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怎么灭掉海东盛国的渤海国
Posted 公元
篇首语:我认为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契丹是怎么灭掉海东盛国的渤海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契丹是怎么灭掉海东盛国的渤海国
作者山和海真人 从公元900年以后,因唐朝末落,契丹人开始向外扩张。渤海国开始受到西部契丹人的攻击。在《辽史》中有粗略的记载。 《辽史·卷一》载:公元902年7月,「 ”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 「 ”河东”中的「 ”河”,是指辽河 。当时契丹人(辽)在辽河西,渤海国在辽河东。代,是指代郡曾经的广大地区。「 ”九郡”,决不是小地方。「 ”生口”,是指人、百姓。 接着又载:公元903年春,「 ”伐女真,获其户三百,九月,复攻下河东怀远等军”。 怀远,便是当时渤海国15府之一的怀远府。三百户,至少在一千五百人以上。「 ”复”,是说「 ”再次”。说明攻下怀远府,已经不是第一次获得渤海国的土地。 《辽史·地理志一》载:「 ”太祖破鸭渌府”,且《辽史·卷一》载:辽太祖于公元909年「 ”幸辽东”;于公元915年,「 ”钩鱼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辽神册四年(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 ”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都明确地说明了原先归属渤海国辽东的一些地方,已经被契丹国占领。鸭绿江曾是渤海国的内河,是西京鸭绿府的地方。而辽太祖能够到鸭渌江钩鱼,并且位于鸭绿江南岸的新罗国来贡方物。说明渤海国的朝贡道、西京鸭渌府已经被契丹国攻克,不复存在。说明公元915年,甚至更早些时候,鸭渌府已经从渤海国转到契丹人的手里。 《辽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卷》载:「 ”初,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 神册年,是公元916年。来附者是谁?看《辽史》记载: 《辽史·卷六十》中明确说明:「 ”神册初得铁利”。 《辽史》中,渤海铁利府是明明确确地被两次记载为神册初年归于辽国的。 《辽史·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载:「 ”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又载:「 ”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990年)省。开泰七年(1017年)以汉户置,统县一:昌义县”。 以上引句,是说:渤海国15府之一的铁利府,是在公元916年时,被辽太祖改为辽国铁利州。后来,在公元990年被撤销,到公元1017年,又在此地安排一些汉人,设为广州。从此以后,这里就叫作广州。 《辽史·卷二》载:公元921年,辽国于「 ”十一月,丁未分兵略……安远、……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十二月,「 ”诏徙檀、顺民于东平、沈州”。 东平、安远,是渤海国的15府之中的东平府、安远府。沈州,是渤海国东京辽阳府所辖的地方,后设的州。 在《辽史·卷三十八·地理志二》中,对原渤海东平府这个地方叙述说:「 ”太祖伐渤海,先得东平府”。 查阅有关史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这句话。 一是,这次「 ”伐渤海”肯定不是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国的那次战争。因为那次战争,是先过商岭得扶余府,后灭掉渤海的。显然是指902年和903年或以后的征伐。 二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太祖伐渤海之前,已经先得了东平府。 另外,史料清楚表明,东平府在故拂涅国地方,那时的拂涅已经是大拂涅时期。前面所引,辽阳已经被辽国改为东平,辽阳下属的紫蒙县等地,都是原渤海国东平府的地方……。 说明,公元915年前,或公元909年辽太祖幸辽东时,渤海国15府之一的东平府已经成为契丹国的地方。 如前所述:渤海国的怀远府、鸭渌府、铁利府、安远府、东平府等,已经在公元926年以前,辽太祖正式灭渤海国前归入辽国。 天显元年(926年)前,契丹国和渤海国之间的战事 年 份 两国之间的主要事件 备 注 902年7月 辽以兵40万伐河东(辽河以东的地区——渤海国),攻下九郡,俘获众多。 《辽史》卷一 903年9月 复攻下河东怀远等军(渤海怀远府·原越喜之地) 《辽史》卷一 909年1月 幸辽东(看来,辽国已经发展到辽东的地方) 《辽史》卷一 915年10月 钩鱼鸭渌江(很明显,辽国已经发展到鸭渌江地区) 《辽史》卷一 916年10月 乘胜而东(《辽史》卷一)。