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姚启圣、施琅为例,探究康熙在收复台湾时的政策和手腕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见君一眼,倾卿一心,误我一生,伤我一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以姚启圣、施琅为例,探究康熙在收复台湾时的政策和手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姚启圣、施琅为例,探究康熙在收复台湾时的政策和手腕

导读:在三藩之乱时,由于战事吃紧,朝廷一时无暇顾及到台湾,可郑氏政权却并没有安守本分,而是趁着动乱之机不断扩张其在沿海地区的势力范围。随着三藩的平定,康熙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台湾上来,一场博弈也就此拉开...... 大清自入关之后,其战略目标的重心就开始转移到对全国的统一上来。在清初几代皇帝的推动下,统一大业有条不紊地进行,到了康熙年间、尤其在平定三藩之后,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唯一的例外就是被郑氏家族占领的台湾。这在版图上显得极为刺眼,俨然,也成为康熙的一块心病。多番劝降无效后,康熙决定对台湾发起最后一击,收复台湾、实现全国统一。一大批能臣贤才也由此而出,姚启圣和施琅无疑是最具代表性人物 姚启圣 姚启圣是浙江会稽人,早年也曾以科举走上仕途,但因体恤民情、私开海禁被革职;三藩之乱时,投身康亲王杰书麾下效力,屡立战功,劝降耿精忠时更是表现出色,被提拔为福建布政使。康熙决定收复台湾时,又被擢升为福建总督 对姚启圣「 ”福建总督”的任命很偶然,起初康熙也并没有过高期望,因为时任福建总督不支持台湾,这与康熙的意见相左,所以,就把布政使姚启圣提为总督,虽然有一定的「 ”程序化”,但是这个任命对以后收复台湾却至关重要 姚启圣六月接任时的形势十分严峻,郑经麾下的刘国轩部不断在沿海地区兴风作浪,六月初十攻破久未拿下的海澄,趁势北上,一举拿下同安、南安、永春、德化、安溪等地;另一将领吴淑也攻占了漳州府的长泰和龙岩州的漳平。其他人都是忧心忡忡,而姚启圣则不以为然,问其缘由,他说贼兵不过三万,集中起来自然强大,但如今攻占许多城池后必然会分兵把手,这就失去了优势,也就是兵法中的「 ”兵多贵分,兵少贵合”!他以此为基础向朝廷上疏,提出破敌之计。康熙看完奏折大喜,说「 ”闽督今得人,贼且平矣”(记载于《清圣祖实录》) 姚启圣也没有辜负康熙的信任,积极采取措施来为「 ”统一”铺路,招降就是重中之重。其实这个方法从满清入关开始就一直被采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战乱和伤亡,所以也成为清初几代皇帝都秉承的一个宗旨。耿精忠之乱就是因为姚启圣的招降才得以和平解决,所以,招降对于姚启圣来说简直就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一:招降 朝廷对台湾的招降从未间断,而且一再退让,像仿效朝鲜、不剃头、不登岸等要求都得到满足,可由于郑氏政权屡次变卦,最终迫使康熙走到使用武力这一步。 姚启圣的招降和他的前任不同,更注重心理方面。因为郑军官兵很多都是闽人,所以,闽人普遍受到清兵的敌视,为了改变这一状态,也为了争取郑军官兵投诚,他上任之初就宣布:「 ”海逆蔓延,历年所有,漳泉何地何族无与之为党者?岂可因一人而株连无辜”(记载于《清代列传丛刊》)。这大大缓解了郑军官兵家属对大清的敌视和排斥,也正是他的这种做法,打动了早已归降却不肯献策的漳浦人黄性震,黄性震曾任郑成功的百夫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台湾官兵,郑成功死后,他就降了大清,但不问世事。他给姚启圣提了不少建议都被采纳,在「 ”禁戬安民”和「 ”高官厚禄、买散人心”的多措并举下,台湾归降的官兵越来越多 二:乱心 除了声势浩大地进行招降之外,姚启圣也展开了「 ”舆论攻势”。不断制造清兵攻台的谣言,让本就军心不稳的郑军士兵更加不安;除此之外,他还让细作在台湾张贴招降公告,连台湾来使傅为霖也被他争取,回去之后开始暗中宣传大清的招降政策,这严重动摇了郑军的军心 三:安置 光说不练假把式,事实最有说服力。在安置上,姚启圣始终坚持「 ”文官投诚,即以原衔题请,准照职推补;武官投诚,一面题请换扎,一面保题现任。兵民愿意入伍者,立拔在营,给以战饷;愿归农者,立送回籍,着府县安插,不许强豪欺凌,宿怨报仇”(《清代传记丛刊》) 对于有些归降官兵不愿到外省屯垦,奏请康熙后,将界外无主田地给予他们。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台湾官兵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间,投诚者络绎不绝: 康熙十七年六月至十一月,投诚的军官就有1337人,士兵多达11639人; 康熙十八年初,郑军五镇大将黄靖、赖祖等人和副总兵何逊来降,文官374人,士兵14124人; 康熙十九年四月,郑军将领朱天贵率领水军2万余人、船300余艘前来归降,大大削弱了郑军水师的实力; 再加上前往宁海将军喇哈达和巡抚吴兴祚处投诚的官兵,光是招降的人数就在13万人以上,被瓦解的比比皆是,在削弱郑氏政权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增强了清军的实力,尤其是水师,水战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也为进攻台湾奠定了基础 姚启圣在福建的所作所为固然是其能力的体现,但也和康熙的信任紧密相连,康熙还曾多次为姚启圣提出意见,可以说,姚启圣在福建所做的工作也是康熙对台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君臣携手,完成了对台的心理攻势 施琅 在不断加强招安的同时,由于郑氏政权在归降上摇摆不定、出尔反尔,让康熙失去了继续劝降的耐心,于是,施琅就闪亮登场 施琅虽是郑成功手下的一名降将,可他在归降后就得到满清的信任,先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同安总兵等职。