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八百年的最后辉煌

Posted 项羽

篇首语: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荆楚八百年的最后辉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荆楚八百年的最后辉煌

楚,又称荆,是先秦时期的一个古老国家,与上古三朝之一的周王朝几乎同时诞生,又与周王朝几乎同时覆灭,故所谓荆楚八百年。 对于先秦诸国而言,并非就没有和楚国这般长久存在的国家,比如燕国,从建国时间来讲甚至还要比楚国更早。但可惜燕国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而楚国却是真正从弱到强,甚至一度成为了当时中国地区的最强诸侯国。即便后来楚国衰败了,也有所谓「 ”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 总之,楚国即使不是先秦最重要的诸侯国,也是其中最关键的几个诸侯国之一。 但可惜就可惜在,如此辉煌的一个楚国,却在他强大之后并没有得到真正与之匹配的地位。即使已经有过秦齐互尊为帝的先例,楚国到覆灭也只能是以诸侯王的称号结束了它的历史。 人常谓,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楚人最崇拜的图腾便是凤凰,熟料楚国的命运居然也会如同凤凰一般,只有真正经历涅槃之难,才能迎来真正的辉煌。 公元前223年,楚国覆灭。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建立。 从公元前223年楚国覆灭,到公元前209年第一个复兴楚国的政权建立为止,楚国总计经历了约十四年的亡国时期。 十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甚至对于大部分楚人而言,就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小段经历罢了。 楚国覆灭,他们见证了。楚国重新建立,他们也见证了。 可如果只是和之前一样的楚国,那无论是覆灭还是恢复又有何意义?显然历史也不会再次重演,原来的那个楚国既然已经覆灭,就再也不可能恢复了,即使是楚国重新建立,也必将建立一个真正可以代表楚人的国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固然是楚人在亡国之时的愤怒之语,但这又未尝不是代表着楚人心中最深的理想,为何楚人就不能取代那个强大无比的秦帝国,建立一个真正属于楚人的楚帝国呢? 楚人当然可以,所以他来了。 他虽然只是一个以牧羊为生的人,但却真正为楚国挽回了最后的尊严。虽然可能这就只是一场梦,但总归也比没有要好的多。 是的,他就是荆楚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君主,义帝熊心。 秦二世二年正月,随着张楚王陈胜的败死,一部分楚人便拥立了贵族景驹为新楚王。然而从江东起兵的项梁,却拒绝承认景驹的新楚王地位,于是,一场内战随即爆发。 四月,新楚王景驹与项梁的战争结束。新楚王景驹被杀,项梁则成为了最终的赢家。 五月,项梁正式发告给楚地各路起义军,邀请他们来薛县参加会盟,一同讨论楚国的未来。 六月,会盟结束,最终的结果是,以项梁为首共同拥戴原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新的楚王,并仍旧命名其为楚怀王。 至此,楚怀王熊心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关于熊心的曾经,史书中只是简单的记录了这么一段话: (项梁)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史记·项羽本纪》 如上记录,熊心贵为楚国王族,却因家国沦丧,到秦时就只能靠给人牧羊以求生。 对于史书中的这段记载,虽然也有人提出了「 ”牧羊人不等于放羊娃”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此时的熊心确实地位比较低下。 而另外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熊心那时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如宋代学者洪迈说过的「 ”楚怀王以牧羊小儿为项氏所立”,以及清代学者李晚芳所谓的熊心为「 ”牧羊儿耳”,都认为熊心成为楚怀王时只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小儿。 但一方面在古代「 ”小儿”二字并非仅仅是指的小孩的意思,有时候老人、年轻人也会被称作「 ”小儿”;另外一方面「 ”小儿”的说法也是后人传出的,至少在《史记》中是没有这样的记载的。 再根据熊心为原楚怀王熊槐之孙,而熊槐是死于公元前296年,熊槐的另外一个孙子楚考烈王熊元则是在公元前262年登基,死于公元前238年。虽然现在无法确定熊心与楚考烈王熊元是否为亲兄弟,但至少年龄上不会差太多的,那么假设熊心最迟是在楚考烈王登基之时出生,也就是公元前262年,如此到公元前208年熊心继任楚怀王,则差不多就是54岁了。 