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战英德海军的交锋为例,浅析海权思想中的封锁战略

Posted 海军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以二战英德海军的交锋为例,浅析海权思想中的封锁战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二战英德海军的交锋为例,浅析海权思想中的封锁战略

前言 什么是「 ”封锁”?这个词的词义解释为「 ”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封锁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对事故现场的封锁、对重要地区的封锁等等,那么,封锁在军事上是怎样的呢? 军事上的封锁就是对敌方力量的包围和控制,但在这个方面陆军和海军又相差甚远,陆军可以通过地形和己方的优势兵力实现对敌方的封锁,而海军的作战地点位于海洋,虽然国家的地理环境可能也会影响海军的战略,海洋的特殊环境和海军的特殊作用决定了海军有一套独立的封锁战略。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会竭尽所能地解释海军封锁战略和二战期间英国对德国海军的封锁,这篇文章描述的大部分是指对德国水面舰艇的封锁,因为对德国潜艇的封锁有一定难度,并且要牵扯到海军航空力量和德占法国海岸的问题,所以这篇文章暂不详述。 二战初皇家海军的主力——胡德号 本文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大家交流讨论,作者的观点不一定对,如果你觉得本文哪里的观点不正确或者有更好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指出,但不支持引战。 一、什么是封锁战略 封锁战略是一个国家实现获得制海权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制海权理论的解释中,「 ”制海权”并不是对海洋的控制,而是对与你争夺海上权益的国家的海军力量的「 ”控制”,换句话说,就是要用本国强大的海军力量将敌方海军力量彻底消灭干净,或者将他们驱赶出这片海域,迫使敌方无法获取这片海洋带来的利益。 封锁战略是怎样产生的呢? 如果战争一开始,为争夺这片海域控制权的两国海军就在某一处海域进行了大决战,并且优势明显的一方在这场海战中彻底将敌方的海上力量消灭干净,那么敌方海军将会永远失去反击的能力,优势一方将会获得这片海域长久的控制权。如果事态是以这样的形式发展的话,那对于优势一方将会省事很多,但是,劣势一方真的会想和你决战,然后被消灭干净?不,很显然他们不会这么想。 如果二战一开始,德国就集结那可怜的海军力量和英国皇家海军决一死战,那么胜负自然而明,德国海军也等于直接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但事实上他们没有,他们不但拒绝和皇家海军正面交锋,而且还不断进攻英国脆弱的海上交通线,搞得英国人甚是头疼。 德国的海上袭击舰——施佩伯爵号 所以,封锁战略是优势一方在劣势一方消极避战的情况下才会采取的一种战略。劣势海军拥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轻易避开敌方的进攻,二是能够利用岸上防御工事打击来犯舰队,所以劣势海军在拒绝决战的情况下可以将制海权先拱手让给优势一方,己方撤回港口,这样做的原因是避免被敌方全歼,保住己方海军力量,以此保持对敌方制海权的威胁。 由于劣势一方采取了这样的行动,于是,优势一方虽拥有制海权,但这个制海权仍是受到威胁的,所以,优势一方就会在敌方港口外布置众多兵力,监视着敌方海军主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歼灭敌方海上力量的机会,只要劣势一方出海,优势一方便会集结力量对敌方进行打击,以此捍卫其制海权。 这就是封锁战略,一种有效控制制海权的战略。 二、解读二战:为什么封锁战略适用于英国 由于德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实行了避免与英国海军主力交战的破交战略,英国海军无法将有限的海军力量投入到对庞大的海上交通线的护航中去,于是,封锁战略就成了英国海军对抗德国海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英国的封锁战略对德国水面舰艇的作用尤为明显,其情报系统和本土舰队的海军力量在这个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海军与俾斯麦号的交锋成为了英军封锁战略最经典的战例。英军的封锁战略在早期还无法对潜艇部队造成威胁,但随着盟军海军航空力量的增长,比斯开湾也逐渐成为了德国潜艇「 ”过不去的一道坎”。 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战列舰 那么,英国海军为什么这么适合封锁战略?主要有一下几点。 1. 相对于德国的优越地理环境 众所周知,虽然地理环境在海战中起到的作用不大,但是却对封锁战略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对比两国的地理环境就可以发现,英国是一个岛国,有几百年海军历史的积淀,控制着大西洋的各处门户,反观德国,从普鲁士时期开始就是一个重视陆军轻视海军的国家,且其港口和海岸线都在英国的包围之中。 