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一大漏洞,我们从小听过的故事,竟然是司马迁编造的

Posted 太子

篇首语: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史记》中一大漏洞,我们从小听过的故事,竟然是司马迁编造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史记》中一大漏洞,我们从小听过的故事,竟然是司马迁编造的

《史记》中一大漏洞,我们从小听过的故事,竟然是司马迁编造的 文\\武品文史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商君列传》里面,千百年来传诵不绝,是一个非常富有教育意义的好故事,但是我要告诉你,太子犯法这个故事,其实是假的。 一、太子犯法 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为秦国变法。商鞅也信心满满,大刀阔斧的准备变法。就在商鞅变法进行了一年多的时候,突然有一位「 ”王炸”级别的人物顶风作案,一度让让商鞅感到非常棘手,这个人是谁呢?根据《史记·商君列传》的记载,这个「 ”王炸”就是秦孝公的儿子,秦国的太子,秦国未来的继承人。 史书记载,太子因触犯了商鞅制定的法律被抓个现行,商鞅在查看完证据材料后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按照法律应该判肉刑,什么是肉刑?肉刑是我国上古时代普遍适用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刑法,比如说切掉鼻子,耳朵,肢体等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在犯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但《周礼》里面有一个原则:「 ”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也就是说肉刑不能够对大夫以上级别的人使用,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为了保持贵族的体面,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国君的安全,而且受过肉刑的人心里多少有点变态,他心中有一种怨气,会对国家不利。 所以「 ”刑不上大夫”这是当时各国普遍遵循的一项法律原则,连大夫都不能适用肉刑,那堂堂太子就更不用说了,太子是未来的君主,如果在他脸上划一刀,将来他如何继承王位呢? 二、替罪羔羊 尽管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如此,但商鞅的字典里面根本就没有特权阶层这四个字,如果太子犯法不处罚,老百姓肯定就会抵制商鞅所推行的新法,如果这个时候商鞅不能秉公处理,那么刚进行1年多的变法,也就到这里为止算是夭折了。 但是太子毕竟是太子,肯定不能让未来的国君是一个残废之人,于是商鞅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替罪羊。这个替罪羔羊必须是一个对于太子犯法负有最大的管教义务的这么一个人,商鞅思来想去最后找到两个,人一个是公子虔一个是公孙贾。 这两个人不仅是太子的老师,还是王公贵族,所以要处罚他们两个。在战国时代,但凡名字里面有公子、公孙这样两个字的,一般来讲都是王室成员,是王室的后裔。公子虔和公孙贾也就都是秦国的王公贵族。《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经过了这件事后,百姓才真正地认识到商鞅这一次变法不是儿戏,不是政治作秀,而是非常严肃认真地贯彻新法。也正是因为「 ”立木为信”和「 ”太子犯法”这一正一反两个典型事例,秦国终于有了一套「 ”使法必行之法”新法也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贯彻落实了。 三、历史真相 但是,这个事件却是一个假故事,为什么说「 ”太子犯法”是个假故事呢?根据《史记》记载,秦孝公即位的时候年仅21岁,「 ”太子犯法”这个事件被司马迁记录在孝公七年,这年秦孝公27岁。父亲也才27岁,孩子能有多大?能犯什么法?也许你会说,古时候的人结婚都很早,十四五岁结婚生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太子已经12岁左右,如果在现代固然不会承担很重的刑罚,但是古代却已经有刑事能力了。这个说法其实有道理,所以咱们再来仔细地探究一下。太子在秦孝七年的时候究竟多少岁。 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史记·秦本纪》记载,惠文王三年,王冠。也就是说这一年他行冠礼了,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那么中国古代行冠礼一般是在多少岁呢?古书的记载不一致,有说12岁,有说15对,也有的说19和20得,我们保险起见,就取这最大的20岁。 按照惠文王三年的时候,惠文王他是20岁,那么这一年是公元前335年。 「 ”太子犯法”是在公元前355年,孝公七年。 往前倒退20年后惠文王还没出生呢,我们知道古人他算年龄算的是虚岁,20虚岁算周岁也就19周岁,往前倒退20年惠文王还在娘胎里。 那有人就说,那有没有可能惠文王是大于20岁行冠礼呢?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先秦历史上有记载的行冠礼年纪最大的是秦王嬴政,就是后来秦始皇。 秦始皇是在22岁那年行的冠礼。但是原因却非常的特殊,因为当时的政权掌握在吕不韦以及嫪毐和太后的手里,这些人不想让嬴政亲政,所以就推迟了他行冠礼的时间。再加上这嬴政他生来身体相对比较瘦弱,跟同龄人相比可能要矮小一点,所以就推迟了。 那就算会文王也是在22岁的时候行礼,往前倒退20年也就二周岁,算成周岁就是一岁,一周岁的小孩他能犯什么法?所以这个记载呢不可信。 四、真实意图 那么「 ”太子犯法”的故事是不是完全就是虚构的呢?也不见得。因为无论是《史记》,还是先秦两汉的其他古籍,有很多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说商鞅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的鼻子给切了,但是没有说具体什么原因,也没说到底是哪一年。而这件事《史记》中的记载是: 孝公十六年的时候,公子虔经常犯法而且死不悔改,于是被商鞅抢抓起来把鼻子切掉了。 司马迁本人可能也意识到这样一个错误所以,他在第一次,也就是孝公七年太子犯法的时候,记载公子虔受刑的时候没有具体说受什么刑,只模糊其词地说「 ”刑公子虔”。 根据推测,孝公七年的时候,公子虔因为太子犯法而受刑这个事情是假,而公子虔在孝公十六年被切鼻子应该是真的。司马迁有可能是为了实现他的某种事实逻辑,所以把同一件事情拆分成两半安在两个不同年份,让同一个人挨了两刀。 以上就是整个「 ”太子犯法”的来龙去脉,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给出指正。