康熙三年(1664)清廷就授施琅为靖海将军,令其统帅水师,前往征剿郑经,可是由于天公不作美,施琅无功而返;康熙七年(1668)初,康熙就曾令施琅赴京师商讨进兵台湾的大计。施琅到京师后,详陈武力统一台湾的意见,但因当时天下初定,沿海地区人心未稳,施琅的意见未被采纳。不过,康熙帝意识到武力统一台湾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尽管未采纳施琅的意见,但命其为内大臣,留在京师,以备应急之用。 一:收复台湾 姚启圣等人的劝降在失去作用后,康熙决心动用武力,可是却遭到不少人反对,一部分大臣认为,天下初定,「 ”凡事不宜开端,当以清静为主”主张缓征台湾,连宁海将军喇哈达等也持反对态度,可康熙决心已定,没有余地。只不过在主帅的任命上,康熙又遇到了阻力,大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等人力推的施琅因为是降将,遭到不少人的怀疑,甚至还有人认为若由施琅统帅,「 ”去必叛”,斟酌之后,乾隆力排众议,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开始备战。 而此时,台湾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动荡,郑经去世后,冯锡范杀掉郑克藏,拥立其婿郑克爽为王,拜刘国轩为总督,督水陆两军,副将以下,准其先斩后奏。这次事件让本就军心不稳的郑军更加散漫,但是,战斗力却比咱们想象中的要强 施琅是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接到进攻命令的,在咨请总督姚启圣给发犒赏银两后,当即召集各营守备、千总、把总等人,将「 ”先锋银锭”放置桌面,传令:「 ”征剿澎湖,谁敢为先锋者,领取!”沉默片刻,提标署右营游击蓝理挺身而出,领取了「 ”先锋银锭”。(后来蓝理多次冲锋陷阵,因作战勇猛威震郑军) 但是澎湖初战因施琅思想麻痹、各军夺功心切致使多船相撞,被刘国轩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后,施琅重新部署,才在二十二日拿下澎湖,也打开了台湾的门户,之后趁胜追击,在郑氏将军杨德投降后,收复台湾。 施琅在收复台湾中的功绩有目共睹,但是,如果你只认为他是个莽夫,那就错了,他的才干不但体现在军事上,也体现在战后的规划部署上 二:战后重建 台湾是收复了,可是面对满目疮痍的台湾,是建是舍又成了朝廷的争论焦点,连一向赞成收复台湾的李光地也反对重建,支持将其交于荷兰人: 趁国威远播,丐其地与‘红毛’,而令世守输贡,似尤永逸长安之道 (记载于《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李光地为何出现这么大的转变呢?他是福建人,他怕台湾的重建会额外增加福建人民的负担;另外,以后的重建和驻守都将带来经济、政治、军事上的负担,所以,他的提议也得到一些人的支持。 施琅进驻台湾后,经过实地勘察,于康熙十二月二十日上《奏陈台湾去留书》: 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佐护,东南之保障……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土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 (《清史稿》、《史料丛刊初编》等史书皆有记载) 在施琅的带动下,福建总督姚启圣、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士麟等人也力保台湾。康熙在与众大臣多次商量后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重建台湾,这才使台湾得以回归祖国怀抱。 康熙的多措并举 收复台湾时康熙虽然没有亲征,但是,姚启圣和施琅所秉承的方针与策略无一不是出自康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刚柔并济、软硬兼施:以招降为主,但是同时也做好武力收复的准备; 重力招降、妥善安置:这是康熙一直遵循的原则,姚启圣招降能顺利进行也离不开康熙的大力支持,招降所避免的战乱和对归降人员的妥善安置都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康熙不敢麻痹; 强力推行、消除隐患:为了让收复台湾的工作顺利进行,康熙果断将意见相左的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调任,这既保障了政策的落实,也消除了可能存在的任何隐患; 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如果说姚启圣的任命带有偶然性的话,那任命施琅时力排众议就是最好的证明,「 ”降将”的身份也不能阻止其对施琅的重用; 高瞻远瞩、寸土不失:可能台湾的重建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鉴于台湾位置的重要性,康熙当机立断,还是将这一领土保留在大清的版图之内,也让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康熙在收复台湾时所展现出来的谋略虽然只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缩影,却对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随着全国的统一,康熙的注意力也开始由军事转向经济,「 ”康乾盛世”就此拉开帷幕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代传记丛刊》、《清三藩史料》、《清圣祖实录》等

