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科举公平而设的制度,为何会取消
Posted 官员
篇首语: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保障科举公平而设的制度,为何会取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保障科举公平而设的制度,为何会取消
不管在什么时候,读书都是最好的一种出路,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学子要想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为各朝各代挑选出了数不尽的人才。 而随着时代的迁移,科举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到了清朝时期,科举制度虽然大多都沿用明朝制度,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 ”慎重科名,严防弊窦”,制度还是有所创新,其中一个就是官卷。 所谓官卷,就是指在进行科举考试的时候,为官员子弟的考试另外编上官字号,并给出一定名额,单独录取。这是清朝科举中常见的一种措施。比如在顺天乡试中,就编有满字号、合字号、南皿、北皿、中皿等等。为其中一部分人另外编上字号,单独录取,既能保证这部分人的录取率,又不会占用其他人的录用名额。 在清朝初期的科举考试中,达官子弟和平民一起参加考试,出现了很多徇私舞弊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度的改善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康熙三十八年的顺天乡试后,各种舞弊的例子越来越多,不但考生作弊,就连负责监考的考官也「 ”以宾兴论秀之典,为纵恣行私之地,实为有玷清班,请立赐罢斥”。康熙帝为此大怒,下令狠狠惩罚了这些官员。 次年,康熙帝提出了官、民分卷考试的设想,这样一来,就能防止舞弊现象的出现,而且另外给达官子弟编了字号后,他们就可以在官卷内竞争和择优录取,而不会妨碍到寒门子弟的进身之路。 康熙帝对建立官卷制度极为慎重,他先下令让九卿自行讨论,并作出一个具体方案。但后来九卿给出的方案却不能让康熙帝满意,所以一个月后,他下令将这些具体方案交给几个重臣阅览,并分别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九卿给出的具体方案中的要点是这样的:第一,官卷的适用范围要包括七品官员。第二,是关于录取名额。九卿认为官卷应该二十卷取一卷,民卷则百卷取一卷。 但其他重臣却反对九卿的方案。湖广总督郭琇认为官卷的涵盖面太广,七品官员官级太低,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和考官通同舞弊,所以应该把这些低级官员排除在官卷外。而官卷应该限制在京官三品以上。此外,郭琇还认为官卷二十卷取一卷和民卷的录取率相差太多,应该定为三十卷取一卷。至于剩余的官卷零数,如果超过十五卷则仍取一卷,如果不超过十五卷就不取。卷数多的人按照这个来计算,如果卷数少的人就不编入官卷中。 可以说,郭琇的这个建议是非常公允的,也很符合当时乡试的实际情况。于是几个月后,九卿在讨论了郭琇等重臣给出的建议后,便决定在官卷的适用范围上采取郭琇的意见,但在官卷的取中数额上却还是坚持原来的方案。最后出来的这个方案得到了康熙帝的批准,从此正式确立了官卷制度。起初由于边远地区的官员子弟少,所以没有设置官卷,但后来多省的乡试都陆续奏准设立了。 会试的官卷在实施到康熙五十一年时得以终止,因为这一年礼部等衙门申请会试实行分省取中制度,并取消南北字号和官字号。由知贡举合算参加考试的举人人数,临时出题,再由皇帝根据省份的大小和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录取名额。所以,官卷制度最终主要在乡试中实行。官卷制度的运行,主要在于官民分开考试和分开录取,虽然这样会使科场的官员增加很多工作量,却也给平民考生提供了比较公平的科举环境。 因为官卷的录取率比较高,达官子弟自然希望能够编入官卷中,但清政府为了维护考试公平,就要严格控制官卷的适用范围。官卷的范围基本采取了郭琇的建议,不过到了乾隆十六年时,又作了进一步明确,定为「 ”京官文四品,外官文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各官,其子孙、同胞兄弟、同胞兄弟及子乡试者,得编官字号,余并不得混冒”。 由此可知,京官文官有所放宽,武官却比较严苛,一些参领等武官子弟更是被排除在外。这可能是以京官文官和武官各自和科场事务的关系密切与否而定的。 而在官卷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其适用范围也在逐渐细化和微调。第一,官卷的范围不包括官员的长辈。虽然官卷是规定官员子孙和同胞兄弟或同胞兄弟的子弟,但往往还扩大到官员的父亲、叔伯等长辈上,除了少数耻于沾小辈光的人以外,大部分人还是会这样做的,但这样显然与例不合,所以后来规定不包括官员长辈。 第二,吏、礼二部司员子弟不编入官卷。原本吏、礼二部的司员子弟也被编入了官卷中的,但后来由于吏部要负责考核官员,礼部要负责承办科场,为了避嫌,便不能另外编入官卷中。也正因吏、礼二部司员子弟不能编入官卷,因此从乾隆十六年开始,八旗武职必须要副都统以上才可以编入官卷中。 第三,对不同情况的官员要区别对待。官卷主要是针对现任官员子弟,那些已故或被革职官员的子弟是不能编入官卷中的。在乾隆元年时,河南巡抚富德曾奏请优待抚恤忠良子孙,认为那些已故的官员子孙也应该被编入官卷中,乾隆帝虽然没有采纳其意见。但对于那些丁忧、候补、告病告老和降级的官员却予以编入官卷的资格。 第四,对署理官员的区别对待。原本是规定只有正式官职的官员子弟才能编入官卷中,暂时署理高层职务的官员是不在官卷范围内的,但道光年间,署左侍郎初彭龄奉旨署理礼部侍郎,刚好同年他的儿子参加乡试,被编入了官卷中。有了这个先例后,道光帝后来便下令,如果署理官员原来官职是属于官卷范围内的,那么该官员子弟可以编入官卷中。 第五,没有职掌的官员不列入官卷。官卷不仅限制于现任官员子弟,而且还限制在有实权官员的范围内,对于那些没有实权的世袭爵位或官职,哪怕他们的品级再高,其子孙也不被编入官卷中。 第六,恩养异性子弟和出继者不编入官卷中。清代家族中,很多官员会出继自己的子孙到别房中,出继的人往往有亲生同胞兄弟或同胞兄弟之子等等,关系极为复杂。为了防止有人假借出继名义来编入官卷,雍正帝曾规定「 ”官员子弟应试,有本系嫡子孙,及同胞兄弟,并同胞兄弟之子,若已经出继者,俱不准编入官字号”。