相关参考

赵氏孤儿在《史记》《左传》中说法不同,司马迁和孔子谁更可信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流传极为广泛,有人把它当做忠义的范本,有人把它当做复仇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都来自很严肃的史书,一个出自《史记》,一个出自《左传》。《史记》版本的赵氏孤儿,是我们最熟

“失期法皆斩”,是司马迁对秦朝法律的一大误解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文学创作,也加深了读者对秦帝国暴政的错误认识。《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一段文字被后人反复引用,以此来证明秦始皇的刑罚过于严酷,因此秦末的农民暴乱是官逼民反:秦二世元年七月,征调居住在

司马迁为何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写入史记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为什么要将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之间的爱情故事写进去,后人一直争论不休,今天我们也来浅谈一番。  《史记》记载的是国家大事,什么政治啊,历史啊,卓文君、司马相如跟政治根本拉不上关

曹操以孔融不孝为由将他杀害 孔融是真的不孝么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家肯定在小时候都听过,而且听过的次数不仅一遍,其实我们的父母会为我们不断重复讲述这个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能像孔融那样,养成一个谦逊、礼让的道德品质。孔融能在四岁就懂得让梨,的确是一

红军过草地吃什么 红军过草地的故事

 我们所听过的多数红军过草地故事中大部分都是关于食物的,这是因为红军过草地粮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的红军战士除了随身携带的少量青稞麦炒面只能吃野菜、草根、树皮以及同类粪便,甚至有人还将皮带

酷狗网页版听过的歌曲历史记录是放在哪个文件的

酷狗音乐库中的所有音乐都是直接调用酷狗播放器进行播放,即使是最新的歌曲,也能找到并且播放时很流畅,使用酷狗在线试听不会在本地硬盘自动保存,如果想保存该试听歌曲,可以点击试听后面的“下载”按钮进行下载,

盘点中国真实存在过的名剑 这四把想必你们都听过吧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名剑还是有很多的,但是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有很多的名剑其实都是假的,都是传说的,但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四把真实的名剑存在过的,而且这四把其实很多人应该听说过的,那么到底是那四

盘点那些到目前为止你从未听过的二战秘密武器

p-1000超级坦克P-1000超重型坦克(LandkreuzerP-1000Ratte)是纳粹德国计划开发的一种重量达1000吨的超重型坦克,由德国的克虏伯公司研制,但计划在1943年被放弃,没有一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是哪门子的“爱国主义”者

屈原这个人,我们从小在读书时,就知道,这个人是伟人,这点是明确的。因为太史公把他的“辉煌”的故事写入了传世名著《史记》(史记。那么,我们从小说他是个爱国主义者,这是不对的。爱国主义,首先要明确,国的概

你知道司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儿是谁吗

司马光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著名人物,品德和学识更是十分出众,曾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另外一个熟知司马光的故事应该就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了。在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