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 ”才子中的才子”,带着独特的中唐诗风
Posted 才子
篇首语:送饥者一条鱼,只管一天不饿;教他学会捕鱼,能使他永不受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是 ”才子中的才子”,带着独特的中唐诗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是 ”才子中的才子”,带着独特的中唐诗风
李端,字正己,河北赵州人,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这个出生于玄宗天宝元年的唐代诗人,他与其余九大才子一样,生活在唐朝一个特殊年代。每次提起中唐,就不得不说安史之乱,虽然这段历史仅有8年,却让整个唐王朝曾经的繁盛不再。八年战乱,对于一个曾经空前繁荣,称雄天下的盛世而言,着实算不上漫长,唐玄宗登基前些年励精图治,可是在他的统治后期,玄宗整日纵情声色,朝堂被一些庸才贪官所把持,所以大唐王朝在短短8年的时间里,才失去了原有的国力。 生平经历,造就诗风 正因如此,中唐时期的诗坛,也被这个特殊时代蒙上了一层厚重的灰尘。生活在大历年间的诗人,他们失去了盛唐时期诗人的豪情壮志与浪漫情怀,诗词之间满是孤独迷茫,诗歌的内容更为狭小内向,更有许多学者将中唐诗坛称之为「 ”气骨顿衰”。只是这样的评价未免也有些太过贬义,在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诗坛上所诞生的大历十大才子,他们个性鲜明的群体风格,仍然开创了唐诗新题材。 尤其是这十人之中的李端,更是一个代表性人物,他才是敏捷,故善用诗歌意象来开拓新的诗歌题材。他是10大才子中人气最高的一位,他更被后人称之为「 ”才子中的才子”,这位名声响当当的大才子,李端的一生到底经历过些什么呢?唐朝众多的历史文献中,关于李端的生存年并没有详细记载,生平经历也颇为简略,他的一生只能够从他的诗歌中去一探究竟。 出生于开元盛世的李端,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洛阳嵩山度过的,他曾经在那里学道。十几岁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他只能跟随父亲前往庐山一带定居。直到大历二年,他才有机会去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只可惜并未中举。随后他便留于京师,结识了卢纶、钱起等人,他们一起出入豪门权贵之家,一起诗歌唱和,一起在京师驰名,人们称他们为「 ”大历十大才子”。这一时期李端声名鹊起,不过真正让李端名扬天下的,还是他在驸马郭暧府邸为公主席间赋诗之事,在这次的宴会上,唯有李端的赋诗最为工整,驸马和公主大喜,赏赐李端金帛百匹,这件事为李端赢得了非常大的名气。 大历4年,李端给元载兄弟献诗,希望能够得到两人的提携和引荐,最终他得愿以偿。此后李端就在长安任校书郎一职。这些年里,李端频繁出入豪门贵族,所以他的诗歌多为一些酬赠唱和之作,这是宴会所需要,并不是他真实的唐诗风格所在。他在长安任职的这些年,因为长期住宿于寺庙之中,这让他之歌的主题开始向佛教转变,因为多年职位都没有获得提拔,底端甚至都有了归隐之意。他寄给友人的诗中这样写到:「 ”旧山暂别老将至,芳草欲阑归去来”。 果不其然,李端回到了衡山旧居归隐,自称「 ”衡岳幽人”。这一时期,一段的诗词带有隐士之风骨,不过诗中的这一句「 ”千里楚水横琴望,万里秦城待酒思”,仍然能够看出,李端还是不愿意放下谋取功名之心。他虽然身在江湖,但是心却在庙堂,没过多久,李端结束了这一段归隐的日子,重新谋得东川节度使幕一职。 建中年间,随着李端的病逝,十才子也逐步走向凋零。李端的去世,对于他们这个文人团体而言,是一个不可磨灭的阴影,随着他的去世,十大才子接二连三的退出了中唐诗坛。关于李端的生平资料非常贫乏,但是从他的生平经历和歌作品中可以看出,李端入仕之前过得潇洒闲散,步入官场以后情况良好。他曾经写过一首人生自传,生动形象的勾勒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 写实作品,记录真实社会 李端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世王朝毁于一旦的岁月里,他只享受过大唐片刻的繁华安宁,现实让他直面苦难。在这个充满苦难的年代里,他的作品与盛唐一代的诗人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李端的笔下,虽然大多作品都是一些酬赠、隐逸之作,但是仍然能够看到许多现实作品,虽然难以与杜甫相提并论,是也有不少能够以真情实感打动世人的好诗。这一部分内容,才是李端真正的精华所在。 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让唐王朝付出了血的代价,城池百姓饱受叛军摧残,死者数以万计,即便是在叛乱过后,仍然让那个年代里的人们记忆犹新。尤其是那些毁于战火中的断壁残垣,是最直接的痛苦记忆。这种写战乱的作品,在中唐诗人的笔下多有体现,李端的作品中自然也有这样一部分诗,来展现那个战乱年代里的风云和痛苦。比如他的这首《代村中老人答》:「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直接体现了反正给无辜百姓所带来的痛苦与不幸。 在他的笔下,世人能够看到荒芜的田野,能够看到流离失所的少年,能够看到老无所依的暮年老人,唯独看不到这种灾难何时能够到头,他的满腔悲愤之情,并没有用许多华美言语来表达,一字一句皆是朴实之风,却时时刻刻都展现着战争最残忍的一面。除了写实,李端最别具一格之处就在于,他善于从女性角度入手来描写战争的残酷。《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就是这样一首诗。诗中有一位哀哀哭泣的妇人,她从旧人那里听说夫君早已征战而死。 整首诗只有简单的4句便戛然而止,他在诗中从未表露自己的感情,却让读者感受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战争所带来的伤痛,是要人们自己去感受的,她将妇人失去丈夫的场景,毫不修饰的言语表现出来,是让世人清楚明白的感受到,这个妇女的哭诉到底为哪般?