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入政治中枢到遍布朝野,看唐朝时期五姓七望的地位变化

Posted 士族

篇首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从不入政治中枢到遍布朝野,看唐朝时期五姓七望的地位变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不入政治中枢到遍布朝野,看唐朝时期五姓七望的地位变化

在历史上有一个名词叫「 ”五姓七望”,顾名思义这是由五个姓氏、七个望族组建的士族集团。这一集团在东汉中期萌芽,在魏晋时期达到了巅峰,之后隋唐时期经过短暂的没落之后出现回光返照的现象。唐初时期五姓七望还没有进入到政治中枢,但是安史之乱后五姓七望重回巅峰,不仅回到了政治中枢,家族子弟更是遍布朝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唐朝时期五姓七望的地位变化 我姓李,但我的李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李必骄傲的说自己不是唐李而是前朝隋李,为什么李必要这么说?原因就是当时的世家非常傲慢,他们对唐李的轻视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李必的原型是李泌,而李泌出身于赵郡李氏,是五姓七望中的一员。唐初时期五姓七望自持族望,十分的傲慢。唐人所著的《氏族论》记载:五姓七望,盖不经也。而李世民也说:他们(五姓七望)世代衰微,人间为什么还这么重视他们?事实上自北魏以来五姓七望一直是天下士族之首,即便李世民的家族都已经成为皇家了,但是民间仍然以五姓七望为士族之首。唐朝编纂《氏族志》的时候就是以博陵崔氏为天下第一门第,五姓七望皆位列前茅,地位都在唐李之上。 民间尊其为首,而官员们也非常推崇五姓七望,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人生遗憾就是没能娶五姓女。要知道薛元超出身于关中四大家族的薛家,其本人更是官至宰相,妥妥的人生巅峰。但饶是如此薛元超都没能娶五姓女,并且将此列为人生遗憾。唐朝王室在面对五姓七望时也是极不自信的,唐初时期为了稳固皇室地位,李世民践行了「 ”关中本位政策”。「 ”关中本位政策”是史学大家陈寅恪所提出,最早关中本位政策的目的就是融合关陇地区的胡、汉民族,借以对抗北齐(渤海高氏)、江左萧氏。《新唐书》记载:帝(李世民)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很明显,李世民受关中本位政策的影响,对山东士族仍旧有歧视。所以在唐初的大臣里面很少能找到五姓七望的人,原因就是李世民践行「 ”关中本位政策”重用功勋之臣、天策府成员。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句话虽然是李太白所言,但是我个人认为用在这里刚好合适。五姓七望在政治上被刻意打压,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屈服,而且在文化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出身于太原王氏、卢照邻出身于范阳卢氏。文章四友中的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崔融出身于清河崔氏。但凡看到唐朝诗人姓李、王、崔、卢、郑,十有八九是五姓七望家族的人。明人胡应麟道:以唐诗人总之,(五姓七望)占籍几十之一,可谓盛矣。 唐高宗时期宰相李义府想让儿子与山东士族攀婚,结果遭到了山东士族的拒绝,恼羞成怒的李义府上告唐高宗,怂恿唐高宗禁止五姓七望互相联姻,继而巩固「 ”关中本位政策”。唐高宗下令禁止五姓七望(七姓十家)互相联姻,但是并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是进一步提高了山东士族的身份。而武则天掌权之后不满权利都掌握在关中集团的手里,于是迁都洛阳,并且破坏了原本的「 ”关中本位政策”。长孙无忌下台就标志着关陇集团的落幕,而五姓七望开始抬头,安史之乱就是一道分水岭。 文章世上争开路,阀阅山东拄破天。 安史之乱过后,「 ”关中本位政策”荡然无存,朝廷的用人制度也更加倾向于科举制。而五姓七望家族凭借着显赫的家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通过科举制重新回到巅峰。安史之乱前,宰相几乎没有出自五姓七望的,但是安史之乱过后,仅荥阳郑氏一个家族就出了十几个宰相。清河崔氏在安史之乱前只出了两位宰相,而在安史之乱过后陆续出了八个宰相。赵郡李氏出了十七个宰相、陇西李氏出了十位宰相、博陵崔氏出了十五个宰相、范阳卢氏出了一百多名进士,由此可见五姓七望的地位之高。 为什么五姓七望能通过科举制重回政治巅峰?我们举一个例子。高晓松父亲和母亲都是清华教授,在高晓松家里面硕士就等同于文盲。而正常人家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农民,家里面出个大学生都算祖坟冒青烟了,这种情况两者怎么可能相提并论。五姓七望家族也是一样,他们家族出了无数的进士,一个小娃娃的父亲很有可能就是朝廷的宰相,伯父有可能是进士,叔父有可能是大诗人。普通百姓家庭连吃饭都是问题,但是五姓七望家族里面的人一出生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存环境,这种情况怎么竞争?唐朝时期的科举制并没有动摇士族的根基,而士族更是凭借着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科举进入政治中枢,久而久之五姓七望重回巅峰,家族子弟遍布朝野。 中唐时期唐文宗想要儿子娶宰相郑覃的孙女,但是郑覃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一个九品小官,不为别的,只为九品小官姓崔。皇帝以太子妃的位子相许都不成,只能叹道:「 ”民间修婚姻不看官品看家室,我家两百多年天子,尚不及崔卢也。”晚唐时期宰相杜审权想要娶崔氏之女,但是被崔氏果断拒绝。要知道杜审权出身于关西六姓之一的京兆杜氏,并且官至宰相,社会地位并不低。文章世上争开路,阀阅山东拄破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五姓七望在文化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终唐一朝世人对门第婚姻都十分向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进寻常百姓家。 唐初五姓七望遭到了刻意打压,但是在武则天时期开始抬头,安史之乱过后重回巅峰,但是唐末五姓七望迎来毁灭性打击。由于长期垄断优质教育资源导致寒门精英的不满,最终双方矛盾爆了,寒门精英开始大肆屠杀士族之人,白马之祸、黄巢之乱就是明显的标志点。而唐末藩镇割据导致士族失去了土地,财富来源大大缩水。五代十国动摇了士族的根基,到宋朝时期五姓七望才正式落幕。而宋朝时期统治者大大降低了寒门的读书成本,科举不再只倾向于世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进寻常百姓家”才开始实现,。

