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决定了 ”官渡之战”
Posted 公孙
篇首语: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决定了 ”官渡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决定了 ”官渡之战”
历代诗·三国(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相信大家都知道「 ”官渡之战”,是三国「 ”三大战役”中的首战。虽然在「 ”官渡之战”中,曹操并没有完全击溃袁绍的势力,是一次防守战的胜利,但是「 ”官渡之战”确实是遏制了袁绍向外扩张的势头,此战后袁绍集团一蹶不振。可以说「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在北方争霸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而曹袁北方争雄的结果,早在袁绍和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源于双方各自的战略。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袁绍和曹操各自的战略。 袁绍:吾南据河,北阻燕、代 曹操和袁绍在刚刚起兵的时候,双方有过一次对话,是有关于争夺天下的规划的,就是所谓的战略。袁绍的战略很明确,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出来。「 ”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事实上我们看袁绍的生平事迹中就能看出来,他一直是忠实地履行着这个战略。 袁绍和董卓闹翻,第一时间跑到冀州。董卓为了安抚袁绍,给了他一个渤海太守的位置。随后发生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事件,就是袁绍和曹操「 ”互诉衷肠”的时候。袁绍利用自己汝南袁氏出身的名望上的优势,成为诸侯联军的首领;后来利用公孙瓒对冀州的威胁,成功从冀州牧韩馥那里骗取冀州牧的位置。这样一来,袁绍非常完美地脱离韩馥的控制,并进一步反客为主,占据冀州,在河北占据一席之地。 占据冀州达到了「 ”南据河”的条件,接下来袁绍的扩张方向就是北方,完成「 ”北阻燕、代”的目标。而当时公孙瓒是一股盘踞在幽州的实力强大的军阀。袁绍和公孙瓒之前展开激烈的战斗,公孙瓒作为猛将是很优秀的,但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公孙瓒与乌桓、鲜卑人有深愁;杀掉在幽州具有相当名望的刘虞;对待幽州世家子弟态度恶劣。种种举措导致公孙瓒在幽州就像坐在一个火药桶上。最后结果就是幽州出现大的动乱,袁绍趁机而入、推波助澜,最后彻底击败公孙瓒,完成「 ”北阻燕、代”。 与公孙瓒不同,袁绍对待乌桓、鲜卑这些人的态度是安抚、拉拢,而不是打压。所以袁绍在乌桓、鲜卑这些人心中的名望很高。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在对抗曹操失败后,袁尚和袁熙逃到三郡乌桓的势力范围;而郭嘉力劝曹操首先北伐乌桓,阻止袁尚借着乌桓的势力卷土重来。可以看出袁氏与乌桓之间的亲密关系。 另外袁绍还重创黑山军,把势力伸向并州;击败公孙瓒部下青州刺史田楷,夺取青州。在消灭公孙瓒后,袁绍拥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四州之地(不过不是全境),达到「 ”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剩下的就是「 ”南向以争天下”了、这就是「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集团的战略和履行的程度。 曹操: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 在当时那次对话中,袁绍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曹操留了一个心眼,是这么回答的:「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句话当然是一句没有什么营养的场面话。不过根据裴松之引注的《傅子》中的记载,曹操的一句话中还是稍微体现了自己的想法。「 ”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 那曹操是怎么做的呢?曹操起兵的地点是在兖州陈留郡;曹操开展事业一次非常重要的契机就是陆续击败黑山贼、南匈奴於夫罗部、流窜到兖州的青州黄巾,成功获取并且巩固兖州牧的地位。因为张邈、陈宫的反叛,兖州有一次失而复得。随后曹操选择进攻豫州、徐州、荆州、扬州,尽可能地向南扩张,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到袁绍终于平定河北之后,曹操的势力也很强大,占有兖州、司州、豫州、徐州、扬州、青州、荆州(当然也不是全境,向荆州、扬州就占了一小部分),仅从地盘上来看,曹操的潜力并不落后于袁绍。 那么曹操的战略是什么呢?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 ”且可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这句话不是曹操本人说的,而是一个叫做鲍信的人说的。这个鲍信算是曹操的老牌铁杆,曹操在陈留起兵的时候,鲍信就跟随曹操;随后青州黄巾杀死兖州刺史刘岱,也是鲍信力主迎接曹操为兖州牧。可以说鲍信是曹操集团早期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可惜死于与青州黄巾的交战中。当袁绍初得冀州,开展自己基业的第一步的时候,鲍信就将袁绍视为曹操的大敌,并且提出不能与袁绍硬碰硬,应该放弃河北之地,主要经略黄河以南。