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好样的
Posted 北洋
篇首语:女人错过了那个想嫁给的男人,就会变得挑剔,男人错过了那个他最想娶的女人,就会变得随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兵好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兵好样的
公元1792年,乾隆皇帝为了震慑英国,下令沿途各镇举行「 ”阅兵”(古代也称「 ”观兵”),效仿明成祖朱棣之故事,展示「 ”天朝上国”之兵威,以实现「 ”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战略目的。可惜,八旗子弟表现太差,不但武器装备不行,连「 ”骑马射箭”这老祖宗赖以为生的本领都丢光了。使者马戛尔尼直言:「 ”大清帝国就是一艘破烂之战舰,只要愿意,帝国的军队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的登陆”,认为大清军队就是一帮「 ”菜鸟”,随便吊打。半个世纪后,维多利亚女王派出4000远征军来到南疆,挑起战争,果真打得清兵毫无招架之力,道光皇帝被迫与「 ”英夷”议和,「 ”天朝上国”之尊严受到挑战。此后,列强包括日本,纷纷来挑衅大清之底线,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巨大权益。 1900年,慈禧一怒之下,发布懿旨,向英、法、俄、美、德、奥、意、日等八国宣战,扬言要将这些「 ”蛮夷”赶出中国,以伸「 ”天讨”。结果很惨,八国联军一路从天津杀向北京,名将聂士成阵亡,义和团一溜烟全跑光,老佛爷只好携带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跑去西安,名曰「 ”狩猎”。因该年为庚子年,故而此次事变被称为「 ”庚子国难”,实乃中华之浩劫。对外作战惨败,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慈禧只能加快训练军队,继续扩编北洋新军、湖北新军、河南新军,以应对危局。1906年10月,为了检验部队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清朝下令「 ”大阅兵”,参演士兵主要从北洋、湖北、河南新军抽调,总计3.3万人。当然,此次演习最大的看点不是军队,而是阵容相当豪华,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五位民国「 ”总统”悉数登场,还有当时尚为小兵的冯玉祥。 要举行大阅兵,首先必须抽调出军队、补给物资、弹药等,否则拿什么来演,搞不好还会让欧美列强看笑话。要知道,此次阅兵可是邀请了欧美各国武官、公使、记者等参观并报道,直接玩「 ”直播”,其影响非同一般。河南、北洋(天津)、湖北等地,相距千余里且军队分散驻防,士兵如何能按时到达预设阵地呢?这个很好办,清朝设置阅兵处,统筹相应事宜,铁路、电报、电话等现代化设施,在调兵命令传出后,必须为其让路。借助这些现代化的交通与通讯设施,河南、北洋、湖北等省份参演士兵按时抵达预设地点,即是河南彰德,也就是袁世凯老家,其中之用意相当明显。此次参演,总计兵力3.3万,马5000匹,车1500辆,很有近代化气息。阅兵总指挥慈禧、光绪,挂名而已;北军总指挥袁世凯,南军总指挥张彪,南北较量,锻炼实战技能。 演习首日,玩骑兵冲击、砍杀。南军马队从汤阴县出发北上,北军则从安阳县出发,两军在预定地点进行战斗。当侦察兵相互发现对手时,南军、北军立刻转变战斗队形,进行交战,「 ”一转瞬间,两军相交,互相冲锋,蹄迹交错,几于挺刃相寻。”按照计划,此次骑兵对冲,应该是北方退却,可南方侦查出现失误,导致先头部队冒进而后续部队又无法及时增援,故而判定南方退却。演习第二天,双方主力对决,骑兵、步兵、炮兵协同作战。此次主力作战,南北军都采用迂回包抄、分割包围战术,击杀对手薄弱环节,战况激烈,可无法分出胜负。阅兵处判定,双方各有所失,也各有所得,算是打成平手。演习第三日,南攻击北防御之战,南军出击,北方防御。此次交手,南军主动出击,北军也没消极防御,也主动派遣分队抄袭对手后路;南军也是如此,抄袭后路,与北军混战。阅兵处见双方都很给力,便立刻喊停,结束军演。随后,三军列好方阵,接受检阅。 此次彰德大阅兵,看点十足,影响也是很大。看点一:借助近代化设施,各地参演军队集合迅速且及时,检验了部队跨区域协同作战之能力,也表明军事近代化之重要性。「 ”举数省已编之军队,萃集一处而运用之,使皆服从于中央一号令之下,尤为创从前所未有,系四方之瞻听。”此等效果,岂是农业时代的封建王朝所能做到。看点二:新式军队战斗力强,纪律严明,堪称雄师。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中说道:「 ”原来五六十斤的帐篷,经雨一淋,弄成一百多斤……大队经过高碑店到达定县时,已经午后四点钟,每个人都拖泥带水,狼狈不堪。在这时就看出我们的军纪的确不坏,参谋人员都早走来了,弟兄们自己架起枪来,冒雨挺立着,一动不动。”