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两大巨头在一块石头掩盖下的战略碰撞
Posted 齐国
篇首语:安全感,不是来源于爱,而是偏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赵两大巨头在一块石头掩盖下的战略碰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赵两大巨头在一块石头掩盖下的战略碰撞
「 ”完璧归赵”的典故妇孺皆知,并且从逻辑上看这个故事确实天衣无缝,不过由此引发的两个疑点却始终考验着人类智商的下限: 第一,不管和氏璧多么珍贵,但拿十五座城池来换一块石头,先不要说志在天下的秦国国君会不会干,换你你会吗? 第二,说蔺相如奉璧出使是因为赵国害怕秦国,可从后续的战争来看,尽管秦军略占上风,但双方的实力是旗鼓相当的,赵国有必要这么「 ”害怕”吗? 一层层地抽丝剥茧,当历史完全摊开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秦赵两大强国不能公诸于世的国策之争,而所谓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充其量只是用于掩盖整件事的噱头。「 ”完璧归赵”的过程涉及到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秦昭襄王,另一个是赵惠文王,两位均是战国时期的一代雄主,论智商、论权谋、论才干都不是泛泛之辈。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蔺相如呢?他不才是主角吗?这个问题先按下不表,后面会解释清楚,因为他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秦国向赵国提议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的背景发生在「 ”五国伐齐”期间,也就是以燕国名将乐毅为首,秦、赵、韩、魏均派兵参加的那场灭国之战。在此之前,齐秦曾并称「 ”东西二帝”,也就是说当时的齐国是足以单独同秦国抗衡的区域强权。可惜「 ”东西二帝”本身就是对六国合纵的瓦解,齐国的外交失败很快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五国伐齐”一度将齐国打得只剩莒和即墨两个城池,这个时候国际局势出现了三个显著变化:第一,秦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第二,赵国跻身一流强国并大有取代强齐之势;第三,楚国成为秦国的头号打击对象。 秦国受益最大不难理解,此战不仅夺取了关东的部分土地,更重要的是瓦解了六国合纵;赵国崛起则是得益于前期「 ”胡服骑射”和如今伐齐战争的双重收益;楚国被秦国重点「 ”关照”是因为拒不参加「 ”五国伐齐”,由此被秦抓住口实。这三个变化看似孤立,但联系在一起就能要了秦国的老命。首先,从楚国的角度来看,今天是「 ”五国伐齐”,明天会不会是「 ”五国伐楚”?而且从楚国所处的位置来看,这种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很大。关东六国中紧邻秦国的就是韩、赵、魏、楚四国,其中赵国军事实力不弱于秦,自然不是秦军的首选对象;韩魏紧贴赵国,留下作为两强之间的缓冲未尝不可;仅剩的楚国地广人稀,相较之下就成了发扬秦军威力的理想之所。 而对于秦国来说,究竟是「 ”五国伐楚”还是「 ”单独伐楚”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 ”尽快伐楚”。换言之,秦国需要争取一段不受国际干预的「 ”伐楚时间”,而这段时间从哪里寻找?显然「 ”五国伐齐”可以提供,只要把韩、赵、魏、燕四国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齐国战场上,秦国只需要派出很少的兵力配合联军伐齐,其主力便可从容不迫地收拾南方的楚国。而就在这个时候,赵国突然撤兵并且把齐国的战事全部甩给联军,这一举动令秦国始料未及,眼见赵军大举回撤,而秦国国内空虚,身在楚地的秦军不得不暂停攻势。对于赵军曾在赵武灵王时期试图自云中、九原攻入咸阳的军事尝试,秦人至今心有余悸,因此这个时候秦昭襄王最想要的显然是赵国重回「 ”五国伐齐”的行列当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的特使突然出现在赵国宫廷,带来了昭襄王意欲以15座城池为代价换取和氏璧的消息,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赵国君臣几乎想都不用想就明白,这是秦王有意与赵国密谈「 ”五国伐齐”之事,至于那15座城买的也不是和氏璧,而是赵国的回心转意。对秦国来说,用区区15座城邑换回整个楚国的买卖十分划算,可惜赵人对秦国的伎俩洞若观火,否则也不会急匆匆地从齐国战场抽身。