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隋唐之际,是古代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
Posted 古道
篇首语: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始建于隋唐之际,是古代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始建于隋唐之际,是古代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
徽杭古道线路图 徽杭古道始建于隋唐之际,是继「 ”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曾经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经济、文化等作用。徽州古代道路多为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它们与「 ”兽蹄鸟迹”相交,故又称为「 ”鸟道”。徽州古道,指古徽州境内通向山外的石板山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古属「 ”一府六县”境内现存的大小古道约124条(段),古桥近千座。其中保存较好的有徽杭古道、徽饶古道和徽青古道等50条,总长度442公里,而保持完整富有历史价值的古道有20多条,这些徽州古道所承载的文化空间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徽州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一、徽州古道的历史渊源 徽州地处群山环绕之中,峰峦遮蔽,川谷崎岖。四通八达的古道是古徽州与外界联通的生命线,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徽州古代人民勤劳智慧、开拓创新、谋求发展的历史见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徽州府志》有「 ”自睦州青溪县界至歙州皆鸟道萦纡”的记载。三国贺齐,出守新都,始凿连岭,以通江浙;隋末汪华起兵保州,又凿等岭,以通太平;唐代官邮发达,除一般道路外,还有一种邮路,叫驿路,又称官道。北宋时一赴京官道出东门,经界牌岭出境,可至京城开封;南宋,赴京官道改出南门,经昱岭关出境,可至京城临安。自此以歙县为中心,逐步形成九条出境古驿道,俗称「 ”九龙出海”。明清时,徽商鼎盛,商运繁忙,商贾捐资,陆续修筑,有东至苏杭,西抵四川,南到闽广,北达两京的商运道路。同时,徽州民间自发集资修建府县乡村道路,使徽州古道繁荣通达。 徽杭古道 古代没有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徽州人与外界的一切交流来往,除了被誉为「 ”黄金水道”的新安江以及青弋江、阊江等河道水路外,进出互通的道路更多的则是许多翻越崇山峻岭、由徽州府治通往辖境属县(歙县、黟县、绩溪县、休宁县、祁门县、婺源县)及沟通周边相邻的杭州府、宁国府、宣州府、安庆府、池州府、饶州府、衢州府等地的古道。一代代徽州先人们筚路蓝缕,开山劈石,凭借自己的刚毅、勇敢和智慧,于是有了这一条条交通要道——徽州古道。据《黄山公路志》记载,黄山市原有主要古道100多条,近千公里,古桥近千座。 无论是官道、栈道、樵路,他们都是依山傍水。只要仔细走走就会发现,每每一个大的徽州村落都是徽州古道的汇集点,他们是古道上一个个天然的驿站。而承载徽州人迈出大山脚步的就是这一条条翻山越岭、蜿蜒曲折的山间道路。徽州古道不仅供徽州村民上山下田劳作,更是两地经商往来、人员交流的主要通道。这些崎岖的山路大大缩短了出山的路程,一批批徽州土产经过古道源源不断运往全国等地,一代代徽人也从古道走出大山,走向江浙,走向湖广,走向全国,去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可以说,徽州古道是徽州人民的生存之路、创业之路、经贸之路,也是人生之路、文化之路、寻梦之路。徽州古道承载了无数徽州人的梦,是徽州文化向周围地区辐射的神经脉络,徽州文化也因此泽被神州。它们不只是一条条山路,还代表了一种徽州文化的突围和一段徽州先人创业的辛酸历史。 徽杭古道 这些古道所建年代有早有迟,各不相同,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皆有。徽州古道最早始建于隋唐之际,但绝大多数是在明清两代形成,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隋大业十三年(615),汪华起兵,开箬岭古道,一通旌德,一入太平,统管徽、宣、杭、睦、婺、饶六州。休宁县右龙岭古道,又称「 ”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是徽饶古道进入景德镇的一条重要道路。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贼夏章假道榉根岭,寇祁门。唐代前后,榉根岭古道早已是一条行人来往不绝的繁华古道。西武岭古道连接黟县与祁门,危巅削壁,过者难之。唐代凿石为盘道,宋朝黟人黄葆光继而开拓,始有石磴。清乾隆年间古筑村人孙洪维「 ”捐资群险,躬身省督,阅五年竣工”。 徽杭古道昱岭关始建于五代,为皖浙交界的第一紧要关口,被誉为「 ”歙州第一处紧要墙壁”。宗武穆王飞提兵过郡境,至则溪水大涨,军不可前,王命大众伐山开道,由三岭出。可见此地为历代战略要地。