同时禁止「 ”以恩养螟蛉混入官卷”。此后,官员出继为他人之子,则他本来的同胞兄弟和同胞兄弟之子都不能被编入官卷中。 关于官卷中的录取定额,起初是按照民卷十卷取九卷,官卷取一卷的比例,把各省原本的定额划出一部分给官卷的。但如果遇到入场的官员子弟考生比较少时,录取定额就会难以及时调整。这些缺点在乾隆十五年的湖北乡试中明显被暴露了出来。 乾隆十五年时,由于该省当年官员子弟考生比较少,一共才十六人,如果取其中四人为正榜举人,一人为副榜,那就等于三四人中取一人,这相比民卷百人中取一人,未免也太过优待了。故而湖北总督上奏请求根据各省官生人数的多少来酌情取中,这样才比较公平。 经过朝廷的多次商讨,乾隆帝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如果按照二十五卷取一卷的比例,那么官卷的录取定额就有了较大的缩减。在乾隆十六年时,大学士傅恒奏准以官卷的多少来酌情定额,这使大部分省份的官卷录取定额有所增加,却同时又取消了官卷副榜。这次规定的官卷录取定额一直沿用到清末科举终结为止。 在乾隆十六年时定的官卷录取定额虽然比十五年以前有了较大的减少,但仍然未免过高,因而到了乾隆二十三年时,有官员奏请减少官卷录取定额,甚至奏请直接撤销官卷。当时乾隆帝也承认官卷的待遇确实太好,于是他给出了一个方案,建议以后大省每二十名中取一名,中省每十五名取一名,边远省份则每十名取一名。这样一来,就可以针对每科入场考试的官生人数多少,来决定录取定额与官卷数量,在官卷少的时候,也相应减少录取名额。 此后,各省官卷的录取定额需要同时按照以下两条标准来确定:一是按照乾隆十六年时定下的各省官卷录取定额,二是按照乾隆二十三年定下的官卷录取比例。按照《钦定科场条例》中的规定,录取定额是取其中的上限,「 ”其取中名数,总以定额为限,不得逾额多取”。 但尽管如此,官卷的录取比例仍然远远高于民卷,故而在乾隆三十年时,仍有官员提议撤销官卷。但此建议仍未被采纳,不过乾隆帝也深知官生待遇过优,便增加了几条规定来加以平衡。比如不准官员子弟参加召试、制止增加官员录取定额、捐输广额一律归民卷等等。 清朝设立官卷是为了维护科场秩序和平民考生的合法权益,官卷和民卷分开录取,使得官员子弟无法占用民卷的录取名额,这是好处。同时通过严格的中额和录取比例,使得官卷录取条件过优的弊端处于可控状态。所以整体来说,设立官卷还是利大于弊的。相关参考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取消了。为什么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人才选拔方式,在那个时候寿终正寝了?我们得到的回答大体是: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个回答十分正确但过于概括。其实,任何一件事,兴盛和衰落都
在中国古代,由于科举考试成绩与名利、仕途直接挂钩,作弊现象尤为严重。如何确保考试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应的办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试管理制度最为完备,考场纪律为“史上最严”……“准考证”上没照片,如何辨识考
秦桧9个月孙子中了榜眼!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的一次科举考试中,秦桧还为其年龄不到1岁(只有9个月)的孙子秦埙谋夺状元。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6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华和温柔...
秦桧9个月孙子中了榜眼!在绍兴二十四年(1154)的一次科举考试中,秦桧还为其年龄不到1岁(只有9个月)的孙子秦埙谋夺状元。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6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初到长安求官,当时唐玄宗正沉湎盛世的繁华和温柔...
高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一年一度,举国关注。作为首场语文考试的作文命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火力点。随着阅卷结果的公布,每年都会有一些满分和零分之作出现,就像古代科举放榜一般,那些锦绣文章让人争
2014年11月20日,国家工信部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结束了两千余年的盐业专营制度。历史上,中央政府为什么要垄断盐业?梁小民以为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目标是强国,要国家力量强大,就要增加政府收入。传统
钱钟书曾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启蒙主义思想家严复说:“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
山东曲阜孔子像科举制度是由隋朝创设,沿袭至清末明初才被废除的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选拔人才以充公用,是历朝历代都会被重视的兴国要务。古人参与「”公平竞争”要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科举制诞生前后的往世今生是
现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都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而有考试,就有人想作弊。为了让现代考试变得公平公正,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也完善了监考制度,防止作弊。而古代的科举,对许多读书人来说,都是改变命
1942年4月驼峰航线在中国和美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被开辟,1945年11月,「”驼峰航线”停止运输飞行,整个驼峰航线的开辟和使用才逐步取消,一共持续3年多时间。这是一条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