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擒杀永历帝看吴三桂的后半生结局,为何历史永远无法给其正名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擒杀永历帝看吴三桂的后半生结局,为何历史永远无法给其正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擒杀永历帝看吴三桂的后半生结局,为何历史永远无法给其正名

从擒杀永历帝看吴三桂的后半生结局,为何历史永远无法给其正名 从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杀,在这段明亡清兴、地动山摇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汉臣有136人,死于抗清殉明的忠臣多达3787人,在这些人中吴三桂绝对是最特殊的一个,他世出名门,父亲吴襄、舅父祖大寿都是明末名将,吴三桂一生先背明后背清,他戎马一生,从辽东到云南他的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为满清统一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说吴三桂背明降清的原因还可以看作是走投无路、身不由己的话,那他在降清后的所作所为确实让后世难以释怀,1662年吴三桂擒杀永历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明朝掘墓人,朱元璋传世13代的血脉最终终结在了他的手中,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叛将和逆臣。 一:叛将吴三桂 吴三桂 公元1660年,顺治17年,这时候已经是吴三桂效忠满清的第17年了,顺治皇帝给了他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封藩云南,位享人臣之极,但是满洲人虽然给了他爵位,但对他并不信任。吴三桂的大本营本是在辽东,但是清廷确把他封为了云南王。吴三桂是降将,他对清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满清对他来说是利用再利用,对吴三桂的政策可以说是外松内紧。作为吴三桂本人,从他31岁镇守辽东开始就可以看出来他天生就是个行动派,在投降满清,与汉人对立开始他考虑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取得满人的信任。从这一年开始吴三桂做了让世人瞠目结舌的一件事,他把枪口对准了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 二:朱家血脉 永历皇帝 1.崇祯死后,明朝虽然亡了,但是朱氏子孙仍然在南方建立着自己的政权,弘光政权、鲁监国政权、隆武政权、永历政权,还在持续着做恢复大明的努力,刚开始的时候,南明还是有无上的号召力的,但是南明也改不了一个老毛病,窝里斗,文臣忙着争权夺利,每个南明政权都是亡于内斗,没有例外。南明政权被清军追的东逃西窜,永历皇帝是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政权到了永历手里的时候已经是被清军追的无路可退了,作为皇帝的永历经常是食不果腹卧不成眠,最后逃到了藩国缅甸。 南明政权 2.公元1659年,永历13年,清顺治16年,永历皇帝携南明残余的2000余人避难缅甸,缅甸政府给明朝流亡过来的皇帝盖了个城寨,永历皇帝避难藩国才得已保存性命,按说,永历皇帝的最终结局也就是在缅甸无声无息的终老就完了,这时候,满洲人也没有兴趣追杀永历皇帝了,缅甸政府已经给了清军非常明确的态度,缅甸宣誓效忠清朝,明朝君臣被软禁在缅甸永远不会在回到中国,满洲人其实已经完全放心了。 3.但这时候吴三桂却给顺治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擒杀永历皇帝。我们不能理解吴三桂当时是何种心情,我们只能去猜测,当时吴三桂可能深深的感受到了满清对他的不信任,即然自己已经背明降清作了历史恶人,那就把这个恶人做到底好了,所以他很有可能会想到,干脆借铲除明朝后裔的机会再进一步的对满清表达忠心。其实当时的顺治皇帝已经打算放永历帝一马了,永历已经蹿入荒夷,不可能东山再起了,已经无力对清朝构成威胁,但是作为昔日的明朝大将吴三桂确一再要求斩草除根,他给顺治皇帝写了一封奏折,阐述放过永历帝对大清来说有三患两难,在吴三桂的一再要求下,顺治最后答应了他的请求,吴三桂领兵入缅。 