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什么能迅速一统全国
Posted 制度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什么能迅速一统全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什么能迅速一统全国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占据统治地位的很少,比较有名的也就元朝和清朝。相对而言,清朝则比元朝更成功,因为,它存活的时间更久,民族更加团结。 清朝的统治时间将近三百年,这跟汉人建立的王朝的统治时间相比,也并不差多少。试想,满族是如何让人数众多的汉族臣服、服从管制的呢?我们必须考虑到,满族入关的时候,军队只有二十万,就算把所有的人加一起,最多也就百万人马,这怎么能够跟千万级别、万万级别的汉人相比呢?而且,满族入关后,国家很快就统一了,清朝建立了稳定的政权,与汉族、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和平相处,这绝对是一个奇迹,就算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有的情况。 所以,清军入关迅速建立政权的原因,一直都是历史学家门探索的谜题。 其实,这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在中国学者看来,并不是很难理解。中国学者对此的解释是:清朝已经被汉人同化了,所以,导致他们能够统治汉人几百年;这种统治方式就是沿用汉人的统治方式,所以,汉人并没有什么不适应。清朝沿用了唐、宋时期传统的统治制度,保以障自身的几百年统治。 并且,有些学者也指出,清朝虽然沿用了明朝的统治制度,但是,它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比如:八旗制度。保留自己的特色,也是清朝成功的因素之一。对于八旗制度,历代皇帝均强调「 ”八旗制度是朝廷的根本”,重申八旗制度的重要性。 可以说,一个政权,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有利的基础,是不可能长久的生存下去的。 八旗制度是满人发明的,且伴随清朝几百年,这也是满人没有被完全汉化的依据。可是,后人对清朝的这一重要特色没有重视,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撰的清朝历史上,就没有为「 ”八旗制度”留下位置。甚至,在修订的所有著作中,也没有针对「 ”八旗制度”留下任何典籍。 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到1644年,多尔衮率兵入关占领北京城,中间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年。就是这二十八年,满族从分裂的狩猎采集族群到一统江山、建立清朝,完成了其他民族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伟业。 这是满族最值得称赞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研究不深入的人肯定会说:满族靠的是骁勇善战的骑兵。但是,关外大草原上的民族,可不止满族拥有强大的骑兵,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那么,为何偏偏满族能够入关问鼎中原呢? 这其中,满族除了拥有努尔哈赤这样的英雄以外,还有他们自己的组织性质。 金代时期的女真族有「 ”猛安谋克”制度,而后金时期的满族有「 ”八旗”这个制度。 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一手创立起来的,八旗源于牛录额真,牛录在满语里面是「 ”大箭”的意思,即:持有大箭的几个人的围猎队伍的意思。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对牛录额真进行改造,参照原先的「 ”猛安谋克制”,每三百人为一个牛录额真统管,各牛录被分别授予黄、白、红、蓝四旗,各族人分属不同颜色的旗下。 到了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又对牛录组织进行改造,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成「 ”八旗”,这是满族八旗制的来源。 可以说,八旗制度是在原来的牛录制度的基础上壮大的,它自然有牛录制度的特点: 其一、是「 ”兵民合一”,即百姓既是兵勇,又是农民,在外能打仗,在内能种田; 其二、是「 ”军政一体”,有战事的时候抽调出来,没有战事时候归于对应旗下。 并且,打战过程中,军队不需要准备器械,都是八旗兵甲自己准备好,这也是八旗兵马行动迅速、作战英勇的原因。 皇太极继位后,在满八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蒙古八旗和汉族八旗,这对他们的征服中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擅长草原野战的蒙古八旗和擅长使用重兵器的汉人八旗,无疑弥补了轻骑兵、轻火器的满八旗。 1644年,八旗兵勇入关,对于破旧的山河及颓废的明军,八旗将士以一敌百,攻城拔寨,硬生生将明朝灭亡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八旗兵最鼎盛的时期。 满族定都在北京,面对的是一个纷乱、凶险的时局,民族矛盾突出,汉人不服统治,满族能怎么办呢?只能继续靠他们的八旗兵勇。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清王朝对八旗兵进行重大改革。 第一步,清政府制定了旗饷政策。入关前,八旗兵是兵农不分家,利用自己的土地进行耕作,来满足自己的要求。由于,土地的转手,很多兵勇都没有土地进行耕作获得生活物资,且他们需要攻打前明的叛军,没有时间停下来耕种。于是,政府按月给兵甲们发放饷银,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不需要再去种地了。 