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的 ”三皇五帝”历史框架是正确的

Posted 彩陶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的 ”三皇五帝”历史框架是正确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的 ”三皇五帝”历史框架是正确的

按传统的历史框架,黄帝之前是「 ”三皇”时代,黄帝之后,进入「 ”五帝”时代,即「 ”三皇五帝”框架。 随着民国的出现,中国出现了一个新型的现代历史框架。此框架以黄帝为中国历史的起点。经过推算,黄帝距现代大约5000年,然后就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上下五千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他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黄帝陵致祭。祭词说:「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样,这个以黄帝为起点的历史新框架,便成为民国一朝的官方正史,是经过孙大总统钦定的。就这样以讹传讹,贻害至今。人人皆知中华文明五千年,将近乎胡扯的东西奉若经典。 以黄帝为中国历史的起点,显然是中国历史的亵渎,因为此前,还有一个漫长的三皇阶段。更重要的是,这不是简单地缩短了中国历史世间的问题,而是把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给删掉了。三皇时代,恰恰是中国起源的时代,也是中国文明保持最纯粹、纯洁的时代。 显然,以黄帝为中国历史起点的做法,是受到《史记》、《大戴礼记》的书的影响。《史记》的开篇,《大戴礼记》的帝系篇就是从黄帝写起,但这决不意味着,司马迁和大戴将中国历史的起点定在黄帝时代。 中国文明的起点是远比黄帝早的伏羲时代,伏羲时代的主要成果就是易经的出现,即所谓的伏羲画卦。易经就成为中国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的证据,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及了这一点。只是,对黄帝之前的历史,除了一部易经外,留下来的记录太少。即便是关于黄帝的记录,也是不可靠的,司马迁尽量做了筛选。 民国时期之所以抛弃「 ”三皇五帝”的传统历史框架,搞出一个以黄帝为起点的新框架,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受西方历史观的影响、误导,尤其是历史纪年方式的影响。第二是当时的政治需求、革命需求。 基督教的历史将耶稣当成历史的起点,同时以耶稣的出生年份为历史的起点,然后用直线累加的方式纪年。 于是民国时期的学者,也模仿西方,认定中国的历史起源于某个具体的人物,也以他的出身年份为起点,搞直线累加的纪年。选来选去,发现用黄帝替代耶稣,当中国历史的起点比较合适。而且黄帝比耶稣古老的多,这样还可以彰显中国历史的悠久。正如孙中山说的:「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甲午海战惨败给日本后,中国举国求变,而且榜样是日本。开始是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反对清政府有目标的革命开始成为主流。与是革命党人就有意识地,构造一套区别于官方的历史构架,形成新的凝聚力。于是就提出了「 ”黄炎子孙”说,将黄帝认定为中国的最初祖宗,所有的中国人在血统上都是一家人,而西方蛮夷和清廷满族则都不属于这个大家庭。孙中山的「 ”驱除鞑虏”,就是包括西方蛮夷和清廷满族着两者的。 尽管,在黄帝为起点的历史框架中,中国的历史依然比欧美为长,但是,就中国历史本身而言,却是割裂历史的、压缩历史的,因为把黄帝之前的那一段抹掉了。 而且,在以「 ”脱中入西”式的新文化的影响下,民国的学者们对中国历史的否定愈发严重,干脆冒出了一个所谓的学派,专以否定中国历史为能事,就是以顾颉刚以首的「 ”古史辨”派。他们不仅否定了以黄帝为首的「 ”五帝”史,而且认为「 ”三代”史也不全为真。顾颉刚考证说,作为夏朝始祖的大禹本来是一条虫。 随着考古学从西方传入中国,民国的学者们,开始更信考古资料,而不信传统文献。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考古资料是从地下挖出的古代实物遗存,作为证据,似乎更客观、直接。二是更重要的,考古学是欧美搞出来的,是西学,民国后,中国学术是「 ”脱中入西”的。 但是,考古学对中国历史框架的影响是戏剧性的。最开始,由于出土的考古资料非常少,于是学者们,就说中国历史很短,古代的历史都是瞎编,而且是「 ”层累”式的瞎编(顾颉刚)。但是,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增多,学者们也「 ”与时俱进”地将中国的「 ”信史”逐渐往古代延伸。 通过研读甲骨文材料,王国维发现,甲骨文中所存在的对商王世系的记录,与司马迁在《殷本纪》的记录高度一致。这样考古学就可以证实,司马迁对商朝的记录是可信的。既然《殷本纪》可信,就没有理由认为《夏本纪》不可信。 最戏剧的一幕当在彩陶考古上。上个世纪20年代,瑞典业余考古学家安特生在河南的仰韶发现了4、5千年前彩陶。后来使用这种彩陶的文化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安特生吃惊地发现,中国仰韶的彩陶,与西亚古两河一带所出土的在风格上高度一致。作为一个西方学者,安特生在当时就提出了一个想当然的判断,中国文明是从古两河传过来的。这就是著名的中国文明西来说。 但是,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深入,中国境内出土的大量的彩陶,其中最古老的来自甘肃大地湾遗址,在7、8千年前发掘时间是1979年,基本与古两河地区最古老的彩陶相当。因此,长期以来,西亚和中国彩陶,谁先谁后,就很难准确判断。 然而,中国考古学再传捷报,就在上个月,义务桥头遗址发布消息说,这里挖出的彩陶比大地湾更早,时间在9000年左右,这样彩陶的起源地就是中国。 不仅如此,彩陶是在陶器的基础发展出来的。如果此前彩陶的起源地尚有争议,但是,陶器的起源地只能是中国,因为中国所出土的陶器、陶片远比其他地方的都古老的多。最早的陶片已经可以追溯至20000年前,比西亚地区早10000多年。没错是10000多年。 有一点,安特生是正确的,彩陶在纹饰上的高度一致,显示古中国和古西亚之间,在5000多年前存在文明交流。随着考古学的深入,这种远古时期中西文明的证据越来越丰富。有学者单纯基于彩陶资料,提出了「 ”彩陶之路”说。 总之,业已丰富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补充司马迁对三皇五帝时期资料缺失的遗憾,不仅可以而证实和丰富五帝史,而且还可以恢复三皇史。 仔细研究中国以及西亚等地的考古资料,再结合中国的传统文献,可以清晰呈现中国上古史,证明「 ”三皇五帝”的框架是正确的。 首先需要指出和强调的是,三皇五帝,中的皇和帝,都是文化意义上的,时代意义上的,指代一个时代、一种文化。譬如神农氏,显然就是指农业时代、农业文化。即便真的有一个叫神农的人,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其意义也远远超越个人。 尽管黄帝不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但的确是一个崭新阶段的开端。以黄帝为界,中国历史呈现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在前黄帝阶段,中国文明是独立存在,没有遭遇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此时的中国文明最纯粹、纯洁。 在后黄帝阶段,中国文明开始周期性地遭遇西方文明的入侵和影响,开始出现周期性的文化冲突和融合。西方文明的要素开始传入中国,被中国文化所吸收,直至当下。在这种中西文明融合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文明要素也随之出现,包括战争、政府、法律、新形态的宗教等等。 同时,在中国周期性地吸收西方文明要素的过程中,是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和本位的,西方文明要素仅仅在技术、工具意义上存在。可以用洋务运动时所提出的原则概括这一点:「 ”中体西用”。 「 ”中体西用”是后黄帝时代,中国历史的历史模式。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框架

