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会灭亡,他错杀魏忠贤、袁崇焕和陈新甲是一个主要原因
Posted 宦官
篇首语:技艺是无价之宝,知识是智慧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崇祯为什么会灭亡,他错杀魏忠贤、袁崇焕和陈新甲是一个主要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祯为什么会灭亡,他错杀魏忠贤、袁崇焕和陈新甲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他勤政爱民,兢兢业业。在他的执政生涯里,不贪图享乐,不近声色。每天殚精竭虑,想把江山治理好。可是,到了最后,他还是成了亡国之君,自缢煤山。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我们可以看到,崇祯到了最后的末日,真正成了孤家寡人。大家对他的死活根本就漠不关心,他还尸骨未凉,他的大臣就都忙着去迎接新的主人。让我们纵观他的执政生涯,看他是怎么一步步把自己变成孤家寡人的,他的大明王朝是怎么灭亡的? 崇祯 一、杀魏忠贤,驱散宦官集团,使自己失去最可靠的支柱。 在古代的朝廷,一般有三股势力在左右着朝政,朝臣、宦官和外戚。明朝的制度十分严密,对外戚看管极严。又有一批言官监视着,时时刻刻危言耸听,使得终明朝一朝,外戚一直就没能够形成气候,被排斥到了政权中枢之外。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自兹以下,其贤者类多谨身奉法,谦谦有儒者风。而一二怙恩负乘之徒,所好不过田宅、狗马、音乐,所狎不过俳优、伎妾,非有军国之权,宾客朋党之势。而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寿宁兄弟,庸驽如郑国泰,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余力。故有明一代,外戚最为孱弱。 因此,明朝政坛的斗争主要是在朝臣和宦官之间展开。虽然朝臣掌握着话语权,对宦官口诛笔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明朝,对皇帝最忠心的恰恰就是宦官。到了在崇祯临死前,鸣钟都没有一个朝臣来看他,陪他死的只有一个太监。 崇祯勤政 可是崇祯上台做的第一件事,恰恰就是把屠刀指向了魏忠贤和他背后的宦官集团。在历史上,这件事是他一生最被人歌颂的事,当时的史书记载: 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 魏忠贤何许人也?史书称他是大奸大逆之徒。我们看史书记载,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实在是恶贯满盈。他利用熹宗的信任,胡作非为。到处欺压良善,诛杀忠良。派锦衣卫到处开矿山收税,气焰嚣张到四处为他立生祠,称「 ”九千岁”的地步。由此看来,这样的奸逆非除不可。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当时明朝的执政者熹宗沉迷木匠活不理朝政,可是,努尔哈赤的大军却也未能打到山海关一步。当时的财政开支那么大,也没有向农民加征过什么赋税。甚至为了抵抗努尔哈赤,魏忠贤自己拿钱来充作军饷。在熹宗的年代,明朝的天下还是比较安定的。这一切说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对明朝还是起着稳定作用的。 魏忠贤 从这一切可以看出来,对那些朝臣来说,魏忠贤可称大奸大逆,但是对皇帝来说,反而应该称他为大忠大顺。这是因为,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清楚,皇帝才是他们真正的靠山,他们的生死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明朝的宦官集团和以前的宦官集团不同。明朝借鉴以前朝代的得失,制订了严密的制度。明朝的宦官虽然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他们是依附于皇帝身上的。连让人闻声色变的锦衣卫,供奉的祖师爷都是岳飞。可以说,他们只要敢对皇帝有一点二心,马上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他们对皇帝死心塌地的忠心耿耿。 崇祯长期居住在王府之中,当皇帝也是意外之喜。他长期被儒生教育所误,根本就不明白政治平衡的道理。被灌输了宦官误国思想的他,在继位那一刻开始,就把屠刀指向了魏忠贤和他背后的宦官势力。 魏忠贤 在消灭魏忠贤的过程中,崇祯也显示出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他居然害怕宦官谋害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后,他才知道,魏忠贤只不过是皇家的一条狗而已。这才下手诛杀了对他和皇室忠心耿耿的魏忠贤。魏忠贤也乖乖就死,但是,魏忠贤临死前说,「 ”皇帝如此狠心对待我们这些人,将来会遭到报应的。” 果然,崇祯的报应很快就来了。崇祯认为,消除了宦官集团的权力,依靠朝臣,就可以天下大治了。他听从那些朝臣废除了开矿收税等举措,立刻就陷入了财政的危机。于是一次次向农民加赋税,裁撤各种机构。这样,其实是把当年魏忠贤加在富商头上的赋税转嫁到贫苦农民头上。农民走投无路,只能造反,最终灭亡了崇祯的明朝。 