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痛失初恋,她不顾父母劝阻,发誓终身不嫁,独守29年后自杀

Posted 作家

篇首语: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9岁痛失初恋,她不顾父母劝阻,发誓终身不嫁,独守29年后自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岁痛失初恋,她不顾父母劝阻,发誓终身不嫁,独守29年后自杀

古时候主张「 ”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历史证明,这并非是真理。事实上,从近代到现代,女作家人才辈出,一个接着一个,以一支妙笔生出艳丽的花来,论才能,她们也并不比男作家弱。 凭着一支笔,施济美讲述了一辈子的故事。可以说,文学影响了她的一生。因为文学,她觅得知音,因为文学,她治愈自我。当然,要不是文学,她恐怕也不会选择自我了断生命。 图 | 施济美 一 1920年,施济美出生在一个外交官家庭。单单讲她名字的由来就挺有趣的。据说是因为她的父亲施肇夔刚好出使美国,故为她取名为「 ”美”。也有一说是由于她的母亲喜爱梅花,故而由「 ”梅”引申到「 ”美”。 父亲施肇夔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成为外交家顾维钧的左膀右臂。而她的母亲也成长于书香门第,是位饱读诗书的女子。在父母的教导下,施济美也渐渐成长为一位有思想,有抱负的大家闺秀。 童年时期,施济美与众多兄弟姐妹一同住在施家老宅。虽是三代同堂,却从未有过勾心斗角。祖孙和睦,手足情深,一家人其乐融融。生长在这样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她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忧愁。 无论是在生活了七年的北京,还是在后来的扬州,施济美都生活得事事顺意。只是没想到成长带来的变化让她离快乐越来越远。 到了15岁,施济美不再是那个只需要听母亲讲梅花的故事的小女孩了。为了继续求学,她不得不离开日夜陪伴的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们,只身和父亲来到上海。 图 | 从右至左,施肇夔和父亲及弟弟 二 相比上海,施济美无疑更喜欢扬州。对于上海这个忙碌且纷繁复杂的城市,她表示:「 ”我素来害怕上海的紧张生活,那飞也似的车辆,急匆匆的路人,忙的人忙,不忙的人也忙,急的事急,不急的事也急,好像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要休息就除非呆在家里。” 但无论如何,生活总要向前看,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施济美选择就读于上海培明女子中学,优异的成绩总算带给她一些些安慰。 通过不懈的努力,施济美渐渐适应了上海的生活。在这里,她在遇见友情的同时,也收获了唯一的爱情。 同是俞家儿女,一位是施济美一生的挚友,一位则是她终生的爱人。那便是俞昭明和俞允明。 俞昭明之所以能够和施济美成为闺蜜,或许正是因为两人都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有随着父亲南迁的生活经历。相似的经历,共同的爱好,构建了两人的友情桥梁。 要不是因为施济美与俞昭明的友谊深厚,施济美也不会认识俞允明。第一次见面,俞允明是来找姐姐俞昭明的,可是当时姐姐不在,只有施济美一人在。没想到的是,施济美与他一见如故,两人聊得很投机。 后来,也是因为施济美常常邀请俞昭明来家中住,两人同进同出,而弟弟俞允明也就顺其自然地加入到了两个人的友情中来。 每当俞家姐弟回苏州老家时,三人依旧像「 ”连体婴儿”一样难分难舍,施济美也爱跟着俞家姐弟一起去苏州。一来二去,她与俞允明的友情慢慢发酵成了爱情。 图 | 挚友俞昭明 三 1937年,施济美与俞家姐弟同时考入了东吴大学。却不曾想到一场战争无情地隔绝了三人。 随着上海沦陷,南京告急,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奔赴大后方。当时俞允明毅然决然地前往南京,希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施济美与好友俞昭明原本也想要一同前往,但是两人作为长女,需要留在家里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 恋人分离带来的苦楚是难以言喻的,尤其是在那个连生存都不易的年代,此次一别,要想再相见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看着即将启程的爱人,施济美强忍着泪水,哽咽着对他说:「 ”允明,保重身体,我等你平安回来,今生非你不嫁。”他温柔地擦去她的泪水,许下重诺:「 ”今生今世,只有你。只有你!”最后强忍着心中的不舍上了车。他怕自己再慢一步,就会失去离开的勇气。 施济美与爱人俞允明分离后,还来不及思念他,就要赶紧保护俞施两家的家眷逃到安全的地方。在她的带领之下,两家并作一家,一时陆路,一时水路,最后成功脱险,两家人安全到达上海。 次年,俞允明所在的武汉大学被迫迁至四川乐山。也正是此次一迁,施济美痛失了这位挚爱。 尽管硝烟四起,仍浇不灭施济美与俞允明的爱情火花。即使是远在交通闭塞的四川,两人的信件往来也从未间断过。他们不惧战争的苦痛,只希望能够早日团聚。 只可惜世事不如人意,1939年的一场空袭,夺走了俞允明年轻的生命,那年他才18岁。按理说当时正值暑假,学校的人少之又少,空袭也只是导致两死一伤,可怜他就是两死中的其中一个。 一封电报打破了所有甜蜜的幻想,「 ”俞允明在8月19日上午日机轰炸乐山时不幸遇难身亡,希节哀。”一个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永远刻在了施济美的回忆里。当俞允明的死讯传到上海时,施济美与俞昭明还要强忍着痛,她们不仅要瞒住俞家二老,还要冒险去四川接回俞允明的灵柩。 可这还远远不够,为了不让俞家父母产生怀疑,施济美又模仿俞允明的笔迹给二老写信。