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王朝灭亡2000年后,一小国又以 ”殷”为国名,结局老惨了
Posted 国号
篇首语: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殷商王朝灭亡2000年后,一小国又以 ”殷”为国名,结局老惨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殷商王朝灭亡2000年后,一小国又以 ”殷”为国名,结局老惨了
封神知识点:闽国传奇(二) 文/王事情 凡朝代必有国号,比如成为族名的汉、海外华人的代表唐,《封神演义》中的商、周等都是国号。国号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史记·五帝本纪》言「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就像要为新生婴儿取名字,新朝建立必须确立自己的国号,一方面彰显自己的盛德,更重要的是方便国人自称,以及成为国与国之间的官方称呼。 至于国号的来历,《论语注疏》解释说「 ”颛顼已来,地为国号”,《廿二史劄记》也说「 ”三代以下,建国号者多以国邑旧名”,比如大舜,有天下之号叫有虞氏,有虞就是地名。后来的秦汉隋唐,莫不如是。从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开始,才以文取义而为国号,完颜阿骨打取义金之坚固故称金朝,后来忽必烈建元,取《易经》「 ”大哉乾元”之句,朱元璋建明,取自《诗经·大明》(吴晗先生认为取自明教,金庸武侠《倚天屠龙记》承之)。 历朝历代的国号,其所来自,都不出这两个方向。也因此,年代越古的国号越受到欢迎,如三代之号。 所谓三代,是指历史上最古老的夏商周三个朝代。夏、周是起名大户,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支衍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隋末枭雄窦建德建立了夏国,李元昊建立了与宋辽鼎足而立的西夏,元末明初明玉珍在重庆也成立了大夏政权。「 ”周”则有关陇军事集团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北周及武则天称帝后的改唐为周,甚至臭名昭著的吴三桂反清后也以周为国号。 唯独商,众人避之犹如瘟神。 这非常奇怪。实际上夏商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末代国君都是昏庸残暴之主,同样的酒池肉林,同样的炮烙虿盆;有夏桀宠信妹喜,便有殷受嬖幸妲己;连亡国也如出一辙,成汤鼎革而作《汤誓》,以「 ”吾甚武”号曰武王,姬发观兵而为《太誓》,自称武王而陈兵牧野。浩瀚五千年历史,最终建立朝代的几十位大佬中,为什么就有人喜欢夏,而没有人喜欢商呢? 大概惟一的原因就是,商朝的结局太过不祥。《封神演义》的真正历史背景乃是商、周易代。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于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大白旗。”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武王伐纣。昨日的天下共主,今日的无头之尸,作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个断头天子,纣王的结局不可谓不惨。昔日的强盛王朝,今朝的落日残烟,真堪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国君断头,国家灭亡,这个结局可谓不祥之极矣。或许也正因如此,后世纵有那么多的皇朝开国,却再无一人愿意使用商这个国号。 不过,这话也并不绝对正确。五代十国的时候,在今天的福建,就有一个政权以「 ”殷”为国号,并存在了两年之久。殷即商,《论语注疏》云:「 ”契居商,故汤以商为国号。后盘庚迁殷,故殷、商双举。”可见这个殷国虽然没有明叫商国,但确实和商有某种关系。 本篇接上篇从《八闽通志》中六段记述,看王氏开闽的血腥之路,试图理清这个政权的来龙去脉,以及找出它之所以叫殷国的原因。 影视剧中纣王形象 一、背景 福建省名的来历,是福州和建州的首字合称。福州大家都知道,而建州其实就是现在的建瓯市。建州本为建安,福建省的所有地名中,包括福建这两个字在内,建安出现的时间之早都能排到前三。《八闽通志》云: 光武罢都尉,后又分冶县为东南二部都尉,按《三山志》注云:「 ”东曰临海,南曰建安。” 也就是说,这个名字在光武帝刘秀时期就出现了。这个行政区划极大,所以后来又分出了延平府、邵武府、晋安郡等等,连福州府也是从这里分出去的。 王氏据闽时期,子孙繁盛,扼守要津者多为王家本宗。王潮打下福建后,就让二弟王审邽当了泉州刺史。至于建州刺史,二代王延翰继位后,为闽太祖王审知养子王延禀出任。延禀被杀后,就到了王延政手上。 而闽王之位,也从王延翰、王延钧、王继鹏转移到了王延羲手上。