德国军舰如果想突入大西洋,就必须从本土启航,不但要经过长远奔袭,还要躲避英国在各处要道的巡逻线,德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水面舰艇部队不可能挑战英国海军的霸权,而英国海军可以凭借这一点对德国水面舰艇部队进行牢牢的封锁。 欧洲地图以及英德地理位置 2. 强大的海军力量 强大的海军力量可以说是英国海军构成封锁战略的基础和一大优势,那这种海军力量要有多强呢?如果双方实力接近,或者英国海军的实力只比德国海军强1/3甚至更少(根据提尔皮茨的说法推测),那么英国就很难对德国实行封锁战略。 所以,英国海军必须对德国海军形成绝对的优势,而英国海军具备这样的实力。二战爆发后,德国海军只有屈指可数的几艘大型舰艇,而英国海军开战初就有有15艘战列舰和战巡,且在二战中一直保持着对德国海军的兵力优势。 3. 发达的情报系统和侦察体系 二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场情报战,对各种信息的掌握成为了制胜的关键,对于封锁战略来说,情报则极其重要。英国人要及时掌握德国军舰的各种动态,制定各种应对措施,发达的情报系统和侦察体系成为了封锁战略的关键一环。 英军发达的情报系统和侦察体系可以从多次行动中看出来,与俾斯麦号的交锋则是其中的经典战例。在莱茵演习初,安插在挪威的英国间谍和中立国瑞典早就发现了俾斯麦号的动态,并报告给了英国海军,接着,英军喷火式侦察机发现并拍下来俾斯麦号在卑尔根的照片,当俾斯麦号抵近丹麦海峡时,又被巡逻的英军巡洋舰发现。在这样完备的体系下,德国人很难实现秘密行动。 喷火式侦察机拍下照片:俾斯麦号在卑尔根 三、封锁战略的重要价值和弊端 1. 重要价值 首先,封锁战略是一种打击敌国的手段,通过对敌国港口的封锁,不仅可以阻止敌方军舰出港,可以阻止敌国的补给船只回到港口内,相当于切断了敌国的海上交通线,而海外运输是战争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无疑会对本国资源匮乏的敌国的经济造成严重打击。 其次,封锁战略可以防止敌方军舰进入本国交通线密集的海域,直接避免了本国海上交通线遭到严重打击,这一点在二战英德海军的交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英国人通过对德国舰艇的监视和大西洋入口的封锁,导致了德国舰艇在出入大西洋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 1941年5月,想要突入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的俾斯麦号不仅全程被英国海军所「 ”注意”,且最后还被击沉,而停泊在布雷斯特港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更是被严格监控和面临多次空袭。所以,这证明了英国的封锁战略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迫使德国海军在俾斯麦号沉没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 第三,封锁战略是一种维护自身海上利益的明智选择,特别是在敌方采取消极避战、以打击己方海上交通线为主的战略时。二战时期,如果英国没有对德国水面舰艇进行封锁,而是将兵力投入到护航船队中去,任由德国舰队出入大西洋,那么,英国不仅需要更多的海军力量投入到护航中去,而且还分散了兵力,这是十分不明智的,雷德尔曾经想要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一起行动,不管是碰上了英国的哪支护航船队,英国船队都将面临绝境。 所以,英国海军将兵力集结起来,用于对德国海军的封锁,不仅避免了兵力的分散,而且也能够用最少的兵力遏制德国海军的「 ”巡洋战争”,因为用于封锁的兵力不仅比用于护航的兵力少得多,而且在面对德国舰队时更具优势。 2. 弊端 虽然封锁战略好处多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封锁战略会带给己方部队一些精神压力和疲惫心理。作为封锁的一方,一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方会有所行动,精神要保持高度紧张,如果能够把对方海上力量全部歼灭,这样就会比封锁轻松得多。封锁战略一旦开始,就要对敌方进行长时间的监视,这种监视往往枯燥无味,这对士兵们也会造成一种疲惫。 其次,封锁一方要保持严密的监视,要清楚地掌握敌方军舰的动向,不能疏忽大意。一旦疏忽大意,敌方可能会趁机集结兵力,在己方不注意的时候反咬一口,毕竟在封锁战略中,被封锁的一方往往拥有战争的主动权。在「 ”柏林行动”中,就因为英军的疏忽大意而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放入了大西洋。 柏林行动 四、综合评价 封锁战略是海权思想中的一个内容,它的作用在历史上得到了多次严正,特别是二战时期的英国海军对德国水面舰艇的封锁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地保卫了其庞大的海上交通线,尽管封锁战略也存在弊端,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相关参考