想必她写下的一字一句都像是拿着把刀在刺痛自己的伤口。 一年又一年地写信,一封封寄出去的和那些寄不出去的信,成为了施济美余后30年的慰藉。 施济美一个人抗下了全部的苦痛,她不忍心让俞家二老承受丧子之痛。好在有她代笔的「 ”家书”,才让俞允明的父亲直到去世也不知晓自己的儿子早已离开了人世。虽说施济美还未真正嫁给俞允明,但是在她心里,他就是这一生唯一的爱人。 图 | 施济美毕业 四 爱人离开了,坚强的施济美并没有向生活投降,她把所有的情绪都投入到了写作中去。从此,文字成为了她后半生唯一的希冀。痛心的是,这也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1938年施济美在《青年周报》上发表《死的滋味》开始,她的作品就不断地出现在各大报刊。写的几乎都是爱情,结局大都是悲剧,作品里集结的都是她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恋。文章里的故事大部分都能看见她和俞允明的影子,不知看哭了多少痴男怨女。 1942年,施济美大学毕业之际,上海已经沦落得面目全非了。而远在欧洲的父亲施肇夔与家中的联系也完全中断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一下子都交到了施济美的身上。 经由友人介绍,施济美本可以进入一家待遇优厚的保险公司工作的。可是当她得知这家公司有日本资本时,她愤然拒绝了这份工作。她宁可去中学当一名收入甚微的教师,也不愿给日本人打工。 从教之余,施济美没有放弃自己对文学的热爱。白天教学,晚上写作,这也让她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必考虑生计等问题,这也是她的作品与众不同的原因。后来,施济美先后发表了两部小说集:《凤仪园》和《鬼月》,一跃成为「 ”东吴系女作家”的领军人物。 由于当下时局混乱,众多主流作家接连撤离,剩下的一些作家又为了自保而不敢轻举妄动。此时唯有施济美一类的「 ”小姐作家”冒死写作,填补了文学圈的空白。 至于「 ”小姐作家”这一美称,还要追溯到「 ”东吴系”成员陶岚影的一篇文章中去。 文章提及的是包括施济美在内的十余位初登文坛的女作家,是这样写的:「 ”我这里提起的十来位女作家,年纪都不相上下,个个都是花容月貌,仪态万方。其中除了汤雪华小姐没有烫头发,不在上海,比较老实朴素一点,其余的都是上海的摩登小姐,我不敢拿「 ”俭朴刻苦”来恭维她们,然而我敢大胆地说她们都是勇敢正直的有为青年,文坛上既有了这几位「 ”小姐作家”,不怕文艺的园地会荒芜了。” 细细想来,施济美自始至终都秉持着一个信念:有人用笔写故事,也有人,用自己的生命写故事。从前是如此,此后亦是如此,苦也好,乐也好,她表达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永远只写最自由的文章。 就如作家谢紫所说:「 ”看过她过去的作品,再看她现在的作品,觉得她过去是纯感伤的,现在除了感伤以外,又得到了乐观的勇气,这乐观不是孩子式的不识不知,而是经过痛苦和反省后的新生的喜悦,她是喜悦的,她要把这喜悦散布给她的兄弟姊妹们。” 人们常说文字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欢乐也好,悲情也罢,施济美的作品的确是吸引了许多青年读者。在《上海文化》月刊举办的「 ”你最钦佩的一位作家”的读者调查中,施济美荣获第四名,而前三名则是众所周知的巴金、郑振铎,还有茅盾。 图 | 施济美作品 五 眼看着施济美一心投入到教学与写作上去,却无心婚嫁,这可倒是急坏了她的父母。父亲施肇夔劝她:「 ”允明不幸遇难已近10年了,你对爱情的忠贞,确实让人敬仰。但终不能就此一生孤独。你已28岁了,青春一去不再回来啊!”她听了只是止不住地流泪,一言不发。父亲也心疼她,只好叹气道:「 ”人各有志,不能强迫,你自己看着办吧。”终究她是执意为了俞允明独守一生,余生尽是怀念。 只是到了60年代,无情的现实又一次凶狠地剥削施济美,这一次,她连唯一的写作的自由也失去了。甚至那些为了纪念爱人的文字也被看做是不可接受的了。 施济美的家被一群无知的少年翻了个底朝天,她收藏的报刊、珍贵书稿,以及订阅的报纸,统统被抢走了,那些人带着满满两辆黄鱼车的「 ”欣喜”满载而归。 在那之后,施济美从一个人人敬重的教师变成了一个扫地和擦浴缸的清洁工人。苦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内心承受的折磨。 此时,施济美绝对想不到自己曾经的学生会在背后给自己当头一棒。当时一位姓邓的女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她竟然把当年施济美给她批改过的作文本寄到了七一中学,似乎就是为了证明老师的「 ”罪孽”。 这无疑是重重打击了施济美千疮百孔的心,昨日的学生竟会如此无中生有,如此狠心地陷害自己。 图 | 施济美 六 1968年5月8日,那一天是施济美48岁的生日,也是她活在世上的最后一天。她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去接受一群无知却狂妄的人的无理批判。一想到这,她就充满了绝望。 施济美耷拉着脑袋回到家里,在楼梯转角处看到妹妹施济英的时候,她只回过头来意味深长地看了看二妹,只字未提,转身就上楼了。 让施济英没想到的是,那竟是自己与姐姐的最后一面。其实在那一天晚上施济美就和友人林丽珍一起赴死了。也许是担心上吊不足以致死,两人在服下大量的敌敌畏之后才一齐上吊自杀。只可惜,直到第二日早晨,她们才被人发现。 在施济美留下的遗嘱中可以看到,她说:「 ”她不想继续遭受这样的命运了,感到仿佛永无出头之日。”或许就连死亡也无法让她真正得到解脱。 即便是施济美逝世了,那群人仍不愿放过她,不惜在她家楼下张贴各种凶狠的标语。要说施济美是「 ”牛鬼蛇神”,倒不如说这些「 ”杀人不眨眼的人”才是真正的恶魔。 图 | 施济美、施济英、施济珍、施济民 一个只想拥抱爱情,守护家园的女人,被一场又一场的灾祸冲击了一生。短短48年人生,她为何草草收场?若不是生在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她会不会活得更出彩? 文 | 南惜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相关参考

