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要面子活受罪的 ”外交”

Posted 太极

篇首语:你可以忘掉苦难,但不能忘却艰辛;你可以忘掉伤疤,但不能忘却耻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 ”外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 ”外交”

在网络历史圈中,一直有明朝不割地不赔款的传说。许多信奉「 ”强权即一切”的青年非常崇尚明朝的外交态度。可惜,政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也不只有「 ”妥协”与「 ”强硬”两种派系。信奉并使用这类「 ”零和思维”的统治者往往会给国家带去悲剧。 僵硬的明朝外交 蒙古人的内争让昔日的蒙古帝国土崩瓦解。蒙古人再次倒退回部落时代,尤其是东部的鞑靼人,再也没有恢复到「 ”国家”组织。 蒙古人再也没能在东亚建立起国家政权 因此,明朝除了土木堡被卫拉特人教做人外,大体上并没有唐宋时被灭国的危险。卫拉特人则需要在西部与哈萨克人竞争中亚的草原。所以,一直到满洲崛起为止,明朝的外部并没有真正考验明朝外交水平的政权。 在后金刚刚起步时,他们对明朝提出的要求并不高。努尔哈赤在打完辽沈战役后,主动提出议和,条件是明朝每年给他「 ”七百两黄金”。可是,明朝对此的答复是——没有答复。 明朝此举无疑激怒了努尔哈赤。他之后夸下海口,扬言如果战争获胜,会将万历皇帝驱逐到南京;反之,如果后金战败,努尔哈赤便会流亡长白山。 好在努尔哈赤的执念并没有影响他的后代。皇太极依旧选择与明朝议和,甚至希望通过「 ”以打促和”的手段来逼迫明朝签订条约。 纵观皇太极的战略部署,他的行为非常有目的性——切断明朝的一切外援。 八旗并没有与明朝死磕之意 彼时东蒙古的林丹汗希望借助明朝的势力恢复先祖的荣耀;朝鲜感恩与壬辰战争的恩惠,依旧效忠于明朝;北方的索伦部也与明朝眉来眼去,时时刻刻威胁后金政权的腹心。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明朝手里握着一把好牌,理论上只要打的好,平定辽东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 皇太极自己在1642年以前,也没有太大的信心。但皇太极或者说此时的八旗政权有一个非常优秀的习惯——务实。后金不像明朝那样背负着「 ”祖制”「 ”传统”等负担,甚至表示愿意放弃「 ”七大恨”的诉求,只求明朝同意议和。 事实上,海峡对岸的日本也有支持明朝的可能 虽然,明朝方面直到山穷水尽才真正回应皇太极的诉求。但在皇太极实现「 ”议和”的最终目的前,双方在外交手腕上的差距暴露无遗。 后金首先进攻明朝最重要的藩属国——朝鲜。皇太极的借口是朝鲜一直援助毛文龙骚扰后金,以及在努尔哈赤病死时没有派人吊唁。(注:有谣传努尔哈赤死于红衣炮下,但努尔哈赤真正的死亡日期在六个月后) 此时,若明朝真的是现代某些人口中的「 ”刚明”。按照封建义务,明军应当出塞援助朝鲜,哪怕只是做出要大举出关的动作,也能牵制住后金不少兵力,减轻朝鲜在东线的压力。 某些方面,朝鲜也是被明朝坑死的 但是,明军此时在做什么呢?他们在袁崇焕的带领下,耗费巨资修建宁锦防线,仅仅是口头表示「 ”强烈抗议”,并没有真正出动万人以上的兵团去帮助朝鲜。结果,朝鲜被皇太极攻陷,被迫像后金称臣纳贡,并贡献大量赋税去填平后金因小冰河打击而愈发困难的财政。 之后,皇太极又带兵进攻漠南蒙古,将林丹汗打的节节败退。同样,明军并没有积极援助自己的藩属,而是坐视林丹汗被皇太极击败远遁大漠,麾下蒙古诸部沦为皇太极爪牙。 明金双方对蒙古部族的争夺长达几十年 可见明朝的外交并非现代人口中的「 ”强硬”,而是纯粹的呆板,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外交的概念。 「 ”沉默”明朝式强硬 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有最基本的政治概念——政治是妥协的产物。同时,领导人需要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为自己的共同体争取利益才是首位。一味强硬并非不可,但前提是你得有相应的筹码,而且这么做的成本小于妥协的成本。这是完善、成熟的政治体系的表现。 明军的火炮并不能射碎真理 可惜,明朝并不属于这个行列。皇太极和努尔哈赤都成提出恢复边境的朝贡贸易。皇太极提出的条件是明朝每年给「 ”黄金十万两,白银一百万两,绸缎一百万匹,毛青细蓝布一千万匹”,换取后金的「 ” 东珠十、貂皮千张、人参千斤”。 这无疑把明朝吓了一跳。诚然经过《本草纲目》等医书的热炒,明代的人参已经成为重要的中医药材。到崇祯年间,一斤人参的价格已经达到16两银子。来自辽东地区的「 ”辽参”更是人参中的极品,为关内的中医们所青睐。但皇太极的要价直接开到了市场价的十倍,显然包括了「 ”赔款”的部分。 因为,后金方面知道就算在战场上击败了明朝,也不可能像真正的战胜国一样获得战争赔款。不是因为明朝给不起,而是因为中原王朝历来避讳此类事情。到明朝这个观念达到巅峰,不但隐匿徐达对北元的败绩,还将明英宗被俘称作「 ”北狩”。 