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行十年的黄巢起义军,为何遇上李克用的沙陀骑兵便次次大败

Posted 朝廷

篇首语: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横行十年的黄巢起义军,为何遇上李克用的沙陀骑兵便次次大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横行十年的黄巢起义军,为何遇上李克用的沙陀骑兵便次次大败

故事背景: 唐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黄巢,采取独特作战方式,横行十年之久,几度攻克长安。当时黄巢在关中附近拥有百万部队,能出战的将士多达几十万,一个新的王朝眼看就要建立,沉重打击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统治。虽然唐朝关中附近的节度使与黄巢起义军征战多时,但并没有能力灭掉起义军。 从黄巢的这首诗《不第后赋菊》,便可看出黄巢的气势之猛: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就该诗的气势上来说,相比古今帝王的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该诗的喻意来说,无从比较,但给人一种狠劲。整首诗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 公元882年,起义军在长安的形势愈加不利。这一年僖宗下达了一个重要命令,这个命令后来被证明是击败起义军的关键因素。僖宗任命沙陀人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后来加封东北面行营都统,指挥长安东北方向的各路唐军。李克用是唐朝末年最重要的几大人物之ー,从这时起开始获得朝廷的重用,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后来「 ”复长安,破黄巢,功第一”。 李克用父子一生不叛唐却不被信任,遭受打压,合力抗拒朝廷任命 唐德宗时,李克用的祖先朱邪尽忠居住于北庭都护府。后来唐室衰落,吐藩兴起,出兵占领了北庭,唐军撤往关内,沙陀独力难支,也被正处于上升阶段的吐蕃打败,只得向东撤退,回归了唐朝。朱邪尽忠在与吐蕃的战斗中战死,其子朱邪执宜率领族人和一万多沙陀精锐骑兵投到河西节度使门下效力。朱邪执宜死后,其子朱邪赤心继续统率这支沙陀精兵。从这些沙陀首领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尽忠、赤心无不心向唐朝。 到了唐懿宗期间,徐州的庞勋起事,占领了以徐州为中心的附近大片地区,切断了运河南北漕运和东西方面的交通,给朝廷的财政、粮食、赋税收入造成巨大影响。自唐时起,中原和北方一带就已经开始依江浙的漕运,这条线一断,朝廷的收入就会大大减少,中原粮食供应就会产生危机。因此,朝廷非尽快平定庞勋不可。 庞勋所部原是守边士兵,作战经验丰富,唐军多次进攻都被庞勋打败。最后,朝廷从几千里外的河西调来了沙陀骑兵进攻庞勋。朱邪赤心所率的沙陀骑兵跟从唐军主力作战立了大功,他本人被朝廷封为单于大都督、振武节度使,驻守在内蒙古南部呼和浩特一带的广大地区,唐朝皇帝还亲自赐朱邪赤心改姓李,名国昌。李国昌就是李克用的父亲。 李克用自幼在军中长大,骁勇善战,弓马兵箭样样精通,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藩汉各族军队中名声很大。李国昌被朝廷封为振武节度使时,李克用任沙陀兵马副使,驻扎在河北蔚州。因中原黄巢起事,天下大乱,李克用就于878年杀了为人残暴的大同防御使,占领了大同一带,以将士们的名义给朝廷上表,请求朝廷封自己为大同防御留后。这等于是夺权了,但在唐末,夺权的事情太多。 李国昌知道李克用的行为后,立即给朝廷报告: 请朝廷另行任命新的大同防御使;若克用胆敢有违朝廷诏令,我自帅本道兵马讨平克用。终不爱一子以负国家。 朝廷本来正打算让李国昌好言劝说李克用听朝廷的话,不要作乱,因为当时黄巢正在中原冲杀,不希望在北方再发生变乱。见了李国昌的报告,便顺势派使节前往大同,正式任命李克用为大同防御留后。留后相当于准节度使,算是给李国昌一个人情。