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痛心的考古发掘,天价文物奈何无力保护
Posted 文物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令人痛心的考古发掘,天价文物奈何无力保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令人痛心的考古发掘,天价文物奈何无力保护
1955年,郭沫若、茅盾等人请求发掘埋有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但由考古所认为,长陵是主陵,应先「 ”试掘”其他规模较小的陵,积累经验。经同意,最终决定试掘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不曾想此次发掘,成了一场文物的悲剧。 明定陵文物之发掘 定陵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包括600多件袍服、布料。其中皇帝的衮服、龙袍等,更是巧夺天工。然而,在定陵地宫开启后,这些原本绚丽多彩的丝织品没有得到很好保护,以至被空气侵蚀而褪色、变脆,并留下黑斑。对这些袍服的后续处理,也不专业。比如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在半腐的衣服上,「 ”这种涂料是不可逆反的,不久涂料老化龟裂,丝织品也随之碎裂”。由于此前明朝丝绸几乎没有实物留存下来,技艺也已失传,因此让定陵丝绸的损坏显得尤为可惜。 柳黄缠枝莲花缎绣龙方补方领女夹衣(局部) 定陵的大量文物「 ”发掘即摧毁”,吴晗如愿。刚刚写完历史剧《武则天》的郭沫若也跃跃欲试,提议发掘合葬唐高宗、武则天的乾陵。1960年,陕西省提交《乾陵发掘计划》,郭沫若对周总理说:「 ”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鉴于技术落后,总理没有同意。1973年,郭沫若第二次请求挖掘乾陵,又被否决。 乾陵 在郭沫若请求开掘乾陵时,定陵的考古工作其实并没有结束。1979年,参与过发掘的赵其昌、王岩等继续编写定陵的考古报告。赵其昌回忆说,「 ”可惜的是20多年的岁月,不少文物已经面目全非了。原始资料有散失,照片底版有霉污,特别是那些囊括了中华精品的帝后服饰、织品等等,几经翻动,残损更甚,所幸几大册发掘工作的原始记录,尚保存完整。”1990年,他们编写的发掘报告《定陵》出版。 柳黄缠枝莲花缎绣龙方补方领女夹衣(局部) 定陵的帝后服饰也相继启动复制。1988年9月,文物专家谢辰生带着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了明神宗龙袍、马王堆素纱禅衣。 炭化的万历龙袍 没有合格技术和保护意识 1976年,考古队对广西贵县的罗泊湾汉墓进行了发掘。在清理文物时,有人发现了一个看上去像炸弹的「 ”弹形壶”。一个人「 ”把它捧在手上,抹去器表的泥浆以后,找不到开盖的地方,倒来倒去,一不留心,把盖冲开了,倒出一坛清水。有人说:‘是酒,不要倒掉!留着化验!’但是说时迟,那时快,已经晚了,水被倒了个精光。”想来十分可惜。 铜敦 湖北省博物馆藏 秦兵马俑上原本涂有彩绘,工匠先在烧好的陶俑上涂一层生漆,再在生漆层上涂各种矿物色。但上世纪70年代几次发掘时,彩绘都在考古人员准备拍照的瞬间消失了。这是因为生漆老化后,一旦和氧气接触,很快就会翘起来,导致彩绘脱落。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回忆他在1978年「 ”发现残留色彩,但眼看着它就掉了,非常心疼。” 留有部分彩绘的兵马俑 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反思说,「 ”当年有两个原因造成彩绘消失,一是那时候没有技术和材料,二是没有严谨的保护意识,早期发掘仅仅是把它挖出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考古发掘中,已开始有意识地对易被空气侵蚀的文物进行特殊保护。兵马俑考古队试图用针管把一种加固剂注入底层生漆和俑身之间,不让彩绘随生漆脱落。这样只能保住色块,在当时是一种权宜之计。 兵马俑 向西方学习经验,也是完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的重要途径。兵马俑博物馆通过同德国、比利时等国进行技术合作,在1998年出土了8个彩色俑,陶俑上粉红的脸、朱红的甲带、褐色的铠甲,都留了下来。 外界力量的干预 除了考古人员自身的问题外,外行对发掘的干预也常常导致文物受损。1989年,在江西省新干县出土了一批商朝青铜器,「 ”矿化得严重,腐蚀得厉害,表层看似硫酸铜,实际是粉状铜锈,保护难度较大,应尽快开始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因此要「 ”立即采取坚决措施,把全部文物运至南昌,文物不运回省城,一切都是空谈”。但是新干县领导希望把这批宝贝留在县里,迟迟不肯同意运往南昌。这些质量、数量在江南罕见的青铜器,出土几个月后,依旧没能被保护起来,让考古工作者们忧心如焚。江西的考古专家彭适凡只好求助,1990年2月,在严密保护下,这些青铜器全部运抵江西省博物馆。 新干县出土青铜器 1993年,在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汉墓群的6号墓中,出土了一批记有西汉文书的简牍,价值巨大。当文物清查结束后,考古队向东海县、温泉镇汇报工作。