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历史进程的 ”千古罪人”
Posted 宦官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推动历史进程的 ”千古罪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推动历史进程的 ”千古罪人”
王莽 东汉王朝因推翻王莽新朝政权而建,东汉上至官方,下及士人对王莽的敌视、否定,无需多说。以东汉史学家的视角,王莽更是毫无长处,且被冠以「 ”虚伪邪佞”,并将其取得帝位归因于天时,东汉以来的史学家均承袭了这种论调。因此,千百年来王莽也成为不可饶恕的千古罪人。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据说王莽具有超人的智力、辩才和威严,也有重大缺点,如过度自信,一味复古。王莽愚不可及之处在于高高在上,进行了不切实际的改革,即以恢复井田制为己任,于登基之初的始建国元年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更名「 ”王田”,并明确严禁私自买卖,还授田给无田的人。与恢复井田制同时进行的即是严禁私自买卖奴婢。 王莽超越时空的改革自然困难重重,最终于始建国四年无力推行而夭折。 王莽改革 王莽的另一项重要改革,也是以古为今,即以周王朝的分封制统驭四方,那些臣服汉廷的夷狄酋长因此废王为侯,自此边关烽烟再起,国内匪盗成风。一时间,王莽的新朝打破了有汉以来的相对和平局面,进而疲于应付,以至于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 改革失败 「 ”历史倪说”认为,王莽之所以能够站到时代的前台,既有其野心使然,也是时代所迫。汉高祖刘邦乘秦乱,历经千辛万苦而有天下,进而形成天下归心于刘氏的局面,但「 ”孝宣中兴”之后,天下之主汉元帝刘奭懦弱无能,宦官弄权,汉家权柄再次落入歹人之手。汉成帝刘骜即位,眷恋后宫,怠于政事,外戚由此掌权。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即有「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当刘氏天子弃天下于不顾之时,王莽「 ”以天下为己任”者的身份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央为民当家做主,应该无可厚非。 「 ”历史倪说”认为,王莽于历史发展有其积极意义,即天下之主并非唯刘氏可任。另外,王莽的改革虽荒谬不堪,但他制造的乱局反而加快了了结西汉王朝后期的混乱统治的进程。 一、天下之主可非刘 当君权不作为的时候,外戚势力顺势崛起,最终拓展出一片生存之地,外戚势力崛起至难以控制的地步,即是主宰天下之时。 王莽之错在于脱离实际,照本宣科,有为民谋福利的初衷,却施政不当,令百姓之苦雪上加霜。另外,王莽虽获得汉廷朝臣的「 ”拥戴”,但仅是表面上的认可,而无实际政治基础。 二、加快了结西汉王朝后期的混乱统治的进程 1、汉代宦官得势始于汉武帝,尤其是晚年居后宫,与廷臣日渐疏远,一时间宦官成为与朝臣沟通必不可少的纽带,进而宦官得以传达诏令、处理奏章。宦官势力崛起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更有甚者,他们竟然搬弄是非。 汉武帝与几个儿子很少在一起,与皇后常常也难得见面。有一次,太子据进宫谒见卫皇后,母子两人在一起待的时间比较长。汉武帝的内侍苏文竟然谎称,太子据在卫皇后宫中与宫女厮混。 汉武帝非常生气,但并未立即斥责太子据,反而将太子宫的宫女增至二百人。起初,太子据并未在意,后来了解事情真相后,便对苏文怀恨在心。 苏文与其他内侍常融、王弼等经常秘密搜罗太子据的「 ”劣迹”,然后再添油加醋第报告汉武帝。有一次,汉武帝身体不舒服,派常融去召太子据,常融回来即以「 ”太子面带喜色”报告汉武帝。 汉武帝默然无语,待太子据赶到,汉武帝观其神色,见他脸上有泪痕,却强装有说有笑,汉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问,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将常融处死。 汉武帝晚年之所以发生征和二年太子据谋反之事,宦官搬弄是非「 ”功不可没”。 汉武帝晚年居于后宫 2、辅政大臣霍光压制汉昭帝,废除汉废帝,至死控权不放,汉宣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傀儡,在某种程度上给宦官与汉宣帝相互依赖创造了条件。 汉宣帝亲政之后,宦官势力随即抬头,最典型的即是宦官弘恭、石显掌管机要,并汉元帝时期掀起惊涛骇浪。 3、汉宣帝的太子刘奭性格仁厚,且以酷爱儒术,曾借与汉宣帝共同进餐之机,谏言应避免过于依赖刑法官吏,而重用儒生。汉宣帝对身后之事忧心忡忡,担心汉家天下所托非人,即做出一番安排「 ”选大臣可属者”,立即召出身外戚的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来到宫中,并当即任命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朝政,主管尚书事务。 萧望之、周堪尽职尽责,并与刘更生、金敞四人同心谋议,以古制劝导汉元帝刘奭,提出许多匡正的建议,且多被采纳。随着萧望之、周堪等儒臣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令受命承担主要辅政之责的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到了「 ”充位而已”的境地。