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227号命令,是百万苏军调转枪口与祖国为敌的原因吗

Posted 斯大林

篇首语: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斯大林的227号命令,是百万苏军调转枪口与祖国为敌的原因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斯大林的227号命令,是百万苏军调转枪口与祖国为敌的原因吗

二战中,苏德战场最为惨烈。 苏德双方为各自的命运在欧洲展开了殊死搏斗,这不仅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对战,双方也将现代战争发挥到了极致。 据不完全统计,德军共伤亡1180万,其中死亡及失踪380万,被俘160万,伤病约700万。而苏联,伤亡2960万,其中死亡及失踪915万,被俘446万,伤病1832万。 苏联为整个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巨大的牺牲。 几乎全国的青壮年都加入了军队抵御外敌,而且伤亡惨重,带来的影响延续了很多年。直到现在,前苏联国家依旧存在着男丁稀少的问题。 1.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德战线苏联损失的近千万兵员中,有一百万苏联军人竟然加入了德国阵营,与自己祖国为敌。卫国战争中,苏联除了要抵御近千万纳粹部队,还要抵御百万荷枪实弹的叛徒。 对于苏联而言,这场战争实在是太艰难了! 一百万军队,几乎是一个中等强国的军力了。 那么,为何苏联的百万军队会调转枪口,选择与自己祖国为敌? 首先,先来说说苏联这个国家的构成。 自1922年建立十几个国家联盟后,苏联这个国家的民族成分更为复杂,主体为斯拉夫人,但是还有不少乌克兰人、哥萨克人、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人,这些人本就对苏联没有太多的归属感,战争中更没有体现很强战斗力。 其次,在政治因素上,斯大林上台后,一些不恰当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 比如强制征粮的政策,曾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上千万人受灾,饿死者无数;包括后来大家看到的车臣战争、俄格战争等,都已在那时埋下了基础。 此外,大清洗政策使得苏联在战前损失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从基层到高层,缺兵少将,军队内部人心惶惶,朝不保夕,战术思想腐化,直接的后果就是开战之初一败涂地。 2.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开始进攻苏联,面对德国铺天盖地的坦克飞机,苏联很多部队士气低落、不战而逃,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地区、顿涅茨克盆地等地区先后沦陷。 在战争爆发的前几个月,苏军损失军400多万人,经常是几十万几十万地被围歼。在德军刚开始进攻时,在乌克兰前线,甚至出现了民众夹道欢迎德军的的场面,视德军为他们的解放者。 在莫斯科战役中,苏联顽强抵御,避免了被灭国的风险,暂时站稳了脚跟。 到了1942年夏天,德军在南方重新发起夏季攻势,苏联又接连丧师失地,德军打到了伏尔加河岸边,眼看斯大林格勒就要落入敌手。 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命令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起草命令,以国防委员会的名义送发各部队——一步也不许后退! 这就是著名的227号命令。 核心的一句话是「 ”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撤半步。无论他是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政委,只要是在无上级指挥官的命令情况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当作祖国的叛徒而受到处理。” 下达如此残酷的命令,原因很简单: 苏联国土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如果不能重整士气,斯大林格勒和更多城市还将沦陷,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在这样的命令下,苏军面临两难的选择:前有如狼似虎的德军,后有端着机枪的督战队,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 3. 根据苏联内务部针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报告,从1942年8月1日至10月15日,一共拦截了140775名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士兵,其中:3890人被捕,其中1189人被执行枪决,2961人被送往苏联红军惩戒营;其余131094人全部被遣返回原部队。 苏联对自己的战士就像对敌人一样绝不手软。未经许可擅自撤退、自伤、逃亡、投敌的一律从严对待,大量的处决随时发生。 而对于叛国者更是毫不留情,被俘的人即使能回到国内,伴随他们的往往是无穷的猜忌,剩余的人一生都面临着不停的拷问和审讯。 战争之初被俘虏的苏军人数非常庞大,累计达到了446万之巨,227号命令一出,确实对后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整个战争的胜利带来了作用,但也导致了更多的逃兵。 试想,在那样的乱世时代,当然不乏英雄,但狗熊会比英雄多。 被德军俘虏后,苏军要么在集中营被折磨致死,要么就只能加入德军,拿起枪对抗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当时大量被俘苏军的下场。 而出人意料的是,被俘后朝祖国调转枪口的苏军,竟然达到了百万之巨!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苏军加入德军的士兵成分颇为复杂,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列兵,最有名的就是弗拉索夫。 说起来,弗拉索夫在战争初期还是一员抵抗德国的苏联英雄,他在基辅和莫斯科战役中屡屡担当先锋,其所率部队作战勇猛,多次受到斯大林的嘉奖。 只不过,弗拉索夫在被俘后没多久,就倒向了纳粹阵营,并且选择与祖国为敌。 4. 战争的结局,最终还是苏联战胜了德国,那些变节的苏军也彻底成为了历史的弃儿。 如今,后人对「 ”227号命令”还充满着争议,一步也不能后退并不符合西方的战争观,但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毕竟东线的战争是两个国家的一场决死之战,是没有后路可言的。 没有谁愿意让士兵当炮灰,但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军人只能贡献出自己的血肉之躯。 但是,像好莱坞电影《兵临城下》里面那种苏联红军督战队用机枪逼着士兵冲锋的事情,算是夸张了。 II 附——您可能还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斯坦因70万德军胜560万苏军?还敢再夸张一点吗》 《1944年华沙起义苏军隔岸观火见死不救?苏联:不好意思这锅我不背》 《什么是领导的气场,胜利阅兵时斯大林一个细节让朱可夫终身难忘》 《二战苏联为何不败?为防帝国主义群殴准备了20年 结果只来个德国》 《这一仗后,斯大林高兴地说:这下可以让小日本老实几年了》 《很抱歉,你们眼中如此厉害的古德里安,没被封元帅并不冤》 《墨索里尼的寂寞:创业太顺利,整个意大利除了他,谁都不想打仗》 《同样是儿子被俘,看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的反应,就知道两人格局差距》 《做人当学学圆滑的丘吉尔,成人只讲利益,小孩才分对错》 关注头条号——「 ”韦老师讲二战史”, 将为您呈现更多鲜为人知的二战轶事与人物