延政本是王审知诸子中的一位,是王延羲的弟弟(《新五代史·闽世家》有「 ”曦弟延政为建州节度使”,上一篇制图有误,以下图为准)。王延羲本性淫虐,妻妒妃嬖,常有干政之举;又喜酗酒,醉则杀人,更作死的是,他本来就是连重遇和朱文进干掉王继鹏之后立的傀儡,他居然敢「 ”心疑之,常以语诮重遇等”,使连、朱二人常常流泪自辨。 闽国世系新、旧表 王家二代普遍不成器,兄弟仇杀、阋墙相争乃是家常便饭,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王氏子孙,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例外。远在建州的王延政要放过这个收人望的机会那就是傻子,因而我们看到的记载是: 曦(王延羲即位后,改名王曦)立,为淫虐,延政数贻书谏之。 把一个耿介之臣的苦口婆心简直演绎到了极点。然后这哥们就有意思了,先驱逐了哥哥派过来恶心他的监军,然后整备军马,与王曦大战。战役的结果是王延政胜了,然后这位爷尾巴就翘上天了,施施然以建州建国称帝,国号大殷,改元天德。此时是后晋天福八年(943年)。 王延政为何要以殷为国号?我翻阅了能找到的史书,发现新旧《五代史》没讲,《十国春秋》没讲,《八闽通志》也没讲,又搜了一下网上,都没有这方面的解读,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大概只能靠自己搞清楚了。 此殷是否彼殷? 我觉得这是毫无疑问的,原因有二。 第一,不管古人今人都讲究个大义所在。 国号就是国名,现在地球上200来个国家,都有名字。我国古代的政权也是一样,二十四史所代表的朝代,相信只要是国人都该知道。古人天天引经据典,什么三代的旧制、夫子的删述、太史公的著史,对于这些,尤其看重。中国之古者,莫过于三代,所以古人所有的国号,基本都可以上溯到三代之时。比如秦是周天子的养马之地,本义是一种牧草;汉来自汉中,《战国策》已有汉水;此外唐与尧有关,宋是周初封的宋国故地,明来自《诗经》。少数民族也是一样,北魏与黄帝有关,辽来自辽水,元来自《易经》,只有金和清比较随便。 王氏子孙虽然混蛋,但并不是笨蛋,在讲究师出有名的古代,他建立的国家别管多小,都必须要争一个正统。争正统则必须有国名,只要有国名就必然上溯到三代。王延翰打算建国称王时,特意翻到《史记》的闽越王无诸给属下将吏看:「 ”闽,自古王国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于是以闽为国号,这是能找到解释的。 第二,在金朝「 ”以文取义”出现之前的取国号方式,预示了殷国和商朝必然有承续关系。 王延政的初衷是要与王曦的闽国争大义,大家都是王家人,在血缘上想不出法子,那就只好在正统上别出机杼了。 闽是闽越,是中原正统王朝分封的诸侯王。更早的七闽,也不过是被周朝征服的邦国数目(《周礼注疏》,郑玄云)。这些化外之国,又怎比得过夏、商、周这些根红苗正的三代正统? 这样一来,王延政的殷国在对王延羲的闽国时,在大义上简直具有压倒性优势。王延政的自立,对闽国来说当然是彻彻底底的分裂行为,然而在他为自己找到这个优势后,已无所谓叛逆,而确实演变成了两个国家的争锋。这就像从前匈奴人赫连勃勃反叛后秦,悍然以大夏立国,自云「 ”我皇祖大禹以至圣之姿,当经纶之会……揖让受终,光启有夏”等搞笑之言,都是先在祖宗上把原来的宗主国踩在脚下,从而在道义上洗脱叛逆之名,最后凭武力决胜疆场罢了。 二、原因 那么,这位小王同志为什么要以殷为国号,又是如何与两千多年前的殷商王朝扯上关系的呢? 下面我们将从姓氏、地理以及脑洞三个方面来分析。 1、王姓的祖源 王氏得姓的缘由有很多,一是出自周朝的国姓姬姓,有周灵王太子姬晋、毕公高后裔、周平王太孙等;二是出自妫(guī)姓,为大舜之后,田齐灭国后在汉朝改姓,后来出了有名的王莽;三是出于商丞相比干,对,就是《封神》中被挖心的比干。 比干是正史中真实记载的人物,是最早也是最知名的忠臣。比干先是林氏之祖,传说他死后,妻子怀着身孕逃到长林石室,就在这里生下了儿子,因为生在林中石上,就以林为姓。王氏大概就是从林氏分出来的一支,因为比干乃是商朝皇室宗亲,是文丁的王子、帝乙的王弟、纣王的王叔,后世一部分子孙为了纪念他,就改成王姓。 而闽国皇族这一支王氏,他们自己可能就认为是比干后裔。 这是有可能的。 按通常的说法,王潮、王审知兄弟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今属信阳市固始县。他们本是秦名将王翦之后,出自瑯琊王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不过一则找祖宗这件事本身就很没谱,二则王延政甚至王审知为了跟比干拉关系,是有可能伪托上比干的。 王审知据有全闽时,有人劝他自立,他说自己宁做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坚持要做中原王朝的忠臣,一方面是实力未到,一方面亦未尝没有以比干自勉之意。作为儿子,王延政很有可能听他爹讲过这些事,所以才有后来的举动。 2、光州固始本为商地 商朝统治的中心区域约在河北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 ”东至大海,西达陕西省西部,东北达到辽宁省,南至江南一带(不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光州固始即今河南固始县,正在商朝疆域之内。 