可惜鲍信死得早,在《三国志》中没有立传,这句话也没被收录在内,而是出自裴松之引注的《魏书》。不过我们看在「 ”官渡之战”之前的曹操集团的战略,主要的方向就是河南。 双方战略的异同 虽然在「 ”官渡之战”中,最后是曹操取胜,但这其中有很多因素,双方的指挥才能,内部的统一与否,以及一些偶然性的因素,不能武断地认为曹操的战略一定高于袁绍。小编抱着惶恐的心态来聊一聊双方战略上的异同和优劣。 袁绍的战略很明确,依仗黄河和太行山脉之险,保证大本营冀州的稳固。而消灭公孙瓒后,幽州、并州虽然也存在一些相对独立的势力,但对于袁绍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威胁较小。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袁绍集团先是依靠黄河阻挡南方的威胁,平定北方之后可以集中力量南下,同时占据青州后拥有对曹操集团另一个发力点,威胁曹操的东线,牵制曹操的兵力。 而曹操的战略就很简单了。兖州是曹操集团前期的基本盘,北有黄河、济水,东有泰山,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进攻能力,从兖州进攻豫州、徐州都比较方便,它的进攻端要远远强于防守端。曹操集团能够迅速地向南扩张到豫州、徐州、扬州,与兖州在进攻上的便捷分不开。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占据的地盘固然是「 ”应机而变化”,进攻上很便捷,但相应的也是四战之地,面临的威胁太大。在「 ”官渡之战”之前,曹操西南方有久镇荆州的刘表;东南方有跃马江东的孙策;关中诸军阀虽然名义上归附了朝廷,带还带有相当的独立性。这就可以视为曹操和袁绍明明地盘差不多,曹操也曾经接受过那么多青州黄巾,组成青州兵,但在「 ”官渡之战”中,与袁绍相持的主力部队却远远少于袁绍的一种原因,曹操还需要分散兵力防守其他的方向,而且还要分兵解决在后方活动的刘备等人。所以曹操在「 ”官渡之战”中长期处于劣势。 总的来说,袁绍的战略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取得冀州、幽州,用太行山作为西线的屏障,「 ”集中力量办大事”;曹操的战略是以兖州为基础,向南方扩张,按照小编的理解,曹操的目的或许是以长江和大别山脉作为南线的屏障,再北渡黄河与袁绍决战。虽然其战略中必然也要利用山川之险,但毕竟处于南北之间的腹心之地,面对的是多个方向的强大的军阀。小编个人认为,不能以「 ”官渡之战” 的胜负来判断双方战略的优劣,按照「 ”官渡之战”前中期的情况来看,袁绍更具备优势,而这种优势来源于他制定并执行的战略。所以小编个人认为,袁绍的战略是要优于曹操一些的。但这只是小编一家之言,并不一定准确,如果有不妥之处,还希望方家指正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相关参考
俗话说,视金钱如粪土,视功名如浮云,但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乱世三国时期,但凡有些能力的人,为了能够光宗耀祖,或者实现心中的抱负,都会寻找值得追随的主公,跟着他征战天下,如曹操账下的荀
距河南浚县东15里,有一座古城,地处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黄河,西依卫河,是出入中原,沟通南北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北方两大势力袁绍和曹操,与这座古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距河南浚县东15里,有一座古城,地处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东临黄河,西依卫河,是出入中原,沟通南北的咽喉要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北方两大势力袁绍和曹操,与这座古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
刘表是汉朝宗室,鲁恭王之后,少有令名,列名八俊,算是出名很早。先被辟为大将军掾,后转为统领宫廷禁卫军的北军中候。 汉灵帝死后,刘表出为荆州刺史,时为公元189年。从此之后,直到袁绍和曹操发生官渡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疑问:三国时期的官渡战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一举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乱世三国当中,群雄四起,为了地盘和利益你争我夺,上演了无数的大小战役。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争天下的决定战役,一代枭雄曹操最终创造奇
官渡之战前曹操收编了30万青州军为何在官渡只用2万人迎战袁绍
官渡之战时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我们知道在这次战役中曹操以觉得劣势的兵力大破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这次力量悬殊的对决中曹操和袁绍各出动了多少兵力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官渡之战是两大雄主争夺北方掌控权的重要一战,此战决定了谁能够成为雄霸一方。战斗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曹操以少胜多大胜,而占尽良机的袁绍却失败了,并且还将自己手下有才能的人全部诛杀,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