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门户集团及官渡战败缘由之浅探
Posted 袁绍
篇首语:当筵意气临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绍的门户集团及官渡战败缘由之浅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绍的门户集团及官渡战败缘由之浅探
在汉末前三国时期,袁绍是一个罕见的「 ”幸运儿”。他凭借着自己「 ”四世公侯”的家世背景,从韩馥的手中兵不血刃地赚取了当时天下的第一大州——冀州。然后,又在与幽州军阀公孙瓒的数年战争中获得了最后胜利,一举跃升为实至名归的中原霸主。其声威达到巍峰之际,连刘备代领徐州这样的事情,当时以糜竺、陈登为首的徐州官僚们都还要向远在邺城的袁绍联名禀告以求得他的认可。 然而,在历史的进程中,袁绍以坐拥河北全境、统兵数十万的雄厚之资,结果竟似一颗巨大的流星,在东汉末年的天幕上只是一掠而过,落了个身败族灭的下场,岂不令人深思哉?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袁绍的门户背景是「 ”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出身,他的依托来自汉末第一流的世族名门,所以他就是汉末世族豪门的政治代言人。而曹操的门户背景是寒门庶族出身,他则是汉末寒门庶族的政治代行者。而在官渡一战,袁绍和他幕后的世族集团竟被曹操一举击溃,世族集团从此陷入了长期的蛰伏阶段,一直到数十年后才在河内司马氏的引领下实现复兴,并推翻了以庶族背景立国的曹魏。 袁绍像 我认为,陈寅恪大师的论史一向以深刻精到而著称,但在袁绍的门户集团和官渡之战的这段论述中,却有些不尽不实,其结论也站不住脚。 首先,单从袁绍的个人情况来看,《三国志》里描绘他:「 ”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他自己的社交圈也是「 ”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从这些文字分析,袁绍本人确系世族名士而无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汉末世族名门的政治代言人。如果他是汉末世族名门的政治代言人,那么像曲阜孔氏、颍川苟氏、弘农杨氏、东海王氏等天下第一流的世族名门为何都站到了曹操的身边与他坚决对抗呢?我们都知道,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所拥有的最大助力就来自幕后的荀氏一族。而苟氏素为儒宗荀子之后裔,是硬梆梆的正牌儒家名门。他们居然力挺身为庶族的曹操,而力抗身为世族的袁绍,这不正说明在他们心目中袁绍并非「 ”同路人”?袁绍又哪里能代表得了他们的政治呼声? 国学大师陈寅恪 我们继续深挖下去,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汉末世族名门的主流共识是「 ”拥汉匡复、重铸太平”。且不说曲阜孔氏、颖川苟氏、弘农杨氏、东海王氏等世族名门都是一直聚于许都,拱卫在汉献帝刘协的身畔,便是远在江东的张昭、隔在荆州的韩嵩、居于河北的崔琰等各地名士代表,实际上也是明明暗暗地认可和支持汉室正统的。所以,我们又要回到颖川苟氏的这个例子上来:当年,颖川苟氏的掌门人苟彧曾到邺城面见过袁绍,也曾被袁绍奉为上宾,但他还是决然弃之而去——因为,他俩的政治取向终究是截然不同的,荀彧和他幕后的世族集团是「 ”拥汉匡复”,而袁绍则企图代汉自立。 在三国早期阶段,任何公然违背「 ”拥汉匡复、重铸太平”这一主流共识的势力集团都会被天下各方群起而攻之,远例之如西凉董卓,近例之如汝南袁术。鉴于此,袁绍对外遮遮掩掩,在明面上也不得已接受了许都汉献帝所赐的「 ”大将军”封号。然而,即使是在袁绍自己旗下的集团内部,他都无法挑战汉室正统的名义。他身边最忠诚、最得力的心腹谋士们,如沮授、田丰、崔琰等都不支持他明目张胆地「 ”跋扈专权,代汉自雄”。有一次,袁绍甚至指使自己的主簿耿苞放出「 ”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的风声来试探自己部下文武诸士的反应,结果竟是「 ”议者咸以(耿)苞为妖妄宜诛”(摘自《三国志》)!逼得袁绍不得不当众斩杀耿苞来自证清白。同时,一个「 ”咸”字,说明「 ”拥汉匡复”的政治呼声在河北世族集团里是何等的广泛,而袁绍在河北世族集团里企图实现「 ”代汉自雄”又是何等的孤立! 汉献帝刘协剧照 当初,袁绍入主冀州之时,河北第一名士沮授称赞他是「 ”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摘自《三国志》),几乎完全是站在「 ”拥汉匡复”的立场和视角来评价袁绍的。这段话也成了一部分河北世族名士强加在袁绍身上的「 ”形象定位”——他必须是「 ”拥汉忠臣”,才值得他们为之奔走效力。而袁绍在早期也利用了这种「 ”形象定位”来拉拢世族名士。