19岁立志不嫁,30年拒绝无数追求者,49岁自杀,这一生她为爱执着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19岁的年纪,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华,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一切,关于爱,关于梦想,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或许正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可是对于民国时期来说,那个时期的人,在19岁时,他们的人生,

伊丽莎白女王为什么终身不嫁?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最后一位杰出的女王,在她统治期间(1558~1603年),英国国力达到了最鼎盛的阶段。纵观她的一生,人们有很多疑问,身为女王,伊丽莎白竟然终身未嫁,这是为什么呢?伊丽莎白女王

伊丽莎白女王究竟为什么终身不嫁?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都铎王朝最后一位杰出的女王,在她统治期间(1558~1603年),英国国力达到了最鼎盛的阶段。纵观她的一生,人们有很多疑问,身为女王,伊丽莎白竟然终身未嫁,这是为什么呢?伊丽莎白女王

她是抗战女将军里的绝世佳人 却为陈毅终身不嫁

在中国近代史上,胡兰畦与国共两党许多名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可谓一位传奇的“文小姐”、“武将军”、“绝世佳人”。她曾被蒋介石驱逐出国,在德国留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曾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为苏联大文豪高尔

从富商的宠爱女儿变成一代名妓19岁咯血而死

...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

从富商的宠爱女儿变成一代名妓19岁咯血而死

...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

古代一公子哥,不顾家人劝阻,非要入宫当太监,死前留下一本奇书

对于古人来说,但凡有一点办法,都不会选择到皇宫做太监,除非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家里穷的吃不上饭,不得已而为之,如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二是家族有人犯罪,受到了株连,比如带领船队下西洋的郑和;三是欠别

等未婚夫6年,等到婚约被解除,她转身离去,与同学66岁父亲结婚

毛彦文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传奇女子,1898出生于浙江省须江镇,家里是乡绅富户。因为父母相对比较开明,所以毛彦文7岁就去了私塾读书,之后继续读女校,接受了新知识和新思想。19岁那年,当她6岁定亲的夫家抬着

她13岁嫁给乾隆,却做了46年的常在,妹妹嫁给永琪,独守半生

一般而言,清朝皇帝去世后,新皇帝在两年内是不可以选秀纳妃的,因为前代皇帝的丧期是27个月,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乾隆继位后第一次选秀的时间应该是乾隆三年,这次选秀乾隆只选中了一名秀女,她就是本文要讲的鄂贵

她13岁嫁给乾隆,却做了46年的常在,妹妹嫁给永琪,独守半生

一般而言,清朝皇帝去世后,新皇帝在两年内是不可以选秀纳妃的,因为前代皇帝的丧期是27个月,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乾隆继位后第一次选秀的时间应该是乾隆三年,这次选秀乾隆只选中了一名秀女,她就是本文要讲的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