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蛮夷小邦到称霸诸侯——浅谈楚国的军事崛起
Posted 军队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蛮夷小邦到称霸诸侯——浅谈楚国的军事崛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蛮夷小邦到称霸诸侯——浅谈楚国的军事崛起
楚人自有英雄出。楚人自古就有「 ”楚狂”的称谓,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 ”火神祝融”的血液。 早在商周时期,楚人即以勇武著称,他们不甘受中原王朝的征服和统治,经常性地进行反抗,但是碍于周王朝的强大实力,他们只能在边境进行骚扰,所以,并没有成什么大气候。 周武王画像 在「 ”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的实力日渐衰弱,已无法制约和控制中原地区的诸侯,更无力顾及相对较远的楚国。此时,被视为「 ”蛮夷之邦”的楚国正虎视眈眈地盯着「 ”霸主”的宝座,「 ”其欲逐逐”。 先是楚武王灭掉了权国,而后楚文王、楚成王又敏锐地抓住了机会,以咄咄逼人之势,大肆杀向了中原地区。最终他们成功了,楚国从蛮夷小邦的身份,一跃成为了被中原列国所惧怕的国家。 楚武王画像 笔者认为,楚国能成功在春秋时期崛起的原因,是楚人「 ”尚武”的精神、楚国强大的军队和楚君正确的军事策略。这三者相结合,缺一不可。 那么,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使楚国迅速崛起的因素。 「 ”尚武精神”使楚国在战争中所向披靡 众所周知,精神要素决定着战争的结果。楚人「 ”尚武”的精神之火从未熄灭,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 ”尚武精神”是楚国能够在春秋时期的战争中所向披靡的首要因素。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楚人习惯用武力去解决问题。《左传》曰:「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即是以武力开展军事行动。楚人的「 ”尚武精神”在对外扩张方面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对外战争中,楚人向来习惯以武力解决问题,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勇于与敌人搏命厮杀。这种「 ”一言不合”甚至「 ”不言”就动武的习惯,在那个时期有着相当强的战斗力。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成王剧照 二、楚人知荣辱,以征伐克敌为荣,以临阵退缩为耻。在当时的楚国社会中,早已有了「 ”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观念,无论是官还是民,皆以出征疆场为荣。在战争中英勇杀敌或牺牲之人,皆会被人民所敬仰;而那些在战斗中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之人,不仅会受到军法的严厉处罚,还会被人民所唾弃。 三、楚人无视周朝礼法。春秋初期,中原地区的各诸侯认为,无视「 ”礼法”乃是大逆不道。而在残酷的战争中,楚人把这种「 ”无视礼法”,视为取得最后胜利的有利因素。所以,楚国以蛮夷自居,趁中原诸侯互相攻伐之际大肆扩张,令中原诸国「 ”皆惧”。这种「 ”无视礼法”的做法,变相地为楚国树立了权威。 四、楚人向来不惧失败。楚国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然而「 ”尚武”的楚人,并不是软弱之辈,他们没有退缩,总能败而复起,进而使楚国崛起于春秋之际,名列于霸者之中。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有尚武、不畏的精神。 综上所述,楚人这种崇尚武力、彪悍顽强的性格,成为了楚国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因素,使楚国在战争中所向披靡,为楚国称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成王与宋襄公剧照 楚国有与众不同的治军举措 楚国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楚国有着一支相当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拥有卓越战斗力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楚国自设三军。按照周礼来说,楚国属于小国,只能设立一军,而楚国却冲破周礼的约束,自设三军。这样的军事制度,大大地增强了楚国的军事力量,使楚国拥有了和其他诸侯「 ”叫板”的权利。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拥有庞大的军队却不为人所知,也可以起到「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二、军权集中制度。虽设立了三军,但是所有的军队和统帅都要听从楚君的调遣。反观此时中原的其他国家,他们在军权制度方面的完善程度是不及楚国的。同一个诸侯国,其内部各势力拥兵自重,军权相当的混乱。所以,这些国家的军事力量在战争中,无法完全发挥实力,也无法与楚国抗衡。 《东周列国·春秋篇》楚成王剧照 三、组建独特的武装力量。除了训练有素的主力军队,楚国在军队之中还加入了蛮军、舟师等部队,组合成了多兵种相结合的武装力量。这种武装力量可以适应各种地理条件,进一步改善了楚军的攻防能力,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由此可见,楚国是一个治军有方的国家。楚国军队规模庞大,兵种丰富有层次,极具战斗力。而军队权力的集中,不仅在战争时可以顺畅地调兵遣将,部署战略,还可以更好地巩固楚国的政权。这样的治军措施,可谓一箭双雕。 楚国善于分析局势,把握战机 有了「 ”尚武”的士兵,有了强大的军队,其实还远远不够。 因为,在军事行动中,决策者能够分析战况、把握战机,进而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才可以「 ”百战不殆”。