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女儿生太多,真的会破产

Posted 嫁妆

篇首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宋朝,女儿生太多,真的会破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宋朝,女儿生太多,真的会破产

之前看电视剧《知否》的时候,对其中一个情节印象深刻,宁远侯顾偃开为了巨额嫁妆,娶盐商之女白氏为妻,生下了后来的男主角顾廷烨。而白氏也没有让顾偃开失望,带着百万嫁妆嫁来侯府,解决了宁远侯府的燃眉之急。直到后来将剩余嫁妆归还儿子顾廷烨的时候,还余下11.5万两白银。 其实不光是顾廷烨的母亲白氏,在宋朝女儿厚嫁是惯例,即便是寻常人家,在女儿出嫁的时候都会尽可能地备足嫁妆,这比起儿子娶新妇所要花的钱多得多。 如果翻开史书,你会发现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因为嫁女而头疼,即便是隔了数百年的历史烟云,你仿佛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歇斯底里的一句话:在宋朝,女儿生太多,真的会破产。 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宋朝厚嫁之风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先来谈一谈宋朝官员们的收入情况。 清代学者赵翼在著作《廿二史札记》中感慨说:宋制禄之厚。宋朝公务员们的待遇是历朝历代待遇最丰厚的,后期也正因此而引发的冗官问题,严重拖垮了宋朝的财政。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宋朝官员们的俸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 ”正俸”、「 ”加俸”、「 ”职田”三部分。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 (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 而除了这些月钱俸禄之外,宋朝还对官员有大量的补贴,茶、酒、盐、喂马草料、随身衙役等费用。各等级的官员们还有专属自己的职田,如: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且「 ”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负责收租。 举两个例子。 首先是宋仁宗嘉祐年间颁布「 ”禄令”,将宰相、枢密使的月俸定为三百贯,而根据当时每石米价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来看的话,宰相的月薪近90000元。 而另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就是范仲淹了,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范仲淹,在围观之后,不仅经常扶持家乡的公益性建设,如建义庄等,还将族中婚嫁丧葬等事担了起来,真可谓是:一个人就是全村的希望。 既然宋朝官员们收入这么高,他们总该能嫁得起女儿吧?当然不能,不仅不能,而且女儿生多了,连天潢贵胄都得破产。 宋朝家训经典《袁氏世范》中这样写道: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 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如果生了女儿的话,就早点置办嫁妆。否则等要出嫁了才想着置办嫁妆,那你就只能卖房子卖田地了。 尴尬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就因为嫁女而不得不开始了含泪大甩卖。苏辙的孙子苏籀在著作《栾城先生遗言》中记载了一段爷爷苏辙为了嫁女儿,而不得不卖了开封一处田地的旧事。 田地共卖了九千四百贯,而这些钱都被苏辙用来作为女儿出嫁的嫁妆了。而这只是其中一个女儿,绝望的是,苏辙一共有五个女儿,这也就是为什么苏辙晚年曾自嘲写过一首小诗——《买宅诗》。 苏辙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这个老头儿已到垂暮之年,还在絮絮叨叨地说自己没钱买宅子,因此被儿子们责难。这应该就是所谓的:我曾经拥有这一切,转眼间飘散如烟。 而苏辙的哥哥,大才子苏轼也在给朋友章惇的书信中,给弟弟苏辙哭穷: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 不过苏轼的好日子也没有持续太久,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的堂侄女出嫁,为了给家族撑场面,囊中羞涩的苏轼不得不向当时的驸马都尉王诜借了两百贯,从此也走上了背债的不归路。(见于《与驸马都尉王晋军第六书》) 然而还没有完,厚嫁之风不仅仅影响的是宋朝的高级公务员们,即便是富有四海的皇家也不能幸免。 以《宋史·礼制》中的记载估算,皇子娶妻所要花费的钱,只有公主下嫁的十分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宋神宗的弟弟杨王赵颢因为「 ”有女数人,婚嫁及期,私用不足”,而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找哥哥预支薪水。 而坐拥天下的宋神宗,听了天价陪嫁后,也吓得忍不住说了一句: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 厚嫁带来的影响,由此足可以说明问题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宋朝厚嫁之风如此盛行?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大名鼎鼎的南宋权奸秦桧。 靖康之变时,当时还是御史中丞的秦桧曾被掳往金大都,在返回的途中,妻子王氏跟秦桧大吵了一架,暴跳如雷的王氏厉声对秦桧喝道:我嫁给你的时候,带着二十万贯的嫁妆,现在你要丢下我一个人跑?你是人吗! 命桧以任用偕行,桧密与妻王氏为计,至燕山府留王氏而已独行。王氏故为喧争曰:我家翁父使我嫁汝时,有赀货二十万贯,欲使我与汝同甘苦尽此平生。今大金国以汝为任用,而乃弃我于途中。——《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四十二》 而秦桧一听这话,整个人脾气都没有了。看完这个故事后,大家想必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嫁妆是一个女人在夫家的底气,嫁妆越丰厚,代表着婚后女性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达官显贵的人家,越要给女儿筹备丰厚聘礼的原因。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嫁妆就是女人的安全感,也是娘家给女儿的最大依靠。 除此之外,女儿厚嫁也有攀比的缘故。在工商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宋朝,达官显贵之间的奢靡生活在历朝历代之间都排得上号,最直观的例子莫过于《知否》中的盛家,一个不过五品官的盛泓却可以靠着俸禄养活一大家子人。 如果女儿嫁妆不如同类官宦之家,自然是要被人家耻笑的。达官显贵们也因此拼命想要压制攀比之风,深受族中攀比之风困扰的范仲淹因此下了规矩:族中男女婚嫁,男子以二十贯钱作为彩礼,女子以三十贯钱作为嫁妆。 不过导致厚嫁的最重要原因,则是来自宋朝的法律。《知否》中有过这样一个情节:宥阳盛家的女儿盛淑兰因为被夫家刁难,想要和离;而夫家却想要霸占盛淑兰的嫁妆,盛淑兰的母亲因此大怒说道:别说是正妻,就算是贱妾入门,自己带的嫁妆也是自己的物件,就算是休了死了,那也是娘家人上门来取回的! 这段台词信息量很大,不过也说明了宋朝的律法——保护妇女的嫁妆所有权。宋朝法律典籍——《户令》中这样记载:诸应分田宅者,及财务兄弟均分,妻家所得之财,不在分限。 意思是说:即便是到了分家的地步,妻子的嫁妆也不在兄弟分家的范畴之内,归自己所有,而不是公有财产。 所以,说来说去,即便是再贵重的嫁妆,到头来还是娘家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为女儿置办高额嫁妆的原因。 不过厚嫁之风违背了中国古代婚姻「 ”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美好初衷,遭到了当时不少有识之士的抨击。 司马光就曾在《书仪·亲迎》中痛斥: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而名臣蔡襄也曾在任职福州期间,明发布告:「 ”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 凤冠霞帔,十里红妆,固然是对这对新人最好的祝福,但比起物质上的丰厚,两个人能从一而终,将小家经营得风生水起,有条不紊,才是嫁娶的美好初衷。 这样的道理,放在八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过时。