商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八是指成汤灭夏之前的迁徙,多达八次;后五是指商朝建立后,自中丁开始的迁都有五次,而据《竹书纪年》记载,更是多达八次。这13次迁都之地,基本上在河南、河北、山东及安徽的四省交界处,这实际就是商朝的中心统治区域。 根据谭其骧先生制作的《商时期全图》,王氏的故土固始远在商朝中心之外,但仍属商朝疆域之内。而王氏本来出身的琅琊,即今山东临沂,反而离商朝中心极近。无论是固始还是琅琊,都是无可争议的商朝故地,而这大概也给王延政提供了国号的灵感。 固始、琅琊与商朝中心区域的关系 3、商城县 前文已引,「 ”颛顼已来,地为国号”,通过这个原则,再打开河南省地图,我们又有新发现。 命国号为一国最重要之事,古人对这个原则执行得相当严苛。找一个不太恰当的对比,王延政与赵匡胤有相同之处。赵大通过我们熟悉的黄袍加身的操作开创大宋,然而他并未遵循曹操开创的流程:封公、封王、禅位,什么加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更是应有之义,最后篡位之后就公名、王名为国名。赵大是直接从殿前都点检成为天子,既非公也非王,因而国号只能从他兼任的归德军节度使而来,时后周归德军驻宋州,那宋州便是龙兴之地,遂以大宋为国号。宋州即今商丘,既是商朝的众多迁都地之一,也是周天子封宋国之地,因而说赵宋国号能够上溯到三代,就是这个原因。 王延政时为建州刺史,非公非王,他称帝后必然以自己或王氏的发迹之地为国号,那么就有三个选择:建州、长乐府(今福州)、固始。长乐府为闽都,且长、建二字都嫌小器和不伦不类,那么就只能在固始想办法。 王审知故居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亭乡王集村,记我们翻开地图找到此处。可以发现,离此不远有个地方叫商城县。两地直线距离60公里,行驶距离77公里,离得很近。殷国号很大可能就是出自商城县。 王审知故居和商城县距离 首先,唐朝时商城县也属光州管辖。王氏出身的固始属于光州,商城也出自光州,王延政挑选国号时从固始扩大到光州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唐朝的行政区划和现在相差极大,六、七十里地也并不算远,王氏其实既可以说是固始人,也可以说是商城人。而出于宣传需要,王延政肯定更愿意说王氏祖籍商城。 其次,我上面这段话表述并不准确,原因在于唐时光州并无商城,而只有殷城。《旧唐书·地理三》: 殷城:汉期思县地,属汝南郡。宋置苞信县。隋改为殷城,取县东古殷城为名。 殷城置于隋初,北宋初年因避宣祖赵弘殷(赵匡胤之父)讳,改为商城。殷、商同义,也因此后人再也懒得改回来,一直到今天这里还叫商城县。但是,在公元943年的春天,这个地方是叫殷城的!上溯至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的885年,这个地方仍然叫着殷城! 最后,殷城与殷商有无关系? 隋之所以置殷县,是因为县东的古殷城。古代的这个殷城究竟自何而来?和殷商王朝有什么关系?《辞海》云「 ”相传县北有商王墓,县以此得名”,又说有商城宫殿遗址,遗憾的是,暂时都没找到资料互证,《商城县志》上或许讲过这问题,而无论是明、清还是现代新出版的《县志》,我花了好几天工夫也没搜到资源。而按殷人迁都路径分析,商城孤悬边鄙,历任商王绝对是不会葬在这里的。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商王墓的选项。 然而,殷城和殷商王朝也并非毫无关系。出版于1991年的《信阳地区志》第九编第六章: 1979年,罗山天湖商代息墓地出土大批铜兵器、礼器、玉器、陶器和木漆器,是我国商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弥补了历史文献的不足。证明商代晚期,罗山一带驻居着以「 ”息”为族徽的军事贵族。另外,淮滨、固始、商城都发现有商代遗址和墓葬,其中武士墓出土的铜戈、铜钺与天湖同型器大同小异。证之《诗经·商颂》所记「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的诗句,这里属商王朝南控荆蛮、东扼淮夷的势力范围。 据《古本竹书纪年》,夏朝帝相时期已经「 ”征淮(淮夷)、畎(畎夷)”。成汤灭夏,桀走于南巢。南巢地望在今安徽寿县东南,离固始、商城一带不远(见图)。这证明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扩张已经触及了这里,那么在信阳地区能够发现归属于夏代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遗存,在商城能够发现商代的遗址和墓葬,也就不足为奇了。 信阳地区文管会馆藏国家一级历史文物,此为商代部分 这些墓址中也许葬着诸侯国息国的贵族,更有可能埋着戍守边疆、征伐淮夷的大将。传说中东渡美洲、开创了印第安文明的侯喜,或许就曾在商城停留驻足。