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三桂和康熙的较量,为何注定会失败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浅谈吴三桂和康熙的较量,为何注定会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谈吴三桂和康熙的较量,为何注定会失败
当年的三藩之乱声势浩大,曾一度占领了半壁江山。但刚入关不久的清兵不仅挺过去了,还迅速反败为胜。这究竟是为什么? 模拟武装巡边 "三潘之乱”,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被康熙逼反的。 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 ”分封制”。 可是从秦朝到清朝的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大部分朝代根本不是实行「 ”分封制”,而是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比如,秦朝就是完完全全的郡县制。 即使有那么几个朝代是有「 ”分封制”的,但主体仍然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恰恰是这种制度下容易引发「 ”藩王之乱”。 明末清初的的时候是四藩,广西有个定南王孔有德,由于没有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导致他的藩国被撤销。这一点很明显就看出来,清朝对于明朝降臣大多都是兔死狐悲,用完就甩。 藩王们看在眼里自然是心里有数的。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同时希望自己的爵位可以被儿子尚之信继承,康熙批准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却拒绝了儿子尚之信继承之事,还要求他尽快遣散自己的部下。 明面上没有直接说撤藩,可是这个决定也只差捅破一层窗户纸。 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广东也被撤了,吴三桂和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开始坐不住了。 第一,硬着头皮造反的吴三桂决心不够坚定 清朝同撤三藩的决定粉碎了吴三桂「 ”世镇云南”的美梦。吴三桂气急败坏,暗中指令死党向撤藩使者请愿,要求停止撤藩,然后又拖着时间,与心腹将领密谋发动叛乱。还让党羽以「 ”九天紫府刘真人”的名义吹捧自己是「 ”中国真主”,为反叛大造舆论。 在经过一阵短暂的准备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底,吴三桂铤而走险,杀巡抚朱国治,自号「 ”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令部下「 ”蓄发,易衣冠”,起兵云南,很快,各地藩王先后响应,三藩之乱开始了。 清初三藩之乱 造反之初,清朝的满蒙汉八旗大概有十八万兵力,其中十万驻守北京,剩余的八万监督各地四十四万绿营兵。也就是说清朝兵力总共是六十万左右,此时的吴三桂也就几万,毕竟那时候其他的藩王还未还是造反,三藩加起来的兵力也就十二万。 由此可以看出吴三桂开始不是真的想造反,不然也不会在同年七月上书,而九月撤藩的时候,十一月才起兵。也就是这样硬着头皮造反的背景下,注定了他的失败。 第二,初期得势后,却不再乘胜追击挥师北上 为了专心对付吴三桂,康熙做了四道部署:第一,停撤广东平南、福建靖南;第二,让孙延龄统兵坚守广西,侧击吴三桂;第三,封住吴三桂入川路线;第四,命人分别驻守荆州、常德、和岳州,阻挡吴三桂东出湖广的计划。 咋一看,这个部署简直是天衣无缝,可以将吴三桂堵死在云南。吴三桂何许人也?起兵后。直奔贵阳夺取了贵州,后兵分两路,自己亲率主力攻取湖南,仅仅几个月,康熙的完美计划被摧毁,而湖南的一大半也在吴军手中。 三藩之乱 初期的得势让不少人成为墙头草,迅速联动吴军一起造反,在此期间攻占了30多个州县。 清朝那会无人可用,而各地藩王都纷纷造反,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简直就是内忧外患。此时的吴三桂如果拿下中原,满清基本上就摇摇欲坠了。 原因就在于,吴三桂拿下湖南后,不再挥师北上,带着侥幸心理想要和清廷谈判,想要「 ”划江而治”,康熙一口回绝,并将吴三桂留在京城做人质的长子长孙直接处死,表明了坚决的态度。(此时虽然吴三桂夺得湖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区,关键的江浙一带经济重地还未有所突破,这就是康熙硬气的源泉) 再加上吴三桂当时和清军对峙的人数旗鼓相当,区别就在于,反清联军大部分兵力都是临时投降兼并的,各怀心思;而清廷是战斗经验丰富的兵,大都团结一致对外。 康熙帝 第三,各方势力各自为战,不够团结,一直处于内耗阶段 没几个月,反清联军就开始内讧了,在台湾的郑经没有听从北上偷袭东北或者浙江的建议,擅自进攻福建的耿精忠,使得吴军北上的兵力回撤到福建开战。 康熙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机会,重新部署作战计划,在西部拖住吴三桂,再以福建、浙江、江西为主战场,命人攻打郑经和耿精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互掐的耿精忠和郑经很快就被清军牵制住了,与吴三桂的联系直接给断了,这个内耗直接就消耗了整体的实力。 