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中士兵最害怕的不是敌军,而是这种小虫
Posted 战壕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一战中士兵最害怕的不是敌军,而是这种小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一战中士兵最害怕的不是敌军,而是这种小虫
我杀了他们,但他们不会死。 是的,每一个白天和夜晚, 让我无法休息入睡, 我不畏惧,也不逃避, 在痛苦中我转过身来, 用血把我的双手染红。 然而这只是徒劳——他们上来得比我杀的更快 变得比之前还残忍。 我杀呀杀呀,杀红了眼, 杀得我精疲力尽。 他们还在一直折磨我…… 这是英国诗人艾萨克•罗森伯格在1918年所写的诗歌《不朽》,回忆了他在一战中的经历。在法国的两年时间里,他将战场见闻和灵感写成诗歌,再以信件的方式寄送回国发表。他的战壕诗被视作反映一战残酷的真实写照。正是这首诗写作的同年四月,他被发现死于加来一个小镇,年仅28岁。 泥泞战壕里的一站士兵 单看这首诗,你或许以为诗人在描述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战斗,敌军如潮水般冲杀上来,士兵们已经灯枯油尽。 但其实让士兵疯狂的,并不是敌军,而是虱子。 虱子容易滋生在人类聚集的肮脏环境里,战壕正好是它的理想居所。在一战中,士兵们无法经常洗澡,也无法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而且士兵们还喜欢挤在一起取暖,虱子就很容易从一个人跳到另一个人身上。 而且虱子的繁殖速度很快,每只母虱子一天能产8-10颗卵,只要1-2个星期的时间,这些卵就能孵化,再过2周就可以继续产卵。 因此,对于一战的士兵来说,某种程度上来说,虱子是比敌军更可怕的敌人,因为他们从不休息。 虱子在人群聚集的肮脏环境繁殖很快,战壕就是这样一种环境 士兵斯图尔特•多尔登回忆起战壕中的经历时,是这么说的: 「 ”我们肯定得穿好衣服睡觉,但这个时段正是那些小虫子活跃的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它们总在我们的腰间活动,那是我们最难挠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是从睡觉的地方走出来,在腰带的位置放上一根来福枪的枪管,然后像驴子一样在柱子上来回摩擦。这样它们才会消停一会儿。不过只要走回睡觉的地方,因为那里很温暖,这些虫子马上就会重新开始折磨你。” 虱子并不会心疼疲惫的士兵,亨利•格雷戈里在战后接受采访时说到: 「 ”有天晚上,我们在站完两个小时的岗之后好不容易躺在床上,我的朋友乔克大喊,该死,我再也受不了了!只见他脱掉所有衣服,把贴身衬衣平摊在防空洞的中央,我们都围过去看,只见衬衣上都是虱子,蔚为壮观。” 战壕里的士兵没有一个睡得好觉,因此在晨起的时候自然无法恢复精神。中尉军官罗伯特•谢里夫描述到: 「 ”清晨,我们马上要发起进攻,全营在茅屋外的泥泞中集合。我让手下排好队,做一些必要的检查。他们看上去病得很重,脸色苍白憔悴。他们抖动着肩膀,这种行为我很熟悉——他们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脱衣服了,身上全是虱子。” 一战时典型的战壕 可以想象,这样的部队,战斗力肯定要大打折扣。因此,战争中的政府也想了各种办法来消除虱子对士兵的影响,不过收效甚微。按时洗澡/按时换衣服,都不可能真的贯彻,改善战壕环境那就更别提了。能称得上有效的,只有一种萘、杂酚油和碘仿制成的糊状物。把它涂在衣服的接缝处——也就是虱子聚集的地方,几个小时内就能消除虱子。但是,这种化学制剂对卵是无效的,因此也就无法根除虱子。 集中清洗被服的频率很低 所以,一战中的英国士兵在休息的时候都进行一种集体活动,叫做「 ”聊天”(chatting)。只见几个大男人围坐在一起,脱掉身上的衣服,拿出准备好的蜡烛、点着。烛光夜谈吗?没有那么浪漫。他们用蜡烛的外焰灼烧衣服裤子的缝隙,虱子受不了热,就会像饼干一样爆裂开,搞得士兵一脸血。但如何才能既烧死虱子又不烧掉衣服,就只有等老兵手把手来教你吧。 法国士兵在debug 在军队中流传着很多关于虱子的话题。比如士兵们一边「 ”聊天”一边争论,是杀死年轻的虱子效果好,还是杀死年纪大的虱子?有人主张要杀死年轻的,因为年老的「 ”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也会哀痛致死;有人主要要杀年老的,这样年轻的虱子就会来参加老年人的葬礼,这样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 驻扎在索姆河附近的英格兰士兵 这只是无聊的玩笑,不过虱子对于士兵来说,并不只有瘙痒一个麻烦。 在最近发布的一部讲述《魔戒》作者J.R.R.托尔金的传记电影中,讲述了托尔金在一战中冒着枪林弹雨寻找伙伴的经历,当时他发着低烧,几度陷入昏迷。 这段经历是真实的。托尔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英国兰开夏步兵团的通讯军官。在1916年10月染上了「 ”战壕热”。这是一种当时在前线战壕中的士兵经常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烧,剧烈头痛、头晕眼花、小腿和肌肉持续疼痛等状况。当时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染病的士兵往往被送到医院几周后就好转了,可一送上战场很快就会复发。 