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女英雄吴炯的人生今昔
Posted 社区
篇首语: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上甘岭”女英雄吴炯的人生今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甘岭”女英雄吴炯的人生今昔
上甘岭 「 ”哪位是领导,我要报名成为志愿者!”。 声音清脆、坚定、洪亮,带着浓浓的四川口音。一位个子不高,留着齐耳短发,双眼炯炯有神的中年妇女走进街道主任的办公室。妇女从背着的挎包中,取出一个红布包随手展开:一枚枚奖章、一本本立功受奖证书在晨光的照射下散射出道道金光。 这是1989年春天的事。来人叫吴炯,天津市机电公司退休干部。她就是电影《上甘岭》中王兰的原型。 1988年6月,吴炯从企业退休的第二天就在社区开始了义务行医。那些日子,接触过她的人们,总听她念叨,现在的人们怎么了?现在的社会风气怎么了?难道革命英雄过时了,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钱?我们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许多革命先烈牺牲生命为了什么?我该站出来了,我要站出来!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志愿者组织。吴炯像久旱禾苗喜逢甘露一样,为了报名,她兴奋的一夜没睡。当年,吴炯从朝鲜战场上归来,隐功埋名,不事声张。今天,她却带着军功章高调亮相,像一个战士那样重返战场。她看到,商品经济的大潮市场经济的巨浪,打得一些人晕头转向,金钱使社会的价值观扭曲,道德在滑坡。她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用自己的现身说法,坚守理想和道德的上甘岭,让上甘岭的红色基因世代传承下去! 当两双大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吴炯开启了志愿者的征程。 一、1950年,她参军入朝,穿梭在炮火硝烟的上甘岭救治伤员,多次荣立战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年仅17岁的吴炯报名参军。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吴炯就下定决心,爱祖国爱人民,一生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她从护训练队毕业后,主动申请赴朝参战。因为是女兵,又个子矮小,几次申请没获批准,吴炯为了表示决心,刺破手指写下血书。她随部队入朝参战,在15军45师监工一连当了卫生员,和黄继光、邱少云同在一个部队。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监工一连主要担负579·9高地的火线运送弹药、给养、抢修道路和救治伤病员的任务。 上甘岭战役异常残酷!白天,敌人频频发起进攻,炸弹炮弹像暴风雨般地倾泻到我军阵地,把巨石炸成焦土,把通向阵地的道路封锁的密不透风。夜晚,敌人的照明弹把天空照得亮如白昼。敌机在头上盘旋,不时扫射投弹。我志愿军凭借坑道,用冲锋枪手榴弹顽强坚守。阵地上弹药消耗很大,缺粮断水严重,人员伤亡很大。及时进行物资补给和救治伤员,关系着战斗的胜利。由于敌人炮火的严密封锁,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高达90%,甚至超过了坑道部队的伤亡率。运送一箱子弹一袋干粮一个苹果,往往付出几条生命的代价。通往上甘岭的山路上,洒满了火线运输员的鲜血。 看到敌人的炮火像豺狼一样肆虐,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看到战场上的共产党员各个都是好样的,吴炯浑身热血沸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我也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像他们那样面对强敌绝不屈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在硝烟弥漫的山路上,吴炯向指导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请组织考验我,‘不写英雄榜,就涂烈士碑’!”这是老军长战前动员的话,吴炯记在心里。为了祖国和人民,她有着视死如归的坦荡和压倒一切敌人的豪迈,更有着对党的无比忠诚! 运输途中,道路被炸坏,冒着随时到来的炮火抢修道路,她站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和男兵们比着抬石头从来不服输不落后。载运炮弹的卡车被敌机击中起火,爆炸随时都会发生,她和战友们冒着危险奋力扑火,双手和面颊被烈火烧伤,手上丢层皮,眼肿的像条缝。她硬是咬牙坚持将炮弹运到前线。往阵地运送给养,每人身背50斤物资,摸黑要爬20公里山路,她背着几乎和个子一般高的背袋,和她男兵一样穿越敌人封锁线,每一步都是与死神较量。吴炯既是火线运输员,又是阵地卫生员。她穿梭在全连的8个阵地上和坑道中送医送药,救治伤病员。