本来事情到此可以了结,但后来朝廷中有人出主意说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二人各据一个大镇,且他们又是胡人,其心难测,手下兵精马足,若是不服朝廷节度,联兵作乱,北方便会岌岌可危。还不如调李国昌前去大同任节度使,缩小他们父子的势力。 朝廷听信了这样的分析,很快就下诏调李国昌任大同节度使。诏令一下,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怎么回事,明显是朝中有人不信任李国昌父子,要打压他们。这就大大惹恼了李国昌和李克用。沙陀人性格耿直,而朝廷派驻的监军不断催促李国昌赴任,更惹怒了李国昌,他一气之下杀了监军,与李克用合兵抗拒朝延的任命。 李克用在四面楚歌的境地中一次风险评估,缺一不可的内部外部因素外,离不开「 ”准备” 这时,由于黄巢起义军南下岭南,官军似乎正处于胜利的边缘,朝廷正面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得以令山西、陕西、内蒙古一带的驻军,以赫连铎所部为主力多路进攻李氏父子。李氏父子虽然能征惯战,但毕竟朝廷派来的军队代表正统,起因又是李氏父子亏理在先,且赫连铎等所率的各路人马也并非浪得虚名,都是战力强悍的军队。李氏父子在多路围攻下,四处抵挡,渐渐不支,后终于在作战中失败,军队溃散,李克用被迫率少数亲兵跑到了阴山一带的鞑靼部落,投靠那里的鞑靼人。 「 ”虎落平阳被犬欺”,李克用此时以战败之身,寄人篱下。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等着他,因为赫连铎得知了李克用逃到鞑靼的消息立即秘密派人到鞑靼部落,请鞑靼首领们暗杀李克用。一时,年轻的李克用四面楚歌,几乎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而转机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转机就是机会,机会始终青睐有准备的人。 此时,黄巢起义军大举北上,自采石渡过长江,一路过关斩将,连破唐军,声威大振,威胁东都洛阳,若洛阳失守,则义军势必将目标指向长安。中原的情况一下子危急起来。中原的危急影响到了北方。李克用在鞑靼部落中的日子很危急,但他在部落中也有不少朋友,很快有人便将赫连铎想暗杀他的情况报来。 李克用意识到了危险迫在眉睫,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一搏?还是仓皇逃离?这实际上是一个风险评估的问题: 一、坐以待毙肯定是死路一条,这条可以不考虑。坐在那里等着人来杀,这有辱沙陀人勇敢善战的名声,更不符合李克用的性格。 二、奋起一搏风险同样很大。自己势单力薄,又在别人的势力范围内,即使凭着勇猛,突然发起进攻,有可能取得短暂的优势,但很快就会被对方打压下去,最终仍是死路一条。这样死法可能死得壮烈一些,但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三、趁着鞑靼首领们还没有拿定主意,赶快逃走。李克用只要一动身,鞑靼人马上就会知道,消息就会传开。逃离之后,又向何处去?自己的老窝已经被官军占领,逃的结果只能是落得个孤家寡人。草原之上,只要是两三天之内的路程,追兵都能够追得上,逃的最终结果也是被俘。 等、搏、逃都不行。到底需要怎么办,才能化解当前的危局,且又不伤了与鞑靼的和气呢?若李克用先与鞑靼部落翻脸,肯定会落下不义的名声,毕竟鞑靼人在他落难的时侯收留他在先。若是有了个不义的名声,即使这次能脱离危险,但也失去了意义,日后再想号令一方,东山再起,必是难上加难。 此时鞑靼众首领派人邀请李克用一同出行打猎。这就是个危险的信号,在打猎途中实施暗杀是最好的时机。何去何从,艰难的选择摆在了李克用面前。然而李克用却用了一场行为艺术化解了此次危机。 事情是这样的: 李克用应邀前往打猎,众马疾驰而过,动物惊慌四散。一阵追猎过后,诸首领与李克用席地而坐,准备置酒豪饮。李克用便说只是喝酒没什么意思,不如我给大家表演箭法来助助兴。于是士兵们于百步之外,设立马鞭、树叶等靶子。 李克用张弓搭箭,挽雕弓如满月,只听「 ”嗖嗖”之声过后,手起箭到,百步之外的马鞭、树叫纷纷掉落。百步穿杨,箭箭命中!这一手绝技令部落首领们大为叹服。草原上的人以游牧为生,生性老悍,大度豁达,向来崇拜英雄,见李克用如此了得,各首领们心下已先喜欢三分。 射箭之后,大家置酒豪饮,李克用更是放开畅饮,与诸首领推杯换盏,酒酣胸坦尚开张,正所谓英雄相惜,大家的情感一下子近了许多。