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为晋商提供了怎样的孕育土壤
Posted 南风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为晋商提供了怎样的孕育土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为晋商提供了怎样的孕育土壤
十年文明看深圳,百年文明看上海。千年文明看北京,3000年文明看陕西。5000年文明,看山西,其实山西的文明历史何止5000年,山西是人类文明进化史的标本库,百万年来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西侯度、丁村、许家窑等几十处古人类遗址。其中180万年前的芮城县西侯度遗址,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古人类遗址之一,山西也是史前人类活动遗迹的档案馆,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地带。 山西南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炎帝神农氏曾经活动在高平羊头山一带羊头山脚下,至今仍保存有炎帝陵。黄帝轩辕氏则常年于黄河对岸的陕西省黄陵县。5000年前唐尧虞舜夏禹长期活跃在晋南地区,为我们留下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等美丽传说。山西还是晋文公成就春秋霸业的祭坛,是韩、赵、魏,浴血战国的疆场,是大唐王朝腾飞崛起的龙兴之地,是明朝万千移民日夜思念的温馨故园。公元前1040年左右,西周建 国不久,周武王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山西晋祠 晋称的来源 周武王去世时,长子姬诵大概只有七八岁。据说在一次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中,少年周成王姬诵随手将一片桐树叶剪成圭的形状,把弟弟姬虞封到唐国去做侯,姬虞因封侯之地为唐,就被后人称为唐叔虞。唐是古地名,是尧当年活动的那片区域,叔是古代对弟弟的称呼,虞是姬虞的名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数年后,姬虞去世,他的儿子燮父继袭父位仍任唐国侯。燮父即位后,因境内有晋水,便以水为国名。改唐国为晋国,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从此山西就有了另一个名字,晋。这就意味着晋作为山西的别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山西也被称作三晋。在西周王朝庞大的诸侯体系中,姬虞一脉活力四射,其后代筚路蓝缕,励精图治,仅用了不长的时间,他们经营的晋国就在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成为西周王朝实力最强的藩国。而大周王室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力却逐渐减弱,羽翼丰满之后,晋国国君晋献公终于置道义于不顾,辱其君亲而长期称霸春秋。又过了若干年,曾经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的韩赵魏三个贵族集团效仿它们的主人,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肆无忌惮的瓜分了主人的家业。 地势条件奠定人口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晋国被一分为三,因此山西又被称为三晋。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一举摧毁了统治中国37年的隋杨政权,建立了李唐王朝。大唐帝国的战舰,从太原启航,迅速成为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的又一个盛世,太原因此被称为龙城。山西有个洪桐县,是明朝政府向中原地区大规模移民的集散地。中原是指以河洛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淮河上游以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河南省、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北部等广大区域。 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优越的农耕条件,但是黄河和淮河频频发生的洪涝灾害,始终是中原百姓心头之大患。元朝末年,黄河中下游河堤多次决口,致使中原大片土地沦为沼泽。洪灾过后,瓦砾狼藉,尸横遍野,村舍变成废墟,良田淤为沙滩,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更让中原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自然灾害和连年战争使大批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安身。河南省中东部、山东省西部,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西北等许多地方人烟绝迹。然而就在中原百姓倍受灾荒战乱痛苦的时候,山西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特殊的地理环境庇护了山西百姓免受洪灾之苦,险要的地势条件成功解除了农民起义大军的战争威胁。中原百姓听说山西风调雨顺,富庶安宁,纷纷攀越太行山,涌向山西中南部地区。这就是为什么陕西中南部地区会有整村整寨的山东、河南、河北籍移民的主要原因。山西遂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人口压力骤然加大。明朝洪武至永乐50多年的时间里,在官府的主导下,山西以晋南洪桐县为基地,前前后后向中原地区进行了18次大移民。其中洪武年间十次,永乐年间八次。 大移民涉及到了18个省,500多个县,881个姓氏,大约有一百多万山西人离开了故土,这些背井离乡的山西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忘山西是自己的故乡。只有山西才是自己的根。出于对故土的思念,他们由衷地唱出了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的思乡歌谣。3000多年来,三晋大地钟灵毓秀,群星璀璨,为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人文传奇,展现了一幅又一幅文明画卷。毫不夸张地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根。 晋商 优质环境和吩咐资源奠定山西经济地位 为什么山西在人类文明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仔细分析,与以下两点有极大关系。