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各朝代执着于大一统
Posted 儒家
篇首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中国各朝代执着于大一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中国各朝代执着于大一统
对比欧洲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历史有一个特点:古代各王朝都执着地追求大一统。秦始皇自不必说,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华文明圈内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草原王朝,其最高梦想都是实现中国大一统。 秦之后是两汉,东汉之后魏蜀吴相争,三国都想统一天下,但最后归于西晋。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并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多次北伐,力图恢复中原。就连北方的草原英雄也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前秦的苻坚大帝,在统一北方之后就筹划要消灭东晋,一统华夏,但苻坚失败了。后来的草原政权辽、金都在努力。直到元和清,草原力量统一华夏的梦想才实现了两次。 为什么各个王朝都追求实现大一统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一、先秦时期的客观现实,以及秦始皇的努力,奠定了大一统的传统 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国国君以及周王的代表在葵丘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会盟。这次会盟,齐桓公除了提出「 ”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的口号之外,还强调了另外两件事。齐桓公要求各国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不得只管自己而妨害他国;还要求在发生天灾时各国不得阻碍粮食的跨国流通。 齐桓公会盟诸侯 而在战争史上,用水去淹没敌国城市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最著名的是智伯胁迫韩魏水淹赵家的事情。后来秦国灭魏国的战争中,秦将王贲也引水淹没大梁城。 除此之外,在边境与蛮夷的战争也在各国之间展开。燕国对抗东胡,赵国和秦国在北方对抗匈奴,秦国还独自在西方对抗义渠。北方各国陆续在本国边境修筑了长城,以阻挡游牧力量对中原的骚扰。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之间协调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促进粮食流通、对抗外患等重大事项,要求中原必须有一个超越各诸侯国的力量来进行统筹。这是最早促成大一统的力量。 其次,各诸侯国之间对土地和人口的争夺,也呼唤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政权,以消除这些纷争。最终,秦国奋发图强,以消弭战争为目的,终于在秦始皇任上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做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大一统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和意义。 秦始皇采用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样,全国逐渐有了文化认同,经济领域也畅通了,全国各地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日渐加强。中国,也从此成了一个真正的有机整体。 秦始皇树立了大一统的传统 小结一下,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意义在于:消除战争、共同协调水利建设工程、共同对抗地区性粮食短缺、共同对抗外敌、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 秦始皇开了这个头,后世英雄也不甘落后。 二、秦之后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促进了大一统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1、治理黄河水患,也超越了单个地方政权的能力,需要一个大一统政权居中协调。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疏松的黄土大量被地表水带入河流,这导致黄河中下游泥沙含量非常大。《汉书·沟洫志》记载: 大司马史长安张戎言 : 「 ”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 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相当于泥沙含量60%!非常惊人了。亚马逊河夏季中最高泥沙含量不过12%。过了急流段,河水中大量泥沙沉积,下游河道连年抬高,最终使河道高出地面成为悬河,威胁下游人民安全。 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根据《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的记载统计,西汉时黄河在下游兖州段共决口8次。 决口的原因,除了气候因素以外,主要是黄河中游植被的破坏。 王朝稳定下来之后,生产发展,人口滋生,人们陆续开垦草地林地以扩大耕地。这加大了泥沙进入黄河的量。另外,黄河枯水季河床露出,有人在河床筑房居住。导致忽然来大水时,河堤经受猛烈冲击,从而容易导致决口。 西汉对黄河水患的治理,在临时安排治水官员(那时未设专职)后,会根据需要从国家财政中拨款执行。《汉书·沟洫志》记载: 「 ”今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且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数。” 还有 : 「 ”今濒河堤吏卒郡数千人,伐买薪石之费岁数千万。”又《后汉书·王景传》载 : 「 ”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 里。……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以上是以西汉时期黄河在兖州段决口数据做的统计。实际上,黄河越往后,其泛滥越频繁。 据统计,在唐朝289年里,发生水患的年份 (次数)为 51年,大约就是5年一遇。随后的五代和北宋期间,公元924年~1120的197年间,黄河水患非常严重和相对严重的有154年,占总年数的近8成,其中非常严重的有80年,几乎是两年一遇。1011年黄河在棣州 ( 今山东滨州惠民县)聂家口决口了,次年又决于棣州李民湾决口。 这么频繁和大规模的水患,导致黄河治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单独某个州郡所能完成的,必须集全国之力,有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作保证,才能付诸实施,见到成效。 