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为何如此热衷这样表达
Posted 诗人
篇首语:努力吧,只有站在足够的高度才有资格被仰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诗人为何如此热衷这样表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诗人为何如此热衷这样表达
提到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这一长诗的艺术成就,「 ”美人香草”一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 ”美人香草”是屈原原创的一个象征比喻系统,「 ”美人”意象一般理解为是自比或是比喻君王,「 ”香草”则与「 ”恶草”相对,象征政治斗争中的恶势力,并且有助于衬托「 ”美人”高洁的形象。 而后来的诗人,更多地效仿屈原写「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之类的句子,把自己比作美人。在写作题材上,表现为「 ”艳情诗”,根据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中的定义,所谓「 ”艳情诗”,即以男女比君臣。 了解《离骚》的朋友会知道,屈原这样的写法,目的是抒发其在政治上的不如意,可以说开以男女关系与君臣遇合类比的先河。后世诗人同样用这种写法表现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某些理想。 诗人们选择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仅是简单地模仿屈原,背后还有多重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 首先,男女关系与君臣遇合的异质同构。 家与国的构造是类似的,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周易·序卦》中有这样一段说法:「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家与国都是以上下尊卑等级为秩序的维护运行的类似模式。 那么这两种模式下最核心的关系——男女关系与君臣关系同样是类似的,它们都是不平等的。为人臣在君主面前的卑微,犹如女子地位之于男子的低下,这是二者能够类比的基础。 当诗人(男性)写闺怨、宫怨时,其本意有很大的可能在于抒发政治上某些见解。因此在这一类诗中,相思可以表达为渴望报效,美人迟暮可以理解为怀才不遇,女子得宠就类比于男子为君王重用,以弃妇自比就说明诗人被疏远。 其次,对君王的话术要迂回委婉。 在中国古代,君王有着绝对的权威,君王也是不可能犯错的,所以在历史上许多大臣会把君王的错误归结于奸臣的迷惑或者是高唱「 ”红颜祸水论”让女子成为君王所犯错误的替罪羊。那么君臣关系中君王也万万不会让臣子委屈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被重用且把错误归结于君王的不识货,那么大概率上是十分危险的。 孟浩然说:「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柳永说:「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结果呢,皇帝们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就因为这样的两句诗十分不爽,但是在心中已经暗暗把他们拉进了黑名单。相比之下,前辈司马相如就乖很多,他写《长门赋》本来是为陈皇后增加打翻身仗的筹码,但是他写着写着就把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了其中,真是巧啊!陈皇后失宠后不久,司马相如被诬陷受贿因此丢官。据说《长门赋》到了汉武帝手中陈阿娇并没有因此再获荣耀,但司马相如失意的日子却因此暂停。 我曾经在博物馆中看过一个清代大臣的奏折,在表明自己的本意之前他铺垫了很多,把前代人的类似做法都调动出来,然后才引出自己的观点。说这个无非是想表达,封建社会中臣子向上进言是要特别注意表达技巧的,而自比美人喻君臣关系自从屈原以来逐渐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再者,出于审美性考虑。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抵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是需要一定的平台的,也就是说理想回归到现实应该是世俗眼光中的功名利禄作为依托。那么他们既不能直接向君王提出加官进爵的要求又不能表现出一副需要怜悯的穷酸书生形象。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吃相不能太难看。而当诗人把自己比作妙龄女子时,就可以把君臣之间的龃龉嫌隙消解掉而披上一层才子佳人式美丽的爱情外衣。 况且,当文人选择用文学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时,就一定要注意到文学的审美性。当要抒发期盼得到重用、或是宣泄自己壮志难酬、甚至无端失宠而被疏远、被流放时,在诗歌创作中必定会遵循「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准则。借男女关系委婉含蓄的抒发君臣遇合,让人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到诗人在背后的蓄而未发之意。 男女君臣比况这样的写作手法,深受后来诗人的青睐:曹植的《七哀》诗中以害怕丈夫抛弃的女子口吻抒写自己的忠心不能与君王相通的苦闷;鲍照在《拟行路难》第九首中用一个弃妇的命运反应自己遇到的政治挫折;白居易《新乐府·大行路》的小序明确说明该诗是「 ”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诗中女子色未衰爱已弛正是君臣之间产生嫌隙的写照; 洒脱如李白,也在《玉壶吟》中说:「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用美女遭妒类比自己的处境;即便是金戈铁马的真汉子辛弃疾也在《摸鱼儿》中说:「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以陈皇后的典故来自比委婉抒发自己空有抗敌卫国的决心和本领却没有机会施展的哀怨。 最近比较喜欢的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这首《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诗中的女子因为年轻貌美误入宫中,但是却没有心思打扮自己,反正不会受宠。而真正受宠的原因不在于美貌,写到这里就非常有意思了,一句「 ”承恩不在貌”影射了不少人——有靠心机上位的小人,也有深受蒙蔽不识英才的皇帝。诗的结尾,女子十分怀念在越溪浣纱、采芙蓉的自由自在的日子,比照诗人自身,诗人似有脱离官场之志。 我们无需考虑写这类诗的诗人是否确实才华得不到施展,只需理解的是,正是这样含蓄的表达,让中国诗歌花园里多了一朵又一朵不张扬的花,却暗自飘香。 当然,我们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也一定要考虑到「 ”诗无达诂”(简单地说就是诗歌的解释有多重方向),并非所有的诗人写男女关系就一定是比况君臣遇合,但至少,这是一条理解诗歌的思路。相关参考
古代,这个范围很广,女子死刑,这个话题能让人产生诸多联想,比如说清狗的“十大酷刑”。所以各位,咱今天的话题可有点“黄”哦,大伙儿别着急,慢慢看。据《古代女囚文化》一书记载,最早的监狱,出现于西周时期。
德川家康日本江户时期似乎学习了中国先秦的分封制,不仅分封了德川家打天下时的一众亲族功臣,甚至连投降的敌对势力都有分封。乍一看这似乎和中国西周的分封很像,可是后来的发展上,先秦分封走向了「”然后属疏远,
...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著名诗人郭沫若为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大海。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从此诗中可见,鉴真和尚是失明了...
传统的“马桶”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只溺器——虎子,出土于镇江市谏壁王家山春秋土墩墓,据说唐人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名讳,将“虎子”改为了“马子”,再逐渐演化为“马桶”。清代皇...
传统的“马桶”对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只溺器——虎子,出土于镇江市谏壁王家山春秋土墩墓,据说唐人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名讳,将“虎子”改为了“马子”,再逐渐演化为“马桶”。清代皇...
统计发现,长安冬季诗数量相对其他季候、尤其是春秋两季诗歌虽相对较少,但题材类型十分雄厚。写景咏物、赠友送别、思乡怀人、羁观光役、忧国伤时、咏史怀古、山水田园甚至生活杂感,长安冬季诗中皆有,个中有几个主
统计发现,长安冬季诗数量相对其他季候、尤其是春秋两季诗歌虽相对较少,但题材类型十分雄厚。写景咏物、赠友送别、思乡怀人、羁观光役、忧国伤时、咏史怀古、山水田园甚至生活杂感,长安冬季诗中皆有,个中有几个主
1.古诗《西施》相关历史人物第一节总述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类特别的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
唐代是中国服饰史上唯一可以用“开放”一词来修饰的朝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值得探究。 神根植于民族成分的更新 在中国服饰史上,穿胡服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始可谓经历久矣,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干爹文化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干爹”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只是现代社会变了味,白天和晚上“干爹”的声调可能不一样。古时明目张胆认“干爹”的,鲜有女性。主要是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