即使熊心的年龄再小几岁,也差不多有五十岁,所以熊心绝对没有可能是所谓的「 ”牧羊儿”,当然了,在《史记》和《汉书》这两本记录楚汉历史最权威的史书中也并无记载过熊心为「 ”牧羊儿”,因此对于熊心的年龄我们就能基本确定了。 而既然熊心能有如此年龄,那么熊心虽然在之后只能以牧羊为生,但其人前半生也必然是经历了一番风雨。毕竟原楚怀王熊槐虽然被秦人扣压至死,但熊槐的儿子和孙子都能相继接任楚王,因此作为原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也算是楚国嫡系一脉了。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假设熊心真的仅仅是一个流落街头的牧羊人,何以会被义军得知呢?尤其是被范增得知呢? 所以熊心虽然沦落为牧羊人,但其身份和地位却也是比较有名的,甚至于我们可以大胆推断,熊心成为牧羊人只是他为了保全自己所进行的掩护罢了。毕竟楚国覆灭,楚系一脉的王族子弟必会遭到秦军清洗,其他如赵国的外臣张耳、陈余之流都只能隐姓埋名,更何况是作为楚怀王之孙的熊心。 而只有假设熊心确实是以牧羊人作为掩护,那么才能为之后熊心以楚国王室的身份顺利接掌义军,并为之后熊心彻底掌权作出最合理的解释。否则如果熊心真的只是一个牧羊娃,在上位后不到几个月便能趁着项梁死去夺权,这种超凡的政治手段对于一个放羊娃来说是不是有点太过夸张了。 至于为何熊心就能上位,并且还非要立号为楚怀王,史书中对此也作出了相应解释,那就是《项羽本纪》中记载的「 ”从民所望也”。 原楚怀王熊槐虽然不算是楚国的兴盛之君,但却是楚国历史上少有的因为冤屈而死的君主。 当年为了与秦达成和谈,原楚怀王熊槐不惜以身犯险去秦国,熟料被秦人公然扣押,秦国此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必然是为楚人所深深铭记,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对于原楚怀王熊槐的深深同情。 因此在张楚王陈胜和新楚王景驹纷纷败死的情况下,以楚人最为同情的原楚怀王熊槐嫡系子孙熊心为领袖,并继续以楚怀王为号,自然是能重新唤起楚人的记忆,并团结楚人对秦发起最大规模的反抗。如此,新楚怀王熊心才能顺利上位。 接着再看熊心成为楚怀王后,楚国当时的基本情况: 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史记·项羽本纪》 当时的楚国大概分为两个团体,一者以武信君项梁为首,作为楚军的最高军事统帅,负责伐秦事务;一者是以上柱国陈婴为首,与楚怀王熊心一同坐镇都城盱台。 其实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虽然楚国是以项氏为首,但楚国也并非完全是由项氏主导。毕竟如上柱国陈婴,他起义之时的初始兵力便是「 ”从者得二万人”,一点也不输于项氏的九千人。 在史书中虽然记录的是陈婴投靠项氏,但其实应该是投靠项氏拥戴的楚怀王,不然何以陈婴能够独居上柱国之位呢?陈婴如此,其他诸如刘邦、英布、蒲将军之流自然也是,这些一开始也都是独立于项氏的势力,正是在项氏拥戴楚怀王后才真正加入到了其中。 所以说,虽然项氏是拥戴楚怀王的首功之臣,但确实还无法完全控制整个楚国,因此这也是之后楚怀王有机会逃脱项氏控制的根本原因。 下面再看楚熊心是如何在成为楚怀王后控制整个楚国的: 秦二世二年九月,已经是楚怀王上位的第四个月了。虽然表面上整个楚国还处于项氏的控制之中,但随着项梁的长时间在外征战,楚国境内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势力开始汇聚在楚怀王麾下了。 而随着项梁战死定陶,再加上项羽还在外,楚国的权力中心便出现了短暂的真空期。于是,在原楚地贵族的拥戴下,楚怀王熊心遂正式入主彭城,开始全权掌控楚国军政要务。 至于作为当时楚军中拥有实力最强的吕项刘三大将领,对于楚怀王的突然上位可能也反对过,但最终他们应该还是妥协了。其后在楚怀王的要求下,吕臣率部驻扎于彭城以东,项羽率部驻扎于彭城以西,刘邦则率部驻扎于砀县一带。 沛公、项羽方攻陈留,闻梁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台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汉书·高帝纪》 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史记·项羽本纪》 如上图所示,从局势的发展来看,虽然史书中强调说是因为「 ”怀王恐”,才从盱台迁都到彭城。但是从吕臣、项羽和刘邦三人败退的方向,以及楚怀王迁都的方向来看,楚怀王熊心迁都彭城显然并不是因为「 ”恐”,而是为了夺权,否则楚怀王熊心为何不退反进呢? 再看楚怀王熊心入主彭城后的情况,刘邦军算是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毕竟从之前攻陷砀县后,刘邦就应该是用心经营那里了,所以此次退回来,入主砀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那么吕臣和项羽呢?