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做大定会威胁中央,这个人一招化解了难题,从此一路飙升
Posted 汉武帝
篇首语:我们用人生最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都会被人嘲笑的梦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藩王做大定会威胁中央,这个人一招化解了难题,从此一路飙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藩王做大定会威胁中央,这个人一招化解了难题,从此一路飙升
在汉朝,有一个名字叫做主父偃的知识青年,他出身于贫寒人家里,虽然是齐国人,但是,却相当不受齐国的知识分子的待见。 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主父偃是「 ”知识的叛徒”。在最开始的时候,他学的是纵横术,可是,在看到天下太平以后,他觉得纵横术并没有什么能够施展的空间,于是,便改为学习儒术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儒术被人们看作是名门正派的存在。齐国的儒生们,看到主父偃是后来才改学儒术的,便都看不起他,还常常讥讽他。 主父偃觉得在齐国无法展现自己的才华,于是,就离开了齐国去到燕国。可是,燕国的儒学者和齐国的儒学者一样,都很瞧不起他。无奈之下,主父偃只好去了赵国。然而,他依旧遭到以往的对待。奔波劳累加上潦倒失意的主父偃,最后,下定决心去到西汉的都城长安,成为一名心怀抱负的「 ”长漂”。 然而,长安有太多像他这样心怀抱负的青年,可是,现实中并没有一个人可以实现理想的报复。主父偃仍然穷困潦倒,而且还越混越差。就在他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命运之神眷顾了他。在那个时候,汉武帝正十分急迫地吸纳优秀人才,他发布了多条求贤令和采用了各种方式广招贤才。渴望被任用的主父偃,自然不愿意错过这个好机会。 于是,他巧妙地将他会的儒术和纵横术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应对汉武帝的需求,给汉武帝写下一封章奏。奏章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这正是汉武帝非常想做的。于是,主父偃早上才送去奏章,晚上的时候,他就被汉武帝召见了。汉武帝在见到主父偃以后,便激动地说「 ”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意思也就是说:你们这些人跑哪去了?我为什么这么晚才见到你们?(注意,当时还有另外两人被召见。)汉武帝跟主父偃对话结束后,便授予他郎中官职。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设立了内朝。郎中这个官位就在内朝之中,它像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和皇帝对话很方便,并且,做事很容易被皇帝看到,以及得到皇帝的赏识。 主父偃特别珍惜这个难得一遇的机会,他非常积极地给汉武帝上奏。汉武帝对他也是赞赏不绝,一年之内给他升了四次官,一直升到省部级干部中大夫。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会这么看好主父偃呢?看了以下的相关的叙述之后,相信你就懂了。 这里,我们先来说说「 ”藩王”。 藩王又称蕃王:是在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相当于古代欧洲的贵族阶级。他们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或者由天子册封统治某地区的统治者(这统治者将土地献上,然后,天子再将土地册封给他)。藩王通常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通常为地名或地域名,由天子决定。 但是,时间一长,这些藩王必定会威胁到中央,这也是汉武帝非常头疼的事情之一。 在主父偃上的奏章中,有一篇有关「 ”削藩”的文章,汉武帝就是根据这篇文章而颁布的「 ”推恩令”。削藩是从汉文帝那个年代起,每任皇帝都很想做的事。在汉朝初年,朝廷实行郡国并行制,把土地分封给了一些王族功臣。可是,后来这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对中央构成了明显的威胁。虽然,汉文帝很想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他的削藩措施的实施的效果却非常不佳。 到汉景帝的时候,因为,一时糊涂错听了晁错的意见,导致引发了「 ”七国之乱”,幸亏后来有将军周亚夫率兵平定了叛乱。同样是以削藩为目的,主父偃提出的做法就比晁错的要漂亮得多,也更为可行。他的做法就是:等诸侯王死了以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子嗣分割部分土地。然后,汉武帝授予这些子弟大小爵位,以此来显示天恩。 这个做法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披着推恩的外表,装着削藩的内核。最终,在这个政策的实施下,一个个封国的土地被自动瓜分,变成了难以对中央构成威胁的小诸侯国。而因为推恩令得到土地的子弟则会非常感激汉武帝,从而,更加听服于中央。 汉武帝是一个心怀大略的帝王,他一直以来都很想解决掉势力庞大的诸侯国给中央带来的隐患,另外,他也希望能够集中全国的力量以彻底解决掉匈奴的问题。这其中,加强中央集权则是汉武帝最想要做的事,恰好主父偃的所有奏章都紧紧贴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主父偃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汉武帝提拔的重要原因了。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时势造英雄。”杜牧也有一句诗说:「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就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结局恐怕就是曹操获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主父偃的人生经历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相关参考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朱元璋料到朱棣会篡位,但没想到他会成功在实行分封的时候,其本意是能够让朱家子孙保护朱家天下,但历史上藩王割据威胁皇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在分封藩王的时候,也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规矩。1
中原千年未解决游牧民族威胁,清朝三把斧立竿见影,最后一招最绝
中原王朝千年来一直都饱受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每一次的中原动荡都少不了游牧民族,为此从秦朝开始就修筑长城,一直延续到明朝还在不断的完善长城,但始终解决不了北方威胁!到了清朝,却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
关羽不服马超,小说中写的明明白白。关羽想入川与马超比武。幸好这一难题让诸葛亮化解了。这里有两个问题。先说第一个:马超与关羽的功夫谁高的?网络配图似乎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在小说中关羽曾经亲口对曹操说过,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明知这样会尾大不掉,可能威胁到未来皇长孙的统治,可为什么还是要分封藩王在边疆。而且都是重要的都分封在边疆,久练沙场,军队造反更加难以收拾。朱元璋也是聪明之人,对历史上的许多危害也
「”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世”是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藩王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规定以及历代帝王们的严厉约束之下,藩王们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面临朝廷的监管严查,因此「”别无出仕及谋生之路”,除了
在古代封建時期,有一個問題困擾了歷代統治者近一千年,那就是中央對於地方的管控問題。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怎樣確保偌大的國家統一聽中央指揮?怎樣保證地方勢力不發生叛亂?歷代帝王絞盡腦汁,在實踐中不斷探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抵御执政风险问题就成为一个直接而现实的问题。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高度重视抵御执政风险问题,阐发了一系列带有规律性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不仅为化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
...荒,谷价飞涨、百姓叫苦不迭。按常理,作为官府来说,这个时候就应该运用行政手段平抑物价,然而,范仲淹的举动却
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藩王,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藩王的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分封藩王的政策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
在古代考取状元可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只要成为了状元郎,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功成名就,人生的轨迹从此发生改变。甚至说如果得到皇帝的青睐,成为驸马爷,从此成为皇亲国戚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在明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