中国古代史框架,详细点中国古代断代史夏朝政治: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暴君:桀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世袭制:启继承禹的王位,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商朝又称殷朝,殷商

海宁县历史

一、海宁的历史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

海宁历史有多久

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安八年(203

高中历史总框架

高中历史事件框架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2008年2月14日ChenJinnan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

中国历史文化介绍

1.我国传统文化资料中国传统文化资料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

从考古学角度看二里头广域王权文化的构建过程

在传世史籍的记载中,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但由于留下来的历史记载不详细且没有当时的文字材料能证明这段历史是信史时代,所以我们无法得知中国第一王朝的形成过程。在考古学出现之后,这种情况有很大的改观,考

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媒介祖先崇敬,历来是华夏子孙的传统。《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上古之时,祭奠之事乃国之大典,其地位甚至在战争之上。然而在汗青历

三皇五帝到底是谁

“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媒介祖先崇敬,历来是华夏子孙的传统。《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上古之时,祭奠之事乃国之大典,其地位甚至在战争之上。然而在汗青历

西周末年,围绕周幽王之死都发生了哪些事

中国的早期汗青很恍惚,三皇五帝很有或者只是传说,夏商出土了不少考古发现,然则文字资料却很少,而因为一部有名的纪年体史书《春秋》的存在,周朝的汗青就要雄厚好多。《春秋》众所周知,周朝被分为西周和东周,西

在清代历史上哪些人是特一品哪些人是正一品

中国古代官员是分品级的,就是官的等级,最高的官是一品大员,不过清朝的一品大员对应的官职和你想的不太一样。总督之类的大官并不是正一品。往细了说清朝官员的品级是有9个大档,18个小档次,也就是“九品十八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