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官员贪腐,雍正发明了 ”养廉银”制度,成功遏制了贪污
Posted 官员
篇首语: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防止官员贪腐,雍正发明了 ”养廉银”制度,成功遏制了贪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防止官员贪腐,雍正发明了 ”养廉银”制度,成功遏制了贪污
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后,改革时弊,在内政治理方面颇有一番作为,例如他推行「 ”摊丁入亩”「 ”改土归流”「 ”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为「 ”康乾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雍正元年,雍正创立了「 ”养廉银”制度,成功缓解了国家财政紧张、官员贪腐成风等尖锐的社会局面。养廉是雍正首创,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从雍正登基时的财政大环境谈起,浅谈清朝的「 ”养廉银”制度。 一、养廉银创立前的财政大环境 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年少即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为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但到了康熙中后期,朝廷和地方的藩库日渐不支,亏空严重。到了康熙晚年,清朝的财政入不敷出,出现「 ”库帑亏绌,日不暇给”的局面。雍正继位当年,清朝国库的存银仅有八百万两,对于雍正来说,西北用兵,江南赈灾,区区八百万两白银,囊中羞涩,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当时清朝的国库为何如此羞涩呢,原因有三: 其一,战争原因。康熙年间,南方平定三藩,北方战沙俄,东方收复台湾,西方远征噶尔丹。频繁的战争,导致开销巨大。《清圣祖实录》中,康熙自己曾说: 盖自用兵以来, 因资助马匹、盘费、衣服、食物甚多,仓促间无可设法,势必挪用库帑……是以各官费用动辄万金。 其二,库银亏空。康熙晚年户部存银之所以不多,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员的大量挪用。不管是八旗功勋,还是朝廷新贵,都伸手向户部借款,蔚然成风。因为是「 ”借”,而不是「 ”贪”,康熙念及这些人对大清有功,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愈演愈烈。最后导致,户部亏空严重。 其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贪腐。康熙晚年,朝廷的进项日益减少,而赈灾、军费的开支却日渐增大。朝廷下拨的转款,被层层克扣。而地方上缴的税银,也被层层贪腐。而康熙到了晚年,以「 ”宽仁”治天下,纵容了官员的贪腐。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原因,雍正刚刚登基时,日子过得十分捉襟见肘,这种财政环境,倒逼雍正必须做出改变。 二、清朝官员的工资情况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官员的工资待遇各不相同。其中,宋朝的官员工资最高,汉、唐次之。明朝时期,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的生活环境让朱元璋觉得「 ”凡官皆贪”,因此大幅压低官员的俸禄。清承明制,官员的工资并不高。根据艾永明《清朝文官制度》中介绍,清朝正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仅为180两,平均每个月15两。而七品官员,一年俸禄45两,平均每月不足4两。为方便理解,小编将清朝官员的俸禄制成表格: 就拿一品官员来说,年薪180两是什么概念呢,以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民当时的物价。第一,刘姥姥进贾府时,王熙凤赠她20两银子,让她回去给孩子们做几件衣裳。 第二,贾琏的小妾尤二姐去世后时,贾琏骑马去棺材铺赊了一口500两的棺材。官员的开销,不是他一个人的吃饭穿衣,包括他老小的吃穿用度。一品大员的月薪15两,而买衣服就要20两。如果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一年的年薪也不够。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像海瑞那样清贫,雍正的宠臣、浙江总督李卫给雍正的奏折中曾提到「 ”年共约费八千两”。也就是说,李卫一家老小的日常用度、官场应酬等各种开销,一年下来共需要八千两,朝廷给的俸禄远远不能满足。当俸禄不能满足日常开支时,就很容易诞生贪腐。 康熙年间,贪腐案件层出不穷。例如,康熙二十三年,广东巡抚金俊贪污兵饷八十九万两。康熙五十三年,户部尚书希福纳贪腐高达九十七万两。当然,俸禄低只是贪腐的一个原因,另外,官员的操守败坏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但雍正能够快速解决的,是官员的俸禄低问题。