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生活都是怎么过的
Posted 古人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人的生活都是怎么过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人的生活都是怎么过的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陪你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其实,灵遥会读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最近在一部叫做《生活在古代·来点小意外》的纪录片。 这部记录片呢,则以《如懿传》为线索,讲述了发生清朝的故事,每一集都是一个主题,既包括了「谁是乾隆爷心中的白月光」「为何妃子都长得差不多」等八卦,还包括了饮食、房价、教育、婆媳关系这样大众关心的古人生存命题,特别好玩儿。 打个小广告:腾讯app里有独播,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一集大概15-20分钟左右~ 正是这部纪录片里对清朝贵族生活的美化,和时不时地会在晋江论坛上读到些穿越小说,也让灵遥很想穿越回古代,过一把「古人瘾」。 但是,究竟穿越到哪个朝代比较幸福呢?普通老百姓们的生活、饮食、文化和情感,与电视小说里的都有哪些差异?和我们现代人有哪些不同呢? 来和灵遥一起读读看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吧! 01. 中华上下5000年, 究竟哪个朝代最宜居? 说起穿越这件事,有不少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灵遥从小就是诸葛孔明大人的死忠粉,做梦都想要见他一面。因此,一开始,我是很想要穿越到三国的,然后去隆中找诸葛亮的。 但是,春秋战国也好,三国也好,两晋南北朝也好,五代十国也罢,都有个问题,那便是,战争连年,老百姓们都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我举个例子,穿越到战争年代,若是个男儿身,那么多半会朝廷拉去充军,很可能年纪轻轻便战死沙场,也无缘见孔明大人一面,而,若是不用去打仗,日子也很惨淡,因为,那时候税重、物资也不多,根本就没闲钱去吃喝玩乐。 因此,战争年代先一律pass掉,再来看看网文里的常客里——元明清。 这三个朝代嘛,虽然在小说和宫廷剧里,分分钟上演的都是「皇上/阿哥爱上我」的戏码,但是,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日子,普遍都过得很惨。 因为,这三个朝代是帝制的巅峰时代,皇帝可是比天都大,你个小老百姓存在的价值便是替皇帝服务的。 如果你血统高贵点,也许还能够被皇帝给看上,谋个一官半职,或是去宫里做个小主,但是,血统若是普通一点,多半会被拉去做丫鬟,然后被主人指给宅子里的一个仆人了。 因此,穿越热门朝代元明清三朝,也是不靠谱的。咱们再来看看别的吧~ 除开了战争年代和帝制的巅峰后,华夏历史上还是适合居住的朝代的。 一个,是汉唐,在充分地吸取了外来文化后,民风也很开放,做个老百姓也很幸福。尤其是汉唐的盛世,你不仅可以见到万国来朝的盛况,手里的银子也很多。 另一个,是宋朝。这是一个少有的重视商业的朝代,民殷国富。另外,这也是一个晚上开放了夜市,可以出门逛街的朝代。 因此,若是有机会穿越,灵遥还是去宋朝转转吧~ 02. 吃喝拉撒怎么整? 穿越到了古代后,你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吃喝拉撒」这四大基本需要。那么,古人们都吃什么?喝什么?又如何上厕所呢? 首先,我们来讲吃。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得食物,食物来源很不稳定,因此,每天吃饭的次数也不固定,食物多的时候就多吃几顿,少的时候就少吃几顿。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们学会了种植,和圈养,因此,食物来源相对稳定,饮食也相对固定,一般是一日两餐。 第一餐一般是在早上的7-9点,也是我们现在的早午餐,第二餐是在下午3-5点,是我们现在的晚饭。因为那时候没有电灯,古人也没有什么夜生活,于是天一黑便睡觉去了,夜里也不用吃太多。 到了唐朝,富人和士人们开始有了吃点心的习惯,而,普通人则依旧吃两顿。而到了宋朝,夜市发达,晚上也有夜宵可以吃,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很像了。 至于明清时期,汉族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了,只是作为统治者的满清贵族,依然是「过午不食」。 说完了吃饭时间后,我们来古代普通老百姓们都吃些什么。 