苟活于缅甸的永历皇帝得知吴三桂领清军前来的消息后惊恐至极,他对这位昔日的大明良将内心深处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永历皇帝提笔作书,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 将军新朝之勋臣,旧朝之重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崇祯)于将军,可谓甚厚。讵意国遭不造,闯贼肆恶,突入我京城,殄灭我社稷,逼死我先帝,杀戮我臣民。将军(指吴三桂)志兴楚国,饮泣秦廷,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哀,原未泯也。奈何凭借大国(指清朝),狐假虎威,外施复仇之虚名,阴作新朝之佐命,逆贼授首之后,而南方一带土宇,非复先朝有也。南方诸臣不忍宗社之颠覆,迎立(我)南阳。何图枕席未安,干戈猝至,弘光殄祀,隆武就诛,仆于此时,几不欲生,犹暇为宗社计乎?诸臣强之再三,谬承先绪。自是以来,一战而楚地失,再战而东粤失,流离惊窜,不可胜数。幸李定国迎仆于贵州,接仆于南安,自谓与人无患,与世无争矣。而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功,督师入滇,覆我巢穴,仆由是渡沙漠,聊借缅人以固吾圉。山遥水远,言笑谁欢?只益悲矣。既失世守之河山,苟全微命于蛮服,变自辜矣。乃将军不避艰险,请命远来,提数十万之众,穷追逆旋之身,何视天下之不予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独不容仆一人乎?抑封王赐爵之后,犹欲歼仆以邀功乎?弟思高皇帝栉风沐雨之天下,犹不能贻留片地,以为将军建功之所,将军既毁我室,又欲取我子,读鸱鸮之章,能不惨然心恻乎?将军犹是世禄之裔,即不为仆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王(指吴三桂)之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于将军,仆又何仇何怨于将军也!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反觉其薄。继此而后,史有传,书有载,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也!仆今者兵衰力弱,茕茕孑立,区区之命,悬于将军之手矣。如必欲仆首领,则虽粉身碎骨,血溅草莱,所不敢辞。若其转祸为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更非敢望。倘得与太平草木,同沐雨露于圣朝,仆纵有亿万之众,亦付于将军,惟将军是命。将军臣事大清,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大德也。惟冀裁之。 这封信的文笔非常的好,永历皇帝可以说是字字带血,笔笔带泪,让每一个在儒家正统思想下长大的人都不忍细读,信中道尽了心酸委曲,句句充满着哀切。这封信的大体意思是,我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可是将军你确不避山遥水远,提数十万之众前来抓我,你吴三桂也是读者明朝的书长大的,世代也受明朝的恩惠,你的祖上也是为官的,你觉得你对得起你的祖先吗?你杀了我对你有什么好处,永历皇帝一针见血指出了吴三桂擒杀自己对吴三桂本人的害处「 ”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反觉其薄”连对世受恩禄的旧主都斩尽杀绝,不留一丝情面的人,作为异族的清廷能不对你有疑心吗?后人对你吴三桂会有什么样的评价你不考虑吗?吴三桂看完这封信后的感触我们不得而知,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在接下来在吴三桂见到永历帝时候的表现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吴三桂是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去看看,写的非常的好,永历皇帝终日逃亡,情真意切的写出了这么漂亮的一篇文章,但是永历皇帝毕竟是政治经验太少了,跟他的老祖宗朱元璋比起来显的过于天真了,他幻想用文字打动吴三桂,但文字永远都是最苍白无力的,吴三桂刚读完的时候可能有很深的感触,也可能有些许的羞愧,但是这种羞愧对于一个早已对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的判臣来说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三:入缅擒王 吴三桂入缅 1.1660年年底吴三桂的大军进入缅甸,缅王惊恐万分,吴三桂只有一个要求,交出永历帝,否则,清军将要屠城,在缅王的欺骗下,永历帝被清军擒获,押进了吴三桂的大营。 