敌人投掷了大量的细菌弹极易被感染,她舍生忘死,以娴熟的专业知识和女人特有的细心,组织战士寻找细菌弹就地焚烧,使细菌弹失效,阵地上未发生一例细菌传染事件。大雪飘飞,气温骤降到零下40多度。坑道里的战士们用木炭取暖。吴炯从一个坑道奔向又一个坑道,巡回检查救治伤员。敌机追着她疯狂地扫射,又投下炸弹。身边的巨石被炸得粉碎,气浪把她埋在雪中。吴炯借着照明弹起落瞬间,人眼致盲的间隙,在战壕里穿行,在弹坑中跳跃,像机警的狸猫冲进了坑道。有一个班的8名战士因用木炭火取暖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由于吴炯抢救及时,中毒的战友全部转危为安。她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敌机投掷的炸弹把一条坑道的洞口炸塌,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在阵地上燃起熊熊大火。正在巡回医疗的吴炯知道坑道里有十多位战友被埋住,便不顾一切地冲进烈焰中。她的头发和眉毛被烧的滋滋作响,衣服上也冒出了火苗。她一边扑打着火,一边搜寻战友。她架起受轻伤的战友冲出洞外,又返回身背起伤重无法行动的战友往外走。她身材矮小,男战友身材高大。背不动时,她就把战友揽在身上一步步爬出洞外。在最后进行洞中检查时,她发现一位烧得面目的战士已经昏迷,大家都认为他牺牲了。就在准备离开时,吴炯发现他还有微弱的脉搏,立即拖出洞外进行抢救。看到他嘴唇干裂,吴炯含化雪水喂他,又把他冻僵的双脚揣进怀中焐热。战友得救了,吴炯却累昏了。45年后,这位名叫徐达的被救战士辗转千里来寻战友。两位挂满军功章的老人,激动的热泪横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战友情,生死情,一腔热血写忠诚! 仅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经吴炯救治的伤病员就达百名之多。她被光荣地批准入党,先后荣立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1953年「 ”五一”劳动节,她作为志愿军唯一的女代表,参加了志愿军「 ”五一”归国观礼代表团回国观光,并在怀仁堂向中央首长汇报,受到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二、1959年,她复原担任企业医生,像冬天里的一团火,点亮人生,温暖他人 1959年,吴炯随爱人复原回到天津,担任了企业的保健医生。 此前,她把名字改了。她原名叫吴祖福,后改为吴炯。炯,字典上注解为:明亮。在她看来,名字是符号,更是思想和观念的寄托。靠「 ”祖福”,不如靠自己。她喜欢名字上代着火,那是明亮和温暖的象征。在朝鲜战场上,她在黑暗中跑过太多的山路,看到过很多战友在上甘岭的寒冷坑道中冻僵,更痛恨那些制造世界寒冷和黑暗的侵略者。战争的烟云虽然已经消散,但侵略者手中还握着杀人的屠刀。她「 ”希望人类永远和平,永远不要战争”!唯一的道路,就是使祖国强大,不再受屈辱!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共产党员要把爱国的热情化作进取的力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改名字的时间是在吴炯成为英雄之后。从吴祖福到吴炯,换了名字,她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要在新的岗位上,一切归零,重新开始,不让「 ”英雄”的包袱压住冲锋的脚步!决心把为人民服务当作终身职业,要像火一样燃烧,点亮人生,温暖他人! 从1959年到1988年,吴炯在企业保健医生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30年。基层保健站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传染病防疫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治疗。那些年,她所在保健站的防治人群,少时几百人,多时上千人。而保健站的医生多时四五人,很多时候仅有她一人。采访中,问她做厂医的事,她总是说,都是些平凡的日常小事,大家在做我也在做。 其实,看是平淡无奇的基层保健工作,却是建造共和国大厦的重要基石。在历史的长河中,鼠疫、霍乱、伤寒等烈性传染病曾是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演绎着一曲曲「 ”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剧!建国初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实行预防为主,走群众路线的医疗卫生方针,在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建立卫生保健室,做到小病早治,大病早防,尽管国家医疗经费支出极少,但各种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国民的健康水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报告显示,建国后,全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到1981年的67·8岁,将近翻了一番。