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为军费一再加税,最后却丧失军队指挥权

Posted 军队指挥

篇首语:知识是智慧的火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明为军费一再加税,最后却丧失军队指挥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明为军费一再加税,最后却丧失军队指挥权

在说起明末乱局的时候,很多人都把崇祯皇帝当做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诚然,崇祯皇帝的急躁与天真,的确起到了非常坏的反作用,但明末乱局的根源并不在他身上。 明末之所以会混乱,完全是因为官僚集团过度膨胀,由于在任时间较短,所以官僚早已习惯于「 ”求政绩不问结果”的做事方法。 比如说李成梁,都说他英勇无敌,是二百年未有的名将。可就在李成梁英勇无敌的时代,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比如说袁崇焕,都说他统兵有方,「 ”城墙大炮”战术无所不能。可就在袁崇焕呼风唤雨的时刻,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 比如说杨嗣昌,都说他足智多谋,「 ”十面张网”战术差点把流寇彻底平定。可就在杨嗣昌春风得意的时候,流寇危机很快就全面爆发了。 后世读者说起这些人的时候,总说他们事情办得还是挺好的,可惜就是其他部门没有配合好,或者干脆就是继任者乱来,导致局面失控。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不择手段只为捞政绩的做法,虽然能够让官僚的履历变得非常好看,但他们为了捞政绩,会引发多大的后果,就与他们无关了。 很多官僚在做这种事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反正大明家大业大,我稍微折腾点也没什么。 正如一个人受了箭伤,李成梁、袁崇焕和杨嗣昌的做法就是:用剪刀把箭杆剪断,然后用纱布把伤口包扎好,对外宣称手术成功。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没事了,可等到里面的箭头还没取出来。被他们这样一折腾,病人几乎不可能再有痊愈的机会。 箭杆还在的时候,手术虽然也难做,但总有做的机会;现在箭杆被他们剪断,想做手术都没啥机会了,只能割开伤口听天由命。 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这些庸医也会一脸的无辜表情:「 ”伤口感染的问题,你找内科大夫呀!关我什么事?” 说起这三人,似乎他们总是不断胜利、不断成功,可他们的胜利和成功,显然麻痹了大明统治者。等到大明统治者发现事情变得复杂的时候,想挽回已经不容易了。 在此之前,我已经写了很多关于李成梁和袁崇焕的文章,今天不再多说,继续讲流寇的事。 自天启七年起,流寇势力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团体,登上了政治舞台。此时,应该用看待大敌的眼光看待这股势力,而不是一味地贬低他们。只有在战略上重视,才有可能制定出更合适的战术。 很可惜,大明统治者并没有这种觉悟,或者说官僚集团并没有这种觉悟,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捂盖子,想方设法地遮掩事实。 可怜的崇祯皇帝坐在深宫里,前天听到的消息是小股匪患作乱,不足为惧;昨天听到的消息是匪患已被平息,天下太平;今天听到的消息是匪患死灰复燃,烧杀掠抢。 这些消息哪个是真的?其实全都是假的! 我之所以说流寇势力是一个特殊的利益团体,是因为它并不像小农阶级那样,处于一个分散孤立又封闭的环境中,而是一个实现了联合与流动的利益团体。 对于这样一个利益团体,单纯的剿灭或招抚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一味地捂盖子,想着运用官僚手段来解决问题,无异于抱薪救火。 对于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只能尽可能地使其退回小农阶级之中,而不能存任何侥幸心理。 对于当时的大明帝国而言,怎样才能使流寇势力退回小农阶级呢?以当时的客观环境来看,其实是没有办法的。 之所以没有办法,是因为这是社会问题,绝不能用军事手段和官僚手段来解决。只要社会痼疾不根除,无论大明干掉多少著名流寇,都一定会出现源源不绝的后来人。 看看流寇集团:李自成被杨嗣昌打成光杆司令,张献忠被左良玉打得溃不成军,但不久之后,他们立刻又拥兵数十万,开始纵横四方。 看看大明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资源,却不思用这种资源为国效力,反而变本加厉地侵吞政府仅剩的一些既得利益。 此消彼长之下,大明被他们掏空,岂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崇祯皇帝准备调孙传庭剿匪,竟然有人劝谏崇祯皇帝:「 ”国家就剩下这一副家当了,您可得小心点用啊!”堂堂大明帝国,竟然变成了这副德性,他不灭亡谁灭亡? 就是这仅剩的一副家当,也在同年被李自成打得粉碎。从严格意义上讲,到了崇祯十五年,大明就已经无力回天了,也已经名存实亡了。 大明的军队都变成了军阀,他们都打着大明的旗帜,却不再受崇祯皇帝指挥。 