整个宦官集团的失势,也使得廷臣集团一家独大,没有了制约的廷臣开始胡作非为。崇祯的朝廷失去了政治上的平衡,朝政越发变得无法收拾。到最后,崇祯只得再次起用宦官集团,可是已经大势已去了。 明末形势图 二、杀袁崇焕,使自己失去军事上的靠山。 在崇祯当政之时,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军事问题。当时的辽东,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日益强大,隐隐有入关夺取明朝天下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付后金的进攻是崇祯的最大的难题。 好在这个时候,在辽东前线有一员可以倚靠的将领袁崇焕。 袁崇焕,本是进士出身,书生投笔从戎,取得了宁远大捷,一战成名。史书说,「 ”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后来,袁崇焕屡立战功,取得过著名的宁锦大捷,在辽东前线遏制住清军的锋芒,保得一方平安。 宁远之战 崇祯继位后,专门召见袁崇焕,商议平辽之事。袁崇焕书生意气,随口说出了「 ”五年复辽”的大话。崇祯当然大喜,给了袁崇焕便宜处事的权力,赐尚方宝剑,命令各方配合。 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最终,清军绕开袁崇焕的防区,从蓟辽总理刘策的防区入关,直达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千里回援,赶到北京城下,终于击退了清军。但是,自己却被捕入狱。 这件公案说的是崇祯中了满清的反间计,认为袁崇焕私通满清,意图谋反。实际上,崇祯也没有那么愚钝。他杀袁崇焕,主要还是要追究袁崇焕昔日那「 ”五年平辽”的责任。但是,崇祯杀袁崇焕所杀非罪,使得边军都感到不平,这使得崇祯失去了军队的信任。 袁崇焕 崇祯自毁长城,不但失去了唯一可以抵挡满清的良将,还造成军心的涣散,没有人再会为了他而去战场卖命了。在袁崇焕死后,明军中对朝廷失去信任的部队,大规模向满清投降的事件开始接二连三的发生。史书说道: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三、杀陈新甲,使自己失去所有大臣的信任。 在毁灭了宦官势力和军队势力的支持后,崇祯在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他在崇祯十五年,杀了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这一次,他彻底失去了全体朝臣的信任。 陈新甲,举人出身。此人很有才干,历任定州知州,刑部员外郎,郎中,宁前兵备佥事。后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又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最后到了崇祯十三年,陈新甲担任了兵部尚书。 在明朝一朝,只有两个举人做过尚书,陈新甲的能力可见一斑。而且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这个时候陈新甲敢于担任这个职务,个人担当也可见一斑。 陈新甲 当时,崇祯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困境。内有农民起义军造反,外有满清入侵。在很多时候,扑灭农民起义军的关键时候,因为满清入侵而被迫中断,使得农民军死灰复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崇祯和陈新甲商议,想和满清秘密议和。这样,就可以减轻东线的压力,将主要力量用来对付农民军。如果议和能够成功的话,明朝还可以获得宝贵的喘息之机。 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本该极度机密的事情,却因为一件偶然的小事泄露了出去,搞的天下尽知,满城风雨。 派去和满清秘密接洽的兵部职方马绍愉,给陈新甲发了一封密函。密函里写了满清提出的议和条件。陈新甲看过后放在了书案上。他的书童误以为是塘报,就给发出去了。使得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那些所谓的清流们就竞相弹劾陈新甲。崇祯也十分恼火,把陈新甲下狱。 陈新甲 那些清流们主要是那南宋议和为榜样,认为议和者就是汉奸秦桧。崇祯当然不能自认为赵构。为了推卸责任,他把陈新甲一杀了之。当时,有人为陈新甲辩护,崇祯就拿出以前陈新甲在任时候的过失为词。说他让自己的七位亲王遇害受辱,早就该死。而当时的刑部侍郎说:「 ”人臣无境外交。未有身在朝廷,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者。新甲私款辱国,当失陷城寨律,斩。” 于是,陈新甲就这样背着崇祯的怨恨被杀了。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陈新甲和满清议和完全是崇祯的授意,而崇祯为了自己的脸面,不惜让陈新甲背负全部的责任,杀人灭口。这种行径,已经使得大家完全看清了崇祯的真实嘴脸,完全失去了对崇祯的信任。从此,再也没有人为崇祯尽心工作了,崇祯完全成了孤家寡人。 李自成 四、崇祯最后的结局。 我们看崇祯执政这十七年里,完全就是一部对人臣的杀戮史。在他这十七年里,他先后更易内阁「 ”宰相”50人(其中处死2人、充军2人),任免刑部尚书17人,兵部尚书处死2人、被迫自杀1人,诛戮总督7人、巡抚11人。