死读书的人估计会以为中原皇帝喜欢去北边「 ”打猎” 可惜,明朝方面知道谁要是答应了这种条款,那么等到他的将会是千古骂名。但是,明朝方面并没有像它的粉丝所想,用强硬的语气「 ”怼回去”,而是选择默不作声。 等不到明朝回应的皇太极非常急躁,便决定绕开辽东官员,直接「 ”上访”。为此皇太极组织了最精锐的三万八旗军队,并邀请已经归顺的科尔沁等部族加入自己,准备绕过宁锦防线,从喜峰口直突北京。 迟迟得不到回应的皇太极,带着精锐部队武装突袭北京 代善、济尔哈朗、阿敏等老沉的贝勒都不赞同此次军事冒险,因为八旗的兵力过于稀少。北京作为明朝的首府,自然戒备森严有着全国最好的城防与军队。而且,从喜峰口突入会让八旗的后勤补给线变得十分漫长。只要明军有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就能很轻易地截断八旗的后路,将皇太极等人困死在内地。 史书将此次进军称之为己巳之变 最后,皇太极力排众议,率领仅相当于明朝守军1/10的兵力突袭北京。结果,崇祯并没有同意议和,甚至连正面回应都不存在。但皇太极此次突袭并非一无所获。八旗军在关内大肆掳掠抢走「 ”人畜四十六万两千三百有奇、黄金四千零三十九两、白银九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两”。此举极大地破坏了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民生,也给地处高纬度被小冰河打击得不轻的后金政权一剂强心针。 最精锐的明朝边军,却无法对付三万八旗 同时,这次军事行动也暴露了明朝的虚实。证明明朝之前所有的「 ”强硬”,都是「 ”打肿脸充胖子”。须知,边塞军队历来都是中原军队的精华。但是,却连最基本的截断后勤线都无法做到。整个九边在纸面上,有20-30万明军驻扎。但却无法威胁到3万八旗军,甚至纵容对方在天子脚下大肆掳掠,最后扬长而去。此后八旗又4度入关,大肆掳掠的同时,也狠狠地打了相信「 ”1644年以前,满洲无法入关”之人的脸。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松锦战役失败,明朝彻底失去了最后的可战之师。崇祯才不得不派陈新甲带着使节团去赫图阿拉拜访皇太极议和。明朝承认后金对辽东地区的实际占有权,确定后金的法统;作为回报,皇太极同意向明朝称臣。 原本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是陈新甲的书童不小心将议和的文案送交了兵部,让这件事变得人尽皆知。崇祯二话不说,直接把陈新甲退出去背锅,把自己摘个干净。此举也寒了满朝文武的心,并为明朝和崇祯未来的灭亡做好了铺垫。 死到临头的「 ”嘴硬” 如果说后金只是想要一些财帛或土地,并不威胁明朝的根基。那流寇就属于地地道道的「 ”x心腹之患”,双方有着几乎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所以,当李自成胜局已定时,朱家最好的选择是「 ”衣冠南渡”。这样明朝便可利用南京完整的官僚体系,以及长江的天堑阻挡南下的流寇,并迫使他们与满洲死磕。 南方有着洋人的输血,在经济和技术上有优势 崇祯自己也有意议和或者南迁,但是他不希望自己提出。于是,他寻遍满朝文武,希望找到一个足够分量的人替自己发声。可是,经过陈新甲一案,明朝士大夫已经没有人愿意给皇帝当枪使。大家都很明白,一旦南迁或者议和出现什么变故,崇祯一定会拿他们作为替罪羔羊。 崇祯十七年,在大顺军进逼下,左中允李明睿上书崇祯,请求迁。但崇祯嫌弃李明睿官职太低显得不够格。不愿意独自背锅的崇祯拉上了内阁众臣,表示自己「 ”身死沙场亦所不顾”,以此暗示大臣们同意南迁,结果大臣纷纷强硬的表示愿意代替君王上前线,就是无一人提起南迁。 几乎对此绝望的崇祯决定拉上满朝文武开会讨论,结果在二月二十七日讨论会上李明睿和左都御史李邦华分别提出南迁和太子监国两个建议,结果除了少詹事昱支持太子监国外,群臣几无人明确态度。 明白了大臣没有人愿意被舆论指责之后,崇祯被舆论挟持,不得不表现出强硬君主的形象,所谓「 ”国君死社稷,朕将何往?”,一口气将两个方案都否决了。但他私下里又派人偷偷去南方探查可能的逃亡路线。 崇祯的行为可以看出,明朝并不见得比满清更骨气,只是「 ”嘴强”而已 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前两周,巩永固上书请求崇祯以皇帝的名义号召南巡,预计届时大约有10万人愿意追随。但崇祯表示自己将坚持到底,拒绝了巩永固。可崇祯并没有想象中勇敢,在闯王攻破北京前一天临时召集巩永固,询问南巡是否还有可能。得到否定答复后,崇祯长叹一声当天晚上,他和王承恩上了煤山。徒留一个「 ”死到临头抱佛脚”的笑料。 结语 明朝式的「 ”强硬”绝对不能称之为「 ”刚”。将所有的故事摊开,我们只能看到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形象。崇祯派陈新甲前去议和本身就证明了明朝并非真的一点不妥协。陈新甲被崇祯当做替罪羔羊献祭,也能证明君主害怕的不是「 ”没了骨气”而是「 ”承担责任”。从这点看,所谓「 ”刚明”不过是一群害怕承担责任的之人伪造出来的假象。可笑的是,9102年的今天还有人为所谓的「 ”明朝式外交”叫好。或许他们就喜欢听「 ”强烈抗议”吧。