2. 据明末《行在春秋》一书上记载,永历在被擒获后吴三桂曾前去探望,永历当时居住在缅甸人给他搭建的一个竹楼里面,永历皇帝面南而坐,头戴一顶瓦楞帽,身穿一件纯绢的大袖袍子,象征性的在腰间系了一条黄色丝带以示自己的皇家身份,这就是朱元璋的最后一位皇孙在史书上留下的最后形象,他终身逃亡,四处漂泊,但是,永历皇帝毕竟是皇家子弟,这个人仪表伟岸,举止端庄,还是很有皇家子弟的威严,这是从小养出来的气质,永历皇帝一动不动的坐在竹椅上,眼神空洞的看着前方,也不知道在看些什么,吴三桂撩开门帘,当他一看见这个人的时候就停下来不走了,永历因为不认识吴三桂,问道「 ”何人”。吴三桂张嘴但是没有说出话来,永历又追问了一句「 ”来者何人”这时候吴三桂扑通一下跪在了永历皇帝面前,但是他仍然没有说话,吴三桂起不来了。永历说「 ”你就是平西王吴三桂吧”,吴三桂也没有回答,只是低着头喃喃自语,也不知道是回答永历皇帝的问话还是在说给自己听,非常小声了说了两声「 ”是,是”。接着这个屋子里就没有人再说话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永历皇帝长谈了一声,说「 ”现在说什么也无意了,只是朕是北人,想见到十二陵再死”。但是吴三桂没有回答,永历轻轻的挥了挥手,这时候的吴三桂汗流浃背,已经站不起来了,跟着吴三桂进来的护卫赶紧把他搀出去了。这就是吴三桂见到永历皇帝后的表现,这让我不得不想到南朝时侯景攻陷台城见到梁武帝时的情景,但不同的是,吴三桂绝非侯景那样的人,他是一名儒将,是深受儒家正统文化影响的人,他内心有强烈的负罪感,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到,有历史笔记曾记载永历皇帝对吴三桂进行了「 ”责问”,以永历帝的性格来看恐非实情,在得知落入吴三桂之手后,曾有人劝说他效法崇祯以身明志,但是他始终抱有幻想,他在数十年的逃亡生活中一直抱着苟且偷生之念,不可能对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人加以斥责。 四:永历之死 吴三桂 1.吴三桂看完了永历皇帝的那封信到底有没有作用,不用说肯定有作用,他确实是心里有愧的,从他33岁引清兵入关开始他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命运,与其在这种忘恩负义的内疚感中备受折磨,何不跟之前划清界限,眼不见,心不烦,在吴三桂被搀走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永历皇帝,他没这个勇气,4个月后,吴三桂上疏顺治要求在昆明就地处决永历帝,为了进一步表现他的”一腔忠心「 ”他非要把永历帝和永历年仅12岁的太子腰斩,让他们身首异处,此时的吴三桂心灵已经扭曲到了极点,连与他一起作战的满族大将爱星阿和宗室卓越罗都心中不忍,劝说给永历保留全尸,在满族人的劝说下,朱元璋的最后一个皇孙才得已全尸而死。 永历帝墓碑 2.1662年4月15日,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和他12岁的太子被吴三桂绞死在昆明篦子坡,时年40岁。吴三桂将二人焚尸扬灰,弃骨荒野。南明就这么结束了,政权结束在了吴三桂的手里,明朝最后一个血脉也结束在了吴三桂的手里,悄无声息。 五:职业叛将的宿命 清顺治帝 1.吴三桂杀掉了永历以后舒舒服服的做起了「 ”云南王”他实现了早年自己梦寐以求的「 ”为官当做执金屋,娶妻应娶阴丽华”的夙愿。昆明离北京很远,离他的起家之地辽东更远,这两个地方他肯定不愿再回去也不愿再回想。他所有的一切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最初的愿望,云南几千里的地方都是他的,在这里可以为所欲为,他在昆明一共盖了三座宫殿,在这里他穷奢极欲,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在云南的这20年中他肯定没有过一丝心理上的平衡和安宁,永历皇帝曾经给他写过的信还是应验了。 2.满洲人不信任吴三桂正是从他一定要擒杀永历皇帝开始的,永历皇帝的信里已经非常清楚的告诉了吴三桂,永历皇帝看的很清楚。 「 ”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反觉其薄”。 我们分开来看,作为吴三桂来说追杀永历帝对他来说是有好处的,一来可以向满清表明忠心。二来我吴三桂已经没有了任何回头路,擒杀旧主与汉人已经彻底的势不两立,效忠满清已经是不置可否的事情了。