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秀才6次落第,被嘲愚笨,却一路逆袭考中进士,他凭什么
Posted 进士
篇首语: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考秀才6次落第,被嘲愚笨,却一路逆袭考中进士,他凭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考秀才6次落第,被嘲愚笨,却一路逆袭考中进士,他凭什么
提起曾国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作为一枚六次考秀才不中的真学渣,曾国藩在27岁时考中进士,随后一路青云直上官居二品;在一众瞠目结舌的目光中,创办湘军,成为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位极人臣。 可以说,一路走来,曾国藩从来不是靠天赋吃饭的「 ”天才”,而是靠自己不断地蜕变、逆袭,才最终取得成功的”地才「 ”。 所以,他从学渣逆袭考中进士的经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更有借鉴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从普通学生逆袭成学霸,曾国藩都做了哪些事。 01 肯下笨功夫 曾国藩的祖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任何读书根基。到了他的父亲曾麟书这辈才开始读书。 曾麟书的读书方法也很「 ”原始”,就是「 ”死记硬背”。到给曾国藩启蒙时,就要求他: 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 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在这样的教育下,曾国藩养成了自律、遇事不走捷径肯下笨功夫钻研的性格习惯。有一则小故事可以说明: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曾国藩正在屋子里背书。有小偷想在他家偷东西,便想先躲在房梁上,等曾国藩睡了再行动。 岂料,从五六点钟 直接等到深夜两点,曾国藩还在重复背诵同一段话。 小偷终于忍不住,气愤的跳下来夺走曾国藩手里的书,自己给他背诵了一遍,道:「 ”我在房梁上听你背都背过了,你怎么这么笨!” 说罢,扬长而去。 故事的真假已不可考,但这个故事说明两件事: 第一,曾国藩真的很勤奋,很舍得下笨功夫。 第二,曾国藩真的很笨。 可以说,笨笨的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这样的「 ”笨功夫”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学生的学习中,缺少的往往就是这样的「 ”笨功夫”:说好了今天写完几套卷子,不会做就直接不写了;家长看着就写作业,家长一走立马掏出手机玩;学习中,能偷懒就偷懒… 尤其是部分拥有些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其结果往往是走不远。所以,这样的「 ”笨功夫”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最后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 正如作家张宏杰所说: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锱铢积累,艰难前进。君子成功也许比别人晚,但一旦成功,就是大成功。 02 逆商高,百折不挠 命运一开始对曾国藩极不友好。 他从十四岁开始,跟着父亲曾麟书一同考秀才,考了六次,且父子都屡次不中,直接成为了湘乡科场的新闻事件。 考过试的都知道,最难过的莫过于考完试,自己考的比同学都差,还要接受他人的嘲笑和讥讽。 更别提,曾国藩打小自尊心就很强。头两次失利还没啥,一两次不中很常见嘛。然而第四次、第五次落第,在众多同学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丢脸,就让他十分难堪了,感觉压力山大。 更雪上加霜的是,父亲曾麟书终于在曾国藩第六次赶考时,考中了秀才,而曾国藩——不仅又一次落第,写的作文还被考官拿出来,全省通报批评:「 ”你这个作文写的太垃圾了,一窍不通!” 这放在平常人身上,结果很可能是受不了打击,羞愤之下直接放弃科举,再换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 但曾国藩不是,这时候就体现出他的「 ”逆商”来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这次被全省通报批评,如同当着全省人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对曾国藩的刺激极大,更激起了他的斗志。回到家他就钻进书房,再也不出来了。 咬起牙关,准备背水一战。 03 重反思,善于总结学习方法 把自己关进书房的曾国藩,没有立刻开始学习,而是开始反思自己多年考试失败的经历,想要找出失败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自己笨。但这个显然已经无法改变了,唯有用超人的努力来补足,这个他可以做到。 第二个原因,就是自己的学习路子出了问题。父亲教的老路走不通了,他一定要从这里面找到自己的不足,突破出来。他将历年的模范试卷和自己的试卷放在一起,思考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通过对比,曾国藩总结出来,自己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写,没有大局观。所以,接下来,他就将自己的任务,主要定为通过仿写历年模范试卷,提高文章格局。 就这样,道光十三年,曾国藩信心满满,第七次踏进考场。果不其然,秀才放榜之日,他的名字郝然在列。 虽然考秀才的过程极度不顺利,但自从通过自己的反思和琢磨,在学习一途「 ”开窍”之后,他的科举之路竟然意外顺畅起来,一路过关斩将,在27岁这年就考中进士。 俗话说「 ”三十老明经,四十少进士”,清代考取进士的难度非常高,几百万学子同台竞技,三年考一次,一次仅录取三四百人。至此,曾国藩终于逆袭成学霸中的学霸。 这当然离不开曾国藩勤于反思、改进自己学习方法的作用。不断修正学习方法、方向,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再加上肯于下足「 ”笨功夫”,完成了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 我们在日常学习中也是一样,一方面要对待学习下足「 ”笨功夫”,另一方面,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也同样重要。 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假以时日,逆袭成学霸指日可待。 本文由@学霸学习方法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日分享学霸们的学习方法,关注我,一起学习进步。相关参考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科
明清时期「”科举必由学校”,读书人要想当官,必须考中秀才,然后一步步考举人、进士。在那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有幸考中进士的。那些没考中进士的举人、秀才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古代,科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分为十等,古代科举考试按以下划分:1.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
清朝道光年间,洪秀全先后几次参加院试,却都是名落孙山,直到25岁时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既然仕途之路不同,洪秀全就开始琢磨其他事情,因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劝世良言》一书,心中突然有了灵感,
明清是科举考试最盛行的时期,以功名而论分为三级制,即秀才、举人、进士。一般情况下,只有到了举人这个级别才能入仕为官,从实际情况来看,清代举人入仕也有很高的难度。只有进士才是天子门生,可以享受优先授官的
本文由作者不是撞到别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众英。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这是宋人汪洙《神童诗》里边的一首绝句,极言进士登第后的荣耀。新科进士题名之举始于唐代,当时在曲江大宴之后
考中进士,会立马授官吗?这是读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昨天介绍进士录取人数的文章发布后,读者留言评论最多的就是授官问题。有的说古代考中进士后,一做官就是七品县令,相当于县处级干部,起点高。对于这个问题要一...
考中进士,会立马授官吗?这是读者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昨天介绍进士录取人数的文章发布后,读者留言评论最多的就是授官问题。有的说古代考中进士后,一做官就是七品县令,相当于县处级干部,起点高。对于这个问题要一...
杜牧最嚣张的一首诗,刚中进士就来炫耀,句句狂傲却让人无话可说
在唐代,考中了进士,该不该嘚瑟?答案是肯定的。大唐289年,开科了264次,进士总共才7000余人,算下来每年26人,这难度不是如今考北大清华能比的。所以于46岁的孟郊中进士后,豪言:「”春风得意马蹄
张四维,字子维,号凤磐,其于嘉靖五年出生于蒲州风陵乡,其出生于盐商世家,其父便是当地的富商。张四维幼时便聪颖好学,嘉靖十五年,张四维考中秀才,次年,其舅父王崇古考中进士。嘉靖二十八年,张四维以第二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