相关参考

一代梟雄卡扎菲訪問蘇聯,死要面子耍大牌,讓人咋舌

卡扎菲,利比亞前領導人,27歲時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從此開始了他長達42年的獨裁統治。圖爲1981年卡扎菲訪問蘇聯,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到機場迎接。圖中卡扎菲一身英式軍服,

要面子的代价 就是倒霉 倒霉的后果就是穷

死在面子的上霸王项羽算是死在面子上的著名人物之一霸王项羽作为一个根红苗正少年得志心高气傲的高富帅,我们最熟知他的故事不是他建立了什么功绩而是楚霸王乌江自刎和他的一句无脸面对江东父老!其实高富帅当时并没

清朝外交大臣李鸿章在见外宾时出过哪些笑话

按日本惯例,凡外国朝贺,天皇都要面朝南立于桌内,使臣则在离桌子一丈来远的地方向北三鞠躬,再趋步走到桌前与天皇握手,然后立于桌侧,说明随行各官同贺之意,并依次唱名,向天皇介绍参赞以下各官,各官听到自己的

郭嘉临死前举荐一个人,曹操不用不杀,最后子孙受罪

郭嘉临死前举荐一个人,曹操不用不杀,最后子孙受罪三国时代,是一个令无数人向往的时代。虽然整个国家战乱连绵,但是武将辈出,谋士如云,几乎掏干了之后数百年中原地区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算无

外交家张骞是怎么死的? 张骞丝绸之路的故事

众所周知,张骞是历史上着名的外交家,冒险家。他所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为大汉与西域之间的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没有张骞的丝绸之路,就不会那么快促使中西文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最先形成于西汉,张骞则是其道...

蔺相如是怎么死的 揭开外交家蔺相如的一生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受到君主的重用,官拜上卿。蔺相如之前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一次机会,缪贤将他推荐给了赵惠文王,此后,蔺相如为赵国的发展给赵惠文王积极地谏言献策。蔺相如是一位

爱面子的皇上

 中国帝王的要面子,是天下闻名的。封建统治时期,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在这方面表现尤盛,他们为了维持“天子威仪”、“天朝中心”的面子,简直到了病态偏执的地步。  公元前200年,刘邦即位第三年,以长安为都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

曹操为何把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  曹节的一生几乎就没有什么快乐,丈夫献帝把她看成卧底,兄长曹丕厌恶她不合作,世人又讥讽她是曹操奸贼的女儿,活受罪是应该的。  身在王室,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悲哀。身为魏

我有免死金牌,皇帝:看清楚背後7個字

在古代,皇帝至高無上,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有時候皇帝也會因為面子而處死大臣或者是這位大臣立下過很多功勞,就這樣處死未免有些不公,因此有了免死金牌。不過免死金牌也不是萬能的,有次皇帝要處死大臣,

嬴驷为何杀了商鞅?商鞅必须死吗?又有何隐情

...都是一把双刃剑,不论因何触法,只要违反秦国法规就得受罪,没有任何理由,一时间之间多少人因此饱受皮肉之苦或是亡命天涯,而对统治者的约束是最触痛他们的,太子不留神犯法,商鞅竟刑其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