因为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所以只能牢牢盘踞在彭城周围,一方面是威慑楚怀王,一方面可能也是想要通过楚怀王控制下的楚政府获取到补给吧。 那么楚怀王就这么甘心当吕臣和项羽的傀儡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史书中便有了接下来的这一幕: 后九月,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以羽为鲁公,封长安侯。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汉书·高帝纪》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楚怀王熊心突然发难,接管吕臣和项羽的军权,而后又封刘邦为武安侯,领砀郡长一职。 接着楚怀王可能也是为了安抚吕臣和项羽,便封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同意二人进入楚庭中枢;最后又封项羽为长安侯,食邑鲁地,所以项羽又号鲁公。 表面上看,项羽的封赏最多,但实际上项羽却是最惨的一个。如吕臣只是放弃了军队中的权力,就能够顺利入主中枢,便说明楚怀王对他还是信任的。另外的刘邦不仅没有被夺军权,还被任命为了砀郡长,如此刘邦就能正大光明的在砀郡扩张自己的实力。唯有项羽,只是单单有个看似好听的虚名鲁公,却失去了最重要的军权。 只能说,楚怀王熊心的目的确实是达到了,因为此时的熊心确实已经真正成为了楚国的最高主宰。 当然了,楚怀王的夺权也并非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本质上楚怀王的这次夺权也让楚国顺利的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期。之前虽然有项梁主政,但一方面项梁只重点负责军队,一方面不服项梁的势力还有很多,所以其实是限制了楚国的发展。而在楚怀王掌权后,楚国便能够真正成为一个政治实体。 对于掌权后的楚怀王熊心所做的事,现代学者张式成曾在其文章《论义帝研究的史学价值与文化意义》中做出过一段非常不错的叙述: 在起义军成败的紧要关头,他(楚怀王熊心)扭转局势,兴楚、援魏、扶韩、稳齐、救赵,制定了反秦救民的战略决策。 所以我们就按照这段描述,详细阐述楚怀王熊心为灭秦而做出的努力。 第一条:「 ”兴楚” 关于这点前文也有说过,在项梁败死之后,楚军各路军队可以说是溃败而归。当此之时,楚怀王熊心却不退反进,毅然从盱台迁都到彭城,顺利稳住了楚军大败的局面。 接着楚怀王在成功夺取各路将领的军权后,又开始大力启用一些老臣担任重要职务。诸如吕臣为司徒,吕臣之父吕青为令尹,共敖则为柱国,以此三人组建了新一轮的楚国领导核心。另外楚怀王也并不是就真的要清剿项氏,楚怀王只是夺了项羽的兵权,但却同时任命项羽的另外一位叔父项缠(项伯)为左令尹,让其一同进入楚国的核心领导层。 因此楚怀王的掌权只是对楚国原有的一些问题进行修复,并不是一味的争权夺利,哪怕是曾经的主导者项氏一族,楚怀王也依然还是委以重任的。 所以就在这种局面的发展下,楚军不仅很快就走出了定陶惨败的阴影中,并且还重新整合出了一支大约五万人左右的精锐主力。 而在之后的救赵之战中,便是由这支精锐主力打赢了决定历史的巨鹿之战。 第二条:「 ”援魏” 魏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史记·魏豹列传》 原魏王咎的弟弟魏豹在逃到楚国后,为了救援魏国,楚怀王便主动资助了魏豹数千人。虽然兵力并不多,但这确实是魏豹后来能够崛起的根本原因。 之后的魏豹便是靠着这数千人顺利恢复魏国,并逐步成为了当时中部一带的强大诸侯国。 第三条:「 ”扶韩” 项梁死定陶,成奔怀王......(楚怀王)使张良以韩司徒徇韩地。《汉书·韩王信传》 原本被项梁拥戴的韩王韩成,在项梁败死后便跟随楚军逃到了彭城,前来投奔楚怀王。于是楚怀王继续以张良为韩司徒,令其带兵拥护韩王成进攻韩地,从而恢复韩国。 之后的韩王成也顺利恢复韩国,并为刘邦攻入关中间接上提供了支持。 第四条:「 ”稳齐” 项梁之所以败死于定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齐国不愿参战,导致了项梁军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为秦军所击败。因此楚怀王为了解决齐国的问题,便授权给上将军宋义,让其去拉拢齐国,最好是能将齐国也拉进反秦同盟之中: (宋义)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上将军宋义在救赵期间,做出的最重要一项决策就是派出自己的儿子宋襄去齐国,从而拉拢齐军参战救赵。 在当时现存的诸侯国中,除了已经被灭的韩、魏二国之外,赵国已经被围,而燕国又很弱小,楚国则是刚刚惨败,所以唯有齐国尚处于强盛时期。因此从当时的局势来看,稳住齐国,并让齐国参战救赵,确实是非常正确的一件事。 第五条:「 ”救赵” 这一点自然不用多说,楚怀王时期做出最重要的战略决策就是派出了救赵大军: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史记·项羽本纪》 如上记载,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统帅诸军前去救赵。 