《左传》谓「 ”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描述的正是商朝末年仍旧在开拓东南边疆的史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延政作为扎根福建的二代移民,当然不会真的思念固始或商城。然而在他立国之时,家乡确实为他提供了非常权威的资源。殷城虽非闽国国土,但的确是王氏的龙兴之地。就这样,王延政找到了一个比闽更正统的国号。如此一来,他当然比所有王氏子孙更有资格绍续王氏,也比所有人都有资格登上帝位。 殷城、固始、寿县距离 三、事情说 然而,一切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多么伟大、光荣的国号都改变不了这是一场分裂闽国的卑劣行为,而卑劣的人并不止王延政一个。王延羲虽为闽王,也不是什么好鸟,闽国最后一场内乱持续了两年,让潜伏在暗处的野心家连重遇、朱文进鄙视到了骨子里。944年,两人弑王延羲,并收宗族五千余人而杀之,福州王氏子弟无论长幼为之一空。 历史开了个惊人而残酷的玩笑,作为王审知硕果仅存的儿子,王延政就这样一夕之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正统,也是惟一的正统。这个身份还是有点作用的,其时建州兵精,泉州军将留从效诈称: 富沙王(王延政本封富沙王)兵收福州矣,吾属世为王氏臣,安能交臂而事贼乎? 于是杀掉朱文进的泉州刺史降殷。漳州、汀州、福州皆平。王延政兵入福州,进入这个他曾魂牵梦萦的国都,登上了那求之若狂的皇帝宝座。 可是就在这时候,他又觉得还是「 ”闽”好,于是把殷国改回了闽国。那曾寄托了他开国建州、甚至逐鹿中原的野望的大殷,终究还是让他一脚踢进了故纸堆。前前后后,殷国一共存在了两年而已。 而无论是殷还是商,确实是不祥的。又一年后,南唐灭闽国,王延政被俘送往金陵,王氏在福建五十五年的荣耀就此烟消云散。 殷国疆域 参考资料:《新唐书》、《新五代史》、《信阳地区志》相关参考
小国主要就是出现在春秋与战国,其它时期的小国历经的时间非常短就被兼并了,给你一些参考:春秋战国时期梁国嬴伯-前641年秦国芮国姬陕西省大荔县伯-前640年秦国小虢国-前687年秦国雍国毛国陜西岐山、扶
上次在商代丧国中讲到,画方和丧方一样都是商王朝殷东重要田猎区,商王曾在丧地贞问将去画地狩猎是否顺利。画方作为殷东地区重要的物资输出地,商王对它的管理非常重视,卜辞中有「”王命画”的记载,说明画方经常接
商朝的灭亡: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那么商朝是如何灭亡的呢
商朝为何成为“殷”或“殷商”呢?商朝又称殷、殷商,是继夏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自开国君主商汤到亡国之君纣王延续有600年左右,前后相传17世31王。在牧野之战被
商朝,为什么又称殷或殷商呢?这要从盘庚迁殷的事件说起。成汤灭夏之后,建立商朝,定都于毫(今河南商丘附近)。商朝是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到了商朗第十一个王中丁以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表面化,连续发生了
五代十国之楚国历史简介楚国怎么灭亡的? 马殷占据湖南,与邻国吴为世敌(杨行密杀孙儒,马殷是孙儒残部)。杨行密以尊王(唐朝)讨贼(梁)为号召,受吴威胁的小国,以奉事朝廷(北方小朝廷)相对抗。马殷任高郁
殷商帝国的灭亡,不因殷纣王,不因周武王,是两种文明的对撞!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不能归结于一个所谓的暴君,很多因素盘根错节,至少也是要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发现其中的根源之所在。很多王朝的末代国
殷商帝国的灭亡,不因殷纣王,不因周武王,是两种文明的对撞!一个王朝的兴衰成败,不能归结于一个所谓的暴君,很多因素盘根错节,至少也是要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发现其中的根源之所在。很多王朝的末代国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古代继夏朝后一个朝代。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
汉武帝去世前,下了一道奇怪圣旨,2000年后在一女人身上应验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提起这句诗,我们会想鼎盛的秦汉时期,汉朝,在历史上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汉武帝抗击匈奴,开创了盛世局面,但是汉武帝死前下了道奇怪诏令,众臣都不解。金屋藏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