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欲加九锡而不称帝”入手,探析东晋桓温与其他枭雄的异同

Posted 司马

篇首语: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 ”欲加九锡而不称帝”入手,探析东晋桓温与其他枭雄的异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 ”欲加九锡而不称帝”入手,探析东晋桓温与其他枭雄的异同

自秦帝国完成中国的大一统之后,中国社会迎来了长达400余年统一时期。两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涌现了无数独领风骚的英雄豪杰。 在西晋灭亡之后,北方被游牧民族政权掌控,而偏居江南的东晋王朝,则在门阀政治的辅佐下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富庶稳定的地区,中华文明的文化与经济中心在历史上首次南移。 东晋的历史是一部名臣史,其中桓温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战功显赫,权倾朝野的他直到临终之前都没有僭越自己的臣子之位,只想东晋皇室可以赐予他「 ”九锡”作为对其功绩的表彰。 这与当时北方中国那些野心勃勃的枭雄们截然不同,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桓温与苻坚,慕容垂这些同时代的枭雄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故借此机会,我们就从桓温欲加九锡的政治理想入手,探析他与其他同时代的枭雄们的区别。 引言 东晋王朝作为中华帝祚的正统传承者,在其偏居江南之时一直没有放弃回复中原的愿望。不过囿于国家中央权力把持在少数门阀手中,帝权衰微,东晋一直不能举全国之力进行光复中原的军事行动,即使东晋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政治状况上都远远优于北方诸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 诚然东晋也曾涌现出了诸如祖逖等名将,也曾短时间克复河南等西晋故土,但是终究没能长时间保持对其的统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缺乏朝廷的支持。虽然东晋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但是其将领们绝大多数时间却只能各自为战。 祖逖北伐时于中流击楫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桓温以皇室驸马的身份进入政坛,直至后来发展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几乎依靠以及之力为东晋打下了最大的疆域,文治方面他所推行的「 ”庚戌土断”政治改革也有效地打击了士族豪强,增进了国力。 但这位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的豪杰,却没有做出篡位称帝的行为,与当时其他英雄形成了鲜明对比。下面我将从功绩,历史背景,个人动机三个方面阐释桓温不称帝的原因。 桓温的军事成就 桓温年少时因为帮助父亲复仇而富有侠名,之后被东晋皇室招为驸马,并且进入政坛。虽然也被委任成为刺史以至于方镇,但在门阀控制的东晋都城,他始终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晋穆帝元年,为了制衡在荆州地区日渐壮大的庾氏一族的势力,桓温被命为都督,统领荆州等六洲军事。 据《晋书》记载:「 ”冬十月,江州都督庾翼卒,以桓温都督荆、梁等州军事。” 荆州作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雄才大略的桓温在这里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把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定在了虎踞益州已久的成汉政权。 在桓温成为都督的次年,他就在江夏相袁乔的辅佐下一鼓作气与笮桥大败汉军,之后一鼓作气攻至成都城下,逼得汉主李势亲率众大臣出城以降,东晋将失却四十余年的益州重新纳入自己的版图。此战之后,桓温也因战功卓著而官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 据《资治通鉴》记载:「 ”丁未,三年,春三月,桓温败汉兵于笮桥,进至成都,汉主势降。” 桓温平定成汉 但是桓温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还想进一步收复北方的失地,不过由于朝野担心他功高震主,北伐并没有很快施行。知道殷浩北伐失败之后,朝廷才启用桓温代其北伐。桓温便挥师北上,大败秦军于蓝田,之后屯兵灞上,收复了三辅郡县等失地。 据史料记载:「 ”桓温别将攻上洛,进击青泥,破之。秦主健遣太子苌等帅众五万拒温,战于蓝田,秦兵大败。温转战而前,进至灞上。苌等退屯城南,三辅郡县皆来降。” 桓温北伐苻秦 之后桓温在前秦坚壁清野的战略前难以为继,便收兵归国。之后桓温在晋穆帝十二年又被封为征讨大都督,领命讨伐姚襄,桓温领命之后,迅速击败姚襄光复了故都洛阳。 据史料记载:「 ”秋八月,桓温败姚襄于伊水,遂入洛阳,修谒诸陵,置戍而还。” 此战之后,桓温还有收复寿春等战绩,在桓温出色的战场表现的帮助下,东晋拥有了衣冠南渡之后的最大版图,在面对姚襄,前秦苻健等名帅时依然能有此战绩,可见桓温在战争方面确实有着出色的才能。 桓温引领的政治改革 东晋国家的构成是有当地的原住民与渡江而来的侨民组成的,由于东晋政权的军事以及朝政大多把持在渡江而来的侨民士族手中,因此东晋政府也给予了侨民们特殊的优待。他们免于赋役并且只需要上缴较少的税收,并且东晋政府允许士族们建立自治区域。 但是随着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本地原住民进入自治区域来躲避赋役,致使东晋无法征召足够的士兵来防守国土,税收状况也不理想。 桓温塑像 在桓温上任大司马之后,他力主推进重新划定郡县范围,并且进行详细户籍登记的土地断定政策,这一政策重新划分了侨民与原住民的人数,缩小了享有特权的侨民的范围。为东晋充实了赋役人口,并且有效增加了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削弱世家大族在其所在区域的控制力也有所帮助。 据史料记载:「 ”太尉裕上表曰:‘大司马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自兹迄今,渐用颓弛,请申前制。’于是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洲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所并省。” 东晋农民耕作图 桓温的政治抱负 桓温初为晋臣时,还是以收复中原失地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但是当他完成平定成汉,光复故都等一系列战功,实际掌控了东晋的三分之二领土之后,他便逐渐不满足与自己当前的地位,暗暗生出不臣之心。他在担任大司马的时候曾经抚枕长叹,说出了「 ”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的心声。 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名誉的追求,他先是希望东晋王朝能够给予自己九锡,在与部下郗超交流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像伊尹,霍光那真正成为独掌朝政的权臣,是因为自己没有做过废立之事。于是他以「 ”帝有痿疾”为借口,将司马弈废黜为东海王,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为新帝。 在废立之后,权臣谢安见到桓温便遥拜行礼,桓温问其原因,谢安答曰:「 ”未有君拜于前,臣揖于后。”可见桓温的野心与真正企图已经是世所共知了。 据《资治通鉴》记载:「 ”超就温宿,中夜,谓曰:‘明公不为伊、霍之事,无以立大威权,镇压四海。’” 晋简文帝司马昱 东晋的政治环境 虽然桓温立下了莫大功劳,而且也有不臣之心。但是终其一生,他始终没有僭越称帝,甚至连九锡都未能加身的原因与东晋的政治环境有大关系。 首先不同于北方诸政权,东晋传承的是自秦汉以来的中华正统帝祚,是时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直接诛杀皇帝而直接称帝的传统。即使司马昭诛杀了曹髦,最后还是要经过禅让的环节。因此只要司马昱没有提出禅让的提议,桓温始终无法称帝。 而且司马昱对桓温有提携之恩,当年举荐他出任荆州都督的正是这位曾经的丞相,加上他去世时也托孤于桓温,碍于故人的情面,以及自己的道德底线,桓温始终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据《晋书》记载:「 ”帝曰:‘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侍中王坦之持诏入,于帝前毁之。帝乃使改诏曰:‘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 至于他始终没能做到九锡加身,则是由于东晋一直以来的门阀政治的影响,当时东晋除了桓温之外,势力最大的就是谢家与王家。在桓温向朝廷索要九锡的时候,为了防止桓家一家独大,作为辅政大臣的谢安与王坦之故意拖延,终于在桓温去世之前也终究没能得到九锡。 东晋名臣谢安 评价 桓温作为两晋乱世中威名显赫的大英雄,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枭雄们不同,中华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更深。他虽然武将出身,但是依然秉持着作为士大夫的基本道德观,所以终于难以行篡位之事。 而且北方游牧民族称帝也只是针对自己的民族,汉人更多只是附庸,当他们在本民族威望足够之时就可以称帝。但是桓温如果不能指出司马家有违天道的作为,就不能说服东晋的臣民,不能以天意之名来改朝换代。桓温在世时的司马诸帝虽然能力远不及桓温,但是人品均无问题,这也是桓温无法称帝的重要原因。 枭雄入桓温,终究没有像王莽一样篡夺权力,着不仅是政治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当时环境的影响。这种放弃自己欲望,保全名节与士大夫尊严的气节,大概就是魏晋风骨,中华正统传于南国着实所言非虚! 参考资料:《晋书》、《资治通鉴》等。