第六条:「 ”攻秦” 虽然说「 ”攻秦”是楚怀王上位后的主要目标,但因为当时秦军还处于强盛阶段,所以楚怀王并没有把主要目标放到「 ”攻秦”这里,但这不代表楚怀王就忽视了这一点。 正如下面这段记载: (楚怀王)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史记·高祖本纪》 这里记载了楚怀王在派出援赵主力的同时,又派遣沛公刘邦率领砀郡兵向西攻秦,并收拢原张楚王陈胜和项梁败死后逃散的军卒。 其实有关楚怀王派遣沛公伐秦这件事,当时在楚军中还引起了一番争议: 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原与沛公西入关。《史记·高祖本纪》 如上记载,当时秦军还非常强大,所以没有将领愿意去向西攻秦关中。唯有项羽因为秦军杀了项梁的原因,所以非常积极,想要跟随刘邦一同向西攻秦。 但正如楚怀王麾下的那些老将们所说: 怀王诸老将皆曰:「 ”项羽为人慓悍祸贼,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秦宽大长者。”《汉书·高帝纪》 其实这段话也是楚怀王攻秦的一个核心思想,那就是楚军的攻秦并不是真正为了报复秦国,只是因为秦帝国的统治太过残暴,不光是六国之人受不了,其实秦人自身也受不了了。所以楚怀王的此次攻秦,绝非是真正靠蛮力去强攻,而是试图通过离间的方式,将秦人也拉拢进反秦的阵营中。 说白了,楚怀王时期的反秦只是为了反秦帝国的暴虐统治,并不是反秦人。因此鉴于项羽的残暴,害怕项羽会激起秦人的反抗之心,所以楚怀王才派遣了比较「 ”宽大”的刘邦率军西征。 因此楚怀王的这次西征,可以说是对秦帝国真正的釜底抽薪。 第七条:发布灭秦宣言 在楚怀王完成对各路部署之后,便正式发布了灭秦宣言,也就是那句「 ”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口号。 虽然这就是一句口号,而发布这句口号的也只是楚国之王,但天下诸侯又有谁不会相信呢? 毕竟楚怀王在之前的那一系列部署中,又有哪国人不感谢楚怀王呢?楚国人自然不必说,魏国和韩国更是靠着楚怀王的资助才得以勉强恢复,而齐国更是在楚怀王的手上才和楚国有了联盟的可能,至于赵国更是需要楚国的援救。 因此可以说,楚怀王在当时其实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诸侯领袖了。而正是基于这一点,楚怀王才能立下那道「 ”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承诺,并让各国诸侯将领都有了奋力攻秦的渴望。 只是可惜,虽然楚怀王的计划非常完善,并且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还是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原本负责救赵联齐的上将军宋义,因为迟迟不前进,被次将项羽以勾结齐国的理由发动兵变杀死。 面对这种突发局面,楚怀王熊心深知已经无可挽回了,所以只得同意由项羽担任上将军,继续领兵北上救赵。虽然联齐已经是不可能了,但是救赵还是必须要完成的。 好在,项羽最终还是不辱使命,成功在钜鹿击败了秦军主力。只是因为项羽是通过兵变上位的,导致楚怀王对于那支楚军主力的控制力越来越小。并且因为宋义的死,齐国终究还是没有参战,因此齐国最终还是没有进入到反秦联盟之中,而这也就为之后的齐国之乱埋下了祸根。 之后更令楚怀王没有想到的是,随着项羽率领诸侯大军攻入关中后,局面便彻底失控了。 因为当时的项羽居然派人给还在彭城的楚怀王送来了一道极其不友善的请示: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 ”如约。”《史记·项羽本纪》 如上记载,项羽派人问怀王此时当如何,然后楚怀王便只回复了两个字「 ”如约”。 什么是如约?如什么约?不言而喻,自然是如之前的怀王之约,也就是「 ”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 而项羽在明知道有这道约定的情况下,居然还是要派人来问楚怀王,自然就是为了否定这道约定。只是项羽估计都没有想到,此时已经失去对楚军主力控制的楚怀王,居然还是能够那般强势的回复「 ”如约”。 不得不说,此时的怀王对于项羽的行为确实已经是无法再容忍了。但可惜的是,此时的怀王已经再也没有能力控制住项羽了。 之后随着项羽在诸侯将领面前说出这句「 ”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之后,项羽便正式开始彻底颠覆原有的楚怀王秩序了。 虽然说项羽的那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试问楚怀王之前的那些规划和部署真的就没用吗?除了联齐失败之外,其他的哪一条没有实现? 甚至刘邦在攻入关中之后,不也是因为严格按照怀王既定的宽大政策,采取「 ”约法三章”的方式与秦人达成了和谈,进而顺利接管了关中吗?至于其他魏国、韩国、赵国不都是因为怀王的部署才恢复了生机吗? 只是可惜,因为楚怀王熊心丧失了对于军队的控制力,所以他之前作出的这一切努力,便被项羽的一句话给彻底清除了。