相关参考

沆瀣一氣——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現在經常會用到這個成語——沆瀣一氣,用來形容臭味相投的人混在一起。這個成語的出處,其實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發生在晚唐時期,崔沆,唐代宰相崔鉉之子,出自“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是真正的根正苗紅,世家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党羽遍布朝野,为何却被年仅16岁的崇祯拿下

明熹宗从小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陪伴他长大的就是太监魏忠贤。由于魏忠贤进宫前就是一个整日吃喝玩乐的混混,所以在他的熏陶下,明熹宗成功的被他影响了,一天到晚只顾着玩耍,而对读书、治理国家这方面丝毫没有兴趣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党羽遍布朝野,为何却被年仅16岁的崇祯拿下

明熹宗从小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陪伴他长大的就是太监魏忠贤。由于魏忠贤进宫前就是一个整日吃喝玩乐的混混,所以在他的熏陶下,明熹宗成功的被他影响了,一天到晚只顾着玩耍,而对读书、治理国家这方面丝毫没有兴趣

三国蔡邕的政治地位有多高

三国蔡邕三国时期出现了这么一个人物,他名叫蔡邕。在三国时期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在三国时期贡献中,蔡邕的功劳是非常巨大的。不管是在音乐著作方面,还是书法方面,直到现在,我们还能够欣赏到蔡邕的作品。对于

好看的唐朝穿越小说,求穿越到唐朝的穿越类小说(最好是贞观时期的

求穿越到唐朝的穿越类小说(最好是贞观时期的、男主的)《贞观攻略》、《天唐锦绣》、《大唐绿帽王》、《大唐风华路》、《大唐贞观第一纨绔》、《大唐超级奶爸》……还有好多求好看的穿越大唐的小说唐朝好男人,化工

晚清幕府专题四——从幕府制度看晚清重臣张之洞政治贡献与地位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河北南皮人。先后历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晚年入阁拜相,官至体任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光绪年间南洋张之洞派系与北洋李鸿章派系形成双峰对峙的局面。与传统

唐朝的历史地位

一、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唐朝时期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好比当今美国。无论是经济、人口、军事、疆土、影响力等各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水平:隋朝给唐朝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唐朝接盘后基本上没费多少大

复姓第五的历史

祖宗:第五(Dìwǔ)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复姓第五可以追溯到舜帝,其后有妫、田、陈、姚、胡五姓,皆为同根同源,史称“妫汭五姓”.后舜的后裔不断发展,一直到商朝后期,舜的后代阏父归顺于周文王,任陶正之

从“学而优则仕”到“是非天理”,透过信仰,看唐宋时期服饰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状况显现,因为各个国度之间攻伐络续,都试图争夺春秋霸主的地位,是以也有很多的学派在这杂沓的局势傍边大放异彩,个中就有较为凸起的9个学说,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小说家

从“学而优则仕”到“是非天理”,透过信仰,看唐宋时期服饰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状况显现,因为各个国度之间攻伐络续,都试图争夺春秋霸主的地位,是以也有很多的学派在这杂沓的局势傍边大放异彩,个中就有较为凸起的9个学说,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