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抵御骑兵入侵,在边境地区植树造林,辽国用无赖方法反制

Posted 骑兵

篇首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宋为抵御骑兵入侵,在边境地区植树造林,辽国用无赖方法反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宋为抵御骑兵入侵,在边境地区植树造林,辽国用无赖方法反制

打草谷这个名词始于我国历史上五代时期建立的辽国,可打草谷这种方式在自古以来的游牧政权中一直比较常见,打草谷说穿了就是抢劫。游牧民族会放牧但不会生产,在冬季牧草减少,牛、羊这些游牧民族主要依赖的口粮大规模减少时,为了生存,他们都会南下到中原的边境地区来打劫中原老百姓,而且一来就是成群结队的大规模有组织性的来抢劫,让长城以内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并且中原老百姓也会拼命抵抗,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政权的战争主因就在于此。 辽国的主体民族契丹族和夷族都是游牧民族,他们就极其擅长打草谷,但也曾因打草谷的习惯丢失掉中原地区的统治权。辽国的第二位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在位时,曾经率领军队打进中原重镇开封,当时辽国几乎已经将整个中原地区纳入统治区域,但辽国军队没能抵挡住中原地区大量财富的诱惑,在占领的地区开始打草谷,肆无忌惮的抢劫中原地区老百姓的财富。 《辽史》中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本纪里就有多处记载辽军入中原后"纵兵大掠"的记录,也因为此,激起了中原地区老百姓的激烈反抗,最终导致辽国无法在中原地区维持统治,不得不退回到北方。耶律德光曾当众检讨为什么没能在中原站住脚,他总结了三条原因,其中两条都是因为抢劫: 顾谓侍臣曰:"朕此行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还镇,三也。" 辽国对中原地区大规模的打草谷到北宋的宋真宗时期就基本上禁止了,因为两国签订了一个保证了两国之间百年和平的《澶渊之盟》,辽国借此获得了大量的长期的经济利益。在此条约签订后,北宋和辽国这两国之间一直到宋徽宗执政早期都没有发生过战争,当世两大国,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个是以游牧为主体的掠夺型大国,能和平共处一百多年,在古代可谓是奇迹。 依靠《澶渊之盟》的协议,辽国除了每年从北宋拿到大量的岁币外,还得到了和北宋贸易的机会,物质的获取并不困难,所以打草谷应该就没有必要了,而且辽国也知道虽然北宋念念不忘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无论从北宋当时的国策(从宋仁宗执政时期开始,西夏方面才是北宋的主要作战方向)来讲,还是两军的战力对比,北宋都不可能对辽国造成实际上的威胁。 并且在两国签订合约后,北宋一方受限于士大夫群体的意志和战力上的落后,也的确没有主动挑衅过辽国,一直是以防御的姿态对待两国边界地区。不过北宋没有主动挑衅辽国,但辽国却在这百年间还是一直以打草谷的名义保持着一种小规模的边境入侵作战,或数十骑兵为一队,或一百来骑兵为一队,不停的以小规模的入侵方式挑逗北宋。 辽国为何在盟约签订且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经济利益后,还要频频地在北宋边界地区搞小规模的打草谷?小规模的劫掠也不能给辽国带来实际上的财富,万一真激怒北宋朝野再起战端反而得不偿失,辽国为何要冒着毁坏盟约的名义搞这种小动作? 其实,辽国的这种坏心思来源于北宋的一种防御政策。长城以北的河北地区,也就是北宋和辽国边界的主要防御地区全是大平原,适合骑兵冲锋,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但恰恰北宋没有多少骑兵,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养马地导致没有办法大规模培养骑兵,因此在大平原的战斗中处于绝对下风,因此在两国的交界地区如何采用合适的防御手段就成为了北宋要伤脑筋的事情。 如果两国还处于敌对状态,那很简单,大规模的修筑城池、堡垒,大规模的驻军就可以了,虽然很费财力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可两国签订和平盟约后,北宋再大规模的修建防御措施就会很被动,也不方便直接在边界地区驻扎大军,但辽国的骑兵优势太强,一点点防备都没有,如果辽国哪天脑抽了撕毁盟约,就可以利用骑兵优势快速的杀到黄河边,直接威胁北宋首都汴京。 在不方便修建防御堡垒和大规模驻军在边界的情况下,如何防范辽军突然杀到眼皮子底下?北宋想了两个办法,一个是鼓励生活在边界地域的老百姓多种水田,多多开挖田渠,人为的大规模制造出断裂式的地带,缓解骑兵快速冲锋的连续性。 另一个是鼓励边界驻军多植树造林,并且严令禁止在边界地区砍伐树木。试图用大量树林挡住辽军能迅速南下的通道,即便挡不住,也可以延迟辽军入侵的时间,让后方的防御有更多的准备: "北边地近西山,势渐高仰,不可为塘泊之处,向闻差官领兵遍植榆柳,冀其成长,以制敌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北宋用种田和植树的方式人为的制造缓冲区,辽国就更直接,用小规模打草谷的方式定时摧毁这些田渠和树林,基本上只要田渠快有了一定规模,或者小树快长成的时候,辽国的打草谷队伍就会出动,这些打草谷的队伍规模维持在一定的人数,人数不多既不刺激北宋政府的神经,又能完成清除田渠和树林的任务。 如此往返,辽人来的规模又小,且打草谷本来就是游牧民族习惯了的打劫方式,北宋朝廷责问的话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到边境地区的小部落身上去。北宋无法以此为由大规模反击,又不能有效地建立起完善的大自然防御,北宋边防始终处于辽国的骑兵威胁之下,无奈也只好始终以低姿态保持两国间的和平状态,大量的给辽国贵族提供他们享乐所需要的物质和钱财,辽国没花多少精力就将北宋牵制得死死的。 因此,北宋和辽国虽然签订了《澶渊之盟》,没有了大规模的战争,但辽国却在表面和平的一百多年间不停地用小规模的打草谷有意的清理北宋的边防线。一直到宋徽宗时期金国崛起,辽国无力两面作战时才放弃这种打草谷的方式,直至灭亡。而消灭掉辽国的金国却不搞这种小打小闹,他们直接大军南下,并且只用了两次南下作战就灭亡了北宋。 可笑的是,靖康年间金国南下的初衷也仅仅只是为了打草谷,说白了,就是为了抢钱抢粮抢女人而来,只不过规模大了点,却一个不小心就把虚弱的北宋给灭掉了。至于后世的清朝更是依靠多次大规模的有组织性的打草谷才逐渐强大起来。不得不承认,在冷兵器时代,对于游牧民族这种来去如风的抢劫方式实在是很难找到制衡的方法,直到热武器的出现和大规模有效使用,游牧民族纵横中国北方的时代才逐渐消失于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辽史》《宋史》《庆元条发事类》《宋会要·刑法》等