以惠文王为首的赵国智囊集团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眼下秦国一家独大,任何一国都独木难支,因此最忌讳的就是被敌人各个击破。对于秦王抛出的谈判信号,赵人当然不能选择屈从,而最有力的回击就是当面拒绝。所以蔺相如奉璧出使非但不是示弱的表现,相反这是一种极为强硬的政治态度。在赵国人未亮出底牌之前,秦王又是斋戒、又是款待,为的不是那块破石头,而是此刻有求于赵国。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这么重要的大事秦赵为什么不明着说,而要用和氏璧做噱头呢?很简单,这种事情见不得光,在对方没有挑明之前谁先戳破窗户纸,谁就陷入外交被动。至于证据我们可以从《秦本纪》、《赵世家》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三方对比中加以印证。谈判破裂后秦国发兵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表明上看好像是秦王因和氏璧受到愚弄而迁怒赵国,这与《秦本纪》「 ”二十五年,拔赵二城。”相吻合。但《赵世家》记载:「 ”十七年……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秦昭襄王25年就是赵惠文王17年,亦即完璧归赵的次年,但请注意这里的原因是「 ”秦怨赵不与己击齐”,压根儿对和氏璧连提都没有提。 秦昭襄王少年即位,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代强敌,怎么可能把石头看得比江山还重?所谓「 ”以城购璧”从头到尾都是双方在闹剧掩盖下的国策谈判,赵国虽因得罪强秦而丧失一两城池,但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秦国貌似占了便宜,实则丧失了攻灭楚国的战略机遇期。后来秦赵战争不断,但秦军始终无法取得对赵军的绝对优势,旗鼓相当之下「 ”渑池会盟”应运而生,而这一次才是两大强权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妥协。 本文由动图简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相关参考
作者:朱新渝(欣雨)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发生了一场悲壮惨烈的战略决战。这时,正处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经历了很长时期的春秋各国相互征伐兼并,此时泱泱中华大地上仅剩下了齐楚燕魏韩赵
秦赵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秦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想要统一六国,必须要扫除三晋,也就是韩、赵、魏三国。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军率先攻打魏国,后来转向韩国。而秦、赵两国之间也眼看着即将发生一场大战。公元前260年...
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会是
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会是一
安史之乱(资料图)张骞、甘英经营西域之后,又过了7个世纪,才有一个中国人再次到达亚洲西境并第一次留下平实可靠的记载。这个人的身份很独特,是阿拉伯人的一名战俘。他名叫杜环。他笔下的《经行记》,不仅有栩栩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一场决定战国大格局的关键之战,它的爆发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说它偶然是因为一个人的一个举动导致了秦赵两大强国之间的决战提前爆发,这就是今天要说到的冯亭献上党:一个令赵国无法拒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打得相持不下时,赵国曾派人向齐国借粮,齐王建不借(赵无食,请粟于齐,齐不听)。齐国有个大臣叫周子的谏言道:“不如借粮给赵国,秦国知道了就会退兵。如果不借,就是中了秦国人的奸计。赵国是齐...
和氏璧这个名字多少还是有些迷惑性的。甚至还有小白认为跟一位姓和的人有关系,和氏璧嘛。姓和的?和珅吗,和珅也不姓和,姓钮钴禄。和氏璧是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卞和发现凤凰落在石头上,于是认为那地方有宝贝。
公元1405年的2月18日,中亚征服者帖木儿在远征明朝的行军路上去世,帖木儿帝国和明朝的碰撞之战得以避免。帖木儿去世后,遗体被子孙送往撒马尔罕进行埋葬,在帖木儿去世前,曾在撒马尔罕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