相关参考

东晋大将桓温伐蜀

【历史上的今天】346年12月10日东晋大将桓温伐蜀桓温出兵伐蜀,使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他上了表就出发,所以朝廷虽有异议,也无从阻止他了。朝中的议论多以为蜀中地形险阻,路途又远,桓温兵力不大,难以取胜

周婆不认“关关雎鸠” 谢安夫人拒丈夫纳妾

晋朝的大将军桓温曾和名士殷浩进行过长期的政治斗争,并最终将殷浩击败,逼他下野。桓温与殷浩之间曾有过一段着名的对话。桓温问殷浩:“卿何如我?”殷浩回答:“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殷浩虽然是个无能的将领、

皇帝司马昱曾发遗诏允许桓温适时篡位 东晋轶事

司马昱(320年—372年),字道万,晋元帝少子,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公元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以卑鄙恶毒手段除掉司马奕后,于同月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司马昱是桓温扶持的傀儡,他跟桓温交往

桓温

  桓温(312~373),中国东晋大将。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娶明帝女南康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曾率军3次北伐,志在收复中原,以代晋称帝。殷浩  偏安江南的东晋朝廷尽力牵制和阻挠

杀掉其三个儿子 东晋桓温19岁时乔装潜入仇人家

整个东晋一代,脆弱的朝廷只有依赖长江天险,才摇摇晃晃地勉强站住。清谈文人们在轻风细雨里、烟柳画桥边,喝茶饮酒,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打到黄河去,只是天边的一道彩虹,绚烂却不可及。真正敢鼓起勇气到北方去比...

东晋将领桓玄是怎么建立桓楚的

桓玄(公元369-404年),字敬道,桓温之子。桓温死后,谢氏当政,继以司马氏振兴皇权之举,桓温兄弟辈桓豁、桓冲相继去世,桓氏尽失桓温时逐步控制的各州镇。由于桓温曾有篡位的活动,其子侄辈在政治上的出处

桓温一生有哪些成就

桓温是东晋为数不多的名将,他是东汉大臣桓荣的后代,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一生战功累累,不仅收复蜀地还多次北伐,为东晋立下显赫功劳。此后桓温独揽朝政十几年,还曾有自立的打算,只是北伐战绩多为战败,所以也

居然敢对太后说皇帝阳痿 统帅桓温胆子是有多大

公元369年下半年,东晋与前燕在枋头展开大战,结果东晋又是一场打败,作为最好统帅的桓温不禁唉声叹气,回想起他从353到369年的三次北伐,心顿时凉了半截。第一次北伐是在353年二月,当时桓温带兵4万从

122 桓温北伐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音huǎn

从《范进中举》切入,深入探析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秦,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从那里开始了绵绵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