这时「 ”镇里的一位领导伸手就从桶里取出一片木牍观看”。没想到,「 ”就是他这一拿,给我们以后释读留下了永远也解不开的疑难。他取看的那片木牍正是24方木牍中最为重要的吏员簿,而他的大拇指正按在右上部,轻轻地一带,就把这方木牍最重要、最关键的记有这片案簿名称的字给抹掉了。” 尹湾汉墓简牍 当考古人员要将这批木牍尽快运走修复时,又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支付给村民的开工补偿费没有到位,村里的民工不让他们带走木牍。事情拖了一周才告解决,当考古人员回来时,「 ”看到塑料桶中浸泡的简牍,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原来泛着金黄、闪出油光的简牍已经完全变黑,而原来清晰可读的墨书,现在已经十分模糊。一堆发黑霉变的简牍已经失去了他生命的活力”。后来用了5年时间,才让木牍恢复原貌。 有一些陵墓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无法保证挖掘后,保证陵墓以及其中文物的完整,所以不进行挖掘,而被破坏的墓,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性挖掘,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损失。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斗转星移绵延数千年留下了无数历史文明遗迹这些遗迹里面藏着一个时代的辉煌都是先人留给后人宝贵的资源大运河、回洛仓回洛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周边设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化成教授说:“保护是第一的,保护好了才能研究。两害相权取其轻,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利弊。文物中有许多有机物的保护比较困难,虽然有了很多办法,但还没有找到完美无缺的手段。帝陵不发掘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强带领的考古工作队,近日在哈密市伊吾县境内考古发掘出土了12座墓葬,年代为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11月15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这些墓葬位于哈密市伊吾县吐葫芦乡大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为了配合高铁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淮南钱郢孜墓群前期勘探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始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底结束,实际清理古墓葬360
今天(1月13日),在西安举办的“体验考古・感触文明”2019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家申报会上,陕西省考古学会秘书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传递说,2019年度,全省文物考古部门共组织开展考古
今天(1月13日),在西安举办的“体验考古・感触文明”2019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家申报会上,陕西省考古学会秘书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传递说,2019年度,全省文物考古部门共组织开展考古
大云山汉墓,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的大云山顶,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已确认大云山顶部是汉代的一座规模宏大的陵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考古显示周边
近日,随着“丹东一号”身份确认为致远舰,该舰进入考古发掘阶段。10月4日,水下考古队正式启动水下发掘工作,更多文物陆续出水,比如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云中白鹤”四个字,邓世昌印章疑出水。据参与致远舰考...
导读:据国外媒体报道,埃及潜水员在亚历山大港附近的水域,在被水淹没的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人称埃及艳后)的宫殿和神庙遗址发现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文物。现在,这个国际考古组正在发掘世界上最宝贵的海底考
秦始皇陵秦陵也好,乾陵也罢,中国数以百计的帝王陵墓挖与不挖,其实早都套牢了“紧箍咒”,这就是国家制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可谓文物工作的天条。再细点,还有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