千层之堤起于垒土,万世丰碑靠砖石奠基。共和国创造的卫生奇迹,有着基层保健卫生组织的特殊功劳,当然离不开像吴炯这样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的白衣天使! 那个年代已经久远,企业已经消失,熟悉情况的人已很难找。采访中,把一些零碎的镜头拼接起来,展现出吴炯那默默无闻,但绝不平凡的人生。 大家说,吴大夫是个认真的人,都说保健站是个轻松工作,她却干成了重劳力活。单位里的防疫治病她全管,每天没有闲时候。早上,她头顶星星上班;晚上,她身披月光下班,是全单位来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春天瘟疫初起,每天一大早,吴大夫起早把熬好的防毒汤送到大家面前。盛暑,天气炎热,吴大夫早已为大家准备下冷饮,消暑解渴。从职工的个人卫生到工作区域的环境垃圾,她随时检查提醒,天天监测消毒。她随身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一个职工的身体状况和疾病变化的规律,一些患慢性病的老病号,往往自己还没开口,吴大夫的问候就先来到。谁要有个急病或行动不便的时候,吴大夫像亲人一样,跟着跑医院忙前忙后,总得亲自安顿妥帖。 基层保健站人少,但遇到的病症可不少,病人找上门来总希望大夫说出个一二三来。全科系诊疗是保健站的最大特点。吴炯不但担任着全科系医生,还是个全天候医生。白天,她在单位遇到的病症难题,晚上回到家,就向书中找答案。她深感,自己医疗技术底子薄,就买来各科医疗书籍拼命读书。她床前的那盏灯,经常是全小区最后亮着灯。多少个节假日,他不是在家陪着爱人和孩子,而是到图书馆查资料、到医院拜师求教。前些年,就在全社会都在奋力读书的时候,年过半百的吴炯,也牺牲休息时间扎进年轻人堆里,和大家一起上课,完成作业。有人问她,都快到退休年龄的人了,难道也想弄个文凭装点门面?她反问道,「 ”为人民服务还分年龄?!要想为人民服务,就得有真本领,糊弄人可不行!”就在她53岁那年,终于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数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使她对内科、外科、妇科等多科系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成长为一名全科系主治医生,立足基层工作岗位,解决了一大批慢性病、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问题。 翻开吴炯的档案,有关参加地方工作的记录很少,这既和地方单位对档案的保管和重视程度有关,也和她为人低调,不事声张的性格有关。一些仅存的资料墨迹变浅,上面的字迹已经很难辨认,但依稀可见这样的记载:1980年门诊量4559人次;1981年3692人次。这些数字并不包括防疫工作。那些工作量一点儿也不亚于门诊看病。这是多少人的工作量呢?去年以来一人担负两个公司的医疗保健工作,又是家访、采购药品,又陪送危重病人看病会诊等,从没叫苦喊累。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病人认真负责,一视同仁。在吴炯的工作记录上,从没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和差错,所在单位也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疫情。 不仅如此,从部队到地方,吴炯隐姓埋名几十载,从没和身边的同志讲过自己是上甘岭的身份;在涉及职务、级别、分房、待遇等问题上,从没向组织伸过手上,一些应当得到的待遇总是先人后己。 在那个视荣誉为生命的年代,在一群重荣誉为人生的群众中,吴炯先后11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党员。一些老职工不知道吴炯曾经是上甘岭的英雄,只知道她是企业的老模范;不知道她是干部,只知道她是共产党员。「 ”许多事,常常是你没想到,她先想到;谁有困难还没张口,她就来到身边!吴大夫热心待人,像一团火一样,一接触她,就让人感到温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1988年退休后,她在社区义务行医,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唯独没有她自己 退休,对于许多人来说,意味着告别忙碌,进入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但是,对于吴炯来说,仅是一种工作岗位的转换。她从军队干部,变为企业医生;从退休职工,变为社区志愿者。岗位变了,但她心中的理想没变,为民的情怀没变!办完退休手续的第二天,人们就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穿白大褂、肩挎药箱穿梭于社区,为居民义务行医。并自写、自编、自印防病宣传资料,亲自贴到各楼门口。人们亲切地叫她「 ”吴大夫”。 人们说,吴大夫有三件宝:医疗箱、台账本和保健卡。 一个红十字医疗箱,里面装着血压计、听诊器、注射器等小型医疗器具和一些常备的内外科急救药品。这些都是吴炯自费准备的,免费为大家服务。 一本台账,是吴炯走访了社区几百户家庭,记载下186位行动不便老人的身体状况、病情规律和用药情况。