这就诞生了一种新的制度——养廉银制度。 三、养廉银制度的创立 雍正创立养廉银制度,是想通过提高官员的待遇,来达到官员清廉自守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 ”厚禄养廉”。 实际上,中国古代就有「 ”厚禄养廉”的思想,西汉汉惠帝年间,曾下诏: 「 ”吏所以能治民也……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王安石也主张厚禄养廉,他认为只有提高官员的俸禄,才能让官吏「 ”离于贪鄙之行”。当然,关于「 ”厚禄”到底能不能「 ”养廉”,一直存在争议。比如宋朝官员的工资很高,也有童贯、高俅等贪官。因为治贪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官员本身的操守也很重要。但雍正登基之初,官员俸禄过低,养廉银制度在防止贪腐方面确实起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根据《皇朝文献通考》所载,雍正元年,雍正在深思熟虑之后,开始推行养廉制度,而第一个试行养廉银的省份,是山西。一般来说,养廉银是俸禄的10倍到100倍。但因为各个地方财政收入不同,因此并不固定。以山西为例,雍正初年,山西巡抚诺岷是从二品,他的俸禄在当时仅有155两,但他率先推行养廉银制度,到了年底,他拿到的养廉银是12000两,是俸禄的77倍。这个数据并不夸张,再例如,晚晴时期,著名的淮军将领,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他的养廉银是10000两。 养廉银制度在山西试行后,官员们得到了好处,让其他省份的官员垂涎不已。到了雍正二年,试行规模逐渐扩大,最终推广开来。 四、养廉银的经济来源 养廉银制度的创立和推广,要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钱从哪里来?上文提到,雍正登基时国库空虚,朝廷没有钱,从哪里提高官员待遇的呢?这就要讲到养廉银的经费来源——耗羨归公。 早在明朝时期,特别是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后施行「 ”一条鞭法”,老百姓每年向地方交纳的粮食都折合成银两,官府收到老百姓手中的碎银之后,需要熔化铸成整银。在这一过程中,银两有大量的消耗。消耗的部分,被称为「 ”火耗”,需要老百姓补齐。也就是说,老百姓向朝廷交纳赋税的时候,实际上比朝廷规定的数额要多。 但各地官吏为了中饱私囊,会把「 ”火耗”提高,最终老百姓交的火耗超出了被消耗的部分,有了盈余,而余下的这部分,被称为「 ”耗羨”。在一般情况下,耗羨大多被地方官贪墨了。雍正实施养廉银制度的前提,就是耗羨归公。也就是说,把多收老百姓的钱,归到公账上,然后再折合成养廉银,发给官员。这种做法,实际上有四层意思: 第一,雍正是用地方上的钱,来养地方上的人,国库并没有多拿一分钱。 第二,地方上的耗羨之前是被个别人贪腐,养廉银制度推行后,这笔钱被按照公开的规则,分给了更多的官员。 第三,这种耗羨归公结合养廉银制度,相当于朝廷默许地方官「 ”公开”、「 ”合理”地分享耗羨。把个别人的「 ”灰色收入”,变成了大家的「 ”白色收入”。 第四,这种做法,即提高了官员的待遇,又避免了个别人的集中贪腐。耗羨归公是养廉银制度的根本,也是养廉银的经济来源。与此同时,耗羨被公开化,各地官员必须透明地向老百姓征缴火耗,火耗的征收,反而降低了,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耗羨归公的数额很大,不仅满足地方的养廉银所需,还可以填补地方的亏空,上缴国库。雍正在位期间,国库日渐充盈,耗羨归公的功劳很大。 另外,关于养廉银的经济来源,除了耗羨归公外,雍正时期推行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制度,也给地方和朝廷增加了收入,也是养廉银的经济来源之一。 五、养廉银制度的利与弊 雍正推行的养廉银制度,对清朝的官员影响极大,对清朝的政治也产生影响。但这一制度,有他的利与弊。 1.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 雍正登基时的财政环境较为不乐观,贪腐成风,同时官员工资过低,雍正创立养廉银制度,旨在通过提高官员的待遇来解决官员贪腐问题。这个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一定的积极重用,其表现可总结为三点: 第一,养廉银制度,缓解了官员的贪腐,吏治日渐清明。 在养廉银制度之前,官员的俸禄过低,和他们「 ”十年寒窗”的努力不成正比,为了过上优质的生活,因此诞生大量的贪腐。养廉银制度诞生之后,从两个方面达到了遏制贪腐的作用,一个是提高了官员的物资待遇,另一个是切断了连接上下级的腐败链条。特别是对于耗羨归公等明确之后,底层官员的直接贪腐来源被限制,切断了他们和上层官员的腐败链,官员的贪腐得到抑制。雍正时期的名臣孙嘉淦曾说: 「 ”养廉银已足,上司不得需索属员,而摊派无由。即无害于民,复有补于吏治。” 第二,火耗征收降低,减轻百姓负担。 因为雍正施行耗羨归公来作为养廉银的经济来源,在养廉银制度之前,各省在火耗的征收上并没有统一标准,各地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以至于民间火耗逐渐提高,百姓不堪重负。在养廉银制度实施之后,火耗的征收日趋标准化和透明化,百姓所缴纳的火耗反而降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第三,养廉银制度充盈了地方和朝廷的藩库。