首先,肉在古人眼里是奢侈品,一般只会在重大节日,如,春节等享用。 其次,主食的话一般以面食为主,一种叫做烧饼,即在面饼上撒上芝麻,然后烤熟了吃,另一种则叫做蒸饼,即把面团发酵后,蒸着吃。 只是到了宋朝第四位皇帝赵桢的时候,为了避「桢」的讳,便改名叫做炊饼了(武大郎卖的那个)。 最后,我们现在在超市里见到的大多数蔬菜,在开通丝绸之路,和新航路以前也是没有的。 也就是说,黄瓜(伊朗)、茄子(印度)、菠菜(尼泊尔)、土豆、番薯、南瓜(美洲)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蔬菜,在古代都是些舶来品,穿越到朝代若是没对,是吃不到的。 说完了吃以后,我们来聊聊古代人为什么那么能喝。 在文学作品和饮食作品里,我们常常能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等句子,说的便是李白一次能喝4斤酒,是不是听听就忍不住夸上一句「海量」? 但是,古人能够喝这么多,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强,而是因为他们喝的酒和我们喝压根就不一样。 因为,蒸馏技术是从元朝传进来的,游牧民族因为长期生活在蒙古草原和东北部地区,要饮烈酒来抵抗寒冷,酒的度数也相对较高,能达到40-60度左右,和我们现在喝的白酒差不多。 而,在元朝以前,即便是「诗仙」李白喝的酒,也是度数顶多5度的清酒,哪怕喝足了一斗酒,酒精含量也不过等同于现在的4瓶啤酒罢了,只要稍微有点酒量的人,都能hold住。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没有卫生纸的古人,都是如何上厕所的。 首先,汉朝以前是没有纸的,而且,在发明了造纸术的很长一段里,大家都觉得纸是文化用品,舍不得用拿来擦屁股。 直到到了元朝,大家才是普遍开始用纸来擦屁股,只是材质嘛,自然是不敢恭维的。 至于元朝以前,人们擦屁股用的是一种「搅屎棍」,样子有点像是一个小木片,操作方法近似于用木勺吃冰淇淋。(木勺:我做错了什么?) 03. 穿越回古代后,我买得起房吗?又该睡在哪儿? 说完了「吃喝拉撒」后,我们来看看古代人的「睡」, 这个睡,在这里分两层意思,一个是字面上的意思,在哪里睡觉,另一个是居住空间,比如,房子有多大、冬天取暖怎么办、夏天没空调怎么办,等等。 现在,我们来先来看古代的房子和床。 在外打拼的这些年,大家普遍都是住在一个「蜗居」里,面积的话,小到一张床,大到一间公寓里的一个卧室都有,就看你工资和在哪儿了。 但是,假如你到了唐朝,若是农村人,那么按照「均田制」,也就是国家免费给民众们分配土地的制度,你一家三口之少可以分到522平方米的宅基地,平均下来一个人有174平方米。 而,即便是你在一个二线城市里生活,标配也在171平方米左右,且自带前宅后院,比现代人日子过得舒服去了。 说完了房子大小后,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床长什么样子。 首先,古人家里的床分为两类,一类晚上睡觉用的,叫做床,和现在的床是一个意思,另一类是白天休息用的,叫做榻,略高于地面,比床矮小,移动方便,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凳子,大多会放在起居室或者厅堂。 后来,到了西汉时期,又出现了较大的榻,因为,可以供人躺下, 也被称为「卧榻」,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那个「卧榻」。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冬天和夏天古人都是如何度过的。 在古代,冬天的取暖和每天吃饭是同等重要的大事,都是生活必需的保障,因此也有了一个形容人穷得无法生活形容词「饥寒交迫」。 那么,古人都是如何取暖的呢? 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一种叫做火墙的大型取暖,就是把墙的中间打空,然后烧热,来取暖。 之后,古人们又发明了火炕,即把炕烧热,让坐或是躺在上面的人感到温暖,在现如今的北方也能看到不少。 另外,除了火墙和火炕这两种大型取暖设备,古人有小的取暖物件。 第一件是火盆,就是在盆子里点燃炭火取暖,然后,一屋子人则会围坐在炭火旁,顺带话话家常。 那时候,因为火盆里要烧炭火,因此「薪炭」也是古时候俸禄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到了现代社会里也有保留,就是你找工作时和老板谈的那个「薪」。 但是,使用火盆取暖有个问题,太大,不好搬动,家里若是人少,岂不是浪费炭?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手炉」,里面装着尚有余温的炭灰,走到哪里都可以抱着取暖。 那么,这个火又是怎么来呢? 最早的方式自然是钻木取火了,但是比较麻烦,会用的人也很少。 其次,就是魏晋时期的打火石了,也是武侠小说里大侠们常用的取火设备,由燧石或者是鹅卵石制作而成,摩擦后产生火星,在引到火绒上即可。 