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皇帝们不爱住气势恢宏的紫禁城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皇帝们不爱住气势恢宏的紫禁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皇帝们不爱住气势恢宏的紫禁城
相关阅读: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 皇帝里面住得最苦逼的是顺治帝了。 为什么呢?因为1644年清廷为进取中原,急急忙忙就抬着七岁的小皇帝进了北京城。可是,紫禁城却被李自成气急败坏的一把火给烧了,仅有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等少数宫殿所幸免于火灾, 所以当时的小皇帝只能住临时搭建的保和殿。直到1645年,又临时修缮乾清宫,又搬到乾清宫。 直到顺治帝去逝,紫禁城也没有完全修好。从居住角度而言,顺治帝可谓是太没有生活质量啦。所以顺治帝一辈子就是住在不断装修中的紫禁城里。 作为开国帝,顺治帝很知晓节省民力,但顺治的苦没有白受,为了子孙后代们的生活质量嘛。 康熙初年,紫禁城修缮一新。终于大清的皇帝们有了自已美丽的小区。康熙们可以开开心心的在这座宏伟的宫殿里享受生活了。 可皇帝们不喜欢紫禁城 然而让人大掉眼镜的是,顺治没有想到的子孙后代们都不喜欢住紫禁城。这是为什么? 首先,我们从现在的设计理念来看,紫禁城就是个典礼、办公、居住功能混杂的小区。 紫禁城首重的是宫廷礼制与皇家尊仪,居住品质当然就不是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它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小区,人员众多、身份混杂。这就注定了这小区的居住质量不高。 我们按紫禁城的面积来分一下,总占地72万平米,建筑面积18万平米,算过来总面积才1000多亩,分内廷与外廷。内廷仅占一半。 前朝后寝的紫禁城,内廷乾清宫也是办公区 虽然紫禁城的设计好象是前朝后寝的功能区分,从现在的观点看,实际上功能仍然是比较紊乱,这与中国古代宫代礼仪制度有关。 1、国家典仪区,就是所谓太和、保和、中和三大殿,除了重大祭祀、皇家婚庆等平常是不用的。武英殿、文华殿也是举行经筵之礼、书籍校勘之用,体现国家重视文化。 这里就占去了整个紫禁城小区的55%,还剩下近30万平米,好象不小。其实秋草自已住的就是一个一百万平米(1500亩)的小区里,这种小区在广州只能算中等。 2、内廷区:其实内廷区还要分日常办公区与居住区。 1)内廷办公区: 内廷的乾清门、乾清宫、养心殿等就是皇帝办公居住两用宫殿了。 平常的朝会是不多的,清廷一般十日一朝,有朝会就只能放在乾清门,有时上百号官员站的地都不够使,就只好站到门外面去,不过夏天的话,跪在外面的大臣就很凉快,在内里的就很受罪了,如刘镛他爹,刘统勋就是又累又热活活跪死。 清朝日常办公一般是召见南书房、军机大臣等枢机官员,这种一般在乾清宫或养心殿。 看看这就混乱了吧,办公与居住又杂在一起。本来还有30多万平米的地,前面与中间一条又分去了一半。剩下就只有15万多平米的地方供太后、太妃、后宫、皇子一大家子们住啦。 紫禁城适合居住的面积,还要分浣衣局、太监、宫女等安置 皇家礼制多,居住质量差 就说居住区吧,现在稍大的小区,一般功能区分会比较严谨而丰富。比如必备的设施如幼儿园、学校、中心花园、组团花园,会所、健身区,做得细致的开发商小区还要有小区图书馆、老年人活动室、游泳池、散步区、读书角、儿童游乐区。 这样一看,真正能居住休闲的面积就更小了。 看看紫禁区内廷的居住区,就是为两侧的小方块啦。这里面有各太后、太妃、皇后、妃子、皇子读书、箭亭、各类太监、宫女、佛堂、祖祭、浣衣局、库房的等处,雍正时,在内廷还设了军机处。 这样一分,皇帝能自由随意畅游的地方就很少,而且各地方人居不同,受干扰很大。皇帝本想逛一逛清净一下,去下里面小区里最好的休闲区御花园,12000㎡,还没有一个小学大呢。按现在的健走标准要走一万步的话,估计要绕十个圈,让我绕的话会腻死。 象我们小区内最大中心花园都是5万平米的河景花园,也经常遇到邻居、长辈等。皇帝也是人啊,总要带个把红颜知已一起浪漫一下吧,或者想自已清静一下走走吧。 在这里要是遇见个皇太后、太妃就会很不自在,遇上她们的太监、宫女更是个很不爽的事。哪个皇帝都恨宫女、太监们嚼舌头。 同治皇帝比较惨,他又最顽皮,有两个皇太后,一个太妃,四个师傅,遇上谁都不是开心的事。同治皇帝就受不了,有时候调戏下小宫女,有时候搞搞恶作剧,被老佛爷和师傅们知道了就要被骂。 