雍正年间,全国耗羨归公的银子每年约四百万两,各省官员的养廉银开支约为二百八十万两,每年有大量的盈余。这些盈余,除了上缴国库外,也可以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若遭遇天灾等重大变故,地方上的财政压力减小,给朝廷国库的压力也相应减小。所以说,养廉银制度让地方和朝廷都成为受益者。 2.与此同时,养廉银制度也有他的弊端和不合理性,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养廉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地方的耗羨归公,但火耗并非正式的税收,其存在本身就不合理。也就是说,所谓的养廉银制度实际上是把国家该负担给官吏的薪酬,转嫁到了老百姓身上。 第二,养廉银制度在雍正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这项制度需要配合像雍正这样高压反腐的帝王。到了乾隆后期,养廉银制度日渐僵化,乾隆对贪腐的治理没有乃父严格,再加上地方上执行力不足,财政日趋混乱,反而加速了腐败。 六:结语 治理腐败,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问题,雍正登基之初,结合当时的财政大环境和政治背景,创立了养廉银制度,在雍正一朝,产生了诸多积极意义。但这种制度并不是万能的,他需要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相关参考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他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
即位后,虽然天下太平无事。但面对大小官吏贪赃枉法,吏治极端腐败,他却极为头疼。1723年,也就是雍正元年,山西巡抚诺岷向朝廷提出了“养廉银”制度,这一“高薪养廉”的制度立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和支持。
人们对高薪养廉这个说法很熟悉,养廉这个词其实来源于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创建自清朝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这项俸禄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腐败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清
古代的皇帝,为了防止他人造反,以及更好地进行统治,都制定了各种骇人听闻的酷刑,如凌迟、腰斩及五马分尸等。这不仅是为了折磨犯人,更是提醒其他人,如果敢触犯律法,下场也会跟这些犯人一样。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位
自从咸丰去世后,慈禧逐渐掌控了朝廷大权,只要是敢敢对她的大臣,不是被革职查办,就是被贬官到外地。所以,当时的官员都十分清楚,光绪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若是想被提拔重用,就要百般讨好慈禧老佛爷。然而
武则天发明了一种制度,之后的朝代一直沿用,至今依旧有很大影响
一提到古代的皇帝,我们都会想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吊打匈奴的汉武帝,以及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但有一位皇帝则非常特殊,她就是女皇武则天。众所周知,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的妃子,被赐号“武媚”,后来被唐高宗纳入
历史上真正的雍正怎么死的?服丹药致死是真是假?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
在我国古代一直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子的地位很低,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到了宋朝之后,女子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不仅要讲究女德,对于丈夫还要言听计从。古时候男人为了防止自己的妻子出轨,发明了很多种办法,其中
清总督灰色收入18万,两江总督养廉银1万8,曾国藩为何还穷兮兮
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终于当上了两江总督,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盘。两江总督管辖江苏、江西和安徽省三个省,是大清唯一统辖三省的总督。巡抚以下,三省的地方官员的荣辱升迁,都是他曾国藩的一句话。大小官员
谁是中国第一个太上皇?有一种不太流行的说法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职位之后,可能是孝心大爆发,特别为自己只做过秦王的父亲不值,便追封父亲为太上皇。恩,第一个太上皇是去世后才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