最后一个,便是火折子,利用的是物理学上的复燃原理,即,让已经燃烧的东西因为缺氧处在一种半燃半灭的状态,待到重新获得充足氧气后,便可二次燃烧。 在熬过了冬季的寒冷后,古人们便要想法子应对夏季的酷暑了。 首先说一下设备,电视剧里演的找一、两个小丫头站在背后扇风是不靠谱的,因为风力太小,根本不管用。于是,大户人家便会弄个人工鼓风机回家,人在后面拉,再前面放两盆冰,吹出凉风。 其次,我们来说一下古人的冰镇水果和饮料,是怎么来的。 一般到了冬天,湖面会冻成冰。这时,古人会直接派人去把冰给回来,存放在冰窖里,盖上稻草,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使用,而诸如北京的北海、积水潭公园、太平湖,和济南的大明湖,在过去都是重要的取冰场所。 有了冰块后,古人们会把它们放入一个叫做「冰鉴」的冷藏柜里,原理也很简单,制作一个有夹层的容器,然后在夹层里放入冰块,在容器内放入食物和饮料冰镇。 由此可见,古人们还是挺有智慧的。 04. 他们能听懂我在说什么吗? 以前,在读穿越文的时候,灵遥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一个「之乎者也」的古人,和一个满口「白话文」的姑娘,交流时难道不会「鸡同鸭讲」吗? 其实呀,这个你得看是「说」还是「写」。 如果是写的的话,你大可放心,古人们只有写字时才写文言文,说话的时候,和我们现代人差不多。 那么,古人为什么不用大白话写作呢? 因为,同等信息及含量的内容,如果用白话文来写,会比文言文多出一倍的文字量,在纸张没有发明以前,是一个很浪费青铜、竹简和丝和人力的行为。 到了唐宋以后,纸张虽然开始是普及,但是,文言文的言简意赅,还是引来众多读书人的追捧,直到新文化运动开始倡导白话文后,文言文的优越感才慢慢地消失。 如果是「说」,那么,很遗憾,古代人可能听不懂。因为,他们的发音和我们现代人讲话,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根据古汉语学家的研究,在古代,古汉语的发音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的变化,从西周到汉朝的上古音,便到了南北朝到唐朝的中古音,再到宋朝到清朝的近古音,而这三个时期的汉语发音,差别可大着了。 比如,「青青子衿」这四个字,三个时期的发音分别是, 上古音:cen cen cilumu kelumu 中古音:cenng cent ci ginmu 近古音:cing cing zi gin 研究表明,这些发音的变化,与民族迁徙和改朝换代有关。至于这个普通话,也是在建国后才开始普及的哟~ 因此,你若是想要穿越回古代,一定要提前选好朝代,避免「鸡同鸭讲」的尴尬。 05. 找个古人来结婚 说完了语言后,我们最后来说一下古人的恋爱和婚姻。 首先,你若是去了古代,那么,自由恋爱这件事情,你就别想了,大多数情况下是听媒人介绍,和你爹妈安排。 也就是说,在洞房当天才知道你老公/媳妇长啥样,是个什么性格的,在古代简直多了去了。 除了无法自由恋爱外,古代结婚还有一个麻烦事儿,那就是,礼仪太过于繁琐。 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里,便规定了婚礼程序的六个步骤,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首先,我们来说纳彩,性质上来讲类似于今天的求婚,分为两个步骤,先提亲,然后再给见面礼。只是与现代不同的是,新人们通常是不用出面的的,一般由媒婆和家人出面搞定。 比如,你爹妈看上了隔壁街道一户的大姑娘,一合计两家门当户对,那便会让媒婆去提亲,送见面礼。 在递上了见面礼后,媒婆则会询问姑娘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叫做「问名」。与现代不同的是,在古代,未婚女子的名字只有家人知道,对外是保密的,只有对男方有意时,才会在问名时告诉给媒婆。 在问了名字和生辰八字后,男方便会拿着双方的生辰八字去和盘,若是合适的话,男方会再去找女方确定,订下这门亲事,即「纳吉」。 接着,便是送彩礼了,一般来说分三类,深红色的衣服,五匹长的布料,和成双的鹿皮,在当时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在男方送上了彩礼后,女方同样会置办丰厚的嫁妆。尤其是盛行厚嫁的宋朝,有不少女子都因为嫁妆不够,而找不到婆家,也被家里人说成是「赔钱货」。 那么,古代女子的嫁妆为何会这么丰厚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娘家人怕女孩子嫁过去吃苦,二是怕婆家欺负,一般来说,嫁妆越多,女子地位也就越高。 送完了彩礼后,事儿还没完,得先敲定接亲的日子后,再去新娘子家里接人。 说起结婚,灵遥这里想插一句,不少现代人常常会戏言说「结婚」就是「女子」头脑「发昏」,其实不然。 在古代会把婚礼定在黄昏,主要是因为在上古时期,抢亲盛行的年代,黑灯瞎火才好下手呀~再说了,你白天结婚,中午吃喜宴,和洞房花烛夜也不符呀。 举办了婚礼后,这段夫妻关系也就成了。