浙岭古道位于休宁与婺源之间,相传五代时有位姓方的老妪,一个人在岭头常年为商旅免费施水供茶。 徽杭古道 绩溪县遥遥岭古道,「 ”宋宝佑间,有大石门胡旦者,乃随其势之,高下屈曲,窒者凿之凸者平之,凹者补之,峻者削石以为磴,如是凡五里余行旅甚便。”,宋初通往休宁黄茅的驿道是由婺源大畈的中平寨,经大畈达休宁之黄茅,由于道路是沿涧前行,十分曲折,洪水暴发时,经常桥塌路毁。后来婺源人汪绍捐资开路,从芙蓉、对镜、羊斗、塔岭、新岭,俗称「 ”徽州五岭”,直抵黄茅,这便是婺源塔岭古道。元末,汪同又出资复开拓,塔岭古道基本成型。永丰乡斜山岭古道:地处黄山区最北端与青阳县接壤,最早修筑于北宋末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二、徽州古道的文化遗址 徽州古道也是历史遗存的集中地。如今徽州古道沿途至今还残存一些历史古迹,有牌坊、廊桥、亭、古民居、古祠堂等,让后人依然可以感受当地的历史气息。逍遥岭古道关口有清同治年间书写的眉额「 ”江南第一关”和「 ”徽杭锁钥”。箬岭关古道在明代天启年间(1620-1627)设箬岭巡检司。清顺治四年(1647),于岭头建关,关门刻「 ”天险重开”4字,古朴沧桑。榉根岭古徽道,沿途倚道而建的「 ”继保亭”「 ”古稀亭”「 ”玉泉亭”「 ”启源亭”「 ”杠梁桥”遗存及佛教遗址「 ”无上庵”「 ”圆通庵”「 ”密岩庵”等明清时期石构建筑清晰可见;特别是曾国藩在古驿道岭头筑起的榉根关,被誉为「 ”江南第一关”,连绵起伏14公里,气势宏伟壮观,防守坚固严紧,有「 ”一夫守关,万夫莫开”之势。 徽杭古道 昱岭关古道位于皖浙交界,建于五代,用大小不等的花冈岩垒砌而成,是杭徽交通要道,也是研究古代防御建筑的重要实例和皖浙两地经济、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大连岭古道始建于唐代,有屡废屡修的山门洞,中线为古徽州与睦州的碑界,也是现今安徽与浙江的省界,素有「 ”一脚跨两省,鸡鸣醒三县”之称。徽饶古道浙岭,在驿道之侧立有继志亭,乃乾隆年间用青麻石垒彻而成,迄今坚固。岭脊右侧有「 ”吴楚分源”古碑一块,碑旁有「 ”堆婆冢”古墓、石砌万善庵、同春亭、一线泉、半岭庵等胜迹遗址,以及《奉县正堂示禁》等十余块碑刻。 石门岭古道上步云庵墙上镶嵌着明清时期村民与商号捐资修造的古道碑刻「 ”万善同归”等5通之多。白际岭古道沿途有明代辛峰塔、清代节孝坊等标志性建筑,都保存完整。徽州古道,因了历史的久远而尤显得厚重,因了古老的传说而尤让人触动心弦。徽州古道,犹如一本饱经沧桑的厚重史书,记录着徽州昨日的辉煌和沧桑,承载着无数徽州人的梦想与辛酸。大洪岭古道上有「 ”不老山”中的明万历年间大坦乡湘源村郑节妇捐金辟新路的传说。徽杭古道遥遥岭有「 ”二程庙”的传说。《水浒全传》第118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就是北宋末方腊义军在昱岭关与宋军大战的记载。 徽杭古道 浙岭古道上有方婆施茶遗风;有塔岭客栈老板汪源和遥遥岭胡雪岩「 ”还珠里”的故事;赤岭古道上有目连戏故事;塔岭有十八担金银财宝的故事;有岳飞手握梨花枪选定箬岭古道走向的传说。在羊栈岭古道上,方腊起义曾几经扁担铺,并留下了「 ”大刀石”的传说以及「 ”大青石,献宝刀,方腊起义志更豪”的民谣。翚岭古道上流传着乾隆皇帝南巡改翚岭为「 ”羽岭”的故事。古道附近的乡村还保留着徽州最传统的民俗活动,昱岭关古道上有三阳坑村「 ”打秋千”、叶村「 ”叠罗汉”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谷雨岭古道的街源璜蔚还与徽剧有着不解的渊源。历溪村也是目连故里之一,目连救母故事在这里可谓是家喻户晓,历溪目连戏班更是古徽州有名的目连戏班之一。白际岭古道榆村的端午跳钟馗、中秋舞香龙、「 ”得胜鼓”已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右龙岭古道宋代的板凳龙,每逢重大节日都有演出活动。 三、徽州古道的商业见证 徽州,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由旧徽州府所孕育出来的、经过长时间历史积淀而最终形成的一个泛地域的文化。徽州向来有「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农耕环境比较恶劣,人口与土地的矛盾使徽州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大山之外,徽州人不无感伤地说:「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于是有了「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徽州民谣。 明清时期的300多年间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徽州古道发展的鼎盛时期。徽州古道成就了徽商事业,徽商知恩图报信念丰富了徽州古道的内涵,他们联合地方绅士或倡议官府百姓等积极捐款捐物重修或续修古道,使得徽州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上百条合计数千里长的「 ”通衢”古道。这些遍布境内的徽州古道,让古徽州通往池州、安庆、景德镇、浮梁、上饶、杭州、宣城等地的道路畅通无阻。这些徽州古道是当时的「 ”国道”,主要用以运送食盐、大米、茶叶和粮食等外来商品及土特产品。 徽杭古道 徽州古道是徽州商人通往外界的商道,一块块被磨平的青石板是对徽商盛极一时最好的说明。徽州古道由于各自所处地形地貌不同,也就有了「 ”路有起止、长短之别,道有难易、宽窄之分”的说法。