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甘做钱钟书 ”灶下婢”

Posted 钱钟书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才女甘做钱钟书 ”灶下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代才女甘做钱钟书 ”灶下婢”

《NEWS人物》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 杨绛生于民国,本名杨季康,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 她是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才貌冠群芳,为爱人辛苦操劳,被称作「 ”最贤的妻”;「 ”仙童好静”,学贯中西,被赞为「 ”最才的女”。她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 ”传奇”。 @她无声无息的绽放,且以优雅过一生 @杨绛是民国时期最才华横溢的才女之一 01 童年成长 杨氏家族世居江苏无锡,在当地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用杨绛的话说,就是「 ”寒素人家”,她的曾祖父、祖父的身份,无外乎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 杨绛的父亲,名叫杨荫杭。杨绛在晚年曾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的研究所之约,撰写过《回忆我的父亲》。文中所记杨绛父亲的生平事迹,可以看到清末明初一代知识分子为了中国的富强和近代化孜孜不倦的努力。 杨绛的母亲唐须荌也是无锡人,是一位贤惠文静的知识女性,身上凝聚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唐须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与杨荫杭结婚后,甘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料理家务。 杨绛父亲的兄弟姊妹共六人,均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杨绛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睦自由民主开明的家庭当中,可想而知,是相当幸运的。 良好的家世家风,深厚的文化积蕴,为杨绛后来的文学领域传奇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杨绛父亲杨荫杭因得罪了省长屈光映被调到北京任职。一九一一年七月十七日,杨绛出生在北京,原名杨季康。 当时,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北京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等职务,公务繁忙,忙不及履,最后杨荫杭还是因为扣押交通部总长事件被迫离开了北京。 还在上初小三年级的杨绛,便又跟着父母一家人启程回南了。 她的父母在无锡沙巷预先租下房子,避免挤到老家去住。她和两个弟弟开始插班就读大王庙小学。 一九二零年,杨绛随父母迁居上海,在上海期间,杨绛的母亲生下了她最小的妹妹杨必。 杨荫杭应邀在上海申报馆当主笔,而杨绛就读于启明女校。按照启明女校的规矩,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称为「 ”月头礼拜”,住本市的学生都由家人接回家去,留校的杨绛心里非常难受,但就是这些离开家的日子,锻炼了她独立而又坚强的品行。 定居苏州的时候,杨绛开始念中学,进的苏州振华女校,当时的她正好十六岁,由于长得小巧,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 那时北伐战争正在进行,学生运动很多,常常需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杨绛也被推选去搞宣传,但她并不想参加。 原因很简单,不是杨绛落后,而在于「 ”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人很会欺负女孩子”。 学校有规定,只要说是「 ”家里不赞成”,把责任推给家里,就能豁免一切开会、游行、当代表等。 杨绛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 ”家里不赞成”。 杨荫杭一口拒绝,他说:「 ”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荫杭对杨绛说:「 ”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 Dare to say no!你敢吗?” 「 ”敢!”杨绛苦着脸说。 第二天,杨绛到学校只坚持「 ”我不赞成,我不去”。这当然成了「 ”岂有此理”。 事实证明,杨绛的「 ”岂有此理”变成了「 ”很有道理”。 因为女同学上街演讲,确有心怀鬼胎的军人对她们非礼。 由此可见,杨绛对政治的不感兴趣,由来已久。坚持主见,独当一面的品行也初见雏形。 杨绛的中学生活,就这样无忧无虑地度过的,沐浴着父母的关爱,她渐渐地成熟长大了。 @杨绛的父亲,民国大律师杨荫杭 @少女时期的杨绛 02 大学时代 一九二八年夏,杨绛准备报考大学。这时,清华大学刚开始招收女生,但不到南方来招生,她只好就近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 杨绛在东吴大学上了一年学之后,学校让他们分科。为选专业,杨绛颇费踌躇,只好带着问题回家求教。「 ”我该学什么?”她问父亲。 杨荫杭回答:「 ”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有了父亲这番话,杨绛内心释然。当时杨绛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东吴大学没有文学系,只有法预科和政治系,杨绛最终选择了政治系。 虽说杨绛进了政治系,可她对政治学却毫无兴趣,只求得功课敷衍过去,她课余都花在图书馆博览群书。 东吴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十分可观,中外文学名著很多。杨绛在这里养成了嗜书如命的习好。 外语在这所教会大学本来就十分注重,加上她在这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外语水平日以增进。因此,在她成为文学翻译家前,就翻译过不少英文的政治学论文。 在英才济济的东吴大学,她很快就奠定了自己才女的地位:中英文俱佳的杨绛是班上的「 ”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年英文级史、1929年中文级史,都由她「 ”操刀”。 