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而未能走上仕途

Posted 孔子

篇首语:也许就是那么一颗不甘服输的心带着我奋斗下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而未能走上仕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而未能走上仕途

应该说,孔子还是有商业头脑的,在当时来说,还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开办私立学校。孔子看准了商机,果断地开了第一家私立学校,非常红火,学生人数达到三千多人,如果按每个人赚取一两银子,也达到了三千多两。这种收入使孔子迅速过上了小康生活,出门有车,进门有鱼。 看见孔子如此挣钱,好多人也跟着开办私立学校。有的比孔子还要火,比如少正卯。甚至,孔子的学生都到了少正卯那里去听课,大概少正卯讲得比孔子要好,要精。孔子的市场越来越受到挤压,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这不得不使孔子另谋出路。 孔子开始想当官,先在鲁国当了两到三年的官,后又周游列国十四年,谋取官职,但一直未能如愿。最后只能回到鲁国,以编书为业。 纵观孔子一生,可以发现:孔子五十一岁之前,基本上顺风顺水,无论学业还是事业都是蒸蒸日上。五十一岁当了鲁国大司寇,摄丞相事,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然后不久之后却急转直下,周游列国,一事无成,直到老死。 那么,为什么五十一岁之后就命运不济呢?因为他做了一件坏事,坏了德行。所谓人在做,天在看。高僧说,人坏了德行,第一个恶果就是运气不顺,命运多舛。 那么他做了一件什么坏事呢? 诛杀少正卯,而且是在上任七天之内,就诛杀了少正茂,并且暴尸三日。 为什么要杀少正卯呢?而且从重从快呢? 孔子自己说了五条理由: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意思是:一是内心通达明白却邪恶不正;二是行为邪僻而顽固不改;三是言论虚伪而说的有理有据;四是专门记诵一些丑恶的东西而且十分博杂;五是专门赞同错误的言行还进行润色。 但实际上是因为同业竞争,抢了孔子的市场,造成孔子教书市场日趋缩小。 在当时来说,孔子杀少正卯至少有五点不对:第一,滥用职权;第二,私造法律;第三,捏造罪名;第四,虚构事实;第五,违反《周礼》——「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第六,公报私仇;第七,强词夺理。第八,不教而诛。第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因此,当时社会上包括孔子的弟子对杀少正卯的事都不理解。 高僧的话好像是迷信,其实不是迷信,而是有深刻的道理。 孔子与少正卯同是士大夫,以一个大夫杀另一个大夫,在当时来说是不道德的,这个名声哄传出来,哪个大夫不忌惮?谁敢推荐这样的人来国家任职?万一他捏造罪名杀我怎么办?所以,各国的大夫都排挤他,都想办法说他的坏话,即便国君想用他,大夫们也阴为绊阻。因此,孔子不被大用,是必然的,如果有朝一日突遭大用,那却是意外。 再则,法制有一条很重要的基本原则,那就是规则制定在先,施行在后。既不能先施行后制定,也不能边施行边制定,更不能根据某个人的行为,先施行了,再制定。连小孩玩耍游戏,都要先制定规则,然后再开始游戏。如果先施行,再制定规则,那叫不教而诛(这是孔子自己说的) 不管是礼治还是法治。都要规定在先,施行在后,也就是说,先规定后施行,而不能先施行,后规定。而孔子对少正卯是光施行,没规定。当时的鲁国,压根儿就没有孔子所说的罪名,更没有类似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嘴上大喊仁义道德,而自己做起事来,却没有一点仁义道德。 孔子公布的少正卯的罪状,无论在孔子之前还是孔子之后,一直没有进入法典。但孔子的做法却开了杀对手的先河,后世政敌攻击对方往往用孔子之法杀人。

相关参考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

1.孔子周游哪些列国?2.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3.孔子周游列国后又做了哪些事?1.鲁、卫、宋、陈、蔡、楚、晋、齐反正几乎所有国家他都去过了,只是没去国秦国而已,大概是因为太远了,过不去那里。2.孔子一

孔子周游列国如何赚取财帛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过他在世的时候,他的思想理念并没有被多数人所认可。所以孔子才会坚持周游列国,来推广自己的理念,只是收获的成效还是有限。孔子出游可没人给他买单,所以需要自己赚钱,那孔

揭秘:孔子为何会周游列国十四年

孔子周游列国是其一生的重大事件。他自述“三十而立”,即三十岁时立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对天下一些重大事情的看法,积极投入政治活动。由三十到七十三岁去世的四十多年中,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占去三分之一

孔子周游列国信阳划句号 临淄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周游列国”,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故事。但你是否知道,孔子与弟子们历时十四载周游列国,饱尝艰辛,他们究竟到过哪些地方,又看到了什么?孔子人生重要阶段在路上王大千孔子的一生应该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孔子周游列国失败的原因

不是「不好」,因为各国大多都对孔子一行人满礼遇的。没有受用应该有三个原因:1.孔子的政治主张从教育着手,无法像法家以法律下手般的有立干见影的效果。2.孔子要求的太平圣世,对君王的道德要求很高。3.孔子

孔子小故事之周游列国

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已经五十五岁了(公元前497年,周敬王23年,鲁定公13年)。他不能往东走,因为东边正是齐国,刚用美人计把孔子轰走。他往西到卫国去,因为卫国的大夫蘧伯玉是孔子的好朋友,而且卫国的宠

孔子周游列国却未到秦国,秦国为之庆幸?还是秦国不幸所在

孔子周游列国却未到秦国,秦国为之庆幸?还是秦国不幸所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孔子周游列国,以鲁国为原点,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周边国家游历。周游的国家有鲁国西南方的宋国、陈国、蔡国、楚国

24 孔子周游列国

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帮助下,大败楚国,声势很大,连中原一些大国都受到威胁,首先受到威胁的是齐国。齐国自从齐桓公死后,国内一直很不安定。后来到齐景公当了国君,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刷新朝政

最初起源于孔子辞职周游列国

中国古代诗词涉及辞官内容思想的,主要来源于孔子。《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过的一段话:"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不如乘坐着竹筏子到东海去游荡)。"陶渊明情怀式辞职:实迷途其未远觉

孔子为何要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