有的古道需要几年、几十年的努力,有的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奋斗,才能建成修通,工程巨大,耗资无法估量,可与当今高速公路论比。倘若没有众多徽商的鼎力赞助,这些徽州古道的建成是难以想象的。 大洪岭古道自明万历年间开辟修建到道光年间,历经二百多年苍桑,水冲石剥,道路损坏严重,成为危道。道光年间,为重修和维护大洪岭通道,商人、官宦及祁黟等商号纷纷捐款,耗资数万金,历经六载,终使危途成坦道。当年在岭头8块青石上记载了大量捐款人名单、商号、数量。黟县西递商人胡贯三早年贩粮在西武岭古道上,且形成了集收购、运输、服务、出售的一条龙服务。有一首诗云「 ”西武岭头新米到,担夫羼土碓羼糠”,就是描绘胡贯三雇佣上百人的骡马队,从江西运粮到祁门、黟县一带出售的情景。 徽杭古道 浙岭是一条古徽州通往饶州的驿道,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它南通湖广,北连江浙。景德镇的瓷器、鄱阳湖的鱼虾、乐平的稻米、猪肉从这里运往屯溪以及苏州、杭州和上海;江浙出产的布匹、食盐又从这里运往江西。清康熙年间,婺源漳溪籍木商也是常州木商业鼻祖王启仁被浙岭方婆事迹所感动,花巨资共修建经休宁至浙岭茶亭36座,并修缮万善庵,长年请僧侣为病死途中的商旅安葬立碑。箬岭古道是一条联接古徽州府、安庆府和宁国府的千年古官道,也是目前古徽州保存最长的古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千百年来,官吏进省入京,秀才举人乡试会试,商人运输货物,百姓亲情往来,皆由此经过,更是徽州学子、商儒们通江达海北上进京的必经之路。遥想当年,徽商从徽州古道上走出来一个个传奇,成为徽州文化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一代代徽商最初大多从徽州古道走出皖南的深山老林,走向山外的大千世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 参考文献:《徽州府志》、《绩溪县志》、《祁门县志》、《红色古道大连岭》。相关参考
全州县的历史:全州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邑,从古今一直为历代州、府、县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古今客、货运之重要通道。是湘桂之交通枢纽,是南进岭南、北入中原的兵家必争之地。
徽商在南宋崛起之后,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和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所谓“两淮八总商,邑人恒占其四”,尤其是在盐茶业贸易方面,徽商独执牛耳。康熙、乾隆年间,“
北京的崇文门始建于1267年,经历了元、明、清三朝。当时崇文门是专门用来向皇宫内运输酒的通道,所以也被称为酒门。崇文门是“景门”,具有光明、昌盛的含义,古代崇文门靠近通惠河,所以这一带也是每日最繁忙的
「”中亚”作为世界文明的古老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仍然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重要通道和经贸合作的枢纽区域。「”东方世界”的我们,对「”中亚”的初识,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文献关于「”西域”的记载。古代西域,狭
胡雪岩,原名胡光墉,又名胡顺官,是徽商的杰出代表之一,也被认为是浙商的代表。胡雪岩为官经商时,达到最巅峰的时候,储备资金达到了数千万两之巨,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可就算是这样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亨,也难逃
北京的崇文门始建于1267年,经历了元、明、清三朝。当时崇文门是专门用来向皇宫内运输酒的通道,所以也被称为酒门。崇文门是“景门”,具有光明、昌盛的含义,古代崇文门靠近通惠河,所以这一带也是每日最繁
普陀寺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约1643年),缘起《三孝记》中“安安送米”的传说。姜安安之母庞氏因小姑搬弄是非,公婆误听、逼子休妻。含冤忍辱的姜母愤而上山削发修行。先结草为庐,开荒自食,后化缘建庙,取名:
作者:束文杰(整理)大事记民国23年(1934),民国政府始建设位于合肥县城东北角的三里街机场,土质道面。民国时期三里街机场民国27年(1938),日军侵占合肥,拆除民房,扩建三里街机场为军用机场。扩
摘要: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道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因茶马贸易而兴起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它是汉族和藏族长期友好互助的历史见证。茶马古道上的茶马贸易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
荣誉徽章与荣誉按:天安门,目前已成为共和国的象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今天我们来共同回顾天安门修缮的往事!鸟瞰天安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