一是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二是山西南部丰富的盐业资源。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之东,因此成为山西或称为河东。山西地形大致是东北西南走向,轮廓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有人说山西的形状像一片树叶,也有人说像一只烤白薯,全省山川相间,从西向东依次为黄河、吕梁山、汾河、太行山,以黄河分秦晋,盛山盛水,层水层山,素有表里山河之雅称。 山西南北平均长度约55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约290公里,总面积约156500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总体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隆起的山地和丘陵,中间是一系列沉陷盆地,最高峰是五台山北台顶,海拔3058米,最低处是垣曲县黄河岸边的西河口,海拔180米,全省平均海拔一千米左右。这块被称作表里山河的黄土高原,是农业文明和草原文明的过渡带,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水岭。山西的自然地理条件具有三大先天优势。 五台山 首先,太行吕梁两大山脉绵延千里,重峦叠嶂,是天然的军事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因此山西是古今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其次,太行山吕梁山之间分布着运城临汾、太原、忻定、大同、上党六大珠状盆地。这六大盆地土质松软肥沃,建有三干河,汾河、磁窑河、文艺河、漳河、涑水河等众多中小型河流,灌溉滋润适宜原始耕作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再加上山西地势较高,没有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患威胁,农业能够旱涝保收,适合人类生存。这种相对特殊的地理环境,奇迹般地为中国保存了丰富的人口资源。第三,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山西82%是山地丘陵,崇山峻岭间分布着成片成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动植物种类繁多,林业资源十分丰富,黄土之下储藏着丰富的煤、铁、锡、铜等矿产资源。这些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商业流通和原始手工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位于山西南部的海州盐湖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盐产地,盐湖位于中条山下运城盆地的最低洼处,呈带状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0公里,宽约2.5公里,湖区面积最大时约20万亩。沿湖南面的中条山上有一封口,当地人叫盐风洞。 每到酷热的夏季,盐风洞就会吹来干热的南风,使盐湖的卤水自然结晶,形成白花花的盐粒。盐工把这些洁白如玉的严厉拢刮到一起,不用经过任何加工就可以直接食用或出售,一切工序自然天成,这简直就是天掉馅饼的好事情。所以解州盐湖的盐一直为朝廷所垄断,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唐贞观年间,解州的盐税收入一度占到朝廷年财政收入的1/4。由于盐湖特殊的经济作用,人们逐渐产生了盐神崇拜。据史料记载,当年舜帝曾经端坐盐湖岸边,手抚五弦琴,临湖吟唱,南风之薰兮,可以解无名之韵兮,南风之时兮,可以复胡明之才兮。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歌。其意思是南风啊你吹的那么浩荡,你吹过来就可以解除老百姓的痛苦。南风啊,你刮得正是时候,你刮过来就可以保佑老百姓财源滚滚。舜帝祈求和煦的南风,解除老百姓的痛苦,期盼及时的南风为老百姓带来财富。如此看来,如果史料记载属实,南风歌无疑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舜帝理所当然的是中国诗歌的祖师爷。如今,人们在盐湖附近建起了海光楼、歌新楼,岩峰亭和凤凰谷,尽情欣赏沿湖的自然风光,筑起了池神庙、盐风神庙、山神庙,虔诚的供俸言神风神和山神接受着古老盐文化的精神洗礼。 平遥古城 政府政策助力盐商发展,盐商发展反哺政府财政 从某种程度上说,解州池盐孕育了华夏文明,哺育了炎黄子孙。晋商城邦肇始于明朝初期,朱元璋实行的开中法,开是设置,开设开通的意思,中是指折中、中庸,不偏不倚,表示互赢互利,双方都得益的意思。开中法就是开设一种对官府和商人都有益处的经济管理形式,旨在政商双赢。需要指出的是,开中法并不是明朝首创,宋元时期已有类似的政策叫折中法。折中法是一种食盐专卖办法。宋太宗时由于北方边境军需匮乏,官府下令商人往边境入纳粮草称为入中。 官府按路途远近及物资品质,优价折筹发给商人特殊的有价证券,商人凭此证券到指定场所,兑换现金也可持此购买食盐,通过贩卖盈利。元朝曾沿袭使用过这种制度。明朝的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示易三个步骤。报中是盐商按照官府的招商榜的要求,把粮食运到指定地区,向官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以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示易是指盐商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朱元璋为什么要大规模实行开中法?主要原因在于朱元璋虽然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消灭蒙古民族。 被赶走的蒙古人频繁侵扰大明北部。为了维护边疆稳定,朱元璋重兵压境,从渤海之滨的辽东半岛到西部辽阔的茫茫荒漠,由东向西呈一字形设置了九大军事重镇。朱元璋先后生育了26个儿子,除太子朱标外,他把最有能力的几个儿子悉数封王镇守边关,次子朱樉,封秦王守陕西。三子朱罡,封晋王守山西。四子朱棣封燕王守云烟。朱元璋在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多事的北方安定了许多。然而令这个新生政权头痛的问题是,连年征战,加上建国后建立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国库已经捉襟见肘。 乔家大院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国防建设中巨大的粮草需求和费用开支等问题,考验着这个新生农民政权。山西参政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建议朝廷借鉴宋元时期的经济政策折中法,鼓励支持商人承担边防的粮草供应义务。许以其盐业专卖权利,以经营盐的利润比偿支援边防的支出,这是一种以经营许可证换取粮草的特殊经济政策,是用政策弥补国库亏空的聪明之举。