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地区的粮食,为支撑汉唐盛世,到底做出了多大贡献
Posted 东南
篇首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南地区的粮食,为支撑汉唐盛世,到底做出了多大贡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南地区的粮食,为支撑汉唐盛世,到底做出了多大贡献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个王朝中,汉朝和唐朝属于最出名的王朝之一。在汉朝和唐朝统治时期,中原王朝比较强大,直接影响了历史上的发展。因此,出现了汉唐盛世的说法。但是,在汉唐盛世的背后,离不开东南地区。换句话说,为了支撑汉唐盛世,东南地区以及其他地区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不足。今天,我们聊聊汉唐盛世与东南地区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秦国统一东方六国之后,到宋朝定都开封之前,中原王朝的首都基本上都在洛阳和长安之间轮换。秦朝的首都在咸阳,也属于关中地区。历代中原王朝之所以定都长安,第一是因为关中地区的地理形势非常好,能够保障首都的安全。第二则是因为关中地区的富足,截止唐朝统治的中后期,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还都是比较高的。在古代的文献中,对关中地区的耕地和粮食产量评价很高。 西汉司马迁认为「 ”关中财富居天下十之六,”东汉张衡认为关中地区:「 ”地沃野丰,百物殷阜。”甚至关中地区也出现了「 ”天府之国”的说法,这个说法现在主要指的是四川盆地,当年则也可以代指关中平原。由此可见,关中地区在秦汉至唐朝的中期都非常富足。但是,即便是关中地区富饶,也无力支撑巨大的粮食消耗,尤其是非劳动人口的粮食消耗。 在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首都的人口还不是很多。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政治稳定,首都的人口会大规模增长。例如汉朝长安城拥有几十万人口,唐朝长安城的人口超过100万。这些人口中,大部分都是为贵族、官吏和朝廷服务的,并不直接从事农业劳动。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虽然关中地区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但也无法支撑巨额粮食消耗。为了解决关中地区的粮食压力,朝廷需要从山东、山西、河南甚至江南等地调运粮食。 在汉武帝在位的初期,根据记载:「 ”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随着汉武帝发动战争的需要和长安城的扩大,对粮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因此,汉朝开凿了著名的漕直渠。大批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进入关中地区,「 ”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成为了汉朝的惯例。到了西汉统治的后期,甚至出现了「 ”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的记录。 由此可见,朝廷对外地粮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支撑大汉盛世的雄图伟业中,全国其他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看一下唐朝的情况,由于气候等方面的问题,西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开始下降,朝廷对外地粮食的依赖性更高。在唐朝鼎盛时期,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长安城的人口超过了100万。其中,最少有30万以上的人口需要朝廷养活。 首先是各个皇室成员家中的太监、宫女、劳力等等,此外,官员家里也有大量的劳动人员。最后是南衙16卫和北衙6军的开支,以及长安郊区工匠们的开支。这些人都需要朝廷养活,需要大量的粮食。尤其是进入唐玄宗统治时期之后,粮食方面的压力尤为明显。其实,朝廷可以从全国各地调运粮食。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复杂局面。其中,北方地区的很多藩镇与朝廷属于半对抗的局面,根本不可能为朝廷提供粮食。 因此,朝廷所需的粮食,基本上都依赖东南地区供给。在唐朝文献中,各种官员和文人对东南漕运的重要性都做出了评价。白居易认为:「 ”都畿者,利称近蜀之饶,未能足其用;田有上腴之利,不得充其费。国家岁漕东南之粟以给焉,时发中都之廪以赈焉。”唐朝文官萧颖士认为:「 ”兵食所资在东南。” 刘晏是唐朝后期的改革家和理财专家,深得唐德宗的信任。刘晏对东南漕运的重要性,做出了很长很深的评价。认为:「 ”西指长安,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子无侧席之忧,都人见泛舟之役;四方旅拒者可以破胆,三河流离者于兹请命。舟车既通,百货杂集,航海梯山,可追贞观、永徽之盛。”也就是说,依靠东南漕运的粮食,朝廷能够重现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辉煌。唐宪宗的宰相权德舆说:「 ”赋取所资,漕挽所出,军国大计,仰于江淮。” 东南粮食是否能够通过粮食抵达,甚至关乎唐朝的存亡。在唐德宗在位时期,「 ”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关中仓廪皆竭,禁军激愤。仓供天子六宫膳不及十日,禁中不能酿酒。”如果粮食再无法抵达,禁军很有可能再次爆发叛乱,唐德宗父子惶惶不可终日。听说东南地区的300万石粮食已经进入关中地区的时候,唐德宗才松了一口气,告诉太子:「 ”米已至陜,吾父子得生矣。”由此可见,唐朝对东南漕运粮食的依赖性有多大。 对于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唐朝中期的文官裴耀卿认为:「 ”国家帝业本在京师,但为秦中地狭,收粟不多。倘遇水旱,便即匮乏。”从上述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汉唐盛世的背后,其实是全国各地都在输血。如果仅仅依靠关中地区,根本无法满足朝廷的需求。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汉唐,宋朝建立以后,出现了「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的说法。 元朝统一天下以后,由于首都迁移到了北京,大运河不再需要从河南地区进行转运。元朝改变了大运河的航线,东南地区的粮食、丝绸、茶叶等物品,可以直接从东南经过山东、河北等地进入京城。在明清统治时期,为了保障运河安全和漕运畅通,朝廷前后设立了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专门负责各方面的工作。无论是明朝的仁宣之治还是清朝的康乾盛世,都离不开东南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协助。各地区相互协作,编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共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盛世局面。相关参考
川人不负国,四川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央政府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北方边防军可以长期保持对异族优势,一旦北方边防军全军覆没,长江以南地区从未翻盘过,只能引颈受戮。所以,贡献大小不
作为一个河北人,老家还有地道的人,老一辈人参加过地道作战的后代,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我们老家村里目前还有几百米地道,不过貌似现在填平了不少,毕竟目前地道没啥作用了,经常有小孩子啥的玩进去走失的。而且里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对黄河又恨又怕。因为,黄河经常发生决口,每次决口都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但对于百姓们来说,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决口,而是黄河改道,尤其是大规模改道。黄河水所到之处,造成
清朝孝庄太后活了多大年纪,?活了75岁。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张三丰实际活了多大年龄?按百科里的描述,他生于1247年,死于1458年,活了211岁。百科一般是比较准确的,但不是百分百准确。我个人认为,张三丰的实际年龄还不能完全肯定。很多文献都写着“生卒不详”这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王朝,减轻人民负担、休养生息,推行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文化由严明进取型转变为开放宽容型,为统一民族的形成和持续的民族大融合奠定重要条件。汉文帝、汉景帝继
张骞,班超。西汉时,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北,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西汉初期,西域被匈奴控制,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西汉末年,西汉王朝彻底失去
慈禧太后活了多大岁数慈禧太后活了73岁(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可谓是帝制期间为数不多持久当政的女性。1861年11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欣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此后三度
“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多大损失? 太平天国爆发前夕(1851年)中国人口有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只有2.3亿人,也就是说太平天国导致当时中国的一半人口或死亡或成为脱离国家户籍编制
我相信大多数中国的人们应该都是以汉唐为骄傲的,我们就以这2个时代的盛世和中兴,来说说盛世和中兴,是否是真的只是皇帝的自吹自擂呢?汉时的盛世和中兴一、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