这还仅仅是高级官员。如此大规模的杀戮,只有他的老祖宗朱元璋可以和他媲美。 在这些人员中,不乏有才之士,魏忠贤、袁崇焕和陈新甲只是其中的代表而已。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崇祯的用人之道。他在用到你的时候,对你甜言蜜语,百般纵容。袁崇焕擅杀大将毛文龙,陈新甲打败宁锦之战,他都可以宽容不问。可是一旦他认为你忤逆了自己,就根本什么都不理会,随意就诛杀,根本不顾及什么理由。 崇祯 可以说,他要杀人就只有一个理由,看自己的心情。杀人可以随便编造个理由,使得很多人死非其罪,造成大家的不满。而崇祯根本就不理会大家的看法,他的举动就像一个被宠惯坏的孩子一样。这样,怎么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以至于到了最后的时刻,大家明哲保身,一不出头做事,免得落得个魏忠贤、袁崇焕和陈新甲的下场,二是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说话,让其他人尤其是崇祯抓不住任何把柄。这样,崇祯只有最后高喊着「 ”国君死社稷”的口号走向死亡。 崇祯自缢 孟子有句话:「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崇祯临死前还在书案上写下「 ”文臣人人可杀”,在衣服上写上「 ”皆诸臣误朕”,最后给群臣摆了一道,让李自成有了比饷的借口。这样的君王,会有谁去跟从他? 最令人讽刺的是,被崇祯视为亡国之臣的那些大臣,在满清政府中都干得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们共同开创了满清三百年基业。后人对此评价说,臣非亡国之臣,而你崇祯则是真正的亡国之君。相关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自从坐上皇位,一直到七十岁驾崩,三十年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堪称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努力,就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轻松一些,希望大明王朝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仅他去世的24
原标题:明熹宗因何对崇祯说“不可杀魏忠贤”?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
徐应元,原信王府太监。当崇祯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他就开始伺候这位主子爷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崇祯长大的,深知这位主子爷的脾气。就在魏忠贤企图以检讨书蒙混过关的时候,他及时发出了预警。这是最后的时刻,也是最...
袁崇焕的事迹、评论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栋请斩袁崇焕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时期历史记载十分混乱,主要争议的集中点是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之过及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袁崇焕因为行事作风的问
...将领袁崇焕以擅自与后金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被凌迟处死。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
...将领袁崇焕以擅自与后金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被凌迟处死。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
中国历史上遭到亡国的国君,通常都是荒废朝政,以致引来民怨导致国家被灭亡,但我认为明崇祯皇帝是个不错的例子,虽然他有功也有过,像是袁崇焕之死,崇祯皇帝应负主要责任,但他十七岁即位,消灭了魏忠贤的势力,而
崇祯刚愎自用,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皮肉已尽,叫声不绝,身死国灭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袁崇焕不是死于反间计,而是死于“己巳之变”。袁崇焕的死真的是一个惨!凌迟至死,凌迟是古代最重的一种刑罚,只有行为及其恶劣的人才会被判凌迟处死的刑罚。袁崇焕在死之前共被割了3543刀,
袁崇焕是个已经争议了几百年的人物,宁远,锦州两战沉重打击了后金的实力。让正在蓬勃兴起的女真遭到了当头一棒。虽然他是遭受崇祯猜忌,甚至是卷入党争,一代英雄最终惨遭千刀万剐的酷刑。虽然袁崇焕的光辉战绩为人
熟悉晚明史的朋友知道,崇祯与袁崇焕的反目,发生在后金军偷袭、京城被围。而后,袁崇焕驰援解围。结果,救驾者不仅没有立功,反而被新账旧账一起算。崇祯皇帝以议饷之名召见袁崇焕入城,实施诱捕。拿住袁崇焕的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