可知,这些新式军队,纪律性要比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等旧时武装严明,具备了近代军人之基本素养。 看点十足的彰德大阅兵,带来之影响自然是深远的。当时欧美主流媒体,如《纽约时报》等高度评价此次阅兵,认为这些新式军队不但纪律严明且战斗素养很高,算是一支雄师劲旅,与日本陆军同出一层次,要比沙俄强一点。如此之评价应该算是比较公允,若单论军队战斗力(不考虑政府因素,毕竟清朝太腐败了),北洋新军绝对有能力与日军一较高下,战胜早已腐朽的沙俄军队,这在后来北洋政府出兵苏俄远东时可以看出。当然了,此次阅兵对袁世凯之影响更大,甚至差点要了他老命。为何呢?此次大阅兵,袁世凯调动北洋新军相当得心应手,军令一下,全军肃然,无人敢抗命,俨然就是一军之统帅。为此,铁良、良弼等满蒙少壮派便极力排挤袁世凯,乃至谋害之。慈禧太后死后,载沣摄政,准备赐死袁世凯这北洋军头目,可害怕军队动乱,只能作罢。不久,袁世凯辞职,回到老家「 ”养病”,直到载沣重新求助方才出山。 顺带说下,清朝在1906年举行的「 ”大阅兵”、「 ”大观兵”,除了检验部队跨区域协同作战之能力外,更多的是考虑到革命之危险。演习时,总是南军出动而北军防守,用意相当明显,就是想预防南方革命党。然而,清朝太腐朽,北洋新军不但未能成为维护王朝之利器,还是压垮帝国之最后一根稻草。武昌起义时,湖北新军为主力,袁世凯北洋新军消极应战,宣统只能下诏逊位,结束大清,也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时代。 参考文献:《袁世凯奏议》、《我的生活》、《光绪朝东华录》)相关参考
清兵入关,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最后李自成在处理吴三桂的问题上欠妥而后吴三桂借陈圆圆事件公然和满清政权勾结引清兵入关,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合绞杀下。李自成大顺政权很快
当年清兵入关之后,在江南到底屠杀了多少人? 西元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缢后,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而清军的南下之路,往往充满血腥,如历史记载,清军攻打扬州,屠城屠杀了10天,被称为「扬
大家在看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常常看到清兵衣服写着“兵”或“勇”字,这两种标志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这是区分不同兵种的设计。“兵”史书上记载,“兵”是清朝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了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包括了满
清军扬州屠城:为躲屠杀很多美妇把自己献给清兵 史可法的“深更泪”并没有能保住扬州。满人对于以后发生的事情的记载显然是很坦率的: 十八日(1645年5月13日),
清军入关是指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
大清朝海军鸦片战争发生后大清国军队节节败退;主战派和乞和派经常在朝堂上吵成一锅粥。目睹大清国国势江河日下举棋不定的道光皇帝急如热锅之蚁不知该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这天一脸疲惫的道光皇帝又在朝廷上请众臣再
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立了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率领一百万起义将士,渡过黄河,分两路进攻北京。两路大军势如破竹,到了这年三月,就在北京城下会师。城外驻守的明军最精锐的三大营全部投降。
大家经常在有关清朝的书籍、文章或影视剧上看到“兵”和“勇”二字,特别是电影、电视剧里整装待发的清军队伍里,通常背上贴着这两个字。 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为满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夏完淳生于大明崇祯四年,少年英雄,明末诗人、抗清英雄。话说此子出生后5岁就能读经史,7岁就能写诗文,9岁就出品了《代乳集》。14岁从军开始抵抗清兵,直到十六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喜欢看,以清朝为背景的古装电视剧,从一些剧照或是相关的照片,我们发现清朝的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并不一样,大多的区分是胸前贴着不同的字号,有的贴着兵,有的贴着勇。按理说他们都属于清朝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