史高绝非善类,其发迹于揭发霍光家族阴谋政变,对付萧望之之类的儒士绰绰有余,他被边缘化后,心理上难以平衡,便对萧望之等人怀恨在心,一场权力争斗即将降临汉廷。 另外,汉元帝即位之初,汉廷的情况是外戚放纵、宦官擅权,萧望之甚为忧虑,便谏言汉元帝革除弊政,即废弃宦官掌管中书,改由贤明公正之士掌管。 由此,史高与宦官有了共同的敌人,他们里应外合极力反对萧望之的改革。 当萧望之的谏言触及汉廷实质问题时,汉元帝的性格缺陷立即暴露无遗。汉元帝以初等大宝为由怠于做出任何变动,实则是其性情懦弱,缺乏主见。萧望之的谏言在汉元帝那里久议不决,却给对手以可乘之机,宦官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与史、许外戚联手,共同发难萧望之,两个回合下来,萧望之即被逼自杀。 萧望之自杀,令汉元帝震惊不已,且为之痛哭流涕,但其口头责怪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人害死萧望之,却并未追究他们的责任,事后对他们的宠信依然如故。 经此一役,弘恭、石显之流赚的可谓钵满盆满,他们不但铲除政敌,还对汉元帝有了一个深刻了解。此后,弘恭、石显之流一手操控汉家权柄,汉元帝成为名义上的天子,大权却握在石显手中。 宦官操控汉家权柄 萧望之自杀,但是儒士集团并未遭受重创,且不断有人官居丞相之职,如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等,但他们与萧望之不同的即是已听命于外戚、宦官。 4、竟宁元年,汉元帝驾崩,太子骜即位,史称汉成帝。汉成帝即位之时已经十九岁,完全可以亲政,但其沉迷于酒色,将朝政一股脑交由官居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舅舅王凤处理。 王凤「 ”不辱重托”,潜心施政,广揽人才,由此奠定了王家政治势力的基础。 辅政大臣王凤「 ”潜心”施政 阳朔三年,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去世,但辅政之任仍由王凤的诸位弟弟轮流担当。绥和元年,汉廷废除辅政将军,冠以「 ”大司马”,王莽获任。 据说,王莽好学、谦卑、乐善好施,为政勤恳,礼贤下士,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曾经做过一番努力,不论其目的是出于担当,还是源于私利。 「 ”历史倪说”参考以下资料: 1、《史记·孝武本纪》 2、《汉书·武帝纪》 3、《汉书·昭帝纪》 4、《汉书·宣帝纪》 5、《汉书·元帝纪》 6、《汉书·成帝纪》 7、《汉书·哀帝纪》 8、《汉书·平帝纪》 9、《汉书·王莽传上》 10、《汉书·王莽传中》 11、《汉书·王莽传下》 12、《资治通鉴》相关参考
公元1210年,正月。85岁的南宋诗人陆游,一病不起。临终前,他给儿子们写了一首遗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死了,一了百了,但我还是会心痛,痛心看不到国家统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纺织工业发展迅速,仅棉纺厂纱锭规模就近50万枚)青岛纺织业发端于1902年,是青岛市的母亲工业和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岛纺织为推动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哺育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秦王汉武固然英武,可是千年之后,山陵早已作古,后人如何评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秦汉王朝时代变革的激烈,开疆拓边的浩荡,劳民伤财的残暴,文化经济的繁荣昌盛都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
历史九下常考的题目-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复习整理最好详细一点,或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历史进程渐趋国际化,世界各国发展模式则呈现民族化和多样化,这种全球化和多元化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奸臣万俟卨生平简介,与秦桧构陷岳飞(终成千古罪人)”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个人名的读音,万俟卨[mòqíXiè],想必大家都知道岳飞墓前的四个铁人
公元1140年,金國軍隊被以嶽家軍為首的宋軍打得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朱仙鎮大捷後,眼看就要收復故都汴梁開封府了,嶽飛卻被宋高宗接連12道金牌強令召回。嶽飛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公元11
崇敬汉武帝的人,说他开疆扩区、驱除匈奴,是中国汗青上可贵的千古一帝。但若是对这小我进行深入研究,伶俐的读者不只会发现汉武帝不只是整个大汉王朝的掘墓人,他做的最大的恶是对后世的无限影响。汉武帝的一些思惟
崇敬汉武帝的人,说他开疆扩区、驱除匈奴,是中国汗青上可贵的千古一帝。但若是对这小我进行深入研究,伶俐的读者不只会发现汉武帝不只是整个大汉王朝的掘墓人,他做的最大的恶是对后世的无限影响。汉武帝的一些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