卷十七:「 ”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卷六十:「 ”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 卷三十八:「 ”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 《辽史》 918年12月 幸辽阳故城 《辽史》卷一 919年2月 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辽史》卷一 921年11月 略檀、顺、安远……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渤海安远府等)。12月,「 ”诏徙檀、顺民于东平、沈州” 《辽史》卷二 924年5月 徙蓟州民实辽州地,渤海杀其刺史张秀实而掠其民。《辽史》地理志二:辽州「 ”本拂涅国城,渤海为东平府”。 《辽史》卷二 公元926年,是渤海国的大限,是结束渤海国历史的一年。 《辽史》卷二、卷七十二、七十三等篇章所载: 天赞4年(公元925年)闰12月,辽太祖亲率大军向东讨伐渤海国。己酉,在撒葛山射鬼箭后,队伍直扑渤海扶余府的地面。首先攻克了渤海长平县,然后立即向扶余城急进。 丁巳日,「 ”次商岭,夜围扶余府”。到商岭当天夜里,包围了扶余城,但时值过年时节,辽军没有攻打扶余城。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正月,己未日,既围扶余城第3天,「 ”白气贯日”,一天后是「 ”庚申日,拔扶余城,诛其守将”。 辽太祖想要巩固城防,调整百姓,治理官吏。太子倍说:「 ”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辽太祖听从了这个意见,命迭剌部大王,英勇善战的耶律觌列和寅石底留守夫余城。委派倍与大元帅耶律德光为先锋,挥军继续东进。 6天后的丙寅日,大将阿古支带骑兵走在最前面,他们首先遇到了渤海国主力老相兵。阿古支的500骑兵如下山猛虎,一下子就冲散了三万渤海军的队形。待先锋大队伍赶到,更是所向披靡,很快就把老相兵消灭。后续大部队也很神速,于是当晚便把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忽汗城围了起来。 三天后,渤海国王大湮譔见大势已去,派人请求投降。于是辽太祖驻军城南,等待渤海国投降。第二天,大湮譔素服带领三百官员,牵牛赶羊请辽太祖进城。 两天后,13名进城清查兵器的辽兵,在城内被渤海人杀死。接着,大湮譔宣布不投降了。第二天早晨,辽太祖发动强烈攻势,攻打忽汗城。将领康默记带领汉人军队攻打东门,首先破城。大将耶律斜涅赤也率队领先攻打城南,呐喊着第一个冲上城楼。西门、北门各有军队,渤海兵吓破了胆,连抵御的力量也没有了,直接退了下来。很快,忽汗城被攻破。 大湮譔只好负荆请罪,跪于马前听候发落。辽太祖命人收押了大湮譔及相关的渤海国军政要员,并发出文告。通谕渤海全国及辽国等,命令渤海旧部服从辽国指挥。二月,安边、鄚颉、南海、定理等府都来投降。这样,渤海国的扶余、龙泉两府分别在一、二月份被契丹国攻占。 三、 四月间,安边、鄚颉、定理府,先降后叛。阿古支和汉兵将领康默记等分兵讨逆,所到之处很快平复。当时,有从渤海鸭渌府过来的七千骑兵支援叛乱,局势一度不利于辽兵。阿古支亲率部下精锐,直击叛军主力。这支劲旅一鼓作气,追杀敌军三千余人,结果一战而定大局。辽军乘胜,直取回跋城,奠定了彻底消灭渤海世仇的基础。 四、 五、六月,南海、定理二府复叛,都被辽军平定。七月,显德府铁州叛,并被平定。八月,契丹将军康默记和韩延徽的汉人军团,率军占领了长岭府。随后率宾府也来归降,渤海国平定。 辽军从元月到六月一直忙于攻占或平定渤海国的先降后叛。到八月份,渤海国的战事最终完结。 龙原府,是渤海国东京。居于东部临海,地处边远,不可能在公元926年前归辽,应该在天显元年八月左右归顺辽国。 率宾府,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在渤海国东北侧。再从《辽史》中查知,率宾府与龙原府这两个府,没有在天显元年以前归入辽国的可能性。必定是在天显元年八月以后,投降或被辽军攻占的。 《新唐书·列传一百四十四》载:渤海国「 ”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渌,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余,契丹道也” 。显然,南海与长岭两府与扶余府不在同一个方向上。可见天显元年,辽国不是在一个战线上攻打渤海国的。 这样,渤海国15个府归入辽国的时间也就都明确了。 《辽史·卷二》中,对这一次战争的过程和结局描述得十分清楚。天显元年,辽国与渤海国的战争是二者最后一次战争,也是灭掉渤海国的战争。 渤海国各府归入契丹国的时间 归 入 辽 国 时 间 名 称 有 关 说 明 公元903年9月——契丹无年号 怀远府 越喜故地 公元909年正月前——无年号 东平府 拂涅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15年10月前——无年号 鸭渌府 句丽故地 公元916年10月——神册初 铁利府 铁利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1年11月——神册六年 安远府 越喜故地 公元926年 1月——天显元年 扶余府 扶余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6年 2月——天显元年 龙泉府 肃慎故地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安边府 挹娄故地 公元926年 4月——天显元年 鄚颉府 扶余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定理府 挹娄故地 公元926年 6月——天显元年 南海府 沃沮故地(曾属高句丽) 公元926年 7月——天显元年 显德府 肃慎故地(所属铁州叛,被平) 公元926年 8月——天显元年 长岭府 句丽故地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率宾府 率宾故地(地处边远) 公元926年8月后——天显元年 龙原府 濊貊故地(地处边远) 《辽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下》载:天显元年二月,辽太祖「 ”丙午,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东丹国由辽国太子耶律倍当国王。 