她还喜欢音乐,能弹月琴,擅吹箫,工昆曲。大学期间,自修法文,拜一位比利时夫人为师,学了一口后来清华教授梁宗岱称赞不已的法语。 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她的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为她申请到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可是她出于以下考虑,谢绝了留学的申请:一是不忍增添家庭负担;二是她对留学有一套看法,与其到美国攻读政治学,还不如在国内较好的大学里攻读文学。 杨绛告诉父母亲自己不想出国读政治,只想考清华研究院攻读文学。 1932年初,杨绛大学毕业,她放弃出国留学机会,考入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研究生。 @年轻时「 ”蔚然而深秀”的钱钟书 @钱钟书杨绛在牛津 03 坠入爱河 杨绛之所以宁愿不出国而来清华,用她母亲的话说,就是「 ”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 初到清华,杨绛发现这里的女学生都很洋气,相比之下,自己不免显得朴素。 可她毕竟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大律师杨荫杭的女儿,名门闺秀,又从美国教会大学毕业,比起国内一般国立私立大学来,东吴大学的毕业生气质更佳。 她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杨绛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杨为「 ”七十二煞”。 她与钱钟书第一次见面是在1932年3月,初次见面,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 ”蔚然而深秀”。 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 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没有订婚。”杨绛答:「 ”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 ”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 ”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费孝通曾与杨绛在中学和大学都同班,费孝通来清华大学找杨绛「 ”吵架”。 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已做了多年的朋友。杨绛回应:「 ”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费孝通很失望,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现实。 197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钱钟书和费孝通作为代表团成员,不仅一路同行,旅馆住宿也被安排在同一套间,费孝通还主动送钱钟书邮票,让他写家信回家。 钱钟书想想好笑,借《围城》里赵辛楣曾对方鸿渐说的话,跟费孝通开玩笑:「 ”我们是‘同情人’。” 费孝通直到晚年作文时,还把杨绛称为自己的初恋女友,杨绛直言:「 ”费孝通的初恋不是我的初恋。”钱钟书去世后,费孝通去拜访杨绛,送他下楼时,杨绛一语双关:「 ”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难而上’了。” 1933年秋的一天,杨绛给钱钟书寄了一封信,不巧被其父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 后来钱钟书跟杨绛说,老先生看到信后,对她大加赞赏。 因为杨绛在信中对钱钟书说:「 ”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 ”真是聪明人语。” @全家福 @1938年在回国的轮船上 04 钱钟书的「 ”定心丸” 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便是如此。究其秘诀,二人都曾表达过,作为彼此的伴侣、情人和朋友,不仅有爱情的浪漫和坚守,更有友情的理解和默契。 1935年春,钱钟书获公费留学资格,那时杨绛还没有毕业,但是考虑到钱钟书从小生活优裕,被娇养惯了,除了读书之外,其它生活琐事一概不关心,尤其是不善于生活自理,处处得有人照顾。 她下定决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国。 同年,钱钟书与杨绛在无锡七尺场钱府举行正式婚礼。结婚不久,他们便结伴到英国牛津大学去了。 由于杨绛不愿意增加老父亲的经济负担,也不愿意和丈夫分开来求学,所以她在牛津只是一个旁听生。 1937年女儿出世,杨绛的主要任务是带孩子,照顾钱钟书的饮食起居和学习。每当钱钟书被灯泡坏了等生活琐事困扰时,杨绛总是说「 ”不要紧,有我呢”。 钟书常常自叹「 ”拙手笨脚”。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 在杨绛生产住院期间,钱钟书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 ”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 ”不要紧,我会洗。” 「 ”墨水呀!” 「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杨绛问明是怎样的灯,便说:「 ”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 杨绛说,「 ”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 钱钟书感激之余,对她说的「 ”不要紧”深信不疑。结果,杨绛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 ”坏事”,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1972年的早春,他们从干校回北京不久,北京开始用煤气罐代替蜂窝煤。早起,钟书照常端上早饭,还有他爱吃的猪油年糕,满面得色。杨绛称赞他能蒸年糕,他也不说什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儿。 她吃着吃着,忽然诧异说:「 ”谁给你点的火呀?”(因为平时她晚上把煤炉封上,他早上打开火门,炉子就旺了,这一次不是) 他得意说:「 ”我会划火柴了”,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 @杨绛回忆:「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她爱钱钟书,爱他的满腹经纶,爱他的大智若愚,也包容他的缺点 05 甘做「 ”灶下婢” 家在杨绛心中是人生的核心。 