她定期上门巡诊,了解老人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保健卡,发给身患慢性病,行动比较方便的中老年人。卡片因人而异,上面清晰明了地记载着用卡人的主要病情和用药注意事项。卡牌虽小,都是吴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作的。上面密密麻麻的钢笔字迹,浸透着她多少心血!另外,还有吴炯家的联系电话,便于大家及时沟通信息。使用过这种保健卡的先后有300多人。大家说:「 ”带着这张小卡片,就像吴大夫跟在身边,外出心里底气足。” 后来,吴炯又多了一件宝:老年手推车。吴炯为大家义务行医,自己也是老人,也有着各种疾病。上甘岭又冷又潮的坑道给她留下了终身腰腿疼的毛病。不仅经常疼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连走路都困难了。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挡住她义务行医的脚步。为此,她买了老年手推车。推着车子,既可以节省些腿力,走累了还可以歇一歇。金泉里社区居民刘淑敏家住15楼,有一阵犯了高血压,不能下楼,吴炯每天主动上门照顾她。一次,刘淑敏家电梯坏了,吴炯就爬上15楼,为她看病。深受感动的刘淑敏劝她注意身体。可吴炯却说:「 ”义务奉献是志愿者的使命,到了老年还能为社会做点事是我的幸福。”社区中有位王大娘患支气管炎,高烧不退,经医院治疗,每天需要注射两针抗菌素。大娘住在5楼,因腿脚不便、体弱多病,无法上医院。吴炯知道后,主动承担了为大娘注射药物的工作,每天给她打两次针。一周过去了,老人要给吴炯一些费用,被吴炯拒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看到,吴大夫在社区巡诊,在路上休息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几百户人的一个社区,有时她要歇上四五次。有时尽管天气很凉,但吴大夫的鬓角发梢总隐含着汗珠。人们劝她歇一歇,她总是笑笑说:「 ”不累,不累,好着呢!”而家里的孩子们,却知道她有时疼得整宿难以入睡。 几天前,我在社区同志的陪同下,第一次在博雅老人院见到了现年86岁的吴奶奶。她人虽坐在轮椅上,身体不能动,双眼却炯炯有神,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见我有些惊异,社区大娘们说,吴大夫耳聪目明,全靠多年练就的「 ”为民服务功”。这个词很有新意! 吴炯在社区义务行医25年。为治疗防病,她几乎走遍每一家,不论大人孩子,有个大病小灾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快去问问吴大夫。大家信任她,她真心把社区群众的健康挂在心上。每天打头碰脸时,她都会察言观色,随口询问几句身体状况,并随时提出建议。社区中,人到年岁大了,有时发生头疼、说话口齿不清、胸闷憋气的小毛病,谁会当回事!但在吴大夫的催促下,及时到医院诊断。先后有十多位大爷大娘因早期发现脑梗心梗症状,得到了及时治疗。大家说:「 ”吴大夫,长着火眼金睛,能看病断病。信她准没错!” 吴炯为社区群众服务24小时都在岗上。前些年,家庭电话还不普及时,她在家门上贴个条:有事尽管敲门,耽误了病情是大事!后来,有了电话手机,她就把联系方式告诉大家。无论老人、孩子,不分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她都会随叫随到。特别是到了夜晚,她的听觉练得格外灵敏。有一次,吴炯患感冒发高烧,家人劝她服了药早早地睡了。半夜里,吴炯在朦胧中惊醒问家人,是不是有人来电话?原来儿子为了让妈妈休息好,特意把手机拿出房间调到振动上。吴炯接过电话一看来电显示,就知道是个急症病人。她急忙穿好衣服,挎上药箱就冲入夜色中。第二天,当她头顶朝阳回到家时,带回的消息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死亡线上被抢救回来了。 吴炯医生医疗技术过硬。早年,在部队服役时,她参加护训队培训就是优等生。后来,进入部队卫生学校学习,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在部队医院工作时,被武汉军区授予二级技术能手。到地方后,她肯学习,爱钻研,医疗经验很丰富,是个难得的医疗技术人才。多次有人请她出山合作,给出的待遇一个比一个优厚。这些全被吴炯谢绝了。她总是说:「 ”社区几百户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需要我。我哪也不去。” 有人说,吴大夫资格老,有技术,不肯出山,一定是退休待遇好不缺钱。其实,人的信仰与钱无关。档案记载:吴炯1988年退休时工资93·57元,后来,涨到400多元,现在为3000多元。这样的退休金,仅相当于当年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或低收入的职工。平日里,吴炯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由于上了岁数,有点缺钙,她的腿经常抽筋,但她却舍不得买补药,她总是说,菜市场里买点骨头熬汤就很好了。一个当年花几毛钱买的碎布头缝制的布袋子,是她的提包,洗了又洗,十几年舍不得扔。她一个人生活时,每周外出买上两兜馒头,炒一盘青菜吃两天。