而其他诸侯将领,也无人敢再去质疑项羽。 可纵然如此,哪怕项羽嘴上说的「 ”义帝虽无功”,却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怀王的领袖地位,并正式拥戴楚怀王为义帝。 当然了,楚怀王成为义帝,也并不只是项羽拥戴的原因,其实更应该是天下诸侯拥戴的结果: 义帝元年,诸侯尊怀王为义帝。《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这里就明确记载了,是诸侯们共同尊怀王为义帝的。 而《史记·高祖本纪》中则是更进一步明确了:「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因此楚怀王能成为义帝,一方面是项羽想要为楚王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楚怀王在天下诸侯中的威望导致的。 只是可惜,威望并不能当饭吃,虽然人人都知道楚怀王功绩最大,所以才能称帝,但又因为楚怀王已经失去了兵权,所以也无人真正愿意护卫楚怀王。 而项羽在之前和怀王的交流中,便已经和怀王产生了冲突,所以在成为楚霸王后,便随即带领主力大军回归彭城,意图对已经成为义帝的熊心势力进行彻底清除。 其实项羽之所以这么急着清除熊心的势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项羽对于义帝熊心还是心存畏惧之心的。哪怕这位老人已经失去了反抗他的实力了,但毕竟这位老人曾经在楚国大败的情况下一举撑起了整个国家,其后更是将反秦事业发展到了巅峰,所以项羽根本就不放心义帝熊心继续存在于彭城。 当然了,项羽也没有一开始就撕破脸面,而是先将义帝迁徙到了长沙一带: 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 ”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史记·项羽本纪》 如上记载,项羽还没有抵达彭城呢,就派人请义帝去长沙郴县一带建都。 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史记·项羽本纪》 而后随着义帝前行,因为义帝麾下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反叛项羽,所以项羽便暗自命令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开始清洗那些反叛的人。 (汉)二年冬十月,项羽使九江王布杀义帝于郴。《汉书·高帝纪》 最后一直到汉二年冬十月,由于此时齐国已乱,项羽已经率领楚军主力前去镇压齐国了,为了避免义帝趁机再次崛起,所以项羽便下令九江王英布将义帝杀死于郴县一带。 从汉元年二月到汉二年冬十月,总计八个月左右,便是熊心担任义帝的所有时间。 只是很遗憾,熊心的这个义帝从一开始就和傀儡差不多,到最后更是惨死于叛军之手。 但即使如此,熊心作为原楚怀王的熊槐的嫡系子孙,还是带领楚国进入了短暂的楚帝国时期。 总的来说,熊心作为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以后的第三位帝王,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帝王,当然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位帝王。 从一位牧羊人,一朝之夕成为楚王,而后一年便成为义帝,最后又是不到一年便命陨他乡。 从灭秦的部署来看,熊心有足够的胆气和谋略,再从身负灭国之仇却还是能对秦人实行宽大政策,也能看出其与生俱来的圣人品质。 只是可惜,熊心虽有圣人之气概,但终究还是棋差一招,输给了项羽,当然也可以说是输给了天意。 毕竟项羽在当时的行为确实是无人能够预料的到的,他发动兵变之快无人可以制止,他攻秦之迅猛更是天下无敌,最终他能获得兵权确实也是实力和能力所致。 正所谓既生瑜何生亮,楚义帝熊心和西楚霸王项羽这二者,皆为当世雄主,只是一山终究难容二虎,所以最终只能由一人活下去。 当然也可以说义帝熊心确实是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并以义帝之尊完美谢幕。 毕竟一个死去的义帝终究还是要比一个活着的傀儡有用的多。 就在义帝熊心死去后不到数月,随着汉王刘邦攻出关中,在听闻义帝熊心惨死的消息后,随即下令全军为义帝披麻戴孝。 也许汉王刘邦就是真心的,毕竟他是当年义帝熊心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尤其是从沛公升迁武安侯,真可谓一步登天,而这正是义帝熊心的手笔。 如今听闻义帝突然崩逝,刘邦自然是无法坐视的,更何况为义帝报仇又是绝佳的伐楚理由。 于是,楚汉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道战争宣言就此诞生: 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史记·高祖本纪》 无论刘邦的哭诉是否真诚,但汉王刘邦确实是当时唯一一个为义帝戴孝的诸侯王。 而在这之后,便是汉王刘邦率五诸侯伐楚的辉煌事迹。 至于义帝熊心,他和他的楚帝国便一起彻底消逝了。 (完)