康熙十四年六月,降吴的孙延龄攻打梧州受到重挫,这个失败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立场,思考再三,又想投降清廷,吴三桂知道后,直接派人杀了他,这个举措又一次消耗了自身的势力。 当时的格局 康熙十五年,清军收复了浙江,攻入福建,而此时的郑经还在实力坑队友,跟耿精忠抬杠。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耿精忠无奈投降。(投降前期,尚之信之前一直都在观望状态,突然就宣告拥兵反清,让他出兵时又各种借口按兵不动,没多久又投靠清廷,这一顿谜一样的操作直接让人看懵了) 两年左右,三藩之乱的两藩被平定了,投降的耿和尚也被康熙处死了。 第四,年事已高,苦于无人继承 现在重头戏就是转战到吴三桂的西战场,很快形成了对峙局面,随着浙江、福建、陕西、甘肃被平,仅剩一路的吴军还在垂死挣扎,碍于吴军的兵力和防守,清军迟迟拿不下,与此同时,无法打长久战的吴军将大帅府从长沙改到衡阳,并在康熙十七年三月初一称帝。 图片来自网络 称帝之后,吴三桂全力反击,在衡阳永兴两战两胜,重挫清军。清军无奈之下,退回了广东一带。吴三桂在南线反击凯旋而归后,又开始了以十万大军,大规模进攻两广,收复了除梧州外所有地区。 就在这样的大好时机下,天有不测风云,吴三桂病死军中,十五六岁的吴世璠继承大统,幼主掌权,这无疑是死路一条。清军开始大举进攻,康熙十九年,除了云贵之外,其余全部领土被清军攻占,没多久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 在吴三桂反叛清朝的起初,吴三桂是可以占一些便宜的,即在战争初期吴三桂迅速占领了可以说是半壁江山。毕竟这个阶段,清朝没有准备,而且清朝的防线地域广阔,所以在具体的每个战场上面,清廷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吴三桂一方和清廷比较,并没有什么出色的军师,相反甚至这方面的力量还弱一些。 平定三藩之乱形势图 而关键的是,吴三桂年事已高,长子也被康熙处死,只有个年幼不懂事的孙子相依为命,幼主继承皇位原本就是劣势,这个放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失败的必然。 最后一点,造反的决心并不坚决,这个也恰巧是最为致命的一点,三藩自身的问题导致了不断的内耗,而吴三桂的政治头脑是远远不及他的军事才能的,满清最为虚弱的时刻(顺治刚死),他跑到缅甸追杀了永历皇帝。这个无脑举动直接造成了他不会再被任何人信任,也就演变了后面的悲剧。相关参考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在南方发动兵变。其实康熙撤藩是冒险,从后来吴三桂造反的情势来看,他根本没有想反,至少不是他的主要考虑方向。岁数大了,当不了几年皇帝,儿子又被扣在北京,折腾
西南吴三桂,到底拥有多少军队,为何能够对抗康熙皇帝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前期,吴三桂一直是康熙皇帝最大的威胁。吴三桂名义上控制云南和贵州两省,实际上,就连四川、广西等地也都在吴三桂的遥控之下。那么,吴三
在三藩之乱的时候,清朝的兵力大约有15万到40万,最多可调集使用的兵力在40多万。而当时吴三桂的兵力拥有20多万,耿藩有20万,尚藩有10万,另外陕西地区的王辅臣也有数万兵力,明郑集团也有着数万兵力。
吴三桂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忠臣还是奸臣?吴三桂是个极其有能力的将领,他被污名化只是源于清的宣传和清既得利益者们的抹黑。吴三桂非常非常冤枉,明末有两个人有争议,那就是吴三桂和袁崇焕。从历史上来看汉奸的
原标题:吴三桂死后,陈圆圆去哪儿了?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靠农民军,但他得知陈圆圆被陈抓,他就帮助清兵攻打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兵的夹击下,李自成的农民军被击溃,此后陈圆圆
清王朝建立之初,根基未稳,尚需明朝降将为之平定镇守南方,并且满清八旗军兵力有限,入关后,面对义军与南明政府的反抗,不得不仪仗前朝降官降将,因此三藩势力逐渐养成,他们即是清朝最为有力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
俗话说世事无常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人世间的奥妙常常在不经意之间来到你身边。就如同清朝初期的平定藩王居然会与咸丰时期的打压太平军联系到一起一样,令人匪夷所思。说到这两场运动的主要人物吴三桂和洪秀全,他们虽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
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齐备的。明朝灭亡是如此,清朝兴起也是如此。吴三桂作为早期降清的重用将领,一直是清朝平定中原的主力之一。作为明军的时候,明军战力很渣,但是投降了清朝之后,被
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齐备的。明朝灭亡是如此,清朝兴起也是如此。吴三桂作为早期降清的重用将领,一直是清朝平定中原的主力之一。作为明军的时候,明军战力很渣,但是投降了清朝之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