李克用见时机成熟,忽然叹息道:「 ”我因事得罪了天子,本想效忠朝廷却难以实现。近日传闻黄巢北犯,必为中原大患。国家正当用人之际,一旦天子赦免我的罪过,我当与诸君南下讨伐黄巢,共为国家立功,岂不是美事一柱!人生几何,岂能老死于这北方沙?”诸位首领见到此情景,知道李克用还想为国家效力,且敬重他的高超本领,就没有实施暗杀。 一场看似难以解决的危机,被轻松化解。这场危机之所以能够圆满解决,既有黄巢威胁的外部因素,也有李克用一身本领的内部因素,若二者缺一,此次事件都可能以悲剧收场。过人的本领不是一两天就能得来的,这需要长期的刻苦磨炼,所以,机会永远青睐刻苦努力和有准备的人! 转危为安的李克用成为黄巢的克星,逆势而上,三次大胜义军 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机后,李克用立即给朝廷上表请降,一再表示愿为国家效力。几次上表后,朝廷最终同意了请降,重新委派李克用官职。但一时之间,朝廷没有立即让李克用所部南下加入进击黄巢的战斗。而且李克用与山西中北部的其他唐军向来有摩擦,他几次想主动南下进击黄巢都被这些驻军阻挡,未能成功。直到后来唐军复攻长安失败,不重用李克用已经难以打败黄巢,朝延于是任命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正式令其南下会剿黄巢。 早已憋足了劲的李克用一接到朝廷正式的命令,随即率领早就准备好的四万藩汉各族人民组成的精锐人马由山西北部大举南下,直扑关中,兵进长安。当时,唐军各镇人马为黄巢所败,都后退观望,不敢先进。李克用率军逆势而上,西度黄河,进入关中,欲与义军大战。李克用和藩汉精兵的威名早扬于塞北,如今,黄巢起义军闻听李克用所部前来,心生恐惧,都说:「 ”鸦军至矣,我等应避其锋。”李克用所部军装都是黑色,远远望去如大片乌云汹涌而至。 公元83年初,渡过黄河的李克用进军沙苑,首战即打败黄巢弟弟所率领的义军精锐十余万。义军遇上了自起义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硬钉子,当年即使是张磷所部也没有李克用所部如此凶猛。李克用一来就打了胜,大大鼓舞了其他各路唐军的士气,河中忠武各镇车队遂与李克用所部会合进击义军大将尚让所部。朝廷当即晋封李克用为(长安)东北面行营都统,统一指挥长安东北方向的各路唐军。 李克用占领了长安以东、以北的大片地区,这些地区都是长安钱粮的重要来源地,使得国积于长安城中的义军更加缺乏粮草,很快陷入了饥饿的境地。眼看长安是难以守住了,但黄巢仍决心一搏。为确保东归之路,黄巢派尚让率军救援华州,但被李克用、王重荣打败。 李克用率军进至渭桥,驻扎在渭河以北,严重威胁长安,形势对唐军来说一片大好。此时,僖宗晋封朱全忠为宣武节度使,宣武管辖河南东部的开封一带,只等攻克长安后,就可赴开封就职。 不久,李克用攻克华州,黄揆弃城逃跑。李克用会合忠武镇的人马尾随义军追至渭河南岸,咬住不放。黄巢从长安城中派出大批人马会同由华州逃出来的义军一起与李克用所部会战。双方都知道此战的重要性,胜者将得长安,因此都「 ”尽锐决战,一日三交,”李克用所部三次都大胜,义军三次大败。 李克用所部兵马在数量上远远少于义军,为何能够大败义军? 历代作战,指挥员最注重土气。如今,李克用在长安城门口大破义军,唐军其他各镇人马趁势跟进。黄巢见此情形,不得已决定放弃长安。长安正东方向,唐军密布,黄巢只能向东南方向退却。 李克用所部兵马在数量上虽远远少于义军,但质量极高,优势如下: 一、硬战力不同。李克用部队的骑兵和步兵都是当时最精悍的骑兵,以马上战技最精、最善骑战的沙陀骑兵为主。在唐朝中晚期,当时的军队只要听到沙陀骑兵的名字,就会不战先自软三分。李克用的数代先人曾凭着沙陀骑兵的战力和威名,多次为朝廷平乱立下过血汗功勋。此外,李克用所部的步兵也是精锐之师训练有素,久经战场。以此百战之师,连胜之威势,迎战正江河日下的义军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二、软战力不同。义军守长安之心本不坚定,因为总觉得是别人的东西,别人拿去就拿去了,反正便宜已经占过了。但这时的李克用部队则不然,长安被占不光是朝延的耻辱,也是他们的耻辱。李家虽原来是姓朱邪的沙陀人,但早已被赐了李姓,其祖先多被赐名尽忠、赤心、国昌,忠于国家早就成为沙陀人的原则。李部是抱着夺回长安、为国雪耻的决心而来的,哀兵必胜。这与义军此时坐守困城,守得了就守、守不了捞一把就跑的心境截然不同。