李端的这类诗并不在少数,从这些作品中,仍然能够感受到他对于连年战争的一种愤慨之情,这种写实主义的诗篇,才是大历年间真正所缺少的。 爱国之心,皆在边塞诗中 前文中有提到,李端也是一个心怀天下苍生的文人,所以他时刻国家民族之事,他的这一颗爱国之心,就体现在他的边塞诗中。《关山月》、《度关山》、《雨雪曲》都是描写边塞风光之诗。这些诗中的「 ”湿露、胡霜、烽火、天山”,皆是边塞诗中的常用意象。李端这样的文人,他在面对边关失守、百姓遭难之时,他恨自己空有一颗爱国心,没办法,像那些边关将士一样,杀敌立功、收复失地。所以他只能通过写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忧愁,表达自己想要赴边立功之心。 在这乱世之中,李端也曾奔赴边塞战场,他所写的边塞诗,大多都是在战场亲眼所见所得。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边塞战场的残酷,李端在边塞诗中,才能够表达自己愿意慷慨赴国,坚信英雄必胜的信念。在边塞诗中,李端也善用典故来抨击现实,他厌恶黑白颠倒的现实社会,也讽刺朝廷贤愚不辨的无能,更讨厌世事反复无常,这些作品的立意,要远高于那些应酬之作,皆为他诗词中的精品。 他眼中的山水,有着别样韵味 李端隐居山林时的诗作,可以看出他在山水诗上的造诣之高。其实自李端的少年时代起,李端的诗除了儒学对他根深蒂固的影响以外,也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观念。李端在前往长安城之前,他曾去过嵩山问道求仙,后来又在庐山、衡山等地隐居,宦海漂泊之际,也曾在杭州的虎丘田园隐居,到了晚年他师从皎然,皈依佛门。这十大才子之中,唯有李端的隐居时间最长,所以他才创作出了如此多的山林隐逸之诗。 只是他虽隐于山林,却没有一颗出仕之心。他的山水诗,大多都是一些借景抒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之作。读李端的山水诗,能够读出他的一颗忧患之心,能够读出他对于现实的不满,更难过,读出他被迫归隐的无奈。比起真正的隐士,李端隐居是出于仕途坎坷、世事艰难,他的归隐并不是对山林田园的喜爱,而是由于不得其位的被迫无奈之情。他将自己的这种哀思和愤懑,全部寄托于山水诗中。比如「 ”自知无路去,回步旧人烟”;再比如「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李端的这些山水诗,揭示了大历文人眼中的山水,生活在这个年代里的文人,他们没有办法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纷扰,盛唐时期的文人写山水,皆是写山水的静谧优美,写自己内心的宁静淡泊。然而,大历人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借景抒情,表达对时事的不满,表达对故园的哀思,即便山水诗的造诣再高,却早已经不是盛唐时期的山水诗,更不是魏晋南北朝的山水诗。他们失去了往日大唐的雄心壮志,这个时代唯一能够赋予他们的,只有苦难给他们的别样心境。 参考资料: 《李端诗歌研究》 《大历燕赵才子李端》 《论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体式及其美学风格》相关参考
杜牧 杜牧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转而寄情山水和托物言志,在诗歌中展现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的成就使他名垂千古。 杜牧的诗风 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绝句能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出动态
诗歌已经淡出大众的生活很久了。每当我们听到当今诗坛又出了什么爆炸性的新闻,往往都是负面新闻。最近作家冯唐翻译泰戈尔的《飞鸟集》,以其荷尔蒙激情迸射的独特风格完全改变了泰戈尔原来的诗风,引起了许多诗歌爱
238年的时候,明帝的身子是非常的不好了一直有病,等到了到了年关的时候呢,他就已经是下不了床了,他呢也是知道了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本来呢想着是让燕王去做大将军,帮助自己的儿子管理国家的。没成想此人不愿意
唐宪宗的得意之举,中唐复兴最关键一战,李愬雪夜袭蔡州,中唐之衰,一在中央权威垂而不振,二在于各地藩镇林立,与中央武装对抗。到唐宪宗李纯即位为帝时,虽经王叔文短暂的改革,有了一点中兴之象,但这两大顽症仍
李泌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但《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其评价不高,只以“
唐姓,是一个起源中国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4位。唐姓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均有分布。韩国唐姓主要分布在江原道,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唐姓在日本主要分布在九州,本州一带。起源1、出自祁姓和姬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
王忠嗣简介指出他出生于706年,是唐朝将领,被世人称为中唐第一名将。曾是河西、河东、陇右、朔方四镇的节度使,后来又被封为清源县公。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将领典例,最终唐玄宗听宰相李林浦谗言对王忠嗣处以极刑
中唐歷史上有一個人非常活躍,與很多名人和歷史大事件有關。可以說,他的所做作為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唐王朝歷史的走向。但這人就是一個小人,他的一生是一部小人的奮鬥史,他沒有政治立場,誰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好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