近几年,她住进养老院,为了一月省几百块钱的费用,特意选了阴面较潮的房间。她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在了义务行医上,用在资助更困难的人。社区里有一位大娘自己带着两个智障孩子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全靠政府救济,便主动承包了这个家庭的帮困工作,她每个月至少抽出两天时间去老人家,为母子送医送药,每到年节,还要送去百十元钱和节日礼品,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在天津读书的女学生罗云雨,是一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生活非常困难。吴炯在学校做事迹报告时结识了她,从此,小云雨的生活中多了一位关心照顾她的「 ”亲奶奶”。老人家做了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小云雨送到学校,每到节日还把她接到家里,让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别看老人自己舍不得花钱,可给小云雨买新衣服、给小云雨零花钱,她却舍得。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小云雨大学毕业,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像这样的事,吴炯做了很多很多。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总是说:「 ”比起许多牺牲在上甘岭的战友,我已经是很幸福了。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太多了,从人民那里得到的,我还要还给人民。” 四、2014年,她八十岁生日,递交捐献遗体志愿书,践行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入党誓言 吴炯老了。她腰腿疼的时常难以站立,血压直上200,时有眩晕。经过大家多次劝说,吴炯虽然告别了义务行医的工作,但仍像一列加足了燃料的火车,每天照样奔跑着。她除了继续参加「 ”五老宣讲团”工作,还要参加社区学习小组,学习时事政治;参加社区中国结编织组,学习编中国结;参加社区老年合唱团,学唱歌。在这些工作和活动中,她是年龄最大,每次活动到的最早的人。 学编中国结,她一遍又一遍,编了拆,拆了编,不达到满意不罢休。她把编好的中国结,或用来进行社区装饰,或在演讲活动中送给学生作纪念。参加合唱团,她虽拿不准调,记不住词,却唱的最认真,还让人帮助刻了张光盘,回到家中继续练。歌曲《我的祖国》是合唱团的保留曲目,每年「 ”七一”时都要在社区演唱。每次演唱时,吴炯都是满含热泪,唱得字正腔圆。一次,参加区里汇演时,吴炯腰腿疼的老病犯得正厉害。一听说要唱《我的祖国》,吴炯要坚持上台参加演出。为了演出的成功,队里把她放在两人中间夹挤着,吴炯硬是挺直身子站立到演出结束。下台时,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 ”五老宣讲团”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是在大中小学放寒暑假时,社区把学生们组织起来开展有益于青少年身心的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还受邀到社会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先后有十多位成员,吴炯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员。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社区的孩子们,还参加了8所大中学校和事业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天津财经大家的特邀讲师,她多次到大学为学生们进行爱国传统教育。她讲朝鲜战场的经历,讲战友们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故事,那些活生生的事例,打动着年轻的学子们,让他们开始懂得是非美丑,懂得感恩,懂得了责任。 和她接触多年、一起做志愿者的老大妈们最了解她。采访中,大家这样告诉我: 「 ”我们问过她,吴大夫你每天不觉得累?她说,啥子不觉得!我又不是铁打铜铸的。我也有动摇的时候,可是一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这浑身的血直涌。在上甘岭的战斗间隙里,我和战友们最爱聊家乡,聊家乡的建设,聊祖国的未来。大家共同的心愿,打完仗后,好好建设我们的国家。有国才有家,把国家建设的强大了,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然而,许多战友却长眠在异国他乡!战友们的遗愿我要传承。我努力工作也是在替战友尽一份责任呀!” 「 ”只要是社区组织的活动吴大夫都参加。她把参加社区活动看作靠近党组织,响应组织的号召。她说我年龄大的人来了,既是个带头,又是宣传”。一个党员的党性,往往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流露。