清代皇子读书 所以,同治帝就经常和自已的伴读恭王之子载澄合计着怎么去玩,私自出宫去嫖妓,结果经常被太监安德海告到老佛爷那里去了,那少不了一顿臭骂。后来就引出一段同治、恭王、丁宝桢合伙除奸大太监安德海的故事来。他自已也因嫖野妓染病而早夭。 这也与同治帝居住的地方太不自由有很大关系。 这样的小面积里,在这种尊卑、长幼、主仆、上下级关系极为严格的皇家来说,不仅仅是小人物的悲哀,就是皇帝老子也是说不出的难受。 西苑生活质量高——高档小区生活理念。 所以,后来清代的皇帝们开始考虑西苑,西苑(现中南海)就会大一些,1500亩约100万平米,因为这里的居住休闲功能多,空间大,中海、南海等水面就占了700多亩,环境开阔、更多园林面积。现在这叫「 ”一线湖景园林小区”,这个就有点高档小区的味道了。 可见小区生活还是很多人都喜欢的! 紫禁城与西苑 西苑还增加了不仅有湖景园林、还有农地演耕、农事场、演武,弓射、冰嬉区等功能区,后来慈禧时还特意加了戏台。 在顺治时,每年冬至,在太液池举行的冰嬉是清代宫廷重要的体育活动,其场面隆重、热烈。清代诗人曹寅《冰上打球》诗云:「 ”万倾龙池一镜平,旗门回出寂无声。争先坐获如风掠,殿后飞迎似燕轻。”乾隆帝亦有「 ”遂试冰嬉千队出”的诗句。清代皇室的冰嬉活动确实是一大特色。 康熙在西苑设立了演耕区、农事区,就把「 ”演耕”(即亲耕)作为法律固定下来,于每年春季都举行「 ”演耕”之礼,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和诸大臣扶犁耕地。皇帝往返犁地3趟,名曰「 ”三推三返”。皇帝亲耕完毕,就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们耕作了,当然这里就是做秀的成份大了。 皇后在每年春分要去西苑农事区亲自采桑喂蚕,以示母仪天下、劝课农桑之意。 后来皇帝们发现西苑办公也很好呀!免去了朝仪那些典礼性建筑,出入也比较便利。活动范围大很多了。清帝们把这里又当成了避暑听政之地。 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初五日,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很重要的事情,同治帝在紫光阁接见了日、俄、美、法、荷、英六国使臣五鞠躬礼仪并接受了他们递交的国书,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以平等礼仪正式接见外国使臣。 1890年,西苑经李鸿章建议装电灯,慈禧一试还挺好,下令装电灯,一时照得金碧辉煌,华灯璨放。因为西苑是皇家私家园林,不是紫禁城,所以,保守派大臣就不好说三道四了。也算是慈禧对洋务事业的一种支持。当日翁同龢的日记中就有了「 ”电灯照耀于禁林”的记载。 这样,不喜欢紫禁城就很正常了。你看西苑的生活就轻松很多,生活就是要轻松一点嘛。 但西苑也有个问题,皇帝一大家子,不止是皇帝一个人,只要是皇家婆婆妈妈老老少少都可以来。皇帝的私密性仍然是个苦恼的问题。 著名思想家容闳 皇城外的大环境很差: 皇城周边的道路与房屋不象现在的条件,水泥马路、公共厕所、人行道、下水道等。 北京城的下水道、公厕还是1903年后袁世凯主持干的市政工程,那时候已经是清末了。 当时著名思想家容闳回忆去一下北京,干旱时,道路灰尘满天,下雨时,因车辆众多,泥泞不堪。当时又没有什么公共卫生意识,各官员与来人又不注意卫生,如随地大小便、扔垃圾。 象翁同龢日记:「 ”入城曛黑,路犹难行,泥深处几三尺” 紫禁城外的环境,简直是臭气熏天。自然使得紫禁城的居住大环境很不好。 德国人德璀琳在光绪十二年(1887年)访问北京写道:「 ”……在普遍缺乏维护的情况下,街上的黑色尘土积有一英尺厚,瘦骨嶙峋的中国狗在其中寻找着食物,这些狗的作用恰如都城的卫生警察。所有的大街和广场都散发出让欧洲人不可忍受的臭气……” 紫禁区与西苑一天到晚被四面八方的臭气给熏着,当然小区的居住下降严重。 紫禁城内干燥气热。 满族本来就是东北人,进到华北地区,气候问题就不是那么好受的了。北京的夏天干热,闷混,高大的城墙、宫墙,对于空气流通也不便,所以满族人也很不适应。 紫禁城干燥易热,容易失火。 象1888年光绪帝大婚前一个月(意味着亲政),晚清帝国最重要的典礼之时,发生了著名的「 ”桢度门火灾”。又闹出了一番大事。天象示警,上天震怒啊,不得了。 即然上天震怒就要找原因啊,百官们赶快要皇帝下罪已诏,连慈禧的园工也要缓建。这还不行,言官御史们居然把经皇帝批准的李鸿章《修津通铁路折》也拿出来说事,说是修铁路搞得天怒人怨的。说是李鸿章祸国殃民。但在慈禧、醇王等坚持与妥协下,改为修张之洞说的芦汉铁路,弄得李鸿章哭笑不得,一肚子苦水没法说。