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一百二十五万大军,花掉国家八成收入,宋朝为何还是屡战屡败
Posted 禁军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养一百二十五万大军,花掉国家八成收入,宋朝为何还是屡战屡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养一百二十五万大军,花掉国家八成收入,宋朝为何还是屡战屡败
众所周知,宋代秉承「 ”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武将和士兵的地位进行打压。但是就军事上的支出而言,宋代并不低,甚至可以说远超前代。宋代军费支出,曾经一度达到了国家总收入的十分之八、六分之五。那么,有如此高的军费支出,为何宋代在军事上仍然如此狼狈,这些军费真的用到正经地方了吗? 众所周知,宋代的「 ”三冗”给整个国家的财政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负担。而三冗中,花费最高的自然是冗兵。宋代采取募兵制,维持了一支数量极大的常备军。根据《宋史·兵志》记载, 在宋仁宗时期,北宋全国的军队额数竟然达到了一百二十五万。①在宋英宗时期,虽然削减了一些,但仍然还有一百一十六万的禁军+厢军②。而维持如此数量庞大的军队,自然也要耗费巨额的支出。早在宋真宗时期,京西转运副使朱台符就上书,军费太高,让国家和民众穷困③。曾经在治平年间担任三司使的蔡襄,对军费做过一个统计。最后得出结论,一年仅仅养兵的费用,就要占到国家的六分之五。④而对军费进行统计的也不止蔡襄,宋仁宗时期的富弼表示「 ”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之八、九赡军”。 ▲北宋名臣蔡襄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张载也对军费进行了统计,「 ”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宋神宗时期的名臣陈襄也上奏说「 ”臣观治平二年天下所入财用大数,都约缗钱六千余万,养兵之费约五千万,乃是六分之财,兵占其五”。以上足以证明,在宋代,军费支出超过财政收入八成,完全是宋代朝臣的共识。按照常理来讲,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宋朝花费如此巨额的金钱来维持军队,宋军的战斗力应该远胜前朝,足以踏平辽国,扫平西夏。但现实却是,辽国在北方虎视眈眈,西部一个小小的西夏就让宋朝关右震动,后期虽占据优势却难以更进一步,以致经济几乎崩溃。而当金人崛起后,北宋军队面对金人更是不堪一击,最终导致了「 ”靖康之耻”的发生。为何宋朝军费投入如此之高,军队战斗力又这么差?宋朝的军费,到底用没用在实处呢?前文我们提到,北宋仁宗时期,维持了一支一百多万人的军队。但是,这仅仅是「 ”兵额”,根本不能代表军队实际数量。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就提到了宋朝严重的吃空饷现象: ▲宋代骑兵图,看似光鲜实际上一营经常不满编 宋代马军一个营四百人,步兵一个营五百人,然而事实情况是,马军一个营经常只有几十人,步兵也经常一个营不满一二百人。⑤但是每个兵额的军费还照常发的,那么多的那些钱哪里去了?自然是被将校拿去喝兵血了。为此,之前抱怨军费多的富弼痛呼:「 ”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今始用武,遽称乏人,即不知向时所赡之军何在,所耗之财何益?”自己这么多的军队,一打起仗来,竟然到处缺人。那养的一百多万士兵,到底到哪里去了?负责统计军费的蔡襄也说「 ”中书不知与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之不足也”除了传统的喝兵血,在克扣士兵粮饷,降低士兵待遇方面,宋军将校也是竭尽所能。《宋史·兵志》记载在庆历年间,就有「 ”初,有司以粮漕自江、淮,积年而后支,惟上军所给斗升仅足,中、下军率十得八九而已。”只有上军(北宋初期的天武、捧日、龙卫、神卫四支精锐部队)可以得到充足的粮饷,占绝大部分的中军和下军只不过十分之八九。而在一开始还是十分之八九,之后的克扣现象原来越严重。在宋神宗时期,军士拿到的只有十分之三四。「 ”诸仓吏卒给军食,欺盗劫取,十常三四”不但如此,军粮的质量问题也很严重。《宋会要辑稿》记载「 ”廪散军储,咸湿润腐败积久,即人不堪食。”「 ”庆历七年二月,命内侍二员提举月给军粮。时侍御史吴鼎臣言:诸军班所给粮多陈腐,又斗升不足,请以内臣提察之。”在宋初,宋太宗曾经将克扣军粮的主粮官斩首示众,威慑了贪腐官员,但是宋太宗之后,克扣军粮的现象逐渐严重,统治者屡禁不止,也说明惩治力度根本不够。 ▲宋太宗赵光义 按理说,军队是打仗用的,然而宋朝的文官和将领不这么想,士卒是干苦力用的。虽然让士卒当苦力在别的时代也很常见。可是在宋朝,这种现象实在太多。宋仁宗时期,就有人统计「 ”军士有手艺者,管兵之官,每指挥抽占三分之一”士兵只要「 ”有手艺”的,有三分之一都被抽去去干活,然后所得自然就给管兵将领了。宋代的将领经商现象极为普遍,这和宋太祖当初杯酒释兵权时,让将领「 ”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业,多致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的国策不无关系。 ▲杯酒释兵权 在整个宋朝,士兵被用来经商的现象随处可见,宋神宗时期,陕西禁军「 ”有匠氏、乐工、组绣、书画、机巧,百端名目,多是主帅官员占留手下”简直可以说多才多艺,就是不打仗。宋钦宗时,臣僚指出「 ”近年以来,帅臣监司与夫守悴多违法拘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或为涂绘文缕”。士兵都去做手艺给人赚钱去了,哪里还能训练打仗呢?而军器作坊的私用现象也很严重,军器工匠常被官员私用,或「 ”选占善工,为家治具”或「 ”借役民工,以次奸侵”或将「 ”手高匠人,令出买工钱入己”。工匠去给官员打造家具了,又如何去正常生产武器呢?难怪南宋的时候张俊(也是一严重贪腐将领)还表示「 ”甲士自来止前后掩心,而无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近岁军中方知带甲之利。”