二战德军偷袭英国斯卡帕湾,击沉英国海军图腾 ”皇家橡树”号

德国是欧洲西部地区的一临海国家,但是他的出海口却被英国挡住,德国的舰队如果需要冲出大海,就必须解除英国的封锁,早在一战时期,英德之间就爆发了著名的日德兰海战,虽然德国略胜一筹,但是始终没能冲破英军的封

浅析二战时期苏联海军头牌防空火力单位—— ”3号浮动炮台”

浅析二战时期苏联海军头牌防空火力单位——「”3号浮动炮台”苏联工农红海军(РККФ)自从其诞生以来,一直到卫国战争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作为工农红军(РККА)的附庸存在的。其最主要的使命是支

江阴海战实施的战略方针是什么样的 江阴海战简介

江阴海战是江阴保卫战中的海军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海军最重大的损失。中国海军以第1、第2舰队主力全灭为代价,在江阴封锁线死守近三月,直至战役结束,日军始终

浅析乾隆对明清易代史话语权争夺,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为例

导语:从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清朝就已经取代明朝获得了全中国的统治权。从历史大背景下评析,清朝的即位也存在着历史的机遇与运气,但是全凭运气也并不能成就清朝两百余年的帝业,在康乾盛世之后,清朝对全中国

冷战之后地缘政治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将如何发展制海权

制海权是海权的关键。所谓制海权,就是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区域海洋的控制权。这是个海军战略领域内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享有海上行动的自由,同时阻止敌方海上行动的自由;或实现海洋为己方所用而不为敌方

挪威作为弹丸小国,为何成为焦点之地,让英德同时决定夺取

二战中,德国海军一向不是很强。在整个战争中,德国仅仅为了入侵挪威,就出动了陆海空三军,一起进攻挪威。但与之相对的,英国也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挪威,决定入侵并夺取挪威。那么到底挪威有什么特殊之处,需要英国

莱特湾海战,二战美日航母大决战

1944年,美日海军之间的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战,同时也是最后一次航母对战。此役后,日本海军名存实亡,美军则掌握了菲律宾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完全切断了日本与南方重要资源地区的海上运输线,

为什么说中国海军转型成败将是决定中国海权发展的重要因素

航空母舰的入役是中国海军的大事,然而不仅仅关系到海军,它甚至事关中国的国家海洋战略。 地理是凝固的战略。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由于历史缘故,中国在海权方面一直处于潜存

以日本因素为例,看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

近代中国与日本的爱恨情结,使得任何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都难以下笔,而且不容易被平情看待,总觉得在字面之后,应该还有潜在的动机。这种情形当然不是全然子虚乌有,譬如一些杰出的汉学家就将他们的研究与日本对华的

以苏辙政论散文为例,浅谈宋代兵制与他的国防思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出自宋代张载,同样这句话也适用在苏辙的身上。苏辙作为典型的的古代士大夫形象,他对家国天下均有思考和研究。他的政治生涯几经沉浮,跌宕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