自从嫁给钱钟书后,杨绛一直甘愿做「 ”灶下婢”,不辞辛劳地操持家务。 以至于心疼女儿的父亲不免有不平地说:「 ”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 钱钟书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 ”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1938年,钱钟书杨绛携女儿提前回国。杨绛的父母先后去世。 从此,钱钟书杨绛相依为命,颠沛流离。 在上海沦陷期间,他们曾一度生活艰难,钱钟书为维持这个家,不得不多代课,有时一别妻女就是很长时间。 有一次,钱钟书刚回到妻女身边,女儿看着这个「 ”陌生”的男人把行李放在自己妈妈床边,就提醒道,「 ”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说着用小手指着奶奶的床的方向。 钱钟书尴尬道:「 ”怎么?到底是你认识你妈妈早还是我认识早?”女儿毫不迟疑地道:「 ”当然是我早,我一生出来就认识我妈妈,你是后来才认识的。” 钱钟书回家的任务是带女儿玩,而杨绛则包揽了一切杂活。 而杨绛这个「 ”灶下婢”不光要对付一切家庭琐事,还要有惊人的胆识保护丈夫的手稿。 1945年上海,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拼命地把钱钟书《谈艺录》手稿藏好。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能保存出版是因为「 ”此稿本曾由杨绛女士在兵火仓皇中录副,分藏两处”。 书出版后钱钟书用英文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名言:「 ”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抗战时期,国内形势严峻。出于安全考虑,杨绛带着女儿搬进了钱家老宅。 钱家是个十分传统的大家庭,杨绛身为长媳,不但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得兼顾整个家族。她在家中敬老扶幼、诸事忍让,赢得了阖家上下的赞誉。 钱钟书的父亲重病时,向家人嘱咐身后事。交代完小辈,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妻。 他问老妻:「 ”我身后,你跟谁同住?” 钱钟书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回答:「 ”季康(杨绛)”。 可见钱家长辈,都对杨绛报以极大的信任。 钱钟书的堂弟钱钟鲁曾说:「 ”大嫂像一个帐篷,把身边的人都罩在里面,外面的风雨由她来抵挡。” 如果说专家们总是把人生的主要时间花在专业上,那么杨绛的专业应该是守望家园的园丁,而且无怨无悔。 @钱钟书离开后,她都在回忆往事,以及整理钱钟书的手稿 @杨绛一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只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06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开始初露写作才华是在清华。 1934年,出国留学前夕,为了赶时间,老师朱自清同意杨绛用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代替大考,结果这篇小说被朱先生投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杨绛第一篇创作并公开发表的小说,还被林徽因编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 在上海「 ”孤岛”时期,为了分担家庭的经济重负,杨绛一方面辞退保姆,甘当「 ”灶下婢”,另一方面给阔小姐做家庭教师,还做了一段时期上海振华女校的校长。 这时期杨绛也开始致力于创作,通过写作剧本来补贴家用。 1942年冬,陈麟瑞、李健吾两位戏剧专家在聚餐时建议杨绛写写剧本。杨绛写出了《称心如意》,被大导演黄佐临看中,一炮打响。 1943至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一时盛况空前,以至于1946年2月《围城》在郑振铎主编的《文艺复兴》上连载后,人们问:「 ”钱钟书是谁?”有人答:「 ”杨绛的丈夫。” 《称心如意》得到剧作家李健吾高度评价,被誉为世纪著名剧作家丁西林之后中国现代文学中喜剧的第二个里程碑。 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 ”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49年5月,钱钟书夫妇入职清华大学,按清华的旧规,夫妻不能同时在本校任正教授,杨绛只能做兼职教授。 1958年,47岁的杨绛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翻译西班牙的不朽名著《堂吉诃德》。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美学家、翻译家朱光潜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说,中国的散文、小说翻译「 ”杨绛最好”。 198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洗澡》堪称杨绛文学创作的顶峰。著名文学家施蛰存评价《洗澡》是「 ”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并说「 ”(杨绛)运用对话,与曹雪芹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绛自谦道:「 ”《洗澡》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杨绛的一切都是「 ”试”,从散文、翻译到剧本、小说,而每试即拔头筹。 这个「 ”试”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平常心,没有一丝跳着跑着争名夺利的浮躁。 1994年,在杨绛的力促下,钱钟书编定了自己的《槐聚诗存》,杨绛把全书抄完后,钱钟书拉起妻子的手说:「 ”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从结婚伊始,到生命尽头,杨绛一直照顾着钱钟书 07 我们仨走散了 杨绛说:「 ”我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让钱钟书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 她呈现给钱钟书的,永远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救火队员,是最贤的妻子。 