之前打仗用的盔甲都是残缺不全的。为此,马端临《文献通考》中感叹道:中天之祸,有由来矣。所言禁军,大率贫窘;将校不肃,敛掠乞取,坐放债负,习以成风,则知当时虽所募长征之兵,衣食仰给于县官者,犹不能不为将校所渔猎,况籍民之有田亩者以为保甲,贪官污吏,宁无诛求乎?朱熹也痛斥道:「 ”今日兵不济事。兵官不得人,专务刻削兵,且骄弱安养,不知劳苦,一旦如何用?”整个宋军,驱役士卒成了常态,将领只想着如何剥削士卒,而不想着如何打仗。 ▲清明上河图中搬酒的宋军士兵 所以,宋军战斗力弱的确符合常理。因为宋朝占收入80%的军费支出根本没用到实处,大部分的钱,都被官员和将领中饱私囊。而广大普通士兵,在重重剥削下,每天都去给上级打工,而不能去训练,自己的生活也根本无法保障。这样的军队,又怎么会有战斗力呢?所以,也难怪两宋之交时,宋军面对金军不堪一击,终造成「 ”靖康之耻”这种奇耻大辱了。 ①[ 「 ”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千。视前所募后浸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 ②[ 「 ”盖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六十六万三千云。”] ③[ 「 ”臣闻农者国之本也,其利在粟多;兵者国之命也,其功在战胜,此两者存亡所系也。方今患在农少而粟不多,兵多而战未胜。农少则田或未垦,兵多则用常不足,故储蓄空虚,而聚敛烦急矣。民利尽归于国,国用尽入于军,所以民困而国贫也。”] ④[ 「 ”臣约一岁总计,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一分给郊庙之奉,国家之费。国何得不穷?民何得不困”] ⑤[ 先时,军营皆有额。皇祐间马军满四百、步军满五百人为一营。承平日久,兵制浸弛,额存而兵阙,马一营或止数十骑,兵一营或不满一、二百。既不成部分,而将校猥多,赐予廪给十倍士卒,递迁如额,不敢少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神策军兵马使,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相关参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辛弃疾一首词中的名句,这句词既表达了作者的满腔豪情,也透出现实中无法实现驱逐胡虏、收复山河壮志的无奈。虽然如此,词人还是在做着最大的努力,不管环境如何的变化,抗金的...
因为走错了路王安石变法的大多数新法,实际上是用国营、竭泽而渔的方式增加宋帝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实,以宋朝特殊的经济结构(城市工商业兴盛、工商税收占据国家财政收入的50%上下),王安石应该做的是刺激、鼓
公元979年,刚刚站稳脚跟的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统帅宋朝精锐力量40多万,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北伐。此战的目的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当年坑爹的石敬瑭把这片领土送给了辽国人,中原王朝从此失去了战略屏障。因
公元1125年,北方的契丹大辽国被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所灭。随后金军南下进攻北宋,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康王赵构侥幸逃脱,跑到南方建立了南宋。实际上,宋朝南迁差一点就提前一百多年出
武德五年八月,乙卯,云州总管李子和(本名郭子和)接到边关急报,突厥的颉利可汗领军来攻。接到这一军报,李子和起初不以为意,作为突厥人的前部下、曾经的平杨可汗,李子和太了解突厥人的习惯了,所以他一如既往地
坐拥欧亚名马,为何怯薛军还是战力崩盘,谁让他们养马都得靠汉人
怯薛军是蒙元早年的王牌部队,它由蒙元统治下的贵族子弟(也包括外族的)和军中精英组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时代怯薛军的战斗力天下无双,但到了忽必烈时代怯薛军的战斗力就暴跌得好比是美股,逐渐让位给以汉
薛延陀部落是漠北铁勒诸部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他们的祖先是匈奴人。隋末,突厥强大后,包括薛延陀在内的铁勒诸部归附于突厥。贞观初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倒行逆施,薛延陀部在首领乙失夷男的率领下自立为汗国。唐太宗李
...在这场发生在长江边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中,周瑜仅凭借着五万人马就打败了曹操的20余万大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呢?历史上通常认为曹军大败的致命原因是遭遇了火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如果要评选二战十大最佳战机,必定在航空迷当中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从设计理念、性能数据,到生产数量、作战经历,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排名,这场争论估计会持续很多年,很可能永远都得不到统一的答案
引言:公元前201年(汉高祖6年),韩王信叛乱,并与匈奴勾结,意图染指大汉江山,高祖刘邦震怒。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讨伐匈奴,扫除叛乱。本以为大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不想却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