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普通人想当官有多难

Posted 考生

篇首语: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古代普通人想当官有多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古代普通人想当官有多难

说起高考,人们对于它的印象,一般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且每年出成绩的时候,各个省都会相继公布出当年的高考「 ”状元”。其实,这就像是科举制在另外一种形式上的拓展,因为,它和科举制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于选生范围的不同:高考把选生的范围缩小到了各个省,而科举制则面向全国进行招生。 那么,你对科举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在古代,人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状元的吗? 其实,每一个状元的培养过程,都无异于钢铁的炼成。他们不仅要有比普通人高出许多倍的天赋,比如说:十分强大的记忆力、随口就能说出一篇文章的出处,还有能够耐住寂寞,不在繁嚣中沉沦的毅力和自制力。因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复杂难懂的孔孟之道和枯燥无味的朱子释注。另外,一个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过去,有很多考生苦读了十几年的儒家经典,甚至,有的还能倒背如流,可是,等到上了考场的时候,他们却因为紧张而答不出题来。就这样,熬了许多年终于通过了笔试,最终,却因为在殿试上突然紧张,而导致了与状元之位的错过,实在令人可惜。最后,考生还要对科举考试有年复一年的坚定信念,不断的鼓励自己、激励自己不要中途放弃。 如果一个考生具备了以上这些素质的话,那么,只需要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就可以开启考试的生涯了。 考试生涯的第一关就是——童生。无论是青春年少的青年,还是正值壮年的中年人,抑或者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只要是还没有获得生员资格的人,都只能被叫做「 ”童生”,所以,这是中国科考人数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童生们参加的获取生员资格的考试,统称为「 ”童试”。 在这一关里,只要考生参加并且通过了任意一个最高级别的院试(注意,院试每三年就会举行两次),就可以摆脱「 ”童生”的称号被叫做「 ”秀才”了。人们常说:「 ”酸秀才。”但是,你可别把秀才不当一回事,因为,当了秀才的话至少可以免除服徭役,也算是半个特权阶级了。 如果,我们把童试折算成现在高考的难度的话,在古代,人们想要通过县试和府试并不困难。通过童试以后,考生就要进入省城参加每三年才举行一次的考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乡试”。在这个考试中,第一名被人们叫做解元,意思就是「 ”连中三元”中的第一元。如果错过了这几天的乡试的话,考生是不能补考的,只能等三年后的再一次考试。 若是参加了乡试,并且,顺利通过测试了,那么,这个考生就成为「 ”举人”了。这时,考生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继续参加科考,向会试前进; 二是向吏部报名,等官府缺人以后进入官场当个小官。 当然了,如果考生选择了第二条路,那么,就意味着他自动放弃了做状元的机会。 通过乡试以后,就轮到「 ”会试”了,会试一般在乡试结束后的第二年,在帝都举行。所以,如果考生所在地区离帝都太远的话,一般都会在得到消息后马上收拾包袱出发前往帝都,否则,错过了考生时间的话,就要再等三年了。因此,在这一关里考验的不仅仅是考生的个人素质,还有家庭条件。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沉重的赋税使他们很难支撑得起这笔巨额的路费。不过,对于已经参加过会试的举人们来说,这点钱算不上什么。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上举人以后,当地的乡绅会就会主动送上钱财来搞好关系,比如说:范进中举后,送钱财和府宅佣人的人源源不断。而且,能够参加会试的人,大部分都是各省经过层层筛选而选出来的精英,再加上国子监监生(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教育机构,能进入这种地方学习的人,一般都是名门世家或者天资卓越之人)这种,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特招生这类人群,所以,会试的难度将会比乡试大很多。 另外,会试只选择前三百名,由此,我们不难想象会试的压力会有多大。在这一关里,夺得第一名的叫做「 ”会元”,如果先前在乡试中也获得了第一名,那么,考生就已经超脱于芸芸读书人了,而且,极有可能创造新纪录。要知道,这可是多数的读书人想都不敢想的。考生通过会试以后,便来到了科考的最后一关——殿试。 这一关是由天下之主来考验的考生,很多人根本就不敢奢求自己有一天能够站在皇帝面前,见皇帝一面,更别说与其交流了,很多考生在这一关里,临时紧张导致功亏一篑,所以,这对考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在这一关里,考官会向皇帝推荐三份试卷,然后,由皇帝决定名次。前三甲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并分别赐予「 ”进士及第”的称号。如果,考生能够得到皇帝的特别青睐,那么,他就可以成为状元,被记入史册,名垂千史,这是二甲和三甲所不能比拟的。 虽然,此后三人的仕途会有所不同,但是,在这一刻,状元才是最出彩的。如果,能够「 ”连中三元”里的第三元的话,那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从开创科举制这一千多年以来,涌现出了无数才子,可是,能够「 ”连中三元”的人却寥寥无几。 所谓「 ”连中三元”,就是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第一。历史记录是:唐代三名,崔元翰、张又新、白敏中,宋代六名,孙何、王曾、宋庠、杨寊、冯京、王岩叟,有人认为陈尧叟、彭汝砺两位状元郎亦曾「 ”连中三元”,笔者细心考证后,毅然把二者排除。 除此之外,辽代一名、金朝一名、元代一名、明代三名、清代三名。 参考资料: 【《中国科举制》、《「 ”连中三元”历史考》】