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实行的商业许可证配额制度。商人们根据路途远近提供给边防部队一定粮草,即可取得相应的食盐专卖指标,依靠买卖食盐取得的收入,弥补边防支出,并获取垄断利润。 这项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非常明显。首先这是一项朝廷与商人互利双赢的经济政策,朝廷只用出台政策就可以获得巨额财政收入。商人们根据政策规定获得食盐经营权,弥补提供粮草的付出,并获取超额利润。其次,这项政策具有较大的弹性,商人换取同样额度的许可配额,根据路途远近不同,需要付出不同的经济代价。比如,如果商人们在大同用粮食换指标,一石你可以换一道盐引,一道盐引是经销200斤食盐的等价凭证。如果在太原交易,换取同样额度的援引,需要付出一石三斗米,多出来的三抖就是太原至大同的运输费用。 明朝实行开中法是一个发财的大好良机,关键是看谁能抓住这个机会。然而这种买卖并非谁都敢于承揽,因为其中的风险难以预料,这就要求商人们既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更要具备承受巨大商业风险的胆量。谁有这种慧眼和胆量呢?在别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山西商人抓住了这个机会,正是由于具有审时度势的眼界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山西商人顺势而为,轻轻松松脱颖于商界,等他省商人反应过来时,山西商人早已一骑绝尘了。 社会上曾经有一种声音,明朝的开中法富了晋商毁了国家,公平的说,开中法是一项既照顾公平,又讲求效率,能够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利国富民的政策。这项政策对于缓解政府财政困难,巩固国防,推动经济发展,活跃流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只不过这项政策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而走了样,这是后话,在此不以辨析。山西商人能够利用开中良机抢占盐业市场,得益于两个有利条件。一是明朝设置的北方边镇,距离山西比较近,交通相对便利,运输成本低;二是山西商人靠近山西南部的海洲瀛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山西商人面对天赐良机,乘势而上,迅速占领了盐业经营的主要阵地。为了节省运输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晋商组织亲戚和老乡在塞外广收粮食,开荒种地,一车一车粮草源源不断地输入宣化、大同、绥化等军事要塞。山西商人还广交人脉,调动各种因素,最大限度的扩展商业规模及尽可能的获取超额利润。为了垄断盐业市场,山西商人还把权力元素渗透到商业领域。河东盐商王氏家族的王崇古官居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封疆大吏,河东另一盐商张氏家族的张四维,曾任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除了官僚背景和官商结合,晋商以姻亲为纽带,强强联手,垄断经营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上述王张两族就有紧密的姻亲关系,后起的乔家、徐家、曹家等,不是亲家,就是连襟。山西商帮就是以相亲姻亲为基础,以商业经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充分渗透权力元素,渐渐形成了所向披靡的商业势力。山西商人秉承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不怕艰辛,敢担风险的进取精神,诚信勤奋,刻苦谨慎的敬业精神,地域城邦合伙投资联号经营的群体精神,以及独有的群体魅力,独步江湖,称雄天下。 先后崛起了晋南王氏、张氏、等家族,平遥李氏、雷氏和毛氏等家族。晋帮横扫商业江湖,晋商豪门富可敌国,一个区域性的商业帝国诞生了。清末民初大学者梁启超先生曾经激动的评价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商业能力常无与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欢迎关注,本人近期将持续深挖晋商成功之道,为那些奔波在挣钱之路上的朋友提供参考,未来本号将深耕成功人士的赚钱思维,愿与大家分享! #头条热搜##头条人物##我要上头条##历史真相##历史杂谈#相关参考
山西一小县城,名字由皇帝所赐,两千多年未改名,风水鼻祖的故乡
山西,简称“晋”,因处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文化历史悠久,有“华夏文明摇篮”之美誉。在山西省,有一个小县城,两千多年从未改过名字,在古代时期,还出了一位风水大师,其能力远超
山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而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在吕梁山南麓,有一个小县城,名字相当难写,一般人都认识,它就是隰县。隰县(x
土壤状况棕壤: 棕壤是山西省晋城地区主要林业土壤,面积为314.7万亩。是针叶林或针阔叶林复被下发育的土壤,海拔由南向北增高,广泛分布1,700-2,400米中山阴坡或半阳坡,上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
山西晋商八大家指的是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晋商稳居全国商帮之首,称雄商界500余年。在晋商这个显赫群体中,晋商八大家赫赫有名。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
尧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尧文化是标志着华夏文明孕育形成时期的文化。从《尧典》以来,有关尧的记载都比较具体明确,又和考古资料基本吻合上看,尧是真实的历史存在,他是人不是神,以尧为代表的尧文化也不是超越历史的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晋商是如何崛起的?欢迎关注哦。在之前的《潜流》节目中,我们介绍了明清时期最早崛起的陕西商人,紧随其后的就是山西商人。陕西与山西素有“秦晋之好”的传统,在商业领域也有类
称雄500年的八大晋商在清代,全国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都在山西。据史料统计,仅仅把山西几个县域中富户的家产相加,数量就超过了一亿两白银。这个数量甚至比当时国库的存银还要多,切实称得上“富可敌国”牎在中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
乔致庸(1818年-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著名晋商,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