但是作为顺治来说,我们先抛开「 ”鸟尽弓藏”这点,你吴三桂有必要这样做吗,永历帝的死对你有什么好处,如果永历帝不死又有什么好处,这是每个当权者都会考虑的,思来想去,对于满清来说永历帝的死好像真没什么必要。 第一,如果不铲除南明政权的话,汉人想反清复明的希望在缅甸,这已经是铁板上的事实了,永历没有翻盘的可能,你吴三桂却三番五次的要求擒杀这个苟且偷生的政权目的是什么。第二,你铲除永历以后是不是想取而代之,找明朝的残余势力搞些事情,清廷最大的风险现在不是别人,正是你吴三桂。第三,作为顺治个人来说,他理解不了吴三桂这种表现,在情感上可能有所信任,但是最为一个帝国的舵手,他会感到害怕,吴三桂这个殷勤献的有些过头了,这好比是一条狗,这条狗向它的主人表达忠心的方法是把之前的主人咬死,这让一个正常人都会毛骨悚然,何况是刚得天下的异族皇帝。 六:郁郁而终 清康熙帝 1.顺治18年,康熙继位,康熙跟顺治不一样,他是大清第一个在和平时期长大的皇帝,他的祖先来自白山黑水,但他不是,他是大清第一代接受汉文化的皇子,接受的是正统的汉文化教育,到了他这一代,爱新觉罗家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实用主义野蛮的游猎民族了,这时候他完全搞明白了什么是儒家,知道了什么是天理人欲,什么是忠孝节义、世道人心,康熙是有儒教的道德信条的,这时候的康熙再看吴三桂会是什么样,你吴三桂毫无道德准则,你是一个传统儒学体系下的官员嘛,显然不是,你为了利益完全没有底线。 三藩 三藩势力 2.康熙非常痛恨吴三桂的卖主求荣,他内心无法接受,吴三桂成了他内心的一颗钉子,他对吴三桂是厌恶、猜疑还有些害怕,他必须要解决这个心头大患,削藩在康熙看来成了势在必行。1673年9月,康熙下达撤藩诏书,次年,62岁的吴三桂不得不再次披挂,他又做了叛将,起兵之初,他的大军所向披靡不久就攻克了南方数镇,当他陈兵长江南岸的时候,他确停止了进军,他想用这个行动告诉康熙自己并非真想反叛,让康熙收回成命,保全自己应得的利益。但是康熙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将吴三桂留在北京做人质的长子吴应熊和长孙吴世霖处死,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吴三桂他撤藩的坚决。 3.吴三桂戎马一生,武功赫赫,但其家人却两次被杀,对于一个60多岁的人来说是何其悲凉,他已无心再战了,在清军举国之力的攻势下,战局急转直下。公元1678年,起兵反清5年后的吴三桂在痛苦中死去,终年67岁。 七:感想 1.个人觉得纵观吴三桂的一生对其影响最大的有4个人:洪承畴、祖大寿、李自成、康熙。 祖大寿 2.这4个人前两个有恩,后两个有仇,而且皆是大恩和大仇。洪承畴和祖大寿的降清给了年轻的吴三桂巨大的触动,改变了他对正统思想的认知,一个是自己的上级,一个是自己的至亲,两个最不可能叛变的人都叛变了,二人也成了他效仿的对象。但是,这二人哪一个也是吴三桂比不了的,洪承畴虽在乾隆年间被列入《贰臣传》,但他还是有自己的道德底线的,降清后他未曾有过屠杀汉人的记录,历史评价毁誉参半。作为吴三桂舅父的祖大寿降清后就成了三国时期的徐庶,从未给满清效力过一天,降清后6年就病死了,历史也给予了他比较正面的评价。 3.至于「 ”冲冠一怒为红颜”中的主角陈圆圆,在这种历史大变革中作为一个女子可以说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这只是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一个美丽传说,「 ”风流将军”的名号更是跟历史上吴三桂毫无瓜葛。 4.李自成斩杀其父一家38口,吴三桂开始疯狂的报复汉人,在明末清初的所有将领中他可以算是对满清统一中国贡献最大的一个,从这一刻起,他的内心已经完全扭曲。而康熙在他晚年又杀死他的长子和长孙,此时的吴三桂内心已经彻底的崩溃,当回首自己的一生时,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吴三桂 吴三桂只是历史上的一个精明的投机者,终其一生难逃逆臣叛贼的骂名,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可能这一点他生前就早已经清楚了,这个人有将才但终究难成大器,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他可以随意的穿插其中游刃有余,但是他缺乏引导历史和创造历史的眼光和见识。还是那句话,首鼠两端的人终究难有好的下场,吴三桂也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参考资料:《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相关参考

