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

Posted 安史之乱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聊安史之乱。前面咱说到,史思明与他的老冤家李光弼在河阳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最终,史思明以惨败收场。失落的史思明无奈,只有退缩到洛阳,准备住到洛阳宫内享几天清福。此时的洛阳,虽然已经被战争折磨得千疮百孔,但终究还是有些繁华的影子,战争年代,这里也算是享福的好地方了。 面对史思明的咄咄逼人,朝廷这边却出了问题,曾经威震四方的郭子仪坐起了冷板凳,而唐朝中兴的大功臣李光弼也罕见地惨败在洛阳城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情?两个名将为什么突然之间都倒了霉?咱一个一个说。 李亨 邺郡惨败,郭子仪成了背锅侠 咱前面说过,为了一举荡平安庆绪,李亨可谓是大出血,把手底下的牌全部打了出去,出动了六十万大军,而且,阵营中名将云集,这其中就包含郭子仪和李光弼。 只可惜,李亨耍了个小聪明,六十万大军分成九路,居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统帅,各自为战,只设了一个象征性的统帅:宦官鱼朝恩。毋庸置疑,这种打法,倘若遇到菜鸟级的对手,肯定能够瞬间碾压,但要是遇到史思明这种老油条,恐怕就要栽跟头。果不其然,朝廷六十万大军被史思明五万人打了个落花流水,损失惨重。仗败了,总得有人背锅吧,而且背锅这个人还必须得有分量,否则也说不过去,你要真的拿出去俩偏将背锅,也太糊弄人了。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鱼朝恩自然不能把自己给卖了,于是脏水就这样泼到了明星级的统帅身上:郭子仪。 郭子仪 面对这种情况,郭子仪百口难辩,事实上,在败退时,郭子仪的部队也确实损失很大,但,把整个战役失败的锅都甩到他身上,也确实很冤枉。李亨也就只好从中和稀泥,给郭子仪升官,来朝廷享福。一个将军,你让他来干文职,这明显就是给个冷板凳,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前线告警,李亨无奈起用郭子仪,但出尔反尔 可是,这毕竟不是太平年代,你把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放在家里发霉,终究不是什么好主意。不久,麻烦来了。西北的党项部落突然发难,吵着闹着要造反,势力很快发展到了京畿周围,并且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苗头。这下子可愁坏了李亨,既然如此,那就只好硬着头皮让「 ”郭子仪”出征了。 鱼朝恩形象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我把郭子仪三个字给打了引号,这是为何呢?原来,李亨对郭子仪还是不信任,只是打了一个郭子仪的名号,率军出征的并非郭子仪本人。这是一个「 ”挂羊头卖狗肉”式的行动,本意是用用郭子仪的名头,吓退党项。谁知,党项人并不买账,双方陷入了僵局,长安的危险一直都未解除。无奈之下,李亨最终还是拿出了郭子仪这张牌。 还真别说,郭子仪的本事真不是盖的,一般人搞不定的问题,到了他这里,三下五除二,仅仅用了几天时间,党项就消停了。看来,党项人怕的不是贴牌的郭子仪,而是真正的郭子仪。李亨自然非常高兴,立即准备重新起用郭子仪,让他率大军直捣范阳,断了史思明的归路。 率军平党项 如果李亨真的按照这个思路执行了,那么,也就基本上符合了当年李泌所提的「 ”彭原对策”,关于彭原对策,在此就不做详述了,鄙人在前面的文章中专门说过这个事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指导。这个打法要是实现了,安史之乱真的可以提前结束了。只可惜,李亨是个软耳朵,被鱼朝恩一阵教唆,郭子仪再次回到了冷板凳,这就是命! 郭子仪的小鞋还没穿完,李光弼的小鞋也来了 李光弼在大胜史思明之后,本来是处在休养生息的状态,准备积蓄力量,再次反击。谁知,这时候他也被鱼朝恩给盯上了。 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谣言,说是洛阳城内尽是一些燕赵之人,他们思乡心切,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攻占洛阳,简直易如反掌。谣言就谣言吧,大家无聊,找点饭后谈资也是有可能的,但要命的是谣言会影响到谁。不出所料,鱼朝恩很快听到了这个谣言,在主子面前邀功心切的大宦官,自然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悍将李光弼 不用说,像李亨这种软耳朵,肯定经不起鱼朝恩的死缠烂打。很快,李亨心里痒痒了,毕竟,收复东都可是千秋伟业,起码可以振奋士气。说干就干,李亨的诏书很快就抵达了李光弼的大营,让他准备攻城物资,随时进取洛阳。 深谙军事的李光弼知道,这绝对是一招臭棋,洛阳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若真的出兵,必然长期驻兵于坚城之下,可是兵家大忌。为了让李亨回心转意,李光弼决定用奏疏争取一把,不过,也是徒劳,很快被李亨否决,一场恶战,即将爆发。值得一提的是,仆固怀恩居然也上书李亨,请求进攻洛阳。按理说,仆固怀恩此时是李光弼的部下,怎么会给自己的领导唱反调呢?原因就是李光弼治军太严格,两人早就有了矛盾,河阳大战之时,李光弼甚至差点命人斩杀仆固怀恩父子。 进军洛阳 无奈,君命难违,李光弼最终只有硬着头皮出征了,大军浩浩荡荡开往了洛阳城。不过,这场战役还未打响,实际上胜败已定,为什么?因为李光弼是「 ”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熟悉李光弼的朋友都知道,此人擅长打的是防守反击,就是守住城池,伺机攻击的打法,而他的软肋就是野战。反观敌人,虽然有一个洛阳城,但那只是诱饵罢了,真正威胁李光弼的,实际上是史思明手底下那些身经百战的骑兵,一场激烈的野战正在等待着李光弼,他不败,谁败? 很快,李光弼的大军抵达了邙山周围,他的老对手史思明已经在此等候多时。看到叛军势盛,李光弼迅速命令部队依山列阵,准备迎击。可是,他忘了,他的小鞋还没穿完,命令刚下,仆固怀恩就表示反对,他要求在平原列阵,与叛军硬碰硬决战。正所谓「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战场上,主帅肯定只能是一个人,否则,一定出乱子。正当唐军无所适从之时,史思明可没耐心等待,一声令下,叛军精锐骑兵冲向了唐军。 胡人骑兵 不用说,这种情况下,唐军不可能获胜,很快就被冲得七零八散,李光弼纵有天大才能,也不可能指挥得了溃兵。无奈,李光弼率领手下推到了闻喜,鱼朝恩则比兔子跑得还快,一口气跑到了陕郡才停下来。这场大败,谁来买单呢? 李亨此人,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在瞎指挥这方面,他成功地把自己老爹的基因遗传了下来。不过,体制病也是没办法扭转的,面对叛军,李亨确实也不可能完全放手任由武将掌握着兵权,否则,平定了安史,保不齐下一个叛将也就形成了。当然,郭子仪和李光弼受挫,对于朝廷来说,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平叛的进程被大大地耽搁了。所以,做领导,胸怀和手段缺一不可。 好了,今天的故事咱就说到这里吧,下期,咱接着聊。 我是猫叔,坚持原创,欢迎关注。