这真是一个讽刺的魔幻现实:大明为了清除各类祸患而频繁加税,加的税大多数用于养军,可养来养去,却把大明养成了一只失去爪牙的老虎。 比如说左良玉,他的军队可以算是明末最强大的政府军了。但大明也只能为左良玉提供十分之一的军费,其余军费都要靠左良玉自己筹措。 据守襄阳的左良玉部由于招降纳叛,部众多达二十万,号称三十万,而朝廷按名籍给饷的只有二万五千。超过饷额的兵卒,全靠向当地居民任意搜括,来维持供应。——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 在当时的大明国土内,有三股强大的武装力量:李自成、张献忠和左良玉。前两个是流寇成精自不用多说,左良玉与前两位相比,恐怕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左良玉在筹措军费时,其所作所为与流寇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比流寇还要恶劣,只是一群披着政府军外套的流寇而已。 基于自己的阶级属性,流寇在抢劫的时候,还会估计一点面子。换言之,流寇偶尔还会做出一些开仓放粮的事。 可左良玉的军队并不具备这种阶级属性,官军更是以欺负老百姓为荣。有人说「 ”兵过如栉”,更有人说「 ”兵过如篦”,这种失去政府支持的冠军,比强盗还坏! 在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左良玉的军队经过归德府(河南商丘)时,正准备照例开始抢劫,但左良玉突然想到,侯恂的家乡不正是归德府吗?侯恂曾对左良玉有知遇之恩,所以左良玉网开一面,并没有对此地进行抢劫。 这事传到北京之后,满朝官僚纷纷给左良玉点赞:好汉子,有良心,讲义气! 一个强盗干了一点人事,就能把满朝官僚感动成这幅德性,这是什么混账逻辑? 更可笑的是:崇祯皇帝和满朝官僚商讨过后,认为左良玉如此有良心,如此讲义气,必然会对侯恂十分尊敬,也必然会听侯恂的话。 于是乎,崇祯皇帝立刻下令:让侯恂去指挥左良玉,好好地为国效力!当时,侯恂还被关押在大牢里(崇祯九年被关押),于是直接被特赦,还封了一个兵部侍郎的职务。 结果呢?侯恂不傻,知道左良玉这次给面子,只是顺水人情,要是自己敢动左良玉的军队,那绝对是死得不明不白。 头脑清醒的侯恂根本没去找左良玉,反而一直在不哼不哈地和崇祯皇帝打官腔,结果再次被撤职,继续回大牢深造。 在文章的最后,聊一点超脱史料的内容。 曾有读者问过我:如果你能穿越回明末,有办法挽救危局吗?我给出的答案是:不可能。近期,我又深入地想了一下,还是觉得非常难,但总算是找出了一线希望。 首先,领袖必须拥有极高的魄力和能力,又懂得踏实做事不慕虚名,敢于承担这天底下最大的罪责,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使用这个方法。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答曰:割据。 大明幅员辽阔,总有一些地区穷困,总有一些地区富庶,也总有一些地区受官僚腐蚀较浅。 只要领袖敢于默认部分国土沦陷,默认流寇首领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权,主动缩小自己的基本盘,事情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从个人能力来看,这就是领袖所能做到的极致。其他部分,则有赖于客观环境。 换言之,只要领袖敢于割肉,大明这面旗帜至少可以割据一方,延缓灭亡时日,这是下限。 在成功割据之后,对外,领袖完全可以利用「 ”天下共主”的身份,邀请大清入关平寇;还可以利用高官厚禄笼络流寇,给他们合理合法的身份。 对内,他必须善用自己超高的政治智慧,在上层展开「 ”大清洗”,因为在割据过程中,官僚集团将不可避免地遭到削弱,这对于领袖而言是利好消息。 正如光头党魁首虎踞弯岛之后,立刻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原因很简单:利益集团遭受重创,光头党魁首在做事的时候,阻力小了很多。 所谓上限,就要看后金和流寇内部是否会生变。如果对方内部发生混乱,大明卷土重来也未可知,但这里面的运气因素实在太大。 最大的可能是:这位个人素质极其优秀的领袖,使得大明延续了数十年,然后在无可奈何之下黯然落幕。 很多人或许会担心:官僚集团不会动手除掉皇帝,自己坐江山吗?在我看来,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 这就是官僚集团的局限性了,他们或许很懂潜规则,他们或许很会打官腔,他们或许擅长盘剥百姓,他们或许精通欺行霸市,但他们绝对不懂应该如何争霸天下。 官僚集团并不具备独立行事的能力,大明灭亡之后,他们还得扶持朱家皇帝建立南明,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做到这一切的基本前提是:这位领袖必须拥有极大的魄力和非凡的嗅觉,否则绝对救不回大明。 喜欢炒股的朋友对此一定深有感触:在股票略微下行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这是正常波动。如果有人整天说这是股灾的开端,大多数人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崇祯皇帝继位之后,整个大明还没有丝毫要灭亡的征兆,除非拥有极大的魄力和非凡的嗅觉,否则谁敢在这个时候主动割肉呢? ​