相关参考

名震幽州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烈,国力日渐衰落。此时位于东汉边境地区的其他民族乘虚而入,不断袭扰边郡,给边郡地区带来沉重的灾害。>>  在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中,一些铁血型的著名人物应运而生。例如西

8万精锐灰飞烟灭,辽国人败在最擅长的骑兵之下,唐河奇迹之战

北宋端拱元年,辽圣宗耶律隆绪诏令辽国诸道,让各地厉兵秣马准备大举南征北宋。自高粱河、君子馆等战役以来,辽国与北宋作战占尽了上风,一连串辉煌的胜利也让辽国的统治阶层看清楚了北宋表面浮华却内在虚弱的本质。

北宋和辽国疆域图,北宋和辽,哪个疆域大

北宋和辽,哪个疆域大在没有中国的名称之前,也同样没有天津,因为天津只有600年的历史,我只能根据天津的大概位置说出古代天津属于哪个国家。三国时天津属于魏国,北宋时,天津在宋和辽国的边境上,南宋时,天津

辽国灭亡后,一大将率200骑兵亡命天涯,最终建立一个帝国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草原上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那就是契丹族。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国,以「”辽”为国号,所谓「”辽”在契丹语中的含义是「”镔铁”,象征着辽国会像钢铁一样坚固。然而200

击落越军米格21侦察机 鲜为人知的空中较量

...境地区进行侦察、骚扰,不断挑起武装冲突,并出动飞机入侵我领空。为保障我边境安全,空军部队奉命进驻我南部边境进行轮战。1987年10月5日下午,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在广西龙州县一举击落入侵我国领空的越南米格-21P型侦察...

元昊打败北宋羞辱辽国,最后却被儿子杀死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元昊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占据西北地区的是党项人,他们虽然割据一方,但一直向北宋称臣。宋太宗统治时期,党项贵族内部爆发争夺权位的斗争,其首领李继捧投附宋朝,献出夏、绥、银、

常年驻守边境抵御魏蜀两国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

文帝爱才不记仇,冯唐装傻救魏尚,唯有盛世才能君臣同心抵御外侮

汉文帝时期,天下大治,国泰民安。但是,西北的匈奴,一直是汉朝的心腹大患,虽然历代皇帝均采取和亲政策,但收效甚微。文帝即位不过几年,北方边界平安了一段时间后,匈奴人又大举入侵,骑兵共有十四万,越过萧关,

辽国详细介绍

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政权,它与五代同时开始,又和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虽然与中原地区常年征战,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它

若超三十万我要你命,结果打了三折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零九年。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可以说,在北宋前期,边境上最大的敌人就是辽国了。在北宋之前的王朝,后周时期,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