相关参考

唐朝战将李光弼有何战功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吗

  李光弼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

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

名将李光弼到底有多狠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更新唐史系列小文。今天,咱说一位平定安史之乱起到至关重要的猛将:李光弼。此人与郭子仪齐名,时称「”郭李”,既然如此,也一定绝非等闲之辈。那么,咱今天就来聊聊李光弼指挥的太原

唐朝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生平 李光弼简介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为宦官所谗。病死徐州,年五十七...

安禄山举兵叛乱,就不怕郭子仪那些名将

唐朝中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可以说一下子把盛世大唐给拉到了深渊,从此虽有中兴,但终究无力回天。在这场叛乱中,大唐有很多名将都出了力,有战功累累的郭子仪,李光弼,也有没什么战功的哥舒翰、高仙芝等。有时候细想

安史之乱唐名将如云,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中名将谁功不可没

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个唐朝著名将领分别是谁?郭子仪和李光弼。1、郭子仪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后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

唐朝名将李光弼怎么死的

  李光弼  唐朝名将李光弼虽然名气不如郭子仪,但是他的贡献却不小,一生也算战功累累。  李光弼(公元708年至764年),唐代柳城(辽宁省凌源县)人,契丹族,唐朝大将。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的酋长,时

159 张巡草人借箭

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