这就是中国第二次铁路大争论。 事后,幸亏做了一个临时的桢度门彩楼,终于没有让耽误光绪大婚典礼。 自此以后,紫禁区就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消防队,现在都可以看到紫禁城内路道上摆着的大水缸,就是为了当时救火用的。 紫禁城的水缸 所以,是住在紫禁城实在是受罪,西苑也是人多嘈杂。皇帝的私密、清静的要求得不到保障。 园明园、颐和园——皇帝私家豪宅居住领土 国家统一,国泰民安。当然有条件住好一点,何况人家还是天子呢。可康熙帝却是一天到晚住在畅春园,平时还去避暑山庄。而后面的雍正、乾隆就住在更大的圆明园,直到慈禧后来住的颐和园,都是一个私人豪宅的道理。也侧面说明紫禁城的居住质量真的很难受。 与西苑皇家园林不同,园明园是皇帝的私人园林。象比尔盖茨的纯豪宅别墅一样性质的理念,当然规模上比尔盖茨是比不了的。如现在豪宅讲究的身份象征、景观独有、强私密性、主佣分离,保姆电梯一样的道理。 那圆明圆的舒适度就高很多,而且可以免去很多紫禁城那些繁复的仪式性建筑与道路,也没有西苑那么多皇家家族人员等。 圆明园占地就350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紫禁城,其间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湖泊林立,又有中式园林,又有长春园的西式园林景区宫殿,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真是中西文化合壁的典范。 这才叫豪宅生活理念体现嘛。用现在的居住话语来说,小区具备独占性的景观资源,体现主人身份尊贵,胸怀天下的意境,文化内涵彰写豪宅品质,生活惬意,又无闲杂人等。 乾隆帝带着自已喜爱的香妃,即不要看太后的脸色,也不用担心太监、宫女们的嚼舌,儿子们还都得回避,乾隆过着自已幸福自由的小日子。 而且园明园也照样办公,只是那个办公面积就小了去了,主要是和军机大臣、重要事务的人员打交道,基本不影响居住品质。 所以,清皇只是大朝会、重大仪式、庆典才会移驻紫禁城。这时,大多时间是在圆明圆,象乾隆1775年,在圆明园的时间总计是168天,占了一半的时间,又去避署山庄还度了几个月的假。 这日子要让顺治帝知道了,会羨慕死,「 ”你们这帮孙子,太会享受了!” 颐和园 颐和园-慈禧的科技豪宅生活 晚清时期,北京人口是越来越多,达到近百万人口。各国使馆都进来了,机构衙门也越来越多,经商、进京、办学的人员大增。所以也需要更好的环境。 由于圆明园被毁,同治光绪年间,只好另修颐和园。 修建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换算过来有4 个紫禁宫那么大。当时也是两地居住,偶尔到紫禁城办公。 慈禧是最不喜欢住紫禁城的。 况且慈禧垂帘后,再回紫禁城也很不舒服。刚回北京时,实在是没有地方住,开始住长春宫,后改住在储秀宫,又小又窄。 而且她属于后宫,有些外出的事还没有她的份,祭祀、文庙、演耕、演武、太庙都参加不了。而她又垂帘听政,连同治的那个活动范围都没有,每天只能在宫里看看奏折度日,业余活动是在西苑听戏。 而且,天天和儿子住一起,婆媳关系难处,两边都不爽。先是和同治的皇后看得不对眼,后来和光绪的珍妃有矛盾。母子、婆媳自古都是家庭难题。 所以二十多年来,慈禧持之以恒的要修园子,归政后,慈禧大部分时间在颐和园,可以昆明湖边散步、听戏、游船、逛园子。 慈禧喜欢新鲜,颐和园里1889年就装有电灯,还经常请摄影师照相,昆明湖里还办有的海军轮船学堂。近代科技进入宫廷。 慈禧爱照相 最著名的是,1887年时,李鸿章奏请给颐和园里装了一条小铁路以试探一下慈禧在态度,不想慈禧挺满意。坐铁路时去紫禁城城上下班时,就很平稳自在了,比坐颠波的马车可舒服多了,这就是北京第一条铁路,算是慈禧对洋务运动的支持吧。 小铁路作为,慈禧独有的主人通道,跟现在流行的主佣电梯分离、科技豪宅是一个道理。 有了小火车后,就可以白天去紫禁城上班,晚上回颐和园,这就真是事业与生活两相宜。 后来光绪每天都需要去颐和园请安,一来一去就是两个时辰,所以光绪也够呛。当然慈禧也为体贴儿子,也经常让光绪住颐和园。母子基本分居制,偶尔团聚一下。这样,亲情自由,心情惬意。直到母子关系破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国用不足,实际上不能完全怪慈禧,然「 ”盖颐和园成,甲午之败定矣。”却也是事实。 中国的命运就在这里发生了巨变! 其实,是随着礼制的复杂、北京的发展,人口增长、环境恶化、官员人数、朝务性质等因素变化,导致紫禁城与西苑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象往好的生活是每一个人的希望。