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平息一场兵营哗变,一手扶掖成就一代情诗圣手
Posted 节度使
篇首语: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篇文章平息一场兵营哗变,一手扶掖成就一代情诗圣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篇文章平息一场兵营哗变,一手扶掖成就一代情诗圣手
成也令狐,败也令狐——情诗圣手李商隐的宿命 认识令狐楚,并不是因为他的诗歌,也不是因为他的官声,而是因为李商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令狐楚成就了一代天才李义山,也是令狐楚让小李卷入「 ”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终生抑郁不得志。 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党争现象极为严重,出现了两个针锋相对的政治小集团。一个以牛增儒、李宗闵为首,被称为「 ”牛党”;一个以李德裕为首,被称为「 ”李党”。骈文大师令狐楚就是「 ”牛党”的代表人物。 李商隐十七岁那年,令狐楚来到洛阳,任东都留守。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李商隐将自己的文章呈给令狐楚,希望得到他的赏识。这种风气在当时非常盛行,被称为「 ”温卷”或「 ”行卷”。令狐楚为李商隐的才气所折服,立马召见这个年轻人,并引为忘年之交。令狐楚对李商隐赞许有加,让其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一起学习骈文。骈文是非常讲究对仗的,是当时朝廷正式公文和社会上流行的文体。李商隐后来写的许多格律诗的善于用典、工整对仗、绮丽华美,就是从这开始打下基础的。 李商隐与令狐楚父子关系一直非常亲密,后来,甚至连令狐楚临终时呈给皇上的遗表都是李商隐代为撰写的。李商隐也不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他曾在《谢书》中这样感激自己的恩师令狐楚: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羨王祥得佩刀。 诗中的王祥曾在曹操爱将吕虔帐下任别驾,坊间传说吕虔所佩宝刀只有位列三公之人,才配佩戴。慧眼识才的吕虔将宝刀赠予王祥,后王祥果然官至三公,并在《晋书》中名列众臣列传之首。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将令狐楚比作「 ”传衣”的恩师,又踌躇满志地表示自己并不羨慕得到佩刀的王祥。 后令狐楚升任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又将李商隐招至自己麾下任幕僚。当时令狐楚身边的文人幕僚都是有功名的,就李商隐尚为白衣之身。于是,唐文宗开成二年,经令狐绹的极力推荐,李商隐终于登进士第。同年冬,令狐楚病故。次年,李商隐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帐下为幕僚,并娶其女儿为妻。 王茂元为「 ”李党”成员,李商隐的「 ”叛变”,引起时任宰相的令狐绹的不满,他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于是令狐一党极力排斥、打压李商隐。就这样,李商隐终生不得升迁,只担任了盐铁推官之类的闲职,最后在抑郁寡欢中客死他乡。 一封文书,平息兵变——小吏令狐楚力挽狂狂澜 当然,说了这么多的李商隐,并不是要向令狐老先生兴师问罪,也不是为李商隐抱不平。而是为了说明一点,令狐楚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也是一个善于交游之人。不管李商隐最后是位极人臣,还是一介草民,令狐楚对李商隐骈文创作上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令狐楚初为太原地方官严绶、郑儋幕僚时,各种正式公文皆出自令狐楚之手,唐德宗偏好文辞,能从各种奏折中辨出何为令狐楚所作。后来严绶升任太傅,郑儋接任。不久,郑儋暴亡,河东军中将士发生兵变。他们挟持令狐楚,威胁其伪造郑儋遗表,为兵变开脱。令狐楚「 ”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 遗憾的是,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令狐楚当年写的所谓「 ”遗表”是何内容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在令狐楚面前摆了一个生和死的选择题,一个人生取向的选择题。生则为见风使舵、曲意逢迎的御用文人,死则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忠臣死士。但是这些都不足以让我们叹服。令狐楚跟自己打赌,也跟兵变的将士们打赌,最后,他赢了,赢得干净利落。 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此时的令狐楚,仅仅是一个没有正式「 ”编制”的「 ”吏”,而并非「 ”官”。顺利化解河东兵变,让令狐楚一夜之间名动朝野。就这样,令狐楚终于踏上了仕途的「 ”青云”,「 ”扶摇直上九万里”,直至官任尚书仆射,封彭阳郡公。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大唐宰相的铮铮铁骨 令狐楚一生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曾任华州刺史、河阳怀节度使、太平军节度使等军事要职,最后死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上。 河湟之地,也就是黄河和湟水交汇处的一个小平原,泛指河西、陇右之地。河西、陇右在唐朝是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有「 ”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说法。安史之乱之后,河西、陇右守军被东调平叛,河湟之地被吐蕃乘机占领。腐败无能的唐政府与吐蕃签订《唐蕃清水盟约》,割让陇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县。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吐蕃对河湟之地百姓实行残酷的统治,强迫当地百姓剃发易服、赭面纹身。沦为亡国奴的河湟人民,过着水深火热、毫无尊严的生活。 