相关参考

成为一名欧洲皇室贵族究竟有多难

原创:芙芙女神Frigg今天女神Frigg的日常五十五这天,芙芙考儿子历史知识——芙芙:「”国王怎样称呼自己?”儿子:「”寡人。”芙芙:「”皇后怎样称呼自己?”孩子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后来,他破口而出

古代考个秀才有多难

古代的秀才有多难考?程曦所著“中国历史佚闻”一书中统计了科举时代的一些数据:可能成为未来官吏的读书人需要背诵下列书籍,“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

古代“高考”有多难

明朝绘画中描绘的殿试情景。考场号房,考生答题。童试考棚。殿试场景。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年一度,举国关注。作为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命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火力点。随着阅卷结果的公布,每年都会

古代高考到底有多难

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年一度,举国关注。作为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命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火力点。随着阅卷结果的公布,每年都会有一些满分和零分之作出现,就像古代科举放榜一般,那些锦绣文章让人争

弟子们官运亨通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在文化的传承中,老师的作用太重要了,好老师太重要了。单纯从教育上看,孔子是非常好的老师。孔子留给世人的非物质遗产,大体可分为做人、处世和做学问三部分内容,这些理念迎合了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己所

杨万里的当官之道 杨万里为何想辞官

  杨万里  古人有点才就想着当官,当了官就想施展抱负,然而南宋诗人杨万里就不走寻常路,才出任京官不久就随时准备卷铺盖打道回府。  杨万里这人有意思,人家做官总是一味顺着杆子往上爬,“功名百尺竿头,自

为何孔子想当官却没人要

“割鸡焉用牛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些妇孺皆知的成语都来自《论语》,它们分别出自《阳货篇》、《子张篇》、《八佾篇》和《述而篇》。山不在

唐朝有一霸道爵位,封给谁谁下场凄惨,皇帝无奈只能赏给死人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有建功立业的想法,不是想科举考试拔得头筹夺状元,就是想武举考试名列前茅当将军,想出人头地无非就是想拥有令人瞩目的名声,这只是普通人的想法。而作为皇室宗亲就有天生的优势,成人后他们就会被

古代一穷小子,靠“富婆”生存,当官后收取贿赂,却成为一代名相

在中国古代,极为讲究出身门第,也就是所谓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一般人想要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实现光宗耀祖的愿望,简直是难如登天。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早在秦朝末年,有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

在明朝做首辅有多难

世人皆骂严嵩,媚上误国,专权贪赃,结党伐异。杨继盛上《请诛贼臣疏》,痛举严嵩几大罪状;王世充著《嘉靖以来首辅传》,对严嵩极尽其为奸乱国之述;清张廷玉主持修编的《明史》,更是把严嵩放入了「”佞臣”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