皇帝、太后也不例外。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森严,礼制极为复杂。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与生活质量。紫禁城与西苑早已承不受了一个皇权国家繁冗的礼仪与琐碎又严酷的标准。 皇帝要想自已住一个舒适一点的小区,只有自已修一个小区,只能是穷奢极欲。严重的甚至影响国家的财政能力。无论是康熙、乾隆还是慈禧。 世界十大豪华别墅二:星木牧场 多余的话 现代社会,讲究平等相处,想象不到那时皇权专制社会的难处与问题。更不会因为此导致国家财政问题。甚至影响国运。 有条件的人住豪宅小区。该私密时,在私家别墅天地里,种菜、除草、烧烤、游泳、坐直升机出行。该共享时,有小区周边的环境、道路维护、学校、游艇、高尔夫等配套资源,且有良好维护,而不至于过于的浪费资源。 创作不易,如有益请关注本号,或点赞谢谢! 资料来源: 《北京故宫建筑》故宫博物院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谁收藏了圆明园》 《翁同龢日记》 《秋风宝剑孤臣泪》 《容闳传》相关参考
难以计数的壮丽豪华建筑一座连着一座,绵延16公里之远。园内有很多寺塔,里面供奉着各种各样金的、银的和铜的巨大神像。比如,仅一尊青铜大佛就高约23米,而其余的一切也都如此。花园湖泊,星罗棋布;一座座白色
...中,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皇上赏某大臣穿黄马褂骑马绕紫禁城一周的桥段,宠臣自然是风光无限。马褂是满清的一种官服,服饰形制便于骑射,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做的才叫“黄马褂”。黄色是清朝礼制规定的皇帝专用色,能...
2020年是北京故宮建成600周年,北京故宮在以前叫做「”紫禁城”,1925年才被民國政府改名為「”故宮”,它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築群。紫禁城氣勢恢宏,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2020年是北京故宮建成600周年,北京故宮在以前叫做「”紫禁城”,1925年才被民國政府改名為「”故宮”,它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築群。紫禁城氣勢恢宏,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作者/慕笑尘,文史博物苑独家稿件,谢绝转载诺大的紫禁城,占地面积达到了七十二万平方米,有七十多座琼楼玉宇分布其间,建筑面积在十五万平方米左右。如此气势宏伟的皇家建筑群伫立了六百年,足以让全世界叹为观止
自古帝王爱江山,也爱美人。偏偏有那么一位帝王例外,并不是说他不爱美人,而是他好男色,这便是汉哀帝刘欣。作为一名皇帝,汉哀帝刘欣在历史上起的作用那是微乎其微。刘欣乃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定陶恭
历史上沉溺于美色而荒废国家政事的君王比比皆是,比如西周的周幽王、吴王夫差等都是因为贪图美色而亡国的君主。如果说周幽王、夫差因为美色亡国是无心之举,那么下面我们介绍的这位却是一个完全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皇帝拥有的不仅是权力、还有天下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帝王更尊贵、更令人向往的身份和地位了。无数人为了登上皇位,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人伦,弑父弑兄。因为对这些人来说,做一个万人朝拜、山呼万岁的天子,实在是尊荣至极。其诱惑之大,使得他们愿
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人在天安门城楼(资料图)本文摘自《革命年代》,高华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66年5月,“彭罗陆杨”倒台后,高级干部在惊吓之余同时又缓了一口气,他们为党中央挖出了“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