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弃汉不顾、他的拥兵自重、他的废长立幼、他的桀傲犯上,都与伏膺儒教、忠于汉室的世族名门们渐行渐远。他可以在表面上看似笼络到一批世族名士,但在实质上却根本得不到世族名士的衷心拥戴,即使是沮授,他一向倚重有加的心腹智慧,也是因为其「 ”叔父、母、弟,悬命袁氏”、被袁绍扣为人质而不得不为他效力的。 沮授剧照 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终于彻底撕下了「 ”伪忠汉室”的面具,也彻底暴露了「 ”篡汉自立”的野心。然而,他举目四顾,却是众叛亲离、人人疏远的局面;以「 ”拥汉匡复”为主流共识的汉末世族名门几乎全都抛弃了他。甚至,他寄望于腹背夹击曹操的同盟刘表,也龟缩在荆襄之地,连一兵一卒不敢发往许都!而他身边的沮授、田丰等名士更是毫不隐讳地指出他此番举兵南向许都完全是不义之行,难以获胜。沮授便讲得十分明白:「 ”以曹兖州(指曹操)之明路,又挟天子以为资,我虽克公孙瓒,众实疲弊,而将骄主汰,军之破败,在此举也”。 果然,袁绍虽有数十万精兵和冀州全境的物资后盾,在官渡一战之中,在必然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猝然却似雪崩般一夕之间一败涂地,并且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缓过气来,很快就湮灭在了历史的垃圾堆里。相关参考
...中国北方的基础。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占据中原两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那么,在此次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在历史上有不少的争论,本文根据史料的记载和一些细致的分析,对此问...
三国三大战役,曹操VS袁绍的官渡之战最逆天(兵力1:5)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本站网:
官渡其实是位于鸿沟岸边的一个渡口。鸿沟是战国时期魏国开挖的一条运河。鸿沟西连荥阳北部的黄河,东接浚仪(开封)附近的涡河,涡河又直达淮河,所以鸿沟是洛阳通往江淮的通道,当年刘邦和项羽曾在这里对峙,并划鸿
官渡之战彻底改变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曹操奇迹般的击败了他统一北方的最大对手,可能此前曹操也没想到这场胜利会来的这么快。袁绍可谓是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但最后却是惨败曹操之手,很多人分析袁绍虽然兵多但
首先声明,本文分析的是三国演义,而非正史。曹操在官渡之战取胜后,从袁绍帐下搜出了很多许都及军中诸人暗通袁绍的书信,而参与此事的军方人物,最有可能的许褚。列位看官,别以为此论是哗众取宠,而是许褚从白门楼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在邺城死去。袁绍虽死,袁氏集团的势力仍然存在。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宠爱袁尚,时常在袁绍跟前称赞袁
前期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官渡之战曹军的战略部署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
官渡之战的意义公元200年,实力强大的袁绍带十万精兵进攻曹操,曹操迎战,在官渡展开决斗。一开始战局对曹操不利,但由于袁绍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而曹操重用人才,善于听取意见,主动偷袭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袁绍
历代诗·三国(杨简)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相信大家都知道「”官渡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首战。虽然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并没有完全击溃袁绍的
官渡之战袁绍麾下谋士:田丰、沮授是袁绍手下两名优秀的谋士,对于这两个人,识人用人皆胜袁绍的曹操有过这样的话:对沮授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对田丰向使绍用田别驾计,尚未可知也。对于袁曹两军,沮授认为北兵数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