楚国国君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总结出正确的军事方针,并创造出了一系列机动灵活的战略和战术。 《东周列国·春秋篇》宋襄公剧照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楚国的军事方针。 楚国根据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分析敌我双方的状态,利用中原诸侯间互相兼并的大好时机,作出了北进中原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是大胆而正确的。之所以说大胆,是因为楚国地处蛮夷之地,能够冒险攻击强国如林的中原地区,必要有雄心壮志,是勇敢的行为;之所以说正确,是因为这是对楚国最有利的战略方向。如果向南进攻,并无地利,楚国很难逾越长江天险这道天然屏障;如果向西发展,巴山蜀水易守难攻,胜算也不大;如果向东发展,东方虽地广人稀,方便进攻,但是没有任何经济意义,楚国还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进一步开垦和发展,这样的做法不能在短期内提升国力,而且会错失逐鹿中原的良机。所以,楚国选择北进的策略,这虽然有风险,但是有可能获得超出预想的收益。 《东周列国·春秋篇》周天子剧照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楚国在战争中的表现。从战术方面看,楚国在具体作战中善于利用矛盾创造战机,善于避实就虚,以图迂回制敌,而且楚军行动迅速,经常出其不意。从谋略方面看,楚军常以假象蒙蔽敌方,如著名的「 ”毁军而纳少师”,不仅麻痹了对方,还使其「 ”骄”,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松的进击取胜。 笔者认为,楚国坚定北进的军事方针,与他们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相得益彰。这两者的结合,使楚国在强敌如林的春秋时期,以军事力量称霸于诸侯。 楚国的崛起是一个由弱变强的奇迹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楚国能够崛起于「 ”蛮夷之地”,是一个奇迹。楚国民众众志成城,硬是在豪强并列、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了下来,这是十分不易的,也是值得赞许的,因为,是他们使楚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振兴曙光。 楚人「 ”尚武”的精神造就了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在楚君的率领下主动扩张谋求发展,这是楚人愿意做,也必须去做的。因为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这是他们的生机所在,也是他们的出路所在。相关参考
公元前643年,春秋时期的第一位中原霸主齐桓公去世,给齐国留下了一大堆烂摊子。先是五公子争位、竖刁内乱,后又有其他诸侯国不断来犯,齐国在内忧外患中迅速衰落,霸权不在。霸主之位的空缺让其他诸侯看到了机会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国名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有五霸,战国也有七雄,这几个诸侯国,可以说是这段时期无可争议的“主角”。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不同,因为春秋五霸指的是五个人,而战国七雄指的
...,楚国便已立国。比起秦国率先下手的韩、魏,楚国也曾称霸一时,但是为何最终却走向了没落?楚国是诸侯国中最先称王的,因其地处南方,被中原列国所排斥,所以楚国在南方自己逐渐发展了起来。而后为了扩大领域,楚国...
...,楚国便已立国。比起秦国率先下手的韩、魏,楚国也曾称霸一时,但是为何最终却走向了没落?楚国是诸侯国中最先称王的,因其地处南方,被中原列国所排斥,所以楚国在南方自己逐渐发展了起来。而后为了扩大领域,楚国...
楚国的力量来自哪里呢?正是来自楚国的蛮夷性。虽然被称为蛮夷一直使楚国很不满意,但是不得不说,在楚国的高层政治中,一直存在着强烈的蛮夷习气。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弑君传统”。公元前740年,第代熊通杀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庄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而统一天下,楚国成就霸业也非旦夕之间。楚国虽地处于南蛮,位不过子爵,为中原诸侯所不屑。然从楚武王开始,楚国便渴望参与中原政事。历
中央之国的形成作者:温骏轩长篇连载,每周更新我们继续聊吴楚争霸应该说楚国在柏举之战的这次落败,北方诸国是乐得在边上瞧热闹的,毕竟楚国这个蛮夷一直都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即使有人想救援,一般的小诸侯国也是决
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被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由此拉开了战国时代的帷幕。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强盛,又在秦惠文王时期攻占了巴蜀大粮仓,为秦国不断征伐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使得秦国隐有凌驾六国之
公元前382年,吴起正式担任令尹后,楚国朝中一下子炸开了锅。这小子,初来乍到(刚到楚国满一年),何德何能,大王竟给他封这么大的官。面对满朝的流言蜚语,楚王不为所动,他郑重的告诉吴起:楚国的军政,就此托
只读小说的看客对于袁术和孙家世代交好的说法显然无法认同。在三国演义体系中,袁术先借兵粮问题与坚掣肘,后待策甚傲,并用兵马换传国玉玺,在建号“仲氏”后又互相叫骂,终至兵戎相见。而史实中,以上事件半数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