相关参考

李克用与李存瑁李存孝 晋王李克用的儿子是谁

晋王李克用是唐末一位名将,沙陀族人,早期别称“李鸦儿”,后来因一目失明被称为“独眼龙”。晋王李克用的父亲名叫李国昌,早年跟随父亲出战,常常冲锋在前,大家都称他为“飞虎子”。李克用少年的时候就很勇猛,并

他是李克用的杀手锏,却推翻了后唐皇帝,成为武力高强的皇帝

唐朝末年战火四起,因为唐僖宗时期,朝廷只顾着争斗权力,导致民间百姓生活困苦却没有人理睬。后来黄巢利用此次机会号召百姓起兵造反,因此黄巢大军快速地壮大起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唐僖宗出逃京都了。而各地藩镇

横行天下 汉末三国除黄巾军外四大反贼

...了青州黄巾、徐州黄巾等黄巾残部之外,尚有四大反贼,横行一方,不料,数十年之后,这四股反贼军,先后被曹操一一消灭吞并。No1.白波军。这股义军是黄巾郡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重新起义,所部...

狂热追星的后唐皇帝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摘录改编自《中国通史》唐末,当朱温在中原地区迅速崛起的时候,唯一能与他抗衡的是沙陀族(西突厥的一部)军事首领李克用。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勤王有功,被唐朝赐以国姓,并逐渐在代北地区发

狂热追星的后唐皇帝

本文由出版社授权摘录改编自《中国通史》唐末,当朱温在中原地区迅速崛起的时候,唯一能与他抗衡的是沙陀族(西突厥的一部)军事首领李克用。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勤王有功,被唐朝赐以国姓,并逐渐在代北地区发

匈奴骑兵横行欧洲

匈奴欧洲骑兵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李克用资料简介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李克用资料简介  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

唐代名将李克用弟弟的简介 李克用有几个弟弟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

竟然被一人所灭

公元184年,东汉王朝境内爆发了黄巾起义,在这场动乱之后,天下出现了多如牛毛的贼军,除了青州黄巾、徐州黄巾等黄巾残部之外,尚有四大反贼,横行一方,不料,数十年之后,这四股反贼军,先后被曹操一一消灭吞并

军长当过伪军,起义攻占南京

作者:枪骑兵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为了让群众少受一些战争创伤,宁可牺牲自身、奉献一切。在长达数十年的血雨腥风中,千千万万的勇士倒在了敌人的屠刀下,敌人阵营中大多指挥官,都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