电影《托尔金》中描述了传主在一战中罹患「 ”战壕热”的情况,并暗示持续高烧可能触发了托尔金对魔戒的想象 医生都不知道原因,只能猜测这是某种战场上的流行病。由于不怎么致命,处理起来就比较潦草,往往给士兵一瓶泻药,安慰说,清理一下肠道就好了。然而,随着发病的士兵越来越多(从1915-1918年,估计英法比三国军队共有50万名士兵染病),各国政府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1917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红十字医学研究委员会,英国陆军部也不甘示弱,成立了陆军战壕热调查委员会,开始研究该病的发病原因。 一个正在debug的法国士兵 两国的医学专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虱子,不过直到1917年低,也就是战争结束前一年,才终于找到了答案。美国人认为是虱子的叮咬传播了疾病,而英国人则更高明一些,证明了是虱子在叮咬导致皮肤破损之后,虱子的排泄物中一种立克次氏体微生物进入了人体,导致的疾病。 由于发现得晚,直到战争结束,交战政府都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治疗这种疾病,不过对于士兵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生病以后就可以送到后方医院,虽然发烧全身痛,至少比在战壕里挨炸要安全得多。 托尔金、以及他后来的好友,写《纳尼亚传奇》的C.S.刘易斯都是因为战壕热被送回了英国,保全了性命。而托尔金的另两位牛津大学时期的好友则死在了战场上。你说虱子是害人还是救人呢,很难说,是吧。相关参考
原标题:白崇禧最巅峰的一战,对手不是林彪,而是这个军阀说到北伐战争,大家最熟悉的战役是哪些?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还是跌宕起伏的南昌战役、武昌战役?当然,这些战役都是北伐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不过,要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人数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虽然中国历史上有一些“以少胜多”的战役,但在两三千年的历史中,出现的概率也是很低的。即使强如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秦军人数上也和赵括的赵军相当!
历史上有一场最悲壮的战争,数千名将士背井离乡,坚守国土42年,最后头发花白与十万敌军厮杀,以身殉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争总是要有伤亡的,这一点而言,没有哪一场战争是能够摆脱的宿命了
13世纪的蒙古,简直是开了挂,横扫亚欧大陆,铁骑所到无不臣服。然而,一个小城却坚守了数十年,蒙古从来没有征服过。在蒙古军攻打该小城时,南宋士兵的一箭,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这一战就是钓鱼城之战。率领蒙
大战在即曹操在军中讲了个段子,连敌军士兵都笑岔气?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后世对曹操的评价还是有很多争议的,其实在明朝以前因为没有人写出来《三国演义》,人们读的都是《三国志》,在三国志中对
在1944年12月16日清晨,超过20万德军士兵以及1000余辆坦克沿一条从比利时南部至卢森堡中部约85英里长的战线向阿登森林发动猛攻。德军的突然袭击撕碎了前沿盟军的防线,部队只能在阿登森林进行重整。
公元前207年,刘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咸阳,内心激动不已,等着楚怀王熊心兑现“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哼着小曲,喝着小酒,仿佛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现实出乎意料,他没能等来楚怀王的任命诏书,却把项羽惹怒
陈叔宝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为了不辱没亡国之君这个名号(当亡国之君也不容易啊,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和功名赫赫的开国之君一样多,所以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陈后主这个人的荒淫腐败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别的不
守城的士兵为何不直接推翻云梯,反而要用滚石、弓箭等进行防御阻杀呢?直接推翻云梯可以使敌军直接摔伤摔死,避免了自身的伤亡,而且简单方便不是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是像我们
古代攻城是个技术活,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负责攻城的将领,必须要具备很高的军事才能,否则非但损兵折将,而且几乎不可能拿下城池。攻城不容易,守城更艰难,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击,在援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