假如中国境内像欧洲那样多个小国并立,那么以黄河的脾气,位居黄河下游的国家,不用别国来打,自己就将被黄河折磨死了。 2、对抗局地大范围的旱灾,也必须依靠灾区之外的力量才能解决。 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降雨集中在夏季,而且地区分布也极不均匀。如果一个以上州郡范围的地区遭遇了旱灾,那么以其本地的积蓄力量是无法度过这种灾难的。有一个统计数据,史书有记载的水旱灾害,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11年,一共发生了1621次水灾和1392次旱灾。 公元前320年,魏国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旱灾,国君就让他的百姓渡过黄河迁地就食物。这时就能看出国家疆域广大的好处了。 旱灾 再以唐朝为例,据统计唐代共发生旱灾210次,平均约1.38年就发生1次,足见唐代旱灾发生之频繁。这时,朝廷的统一调度救灾就非常重要。唐廷会提供实物救助、种子和生产工具赈贷、蠲免赋税和徭役、调粟赈民等救济帮助措施,帮助灾民度过难关。 3、儒家士人的推波助澜 自从董仲舒把法家阴阳家的观念杂糅进儒家思想,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士人一跃而成为国家的主要官僚集团成员。儒家阶层的利益从此与帝王直接连在一起。 而且,儒家有一个特点,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一旦遇到多个政权并立争雄的时候,政治上就没有儒家什么事了。因此,儒家积极鼓吹大一统的观念。只有大一统了,统治阶级才会重视儒家,才会兴起文化事业等,儒家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董仲舒与汉武帝 4、地理环境特点,中国是群山和大海环抱的一个整体,必须大一统才能获得安定 其实,中国就是被高山和大海环抱的一片乐土。 中国的东面和南面是大海,这在古代是天然屏障。中国的西南是横断山脉、青藏高原,这也是天然屏障。中国的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北面是蒙古高原和外兴安岭,在古代这些都是天然屏障。一片天然屏障围绕的土地,就是中华大一统政治的舞台。 中国的地形,天然环抱为一整体 如图中①部分(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这片区域在政治疆域上的割裂一般是南北居多,随着时间推移统一是必然。实现①部分的统一,我们可以称之为「 ”基础大一统”。在此基础上,王朝进一步会对草原、西域和高原充满想象。如果能进一步有为的话,就会实现①+②的「 ”终极大一统”。最终只有元和清这样的草原政权才实行了这一目标。 结语:古代王朝执着于大一统,不仅是文化的影响,还受很多客观条件制约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割裂带来的问题,最终秦实现大一统后予以解决。秦朝采取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措施,进一步树立并巩固了大一统观念。汉朝儒家地位独尊,对大一统观念推波助澜,从此中国人对大一统形成了精神依赖。 大一统让中国在政治上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高度统一,也让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 陆游至死还惦记着国家的大一统,「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追求大一统,终于成了中国人的一种信仰。 (完) 以上是凌烟阁论史今天的原创文章,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交流。谢谢!相关参考
最近被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感觉,秦朝和隋朝的历史评价配不上它们的历史地位?秦隋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开创了大一统的先声。这盖世功业,理应好好吹一吹,然而并没有。历来史家捧得最多的是紧随其后的汉唐两
一、二、三、四、五、扩展资料:在中国众多历史朝代中,只有11个大一统王朝:1、秦朝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
1、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2、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3、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4、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5、商(殷)朝:前1600年-约前1046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GDP占世界的比重有多大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英
有的。1、明朝皇室后裔:朱镕基朱镕基的堂兄朱天池,曾对棠坡朱氏的历史作了梳理,从他整理的资料来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属于朱元璋第十八个儿子岷庄王这一支,朱镕基应该算是岷藩十七世孙。关于
五代时期的青瓷和白瓷如果说,唐朝之前的景瓷生产情况还只限于文字记载,那么唐末,五代之后的景德镇瓷器生产就有充足的瓷器实物证明了。本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市区的黄泥头、白虎湾、胜梅亭、盈田等地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1、中央层面:夏王为最高统治者,在中央政府层面下设分管各个领域的文官。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第一个朝代,尝试了在管理层面的探索2、地方层面:施行分封制,分封诸侯国,诸
1.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可知: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但是每个朝代灭亡的具体原因有差别,具体原因如下:一、夏朝1、内部生产
乾隆帝名叫弘历,是雍正皇帝第四子,25岁即位,89岁辞世,做皇帝做了60年。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野史上说乾隆下江南,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汉人生母,因乾隆是雍正与一名汉族女子所生,因当时清政府执行的是满汉不能通婚...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其中封建王朝占据一半江山,在众多王朝之中有一个朝代让很多人魂牵梦绕,依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诸子百家各尽风骚,那是时代越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灿烂的时候,百家争鸣。而那个时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