第二步,建立八旗驻防制度。八旗半数精锐部队驻守京师,称为劲旅;而京师外各重大军事要塞,均需要八旗兵马前去驻守,这就是驻防;而承担起维护清朝统治的兵甲,则称为「 ”绿营”。清政府以十万驻防八旗控制着六十万的绿营,然后,再用六十万的绿营控制着全国百姓,这是以点带面的用兵措施,非常有效。 驻防的八旗兵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隐藏驻防的兵勇; 另一个是保留关外八旗兵的原貌。 驻守的骑兵一般是集中居住,不与百姓接触;一般的社会骚动,都是绿营人马处理,驻防兵勇很少露面;除非有重大事变需要出动军队,驻防兵马才会露面。可以说,这是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高明之处,平时精锐的部队不让你看到,关键时刻则可以出其不意地一招致胜。 并且,关外的八旗兵依然还保留着兵民一体,驻守在满族的老家东北,故意向中原百姓隐藏自己的实力。这些兵马比驻守中原的兵马要强盛得多,当初,康熙征讨准噶尔时,靠的就是驻守东北的索伦兵、锡伯兵和游牧察哈尔兵。 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的清王朝覆灭,共存在了 296 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为发展和巩固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满族社会的发展,更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是,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了,它更是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可以说,八旗制度与清王朝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历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 【《八旗制度中的满蒙汉关系》、《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旗的问题》】相关参考
公元1644年,崇祯自缢煤山,大明灭亡。远在东北的满清抓住了机会,八旗军倾巢而出。随着吴三桂的投降,八旗军顺利入关,很快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统天下。史书记载,八旗入关总兵力约15万人左右。这15万人的
明朝末年,曾经的放羊娃李自成参加了闯王高迎祥的起义军,因作战勇猛很快得到提拔,并在高迎祥站死后成为了新的闯王。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了京城,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仅一个月左右,吴三桂冲冠一怒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开始,女真人就开始了反抗明朝民族压迫的斗争。在这期间,天命汗努尔哈赤多次同明朝交战,夺取了大片的土体,对待蒙古采取联姻政策并且坚持了近100年。这使得满洲政权在外交上应在了明朝的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多尔衮他是清成宗,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是清开国时期的一个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入关前他是太宗皇太极的得力助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立许多战功,成为智勇双全的著名将领,他继承...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皇帝里面住得最苦逼的是顺治帝了。为什么呢?因为1644年清廷为进取中原,急急忙忙就抬着七岁的
“康乾”社会比明代大倒退满清入主中原,造成社会大倒退。游牧民族的陋习、农奴制的烙印,随处可见。野蛮的“圈地运动”更严重地破坏了中华全国的生产力。社会上一片“主子、奴才”的令人厌恶的喳喳声。推行愚民政策
说到游牧民族等问题很多人应该多多少少清楚一些,在中国历史上这个游牧名族一直都是中原地区的痛,时不时的就会被侵犯,这个问题也一直解决不了,前前后后有2000年,但是这个问题到了满清就好解决了,话说满清就
明朝末年,负责镇守三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引满清军队入关,大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从此满清开始入主中原。之后,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成为手握大权的藩王。康熙继位后,开始下令撤藩,吴三桂遂举兵反清,并于公
在明朝末年,皇太极所率领的20万满清铁骑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如果不是明朝占据着地利优势,凭借着几座关隘死撑硬守的话,恐怕没等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就要提前歇菜了。那么很多人心中就会想,既然满清铁骑的20万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从满清入主中原开始算起,距离现在还不到四百年的时间,但仍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其中的四大谜团最为著名。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解开谜团背后的真相,而其中的两个都与慈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