但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若是表现得不好,是会被夫家休妻的。 比如,不少朋友都或多或少地听过「七出」之条,即,生不出儿子、出轨、不孝顺老人、挑拨离间、盗窃、嫉妒心重、患有重病等,可以说是对女子相当不公平了。 另外,古代的男人除了有老婆,也就是正妻外,还可以纳妾。 只不过,妾在古代是没有人会地位的,说白了就是一个给家里做事,服侍男女主人,顺带陪男主人睡觉的下人。 因此,作为家里后院和财产的管理者,正妻们一般都比较包容丈夫的纳妾行为,不会和一个下人计较,甚至,有的妻子,如,《浮生六记》里沈复的妻子芸娘,还会主动给丈夫物色妾室。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在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是否还想要穿越回古代,是过一把古代瘾呢? 反正,灵遥是不愿意的,尤其是在发现自己即便是遇上了孔明大人,也会和他「鸡同鸭讲」后,就更不想去了。 毕竟,现代社会网络又发达,人与人的关系也比较平等,除了房子小了点,一切都挺好的。 祝好!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相关参考
袁世凯时期。山西报纸《大国民日报》一次登文点名骂袁世凯和阎锡山。不久,袁世凯派人送一信给阎锡山:「”百川,封了这家报馆”!阎锡山回信给袁世凯:「”这家报社天天骂我,是我的镜子,使我自警,请大总统明鉴!
还不知道:太监是如何上厕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上厕所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会做的一件事情,这是属于正常的排泄,对于现代人健全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题。然而如果把这件事情放
古代的皇上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们过的日子是很多现在男人羡慕的生活,因为在古代男人的地位要比女人要高很多,可以说女人是凭借男人生活的。因此以前的生活中都是男人说一,女人不敢说二的。那么你知道道光帝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帝王木”、「”皇帝木”这样的字眼,那古代皇帝用过的木头那么多,什么样的才是帝王木呢?一般的帝王木都比较珍贵,而且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与收藏价值。像紫檀木、沉香、海南黄花梨、金丝楠木
很多大名鼎鼎的文人都是穷死的,比如:李白、杜甫、柳永、唐伯虎、徐渭……可以说在古代文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那么古代的那些文人们生活过的怎么样呢,是否真的是文人固穷呢?《论语.里仁》
宫女,是中国古代皇室中特别的存在,但清朝垮台之后,中国就没有再出现所谓的皇室,这些生活在宫中的女人们,该何去何从呢?明明长相都是精心挑选过的,为什么没人想娶呢?原因相当现实。首先,这些长期生活在宫内的
元旦如何过?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便是给我们最好的答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很显然,古人是过元旦的,最起码在北宋年间的东京城,元旦是过得热热闹闹的。在古代,元
导读:身份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既是个人信息的外在标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今天,如果不带身份证就外出,几乎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在古代,古人也非常重视「”身份证”,因为经济、文化、制度
中国古代盛世曾是无数人向往的时代,尤其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对盛世更加渴望,所以中国古代的盛世往往都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却处于上升期的时代,因为在那样的时代,人们更容易满足,皇帝或朝廷稍微给百姓一些
刘备夷陵之战夷陵这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之后发生,是蜀汉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三国鼎立的局面成形,平衡之余维持数十年,而经此战役,蜀汉国内元气大伤,次年,刘备就逝世了,扶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