相关参考

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

大明最后一支禁军骁勇善战,却无法挽救明朝灭亡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辽东满清政权虎视眈眈,内部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及整个中原地区。作为帝国武装力量的明军问题重重,明末崇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是将领的日渐跋扈。为打破...

为什么一再强调爱民的湘军,却干出了不断屠杀的暴行

看曾国藩传记最让人犯迷糊的一件事就是,曾国藩明明以保境安民、忠孝仁义而起兵。可湘军给人的感觉却似乎是一个屠杀成性的一支军队。那么湘军是不是就是以爱民为幌子,行劫掠百姓之实的军队呢?我们看看,湘军起兵之

替崇祯裁撤驿站,在众人唾骂中离世,刘懋的悲惨命运令人唏嘘

一个国家最大的依靠是什么?某人有一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如果国家的枪杆子出了问题,那这个国家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为了避免枪杆子出问题,大明崇祯皇帝开始频繁加税,最后加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却依然无

俄波战争双方指挥官 苏波战争为什么说红军丧失人心

  俄波战争  苏波战争最初的时候苏联占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可是不久之后波兰进行了反攻战争,苏联最终也没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俄波战争双方指挥官  图哈切夫斯基  米哈伊尔·尼古

从军费来讲讲崇祯时已经财政有多困难

本文约4000字,读完需要六分钟,简单明朝财政军费的问题,尽量不说或者少说废话。明朝后期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军费越来越多,军队越来越弱。按理来说军费越多军队越强才是,明朝竟然成了反比关系。明成祖

明朝一世外高人,能力胜过刘伯温,6字定大明江山,最后却神秘消失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8年,垂老的朱元璋遭逢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噩耗,他精心培养数十年的太子朱标壮年病逝,国本夭折迁都失败沉重的打击了朱元璋,彼时他尽失意志,万般无奈的陷入年老倦怠兴废听天的惶惶然中。

汉武帝劳军砸下多少军费 漠北之战大败匈奴

太尉在景帝时代变成了时有时、可有可无无的职位。军队统帅都混得这么差,其他人就不用说了。就这状态,要让军人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进攻如狼似虎的匈奴,谁会有多大干劲儿呢?所以,汉武帝决定提高军人地位,而...

刘备家境贫寒,却建立了蜀汉政权,军费是如何得到的

说到刘备,我们都知道,他的出身很不好,甚至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当年在老家以卖草鞋为生。在三国鼎立之前,他一直都寄人篱下,甚至在诸葛亮跟了他之后,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就这么贫寒的一个人,是如何筹得巨额

张飞之死使刘备集团 丧失了夺回荆州最后的机会

公元219年,是刘备事业的顶峰。就在这一年,刘备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夺取了汉中地区的控制权。这年秋天,刘备正式称汉中王,开始与曹操分庭抗礼。但是接下来一连串的事情,让刘备又一次跌入低谷。荆州失守、关羽被

左宗棠收复新疆,此人私赠两千万白银做军费,晚年却惨遭清廷抄家

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之际,西亚地区的阿古柏想趁机侵占中国新疆,阴谋分裂中国领土。当时清廷上下对于是否出兵新疆争论不已,有大臣主张放弃新疆,有大臣主张出兵新疆。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极力主张下,清廷最终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