公元926年7月,渤海国最后一位国王大湮譔和妻子,被押送到辽国上京临潢府北侧皇都的西边居住。并改大湮譔名字为乌鲁古,妻子名改为阿里只。 当时的辽国(契丹国)与渤海国西东相距,辽国攻打渤海国的顺序,肯定是先打渤海国的西侧、距辽国近的地方。辽国不可能跨越渤海国西侧,先打渤海国的中部或东部。 再从渤海国15府归入契丹国的时间看,怀远、东平、鸭渌、铁利、安远等五府应该在渤海国的西侧,或偏西侧,并且应该位于扶余府的南侧。扶余府位于契丹的东北,在渤海国西界。但因是渤海国的契丹道,紧临龙泉府,是战略重地,必有重兵把守。所以扶余府是在两国大决战的时候被攻克,并且被攻破之后,契丹人便势如劈竹,渤海国东部和东北方向的各府纷纷归辽。 公元926年8月,渤海国全部府州彻底被契丹国灭掉。相关参考
渤海国的创立者大祚荣在世期间,曾努力加强与唐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但在他死后,他的继承人大武艺却滋生了摆脱唐朝中央政府的倾向。大武艺之弟大门艺,因为力主与唐朝中央政府合作而受到大武艺的迫害
芈月,战国时期秦国的王太后,即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姬妾,秦昭襄王的母亲。秦昭襄王继位之初,因秦昭襄王年幼,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她只灭了一个国家,即义渠国。那么她是如何灭了义渠国的呢?诱灭义
前有女皇的追兵,后有新皇帝的招抚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六月,在帝国边陲的营州(今辽宁朝阳),契丹部落举兵反唐,杀死营州都督,并迅速攻占不少城池,北方边地形势严峻,进而幽冀地区受到威胁。朝廷开始
东魏时期,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东的渤海蓚,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一棵柳树特别显眼,它高达一百多尺,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如车盖,见多识广的老人们见了,指着那户人家说,这家要出大贵人。那家后来果然出了个大贵人,
东魏时期,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东的渤海蓚,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一棵柳树特别显眼,它高达一百多尺,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如车盖,见多识广的老人们见了,指着那户人家说,这家要出大贵人。那家后来果然出了个大贵人,
契丹是唐宋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传奇首领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了原本松散的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公元947年,契丹国的第二任皇帝耶律德(辽太宗)光改国号为「”大辽”,史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元朝四大汗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铁木真在灭掉南宋之前主要的就是西征,然后再是灭了金夏两国。蒙古的铁蹄深入到了中亚和欧洲地区,用屠城这种残忍的方式占领了欧亚地区的大片
贺若弼是怎样灭掉陈国的?贺若弼出镇广陵后,即着手进行伐陈的准备工作。首先,是筹措船只。隋与陈朝隔着一条长江,长江素有天险之称,渡江作战需要大量战船和运输船。当时,除了杨素奉命在长江中游制造船舰,贺若弼
一、南北朝时期高昌国的历史平定高昌,以高昌国置为西州,并设安西都护府于高昌唐王朝灭掉北突厥以后,要统一西域的障碍就是剩下的西突厥了。当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边的是北突厥,西边的就是西突厥了。隋
渤海国如何改变了唐朝在东北的地位?一切都从这次战争开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渤海国(698-926)虽然大家都不了解,但它并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渤海国在唐代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大国。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