相关参考

大将军施琅是如何一举收复台湾的?

施琅收复台湾一事,对于大清来说是一件大事,总体来说,他维护了国家的领土统一完整,并且也正式在台湾设省,从法律上确定了台湾属于中国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当时是谁收复台湾的呢?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

大将军施琅是如何一举收复台湾的?

施琅收复台湾一事,对于大清来说是一件大事,总体来说,他维护了国家的领土统一完整,并且也正式在台湾设省,从法律上确定了台湾属于中国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当时是谁收复台湾的呢?康熙帝在解决东北边疆沙俄侵扰和...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施琅收复台湾的区别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虽然它多次遭外国人侵略,至今也隔海相望。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收复台湾事件,其中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施琅收复台湾  郑成

其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

姚启圣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他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曾经藐视朝中的大臣,但是后来他却成了康熙手下一个最忠实的“奴才”,姚启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呢?姚启圣一直对康熙很衷心,并...

其一生因何三起三落 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

姚启圣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他是一个直性子的人,曾经藐视朝中的大臣,但是后来他却成了康熙手下一个最忠实的“奴才”,姚启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姚启圣奴才是怎样炼成的呢?姚启圣一直对康熙很衷心,并...

康熙那么烦姚启圣,为什么最后没有像周培公一样被贬盛京

康熙与姚启圣康熙王朝中,康熙一直对姚启圣是又爱又恨;但是最后收复台湾之后,为什么康熙没有杀了姚启圣,反而是赏了姚启圣一座行宫让其颐养天年,但是周培公却被贬到了盛京;最后忧郁而死!对周培公心有愧疚看电视

潮州绿豆饼历史

潮汕的绿豆饼有什么历史潮汕的绿豆饼历史来历清朝康熙年间,安溪湖头李光地做宰相,保举推荐施琅去收复台湾。施琅奉旨到福建做水师提督,准备跨越台湾海峡。军舰在海上行军打仗,军队得带干粮。据说施琅当时有一个伙

明朝的“鸭姆皇帝”

统一台湾,也是康熙皇帝惦念的一件事。郑成功在收复台湾以后不久,就生病去逝了。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爽先后割据着台注,康熙皇帝力排众议,决心统一台湾。在康熙皇帝二十二年(公元一六八三年),清朝将领施琅率

康熙重用降将施琅发兵统一台湾

清圣祖康熙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不久病逝,其子郑经继位,继续治理台湾,与大陆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礼。康熙帝多次招抚不成,便下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突然病故,他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的是哪国人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战船

  收复台湾  公元1661年,被侵略者荷兰占领了多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中国的怀抱,迎来了解放和自由,这里面郑成功居功至伟。  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的是哪国人  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的是荷兰殖民者。  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