吴三桂前半生反明后半生反清,他在想什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吴三桂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后,纵兵抢劫北京,尤其是明朝的官员,吴襄家里不仅仅被李自成抄了,而且和大多数明朝官员一样被活捉,在。本来吴

他们之间关系如何 吴三桂留给建宁公主的痛

1653年,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为十四额驸马,并与建宁公主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虽说建宁公主逃离了共侍一夫的结局,但她的人生结局更为不幸,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她的公公——吴三桂,这是为什么呢?吴三桂是中华五千年历史...

吴三桂为何对“咒水之难”后的永历帝动手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申向洋指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帝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后被三千缅军团团包围大小官员42人全

明朝对吴家有恩,吴三桂为何要杀永历帝,原因是这样?

许多亡国的皇帝总是会背负骂名,她们大多数由于穷兵黩武、贪图享受或沉迷于美色这些将河山衰败,换句话说这种人皆由于本人欲念把國家断送的。但是以发覆面自尽于煤山的崇祯皇帝不是,他是一个敬业的皇帝,自即位起就

艳妓陈圆圆为何被当作吴三桂的老婆而非正妻

自古红颜多祸水,虽然以此来评判一介女流有失公正,但明朝之后汉人被满清族统治了数百年委实全因这位艳镇四方的陈圆圆挑起的祸端。陈圆圆,明朝末年位居“秦淮八艳”之首,未经世事便有名士争相追求,在当时的名气直

吴三桂的真实历史

吴三桂(1612年—1678年),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

明朝对吴家有恩,为何吴三桂还要去杀永历帝,其中的原因是这样

很多亡国皇帝总是背负骂名,他们大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贪图享乐或沉溺于美色等等将江山败落,总之这些人皆是因为个人私欲把国家葬送的。但是以发覆面自尽于煤山的崇祯皇帝不是,他是一个敬业的皇帝,自即位起就想把已

吴三桂的正室和陈圆圆争风吃醋最终被吴三桂打死

吴三桂自从和陈圆圆在一起以后,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对于国事根本不放在心上。那时还是本仁把持朝政,吴三桂出驻辽蓟就是他举荐的。上谕下来,命吴三桂立即出京。三桂一时舍不得离开圆圆,于是请了病假。大宗伯董其...

西南吴三桂,为何能够对抗康熙皇帝

西南吴三桂,到底拥有多少军队,为何能够对抗康熙皇帝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前期,吴三桂一直是康熙皇帝最大的威胁。吴三桂名义上控制云南和贵州两省,实际上,就连四川、广西等地也都在吴三桂的遥控之下。那么,吴三

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吴三桂的尸首

吴三桂能够从明朝驻守一关的一方大将,成为降清后最大的外姓藩王,其势力,能力,不可谓不大。就是这么一个外姓藩王,最后却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被杀,就连尸首都找不到。那么,康熙皇帝一直在寻找的吴三桂的尸首,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