相关参考

关羽随口拒绝和孙权联姻,孙权调转枪口瞄准刘备

风起于青萍之末,孙权、刘备由于平分荆州本来已经握手言和,却因为关羽随口说的一句话又让孙权动了杀机。蜀方在荆州的一把手是关羽,孙权很想和这个邻居处好关系,联合抗曹。于是又打出了政治婚姻这张牌,派人到关羽

被祖国抛弃苏军战俘绝望引爆武器库,惨烈事迹让苏联政府蒙羞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凯风,无授权禁转苏联侵略阿富汗、与美国长期军备竞赛是拖垮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的两大外界原因。尤其对阿富汗的十年战争,不仅耗费巨额财富,而且伤亡惨重,使苏联社会蒙受一

明知德军要进攻,苏军也做了防御计划,斯大林为何战争开始才批准

二战苏德战争,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德军玩弄欺骗战术使用突然袭击手段,在苏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但围绕战争打响交战双方到底有没有掌握对方情况,苏军有没有制订防御计划,为什么在1941年6月

苏军罕见的天才,斯大林要给他元帅军衔,却被朱可夫含恨阻拦

在苏德战争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来设想这样一场战役:德军这边有两个装甲师外加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加起来有五六百辆坦克气势汹汹地杀过来,指挥官还是名将古德里安;苏军这边只有一个刚成立的独立坦克旅,只有四十来辆

1917年,那个枪口对外的英雄死了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作者:最爱君1895年10月21日,膏药旗插上了台南城头。随着台南的陷落,日本人终于把他们觊觎已久的肥肉——台湾,给吞下肚。然而,这个吞咽的过程,却让日本人非常不爽。根据

在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全凭苏军顽强的抵抗,赢得了这场战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距今达70多周年,以法西斯为首的德国,曾经拿下了整个欧洲,如果不是那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战役,以德国侵占的速度,恐怕整个亚洲都会被吞灭,那么到底是什么样一场战役,击败了德国,让反法西

开国上将准确判断二战德军攻势却未被苏军重视

核心提示:敢于对斯大林军事观点说“不”的中国将军刘亚楼,从此在苏军上层挂上了号。这段经历更加深了林彪对刘亚楼的了解,认为刘亚楼不仅可做军政主官,还可做一名出色的参谋长。 本文摘自:光明网,转

苏军的烟力侦察

发生在1943年。苏军步兵260师官兵在某154.2高地侧进攻受阻,德国军队各种武器组成的火力网呈立体化笼罩过来,压得他们动弹不得。苏军前敌指挥官沃罗宁急得团团转:这次围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是苏军

叙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双方的军事决策和政治抉择

1942年初莫斯科保卫战结束,苏军虽胜,但亟需修整,无力继续反攻;德军虽败,也未全线崩溃,同苏军相比总兵力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苏德双方都在加紧准备,以夺取下一阶段的战略主动权。1942年夏季,德军

巴普洛夫大楼上,苏军只有23人,为何德军无论如何攻不下来

在二战期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以说是最惨烈、最残酷的战役。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但是伏尔加运河上的重要城市,也是苏联南方的交通枢纽。它连接着苏联的重要产粮区和产油区,是苏联战略物资的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