钟书曾逗女儿阿瑗玩,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瑗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 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里,有个女孩子穿一件紫红毛衣,钟书告诉阿瑗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就是她。阿瑗大上心事,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 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杨绛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里去了。 每天临睡前钟书都在阿瑗被窝里埋置「 ”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 女儿临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钟书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博取一遭意外的胜利。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钟书百玩不厌。 钟书曾经很认真地跟杨绛说:「 ”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瑗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瑗呢。”提倡一对父母生一个孩子的理论,还从未讲到父母为了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他们在牛津时,钟书午睡,杨绛临贴,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她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她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杨绛就醒了。 他没想到她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杨绛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 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当时八十多岁的杨绛来回奔波,辛苦异常。 钱钟书已病到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医院提供的匀浆不适宜吃,杨绛就亲自来做,做各种鸡鱼蔬菜泥,炖各种汤,鸡胸肉要剔得一根筋没有,鱼肉一根小刺都不能有。 「 ”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绛称为「 ”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 ”你放心,有我呐!”,钱钟书这才溘然长逝,杨绛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从结婚伊始,到生命尽头,杨绛一直照顾着钱钟书,无微不至,事不分繁简。 她爱钱钟书,爱他的满腹经纶,爱他的大智若愚,也包容他的缺点,自觉承担起家里的琐事。 两人携手走过六十多年岁月,杨绛只把幸福分享给钱钟书,麻烦留给自己。 杨绛深知一个道理:分享幸福得到双倍的甜蜜,而烦恼并不会因为两个人一起分担而变少。 她后来说: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 「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 ”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2003年,92岁的杨绛重新提笔,在该年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 @她曾说,我很清楚我快「 ”回家”了 08 独留人世间 「 ”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在丧夫丧女之痛缓过来之后,她将既往岁月一点一点整理、打包。 杨绛首先完成了女儿的心愿。女儿钱瑗生前一直想写一部反映他们一家生活的书,并且已经拟好了目录,可惜因为英年早逝,心愿未及完成。 2003年,92岁的杨绛重新提笔,在该年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书中回忆了她与钱钟书一路走来的时光,以及丈夫与女儿生前最后一段日子。 在第二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书中,她如此谈论三个人的生活:「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她说,她是借写作来重温,让「 ”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自己,和他们再聚聚。 96岁高龄时,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以及自己对世事的理解和洞察。 这本书被评论家称赞:「 ”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此外,她还整理了钱钟书留下的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这些书稿由于年代久远和颠沛流离,很多纸张已经发黄发脆,且多达7万余页。 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在钱钟书去世后,杨绛还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 ”好读书”奖学金。 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钱钟书离开之后,杨绛先生孤身一人,抵御岁月的重压和人生的艰难,所有的乐趣和活着的意义,都在回忆往事,以及整理钱钟书的手稿。 而在她的故事里,她和钱钟书的爱情令人为之动容。80年前的那场相遇,耗尽了终生的幸运,便把关于喜欢的台词,说给与一个人听。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没有白玉无瑕的圣洁,没有桃源仙境般的浪漫,其中只是平凡的人间烟火,和相濡以沫的燃情岁月。 生死之恋,只有开端,没有结束,即便是「 ”死别”,也只是一次寻常的告别。再见时的回眸,只为再见时的深情依旧。 如今,「 ”我们仨”终于团聚了。 乳财传媒出品,请勿转载