相关参考

宋朝皇帝的女儿出嫁会给公婆送什么礼物?

当今普通百姓的结婚仪式,即使您不曾身披婚纱,充当主角,大约也有过耳闻目睹他人婚礼情形的经历,无需我多说。但是,古代皇帝的女儿是怎样出嫁的,您大约无缘亲临现场,见识一番,或许,就有必要听我们来介绍一下。...

宋朝皇帝的女儿出嫁会给公婆送什么礼物?

当今普通百姓的结婚仪式,即使您不曾身披婚纱,充当主角,大约也有过耳闻目睹他人婚礼情形的经历,无需我多说。但是,古代皇帝的女儿是怎样出嫁的,您大约无缘亲临现场,见识一番,或许,就有必要听我们来介绍一下。...

皇帝女儿真的不愁嫁吗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出身高贵的人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仅吃穿用度不用愁,就连人生大事也是节节顺利,基本没有什么是可以伤神的。殊不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算是身处皇室,都会遇到有瓶颈的时候,不是所有的

朋友姓毕,给女儿取名时并没考虑太多,女儿长大后悲催了

最近网上关于姓名的帖子突然多起来,人们对于姓名的关注几乎到了猎奇的角度。前推几十年,人们取名,禁忌是非常少的。现在,人们却都遭遇到取名的困惑。朋友姓殷,叫了几十年的名字现在后悔到想改名!我还有个姓毕的

秦始皇一生在追求长生不老药,若他真的得到了,会发生什么呢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秦始皇与长生不老药的故事,这一系列的故事演绎出了太多的历史,例如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又例如当年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还有后来日本人口来源的分析,一系列的故事都从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药开始

宋朝真的不杀文官?柴姓在两宋为什么受到优待

两宋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文章甚多,我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宋代的文官大部分都是被贬到苦寒之地,甚至海南。历来这样被贬的文官喜欢借诗言志,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好多两宋文官留下来的诗词,活着说是他们的牢骚话

历史上被丑化的宋朝名臣都有谁

那些被演义丑化的宋朝名臣都有谁?1、潘仁美说到通俗演义中的宋朝奸臣,大家第一个会想到谁呢?相信十人里头有九个人会提到一个让人痛恨的名字——潘仁美。潘仁美仗着自己的女儿是潘贵妃,在朝中陷害忠良,潘仁美三

史上最悲催的海盗,居然被水手给告破产了,还因无力还债而坐牢

海盗时代的另类没人能想得到开始于1701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会成为大海盗时代的引子,新兴强国英格兰实在没法在海上抗得过西班牙和法国,于是这帮缺德货又祭起了传统大杀器,干脆我们发动人民战争吧!这么多私

”夏朝”真的存在过,但它比想象的落后太多,未必是被商汤所灭

我们在背诵中华五千年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朝代顺序的时候总能够熟练的说出「”夏商与西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夏朝的的确确是在历史上存在过得。不过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得到夏朝曾经存在过的证

”夏朝”真的存在过,但它比想象的落后太多,未必是被商汤所灭

我们在背诵中华五千年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朝代顺序的时候总能够熟练的说出「”夏商与西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夏朝的的确确是在历史上存在过得。不过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得到夏朝曾经存在过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