辛亥革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制度被废除,中华民国建立。思想文化上,由最早的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经济上,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使用大机器生产,中国的民族工
古代妃子被太监侵犯屡见不鲜太监,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我国历代太监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多,号称1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