我们许多新党员,甚至入党多年的老党员,还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和行动自觉吗?! 2013年3月21日,在她80岁生日的这一天。她向社区党组织递上志愿书,立遗嘱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她对组织说:「 ”捐献遗体是我还能做的最后一件对社会有用的事情”。 近些年,吴炯的老伴去世了,一次意外的摔伤让她卧床达半年之久,病好后,她怕拖累子女,住进了养老院。但她心中还装着志愿服务的事业,她尽已所能照顾身边有需要的老人,依然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公益事业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还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她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像战士那样冲锋向前! 2019年6月下旬,我采访了吴炯,望着面前的老人,听着她的讲述。我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说的一段话:「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从一名志愿军英雄到企业医生,再到社区志愿者,70年的人生,吴炯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着心中的阵地,唱响着一曲为国为民,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赞歌!吴炯就是书本上的人物!(2019/7/7)相关参考
真实身份震撼国人,上甘岭超级英雄现身,轻伤3人歼灭美军400
在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霸陵之际,中国人民正在以坚定的信念予以反击。在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了一场中美军队为主的战争,在那场中美军队的较量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把美国打回了谈判桌前。
2008年5月12日,作为外文采编部宣传委员我参加了馆党委组织的参观《西藏今昔——大型主题展》活动,与我馆其他部门参加活动的同事一起接受了一次关于西藏历史、政治制度、今昔对比等方面的教育。此次《西藏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两公里处是大金帝国都城会宁故地,历经九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仅留下皇城午门,宫殿建筑,城墙角楼,护城河等遗址,向游人静静诉说近千年的沧桑巨变。如今,这里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壮族老兵参加上甘岭战斗的故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1951年1月,柳州鹧鸪江畔,口号声、歌声
上甘岭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大风号·鬼说天下,原题:上甘岭战役前,“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是如何预测结果的?>1952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之间爆发了著
日本历史上八位女天皇的传奇人生 中国历史有许多女性曾登上权力的巅峰,如北魏的冯太后、西汉时期的吕后、清末的慈禧太后等都曾摄政,成为各王朝实际统治者,但真正称帝的只有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但是日本的历
大人小孩围坐在吴明秋身边,听他讲战斗故事。株洲日报通讯员/彭立平摄株洲日报通讯员/文伟平株洲日报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1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由15军和12军之31师、34师102团,在上甘岭村附近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侧无名高地(即北山)约3
2008有幸做为随团记者,跟随中国工商界代表团应美中贸易协会主席罗伯特·古德曼之邀正式访美,在美其间很荣幸的跟随谭良宪先生认识了一位上甘岭战役的美国老兵,他麦·卡拉汉,王成的故事也就从他身上拉开了序幕
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他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师无论如何是抵挡不住的。可是中国军队却做到了。电脑往往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