相关参考

中国的三大耻辱 五八事件才排最后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的三大耻辱五八事件才排最后”的详细内容!中华文明传承了五千多年,在这段起起伏伏的历史中,中国不仅创造了许多辉煌和奇迹,也曾经屹立在世界的巅峰。当晚清的大门被列强的大

我国最失落的985大学建校超过百年曾经辉煌一时如今成没落贵族

说起985高校绝对是当下顶尖院校的代表,而且每年高考的时候能够考入985的人数在各省也是寥寥无几,很多时候不及3%的参考人数,若是你身边有人考上了985那简直就是遇到了一位真学霸。而之所以985高校如

姜子牙助周朝延续八百年

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取商而代之,共历经了32代37王,国朝历史近八百年。有关周代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就是文王来寻访请教姜子牙,姜太公答应了相助文王,但离去时因为

为什么自周朝以后,各个王朝的寿命很难超过三百年

在先秦时代,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的寿命都很长,一个四百年左右,一个六百年左右,最后一个八百年左右。但自从秦朝统一天下,中国进入封建时代以来,各个王朝的寿命都极少超过三百年的,这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自进入

周昭王攻荆楚之战简介,周昭王攻荆楚之战的结果有多惨

周昭王攻荆楚之战为昭王十六年,周昭王开始向南巡狩,于是在成周集结大军,同时命令各诸侯国率领本国军队跟从讨伐。当周朝军队大举向南进发时,东夷诸国闻风归附,派遣使者前往迎见周昭王,南夷(汉水流域诸国)、东

周朝为何能有八百年 一般朝代最多三百年寿命

周朝能够延续国运800年,源自落后的生产力,道德至上以及分封制度。周朝时期的最高生产力基本上都集中在周朝中央,甚至诸侯国都不具有。中央,诸侯,民众,三者之间的生产力对比相当于现在的美国,中国,非洲原始

大唐最后的治世 帝国最后一抹辉煌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宣宗一朝,原本甚嚣尘上的朋党之争终于渐次消歇,偃旗息鼓了,其原因除了两党的党魁相继离世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宣宗李忱拥有高超的驭臣之术。关于宣宗驾驭百官的心机和手腕,还要从大

“荆楚之战”巩固了商王朝的大国地位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武丁率领商军进攻荆楚(今湖北荆山、江汉流域)地区诸部族方国的战争。商王朝经九世之乱,国力衰弱。南方荆楚地区一些部族、方国纷纷反叛,不贡商廷,时尔侵扰商境。武丁即位后,

《封神榜》姜子牙为什么要保全周朝八百年江山

在民间传说,姜子牙是一个神人通吃的厉害人物。他在人间是周武五的辅佐,而在神话传说中,则是一个具有封神权力的神仙。在历史上,姜尚确有其人,而且也确实帮助周武王打破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统治时间达到八百年之

历经八百年才甩掉南蛮称谓,南北融合来之不易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内地尚有人称南粤为「”南蛮”、「”文化沙漠”,这或许是出于南粤地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缘故,实属一种很局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