对于河湟失陷之后,朝廷和民间的不同反应,杜牧有诗《河湟》云: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 ”元载相公曾借箸”,宰相元载曾有计划收复河湟,可是并没有被唐代宗所采纳;「 ”亦留神”的唐宪宗,未及出征便「 ”忽遗弓剑不西巡”了。我们知道,唐宪宗是被宦官陈弘志等人所谋杀的。诗人在此只是委婉地说「 ”忽遗弓剑”,是对唐宪宗去世感到惋惜。 「 ”牧羊驱马”、着「 ”戎服”的河湟人民,仍然「 ”白发丹心”为「 ”汉臣”。只有那些富贵闲人,仍醉心于歌舞升平的富贵温柔乡里。其实,每一个苟延残喘的朝廷,都只是在暂时地拖延自己的「 ”寿命”。唐宪宗在位的15年间,君臣同心,重振朝纲,造就了所谓的唐朝中兴气象。但是,这只是一个王朝暮年的回光返照。让后世称羨的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走上了一条灭亡的宿命之路。 我始终不忍想象,一个没有了自尊,没有了安全感的人是怎么坚持自己心底最后一丝信仰的。苏武牧羊,尚且还有回归大汉的希望,可怜的河湟百姓,大唐已经不要你们啦!我理解杜牧,南宋的林升更理解他。林升甚至比杜牧更加赤裸裸,他在《题临安邸》中写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凉州,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凉州了,汴州也不是从前那个汴州了。已经「 ”变调”的宫商角征羽,不能勾起醉生梦死者一点点的亡国之忧,却让他们找到了狂欢的理由。 终于,从咸阳开出了一支队伍。队伍旁边立着一个背影,叫令狐楚。他正迎着瑟瑟寒风,送别远征的将士。身边的四首《少年行》墨迹未干,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其三写道: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在诗中,我们看到的仍是一副慷慨激昂的盛唐气象,令狐楚给了暮气横秋的大唐一股失传已久的阳刚之气。全副武装的将士,是去收复河湟失地的,是师出有名的正义之师,当然应该雄赳赳,气昂昂。 将士们,我堂堂大唐王朝,岂容蛮夷欺侮?吾辈男儿,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以报朝廷。 在骨子里,令狐楚是一个文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许他无法上阵杀敌,无法亲眼看见敌营中升起的投降白旗。但是,当他喊出「 ”不拟回头望故乡”时,那颤抖的声音终于还是触动了人们心底残存的一点可怜的爱国情怀。于是,场下将士声泪俱下,宛若一曲埋葬大唐王朝的凄厉挽歌。 「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早有如此决心,又何来涂炭生灵?「 ”天子”们啊!河湟之地的百姓正翘首盼望的「 ”王师”,今天真的要开拔了吗?我令狐楚愿以老朽之身,再送将士们一程! 令狐老先生也许想不到,千年之后的清朝,也有一位大臣。面对仗势欺人、欲毁我中华的西方列强,也铿锵有力地掷下「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的豪言壮语,他的名字叫林则徐。相关参考
早年的吕不韦,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常年来往于各国之间,倒买倒卖,最终积累了万贯家财。精明的他不仅独具商业头脑,还有超乎常人的政治智慧。有一次,吕不韦在做生意到处跑的时候,来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在邯郸,
早年的吕不韦,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常年来往于各国之间,倒买倒卖,最终积累了万贯家财。精明的他不仅独具商业头脑,还有超乎常人的政治智慧。有一次,吕不韦在做生意到处跑的时候,来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在邯郸,
古希腊的文学成就 古希腊的文学成就表现为:艺术成就高,门类齐全,对世界的影响大。 古希腊主要文学成就有:一、诗歌。古希腊的诗歌包括史诗和抒情诗。古希腊文学是从公元前9、前8世纪流传下来的荷马史诗开
马培之(1820—1903),清代名医,字文植,以字行。江苏武进孟河镇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他是现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马万里的曾祖父。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
《西游记》唐僧的历史真相:无装备、无保镖、无签证的偷渡者唐僧就是唐代那个法号玄奘的僧人,他也是《西游记》中「”取经四人组”的核心人物。但历史上真正的唐僧却和小说里的情形相差的距离,比漫长的取经路还长,
此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比李白成名还早,他的一首诗无人不知
唐朝不仅经济发达,文化也是空前的繁荣,因此涌现出了许多千古留名的大诗人,他们创作出了大量精彩绝伦的诗篇,唯有之后的“宋词”能与“唐诗”相提并论。一提到唐代的诗人,世人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李白,殊不知,有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甚至有人说,如果不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都算不上完整的一生。估计没有人不想跟爱人白头偕老,但由于各种原因,相爱之人并不能走到最后,含泪诀别的那一刻,无不痛彻心扉。古代许多才子,爱
真正冲锋陷阵的将士,很少会留下一手记载的。所以现在的多数战争记载都不是他们的声音。当地的文士和地方官员,也许会通过笔记、私修纪事、地方志,记载他们的某些战斗经历。所以一线战士们往往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发
普通人与大人物的差距在哪里?很多时候是在对同样事情的不同处理态度上。曾国藩早年曾遇到一次士兵哗变,差点把小命搭进去,不过曾国藩对事情的处理,却非常出人意料。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后,曾国藩开
“一手梳妆本领而得太后欢心,极尽谄媚逢迎之能事,受慈禧太后赏识,慈禧太后的大总管”清末宦官>> >> 李莲英(1847—1911),直隶大城(今属河北)人。>> 在晚清年间,直隶的顺天府和河