相关参考

一代才女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陈留圉人。她父亲蔡邕是东汉有名的学者,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对音乐、文学的造诣很深,诗、赋、散文都写得很好。同时,也是书法家和经学大师。他待人谦和,没有架子,慕名来访、登门求教的人很

一代才女鱼玄机究竟是如何因妒杀丫鬟的?

曾经高喊着:“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晚唐女诗人鱼玄机,曾经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也是无数男子心中的女神,却终因妒忌打死婢女而被判死刑。一代才女鱼玄机留下诸多诗作,从小天资聪慧的她也是一个传奇,五岁上学

三国时期一代奸雄曹操和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汉末时期的一代才女,曾被匈奴抢走,嫁与匈奴人为妻。在统一北方后将其赎回。众所周知,乃乱世枭雄,他一生染指的美女艳妇不计其数,而他对一位曾被匈奴俘获的美丽女俘虽然垂涎三尺,但却从不敢抱有非分

西汉一代才女卓文君 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

卓文君简介:她是汉代的才女,其原名为文后,是西汉时期的才女。其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其父亲是四川临卭的大商人,家境非常好。同时,卓文君本身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她的姿色很是美丽,同时她还是一个很有才

一代才女,遇人不淑她既可怜又可恨,一生颠沛流离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6月1日,农历端午节,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萧红原名张乃莹

李鸿章为保政治地位甘做“两面派”

清末的官场形式十分复杂,各种力量之间的斗争互相交织在一起。怎样在政治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李鸿章来说,是成败存亡的关键。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因为丧权误国,遭到满朝文武和全国百姓的唾弃,威望一落千丈。

因遭遇毒打、凌辱而自尽,一代民国才女的凋零人生

民国时代,文化市场空前繁荣,一批批诗人、作家都涌现出来。在这一时期,更有很多女性颇具才华,才情、诗赋更是不输男性,留下了一篇篇的诗词佳句,还有一幅幅的当代名画,写诗作画都极为擅长,民国时期就出现了这样

终成一代妇德的化身 后宫才女班婕妤急流勇退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带兵遣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建立过不少功劳,也深受当时官员和百姓爱戴。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

袁世凯女秘书是怎样遁入空门的?一代才女吕碧城

吕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吕碧城生于一个诗书世家,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做过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吕家在当时是当地的望族大家,吕凤岐爱书,家中藏书

唐哀帝李柷甘做傀儡为何依旧难逃被毒死的命运

唐哀帝李柷唐哀帝李柷是一个并不知名的皇帝,他是唐昭宗的第九个孩子,他的母亲是何皇后,他是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算起来,他是唐朝的第二十任皇帝。唐哀宗像当然,这个计算是不包括武则天和殇帝的。他在位的时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